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菌香深处是故乡(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菌香深处是故乡(散文)


作者:轩洁 童生,940.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1发表时间:2025-06-30 18:49:08
摘要:炎热的夏天,雨一阵子,晴一会儿,就像天上有个顽皮的魔术师在变戏法。闷热与清凉交替进行,节奏分明,正是野生菌最爱的天气。端午节前后,故乡山坡树林里陆续上映野生菌,先是几朵,孤零零、胆弱弱,像害羞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撑开小伞。渐渐地,胆子才大起来,它们从几朵到几十朵,到成片生长,把整个林间空地都霸占。

布谷鸟声落入光阴深处,蝉群接过接力棒,在热浪中此起彼伏,像一群不知疲倦的乐手,在盛夏的舞台上演奏着永不停歇的交响曲。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一呼一应,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听着熟悉的声音,恍惚间又回到那个菌香深处的校园,走进那个捡菌子的童年时光,一股股暖流划过心尖,欢喜心几欲翻到。
   ——题记
  
   一
   我过去任教学校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者太乡清水江村,2002年之前省属,之后以江为界限,江对面属于丘北县,江这边属于广南县。仅一江、一桥之隔,却跨越两个县,山川河流交汇在一起,人们的生活习性也相近。桥那边一个寨子,桥这边一个寨子,都是百余座吊脚楼顺势安置半坡,一座座、一排排,皆有快两百年的历史。两个寨子斜对着、相望着,中间隔着一条街,隔着现代元素——楼房。吊脚楼虽历经千辛万苦,但都毅力未到,炊烟浸染过,祖孙们的欢笑浸泡过,仿佛越住越添香,历经岁月沉淀,锁住浓重的生产生活气息。山高坡陡,柱脚架空,与下方土壤空隙围起来,养鸡猪、放生产工具;上方接着建造,人生活的地方,木制框架结构,上方盖瓦片,房屋合缝,冬暖夏凉;村前沿江肥沃土地种水稻、玉米、甘蔗。如此,一是保留肥沃的耕地,二是能巧妙避开洪灾。老祖宗的智慧,无一不让人敬佩,一百多座吊脚楼安置山坡,秩序井然,仿佛浑然天成。
   第一天到清水江学校报到,我们应学校领导邀请,到桥头牛家饭店就餐。牛家饭店菜品齐全,摆盘讲究,用料全是地道的农家菜,色香味俱全,味道绝不输县城饭店。柴火饭,妈妈牌味道,我们吃得欢喜自在,连连夸赞老板厨艺竟如此好!
   当我在朋友圈配图发文:一座桥横跨江两岸,一边是丘北,一边是广南,大山深处的人家,日子皆过得风生水起。我的日子也因桥过得清闲意外,到丘北吃早餐,回广南上早自习。惊讶到亲朋好友,我解释好一番才肯相信有如此奇缘的好地方。
   过去人们亲切称呼清水江为“小香港”。当时林业繁茂丰收,房屋建设时髦,电影院也盖得宽敞明亮,看那粗大程亮的大理石柱子,便知当年清水江的辉煌、热闹与宣泄。职工房子一排排,沿江布满一山坡,高矮有序,两相对应,上排是客厅卧室,下排是厨房柴房。一溜儿,一溜儿,长长的,山脚排到山腰,密密麻麻。学校落座林业局职工住宿楼斜对面,隔着街道、隔着桥,大桥流水街道,诗意盎然。当时职工们在那办公,他们的孩子在那上学,顺势沿江而立,小学部、中学部,从进门处一排直上。据说那里过去还有班车直达昆明,便知当时的繁华热闹景象不可估量。
   真可谓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清水江,美食变着花样在舌尖慢舞。那里气候炎热湿润,最适合野菜、野泡、野果、野生菌生长,总能顺应时节吃上各类新鲜野果蔬。或买,或学生相赠,节日多,吃的也多,我们只管尽情享受美食。五彩斑斓软糯香甜的花米饭,菜籽油浸泡着的香喷喷的鼠曲草粑粑,以及黄橙橙黄泡、酸甜爽口的杨梅……哪一样不带着野性,依着节令喝足雨水自由生长?特别是野生菌最为丰盛,每当入夏强降雨到来,人们进山总能一框框带到集市卖给专门收菌的老板们。
   置身菌子山中,满足口腹理所当然。学校食堂老总(厨师)最擅长做菜,各种蔬菜、肉类、野生菌在他手里秒变美食,吃得我们五六十号人津津乐道。学校老总虽没厨师资格证,但厨艺摆在那里,从未有人质疑。听说是林业职工顺应过渡到校,也专业培训过厨师,曾当过宿舍管理员。因有他在,教师食堂伙食质量总有保障,只说野生菌,或炒或炖,融入青椒、花椒、蒜瓣,那味道堪称一绝,每年都从牛肝菌、青头菌吃到奶浆菌、松茸,到深秋入冬的板栗菌和茶树菇,变戏法一样满足着众人欲望。
   遇到好吃的东西又岂会独享,我学着同事们购买野生菌,生鲜的、烤干的,恰逢周五买好带回家。我们家的人不抽烟、不喝酒,最大的喜好就是吃。尤其是鸡枞菌,说是味道鲜美,生鲜或是菜油炸过,他们都爱不释口。油炸鸡枞,远在湖北的朋友的妈妈也喜欢,说是吃火锅时放点去,那味道鲜香扑鼻。仅仅一小瓶,却把老人哄得欢天喜地,还总是向旁人炫耀。我和朋友聊到这也欢喜一笑。
   当地盛产奶浆菌,吃得也最多,吃起来清脆爽口、味道鲜香,是炒着吃的首选。为把这份美味留住,家乡人洗净控水,掰成小块,菜油炸过储存瓶罐中;当地人却是洗净揉碎,放到锅中把水分炒干或放到蒸屉中蒸熟,分装成小袋,放到冰箱中冷冻,可吃上一整年。入乡随俗,我也尝试用炒干水分、蒸熟来保存野生菌,连同家人的欢喜一起收藏。每每炒上一盘摆放餐桌,清香四溢,最是拌饭,家母还用来招待客人。
   故乡山坡多是栗树、毛木树、杨梅树等杂木树种,过去每到夏季林中会出奶浆菌、珊瑚菌、红菌、青头菌、平菇、松茸等,数量庞大的当数奶浆菌,乡亲们吃得最多的野生菌。在清水江,山上松树居多,林间还生长牛肝菌,分为红牛肝菌、黄牛肝菌、白葱牛肝菌和黑牛肝菌,相比其他野生菌早日与森林相会。做生意的老板都是将其分类,处理掉泥土切片烤干,拉出去卖给更大的老板,据说清水江街上的几位老板,每年都可以赚得几十万。事业做得最大那家老板还建有冷库,除烤干卖外,还储存新鲜的,听说他家生意好的时候,一年可赚千万。
   在我们学校老总都是将牛肝菌焯水、切片炒给我们吃,还真带有牛肉味道。因最早上市,我也会买些回家炒吃,买得多的话,家母将其油炸存起来吃,味道也是极美。家人吃得欢,是我买菌的动力。每年也会买几斤烤干的牛肝菌带回家,煲汤极好,炖鸡丢点进去,炖排骨也可丢点进去。
  
   二
   野生菌在我心中,不再是简单的菌类,而是一种记忆符号,是一种怀念方式,是一份亲情的纽带。
   炎热的夏天,雨一阵子,晴一会儿,就像天上有个顽皮的魔术师在变戏法。闷热与清凉交替进行,节奏分明,正是野生菌最爱的天气。端午节前后,故乡山坡树林里陆续上映野生菌,先是几朵,孤零零、胆弱弱,像害羞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撑开小伞。渐渐地,胆子才大起来,它们从几朵到几十朵,到成片生长,把整个林间空地都霸占。
   “小巧,走了,捡菌子去了。”天还没亮,琼姐就来屋前叫我上山捡菌子。听到叫喊声,我不着急回答,忙着去背早已放在门后面的竹篓,里面早已准备好一把镰刀、一瓶水、一块避雨的塑料布和一包放有卤豆腐的冷饭。
   晨雾还没散尽,山间的小路湿答答。露珠挂在草叶上,晨光中闪闪发光,像撒落的碎钻石。听着鸟鸣,跟着琼姐、二哥、三哥和大伯踏上通往寨子后面的菌子山。一路提醒我要跟紧他们,琼姐也会时不时喊我,我一定要回应,避免落下迷路。如果不小心落下,要大声喊叫他们,更不能乱跑,可在周围找菌子等待,他们会折返回来找我。庆幸我没成为他们的负担,一直以来大伯都夸我乖巧,很愿意带我一起捡菌子。
   走进密林,一股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夹杂着淡淡的菌香。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琼姐耐心地教我辨认菌子:“你看,这种黄色、手一碰冒白浆的是奶浆菌最好,尤其是小骨朵,能卖好价钱;这种覆盖棕色绒毛,闻着特别清香的是松茸,煮汤最好喝;这种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有毒。”我用心记着,眼睛不停地在四周的地上搜寻。
   “琼姐!这里有一朵像是奶浆菌!”我兴奋地喊道,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拿去给她看。确认是一朵奶浆菌,菌盖还没完全展开,摸起来滑溜溜,如婴儿的皮肤。我把它捧在手心,像捧着什么宝贝似的。眼睛继续盯着前方,四处寻找有没有记忆里的菌子,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地面。渐渐地,我的竹篓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菌子:奶浆菌、青头菌、松茸……它们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我想起妈妈炒的菌子,融入蒜瓣、青椒清香扑鼻。
   太阳渐渐升高,林子里热闹起来。远处传来:“你那里有没有菌子?”这是捡菌人之间的暗号。很快,四面八方都响起回应:“我这边有好多奶浆菌!”“快来,这里发现了一片珊瑚菌!”一喊一答,你一言我一语,寂静的山坡顿时变成欢乐的集市。我和琼姐、哥哥们也加入这场“寻宝大会”,跟着人群在林间穿梭。
   琼姐、大伯、两位哥哥是一家人,他们上山去捡菌是为拿去集市卖钱,大伯家人多有劳动力。我捡君只为拿回家吃,爹娘过于忙伺候庄稼,伺候好猪牛的空闲。琼姐是当时村里的大姑娘,家教甚好,为人善良,招人喜欢,加上婚配得晚,带我们一起背猪菜、砍柴火、找野生菌、摘杨梅等的机会就多。和她一起上山捡菌子,爹娘自然答应,知道她能把带好,一点不用担心。
   捡菌次数多起来,经验诚然握在手,我捡得菌子多起来,家人吃不完,就去找大伯拿去街上买,每次都卖得三两元。我娘高兴,还帮着背猪草,卖得钱也都给我存起来,每个暑假都能攒得十多块。记得有一次,大伯卖菌子回来,来我家把钱给我娘,说是每次都是先卖完我捡得的菌子,骨朵多鲜嫩招人爱。还有一次拿钱来给,歉意十足地说,真是对不起,我把小巧捡得分开放得有点远,结果收摊位费的人硬要求付五角钱。关于捡菌的趣事,又何止这些,每每想起心情总是欢愉,打心底里感恩大伯一家,尤其是琼姐和大伯对我总是无微不至,还总是夸我勤劳、懂事、乖巧、学业好。我这一生何其幸运,才会遇到如此坦诚相待一大家人,他们的好我将永远铭记。
   如今已过去三十多年,我站在城市的高楼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无比怀念充满菌香的童年。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那些与大伯、琼姐一起在山林间穿梭的日子,用稚嫩双手能赚钱的那份欢欣雀跃时光,都成为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
  
   三
   云南野生菌的生长景象堪称自然界的奇观,每年雨多起来,山林间便会涌现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野生菌,形成一幅壮丽的生态画卷。
   菌山的壮美、捡菌的欢愉,我又怎会让普先生错过?每年趁着暑假走进菌山,捡没捡到菌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那份体验,让那份记忆完美,如老酒,使其越存越清冽。当然捡菌不是先生所爱,他钟爱脚下的花草,喜欢林间的虫鸣鸟唱,爱上那儿的清新空气,迷上大汗淋漓后的快感……
   后来我们有孩子,上幼儿带去过,教会她识别部分野生菌,先生领着顺路走,我在旁边林中寻找菌子。“爸爸,那儿有多朵菌子,好像是奶浆菌,它黄黄的,那样子好可爱。”儿女说话早,六七个月就会说“妈妈”“奶奶”“辣辣”,奶声奶气的怪好听。听不见我在林间找菌子的动静,就叫几声妈妈,回答了便高兴。又会听到:“爸爸,你快看,哪里有一朵青头菌。像青蛙的头一样,呆头呆脑的。”呵呵,呵呵!清澈的笑声回荡山谷间。
   女儿古灵精怪,见到水就说“鱼”,见到森林就说“蘑菇”……我们都不加以辩驳,这也是她成长的部分。这和年龄见识相关,尤其去矫枉过正,不如让她自己去观察发现。如今的她想象力丰富,想得到就画的出来、做得出来,手工作业不曾操过心,都是她独立完成。上小学语文老师也夸她看图写话写得很好,说她想象力丰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我们还会带她上菌山,只可惜菌子少得可怜,她无法看到野生菌成片生长的景象,只能靠我用枯燥乏味的语言描述出来。成片着生的野生菌,是一种壮观,更是一种震撼。我总认为菌子是精灵,生长在空谷幽林间,那么的清新脱俗,还举着一把把小伞。在最美的季节绽放林间,与花儿比容颜,与蝴蝶比舞姿,难辨高下,各自安好!
   菌香深处是故乡,我虽回不去清水江,但往日的美好历历在目,如老宅一样锁住光阴,浸染一生菌香;在已无法和琼姐一家去捡菌子,但他们的关心疼爱却永记心中:捡菌的童年时光,更无法去追随,但都被菌香塞得满满当当。
  

共 46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回忆,勾勒出作者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者太乡清水江村任教的时光。文章开篇以布谷鸟和蝉群的鸣叫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盛夏场景,进而引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特别是对吊脚楼的描绘,体现了老祖宗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对清水江村的美食,尤其是对野生菌的描述,不仅描述了野生菌的种类和生长环境,还详细介绍了学校食堂老总如何将野生菌变成美味佳肴的过程,以及当地人如何保存野生菌以供全年享用。语言风格独特,富有感染力。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美食文化描绘得栩栩如生。语言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让人身临其境。文章结尾戛然而止,留白给人无限遐思,让人深深回味。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30 19:27:31
  作者通过对清水江村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美食文化的描述,将自己对故乡的情感融入其中。无论是与同事们一起购买野生菌带回家的温馨场景,还是与朋友聊到油炸鸡枞时的欢喜一笑,都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眷恋和怀念。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佳作,让人回味悠长,感谢轩洁老师的大力支持。
淡淡的云彩
回复1 楼        文友:轩洁        2025-06-30 21:08:49
  谢谢社长亲自为我的小文写编者按,记录生活中的小小感悟,遇到志同道合的文友,备好幸运。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6-30 19:32:31
  散文通过情景交融的描写、多维度叙事结构、感官化表达、文化记忆书写、个性化语言风格及含蓄的情感表达等写作方法,将个人记忆、地域文化、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深厚文化意蕴与艺术感染力的散文佳作。祝老师夏日清凉,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回复2 楼        文友:轩洁        2025-06-30 21:11:17
  每到夏季,总会情不自禁想起过去,也很想上菌山捡菌,已然成为习惯,融入骨血。
3 楼        文友:华为        2025-06-30 19:38:25
  故乡里藏不住乡愁中的美味,思念深处有菌香!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3 楼        文友:轩洁        2025-06-30 21:12:21
  欢喜便好!每当入夏,野生菌霸占林间。
4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30 20:47:34
  感情真挚,娓娓讲述故乡的菌子的故事,拜读,学习。我今年春天去过广南,在县城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去坝美,喜欢坝美的幽静。从坝美去了普者黑,应该是邱北的地界吧?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4 楼        文友:轩洁        2025-06-30 21:13:43
  普者黑属于丘北,喜欢那里的荷花和风雨花,唯美烂漫。
5 楼        文友:乡笛        2025-07-01 08:34:40
  野生菌是山野对人类的馈赠,是人的舌尖上的一道美食。文章叙写细腻,语言朴实,感人至深。好文章,学习了。
6 楼        文友:阿巧        2025-07-03 13:18:52
  云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作者以独特视角,生动的笔触,描写故乡的自然风光旖旎,美食文化诱人。尤其是菌类品种繁多,味道鲜美,令人神往。感谢轩洁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愿老师创作愉快,夏日安康!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