
【江山·见证】【流年】一名退伍老兵的情怀(散文)
老兵是我过去住院时认识的一位病友,至于叫什么名字,已不记得了,只知道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姑且以老兵称呼他吧。
我们所住的医院叫光明医院,即光明社区医院之意。它集医疗、康养于一身,聘请了许多有经验的老大夫坐诊,口碑甚佳,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该院为军抚之定点,故老兵到此住院,费用全免。
惠国家政策之甘霖,老兵很是感激。
我和老兵住同一病房,双人房间。早来几天的他见我进屋,热情招呼。第一印象,这是一个性格开朗、容易打交道的病友。有其相伴,住院期间想必不会寂寞。
安顿完毕,我这才抽出空来细心观察。只见他穿一条亮眼的绿呢军裤,七十多岁的年龄,身高在1.70——1.75米之间,身形挺拔,声音宏亮,举手投足间洋溢着浓厚的军人气质,全无一丝老年的龙钟之态。我心里纳闷儿:如此精气神,能有什么病呢?
也许是看出我的疑惑,他主动道出病情:“我得的是红斑狼疮。别看现在精神,发作起来难受得要命。”说到这里,他眼神有些暗淡,重重地叹了口气:“哎!都说这病是不死的癌症,看过的地方不少,一直不见起色。要不是强撑一口气,恐怕早就垮了。我是农村人,收入有限,多亏军抚照顾,不然的话,药费都负担不起。”
“您是什么兵种?”我忍不住问道。
一听这话,老兵来了兴趣:“我是七十年代的导弹兵,驻在西北大沙漠,钱学森的办公室就在我们营地。”他一脸的骄傲,说起话来眉飞色舞。看得出,他对那段时光很是自得。
“驻军沙漠一定很辛苦吧?”我试探地问道。
“谁说不是哩。”他眼神迷离,仿佛又回到那段遥远的时光,“漫天黄沙,刮起来眼都睁不开。尤其是到了夏天,天热的像蒸笼。最难受的是那小咬,比咱这里的蚊子不知要厉害多少倍,那艰苦的程度你是无法想象的。”他摇了摇头,似乎要把那段痛苦甩了去。
少顷,他眼角有些湿润,一段沉痛的往事涌上心头。稍微平复下情绪,他讲述了一段壮烈而又感人的切身经历。
一次试机,突然发生故障(有一阀门泄露)。此时已经点火,燃烧的气体温度高达千度。就在这时,他的一位战友挺身而出,冒着高温冲上前去,一步、两步、三步……八步的距离,宣告了一个生命的结束。伟岸的身躯轰然倒下,尸骨无存,只留下八个血淋淋的脚印。那是烈士人生中最后的足迹。
大漠孤烟,英魂升天,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烈火中涅槃。
老兵哽咽着说不下去。空气格外凝重,一股无形的压抑笼罩在心头。我鼻子发酸,眼泪夺眶而出。这样的故事似乎只有在书中才能出现,听亲历者的老兵说起,感觉是如此的真实,仿佛就在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一刻,我感动了,为英雄、为老兵,也为千千万万保家卫国的将士,他们才是我们最安全的守护神。
我擦了擦眼睛,老兵的形象陡然变得高大,像一束穿透岁月迷雾的光剑。同时,也暗自祈祷,祝他早日摆脱病魔,好人一生平安。
接下来的相处,我对老兵有了更深的了解。坚强是军人的性格,即便到了古稀之年,老兵依然保持本色不变。面对病魔,他从未表露半丝怯意。
老兵一向健谈,突然间就沉默不语,静寂得有些反常。我知道,他的疼痛又发作了。把所有的痛默默地一人吞下,只是为了不让亲属担忧,这是一个退伍老兵的担当。
为了看病,他几乎跑断了腿,每次都是抱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但从来没有放弃。上苍眷顾,机会敲门,幸运的老兵等来了他生命中的贵人:疼痛科的杨大夫、刘大夫。
他们根据老兵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中药、针灸、按摩多管齐下,配合西医的“小针刀”微创手术,一套“组合拳”下来,病情明显好转,老兵脸上的笑容日渐多了起来。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他的病情彻底治愈。我最近见到他时,已是完全健康的人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事情往往这样,多次的求而不得,偶然的一次机遇,可能就会改变一生的命运。
老兵就像一只小白鼠,用过的药不计其数,包括偏方之类手段都用上了,结果却收效甚微。顽固的红斑狼疮如恶狼挡道,几乎绝望之际,杨、刘大夫助其脱离苦海,老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次就诊,他是抱着中彩的心态:有枣没枣先打一杆子。谁知幸福敲门,彩蛋还真就砸到头上。
他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七十多岁的老人竟像个孩子一样:“小老弟,你知道吗,我本来是不抱希望的,以为会把病带入棺材,谁能想到还有康复的一天。没经过病疼的折磨,这幸福你是无法体会的。不瞒你说,我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人,对这次意外之喜,感觉就像那首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农,口中竟吐出如此“莲花”,真是出人意料。我对这位老兵不由刮目相看。部队是培养人才的溶炉,这话一点不假。
老兵是感恩之人,对给予他健康、第二人生的杨、刘大夫,总想有所表示。按惯例,他选择了送锦旗这种常见、但又最能代表感激之情的方式。这方式虽说普通,但决不平凡,因为它吐露的是患者心声。那上面的每一个字,都跳动着一颗感恩的心,是老兵发自肺腑的呼唤,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一种肯定。
送锦旗的场面甚是感人,老兵泪眼模糊。风雨过后重见彩虹,他有许多感谢的话要讲。可情感的潮水涌到嘴边,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嘴唇哆嗦,双手颤抖,苦海偷生的他五味杂陈,痛苦磨难、甜蜜欢乐、幸福感激一时涌上心头,手中的锦旗抖动得如脉搏一样。
医患一家亲,患难见真情。接过锦旗,一向坚强的杨大夫竟然眼角湿润。男儿有泪不轻弹,受老兵真情流露的感染,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其中,既是一份使命担当,又寄托着对患者的深情,更是对一位退伍老兵的敬重。
人是感情动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生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对于那些帮助我们脱离苦海的摆渡人,难道不该说声谢谢吗?这些幸福生活的守望者,既包括文中的烈士、老兵等最可爱的人,也包括杨大夫一样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他们才是共和国的脊梁。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努力。相信每一棵小草背后,都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在护佑。
老兵不老,你看那悬崖峭壁上,有一棵常青藤在努力攀爬。在它头顶的上方,有一束阳光在鼓励和帮助着它。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