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丹枫】商女也知亡国恨(小说)

编辑推荐 【丹枫】商女也知亡国恨(小说) ——血溅樱花谷之八集


作者:鹤壁淇水 布衣,1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7发表时间:2025-07-01 08:42:23
摘要:原创首发


   商女也知亡国恨
   车铃叮当,马蹄嗒嗒,鞭子飞扬,运煤的车队在土路上疾驰。李文魁带着护煤大队跟在车队后面,来到了鹿楼。今天是鹿楼庙会的日子,街上却出奇的安静,门市一律关门,连个卖小吃的也没有,路上看不见人,只有几只麻雀在枝头喳喳叫。他眼晴望向汤河,发现河水的颜色有些红。他想,也许是初升的红太阳照在河上的缘故吧?可是他又发现,河里好像堆着些什么东西。他跳下马,跑到近前一看,不由喉咙里一阵干呕:河水是血染红的,一些男人女人的尸体,被水泡得肿胀,绿头苍蝇嗡嗡着,还有蛆在爬……
   煤运到濮阳以后,天下了一场大雨,把一座返程路上的大桥冲塌了,耽误了八九天时间。这短短的时间发生了什么?远处,传来踢踏的声音,一支队伍迈着整齐的步子,押着被绳捆索绑的人,向前走来,看穿戴不像是国民党的兵。李文魁赶紧回到队伍前面,他的手伸到了腰后。那里,掖着他从马大头手里弄来的王八盒子。
   一个戴白手套的头儿冲他哇拉着,待发现那人腰间的军刀,李文魁脑子里电光火石似的一闪:“他娘的,是日本兵!”
   当他就要拔枪的时侯,李中举从后面跑过来,对那人低头哈腰:“太君,他是我侄儿,良民大大的。”
   李中举又对李文魁说:“文魁,快叫太君。”
   李文魁没动,身后护煤队的队员们纷纷弯下了腰:“太君”
   戴白手套的人挥手,押着人走了。李中举说:“文魁,现在是皇军的天下,没有良民证,抓到会被枪毙的。回家去,别乱跑!”
   李中举屁颠屁颠地跟在日军后面走了,没多久,背后刺耳的枪身响起,李文魁身子一振,握紧了拳头,又慢慢松开,带着车队上了路。回到窑上,李文魁远远看见井架上的小红旗换成了一面太阳旗,煤堆前,停着一辆汽车,工人们往汽车上装满煤,一个日本人开着汽车呼呼冲出窑场,车轮子溅起的污水落在李文魁的裤腿上,他憋不住跳脚骂:“我肏恁娘的,出去一头窜到沟里,淹死你个龟孙!”
   老刘忙跑过来。拉着他进伙房,从蒸笼里端出一碗红烧肉。平常一闻到肉味,李文魁就迫不及待地动筷子,这一次,冒着热气的肉片让他想起汤河里的尸体,他一下没胃口了。他问老刘:“那个老不死的去哪儿啦?”
   老刘说:“你大爷去镇上了,日本人让组织舞狮子跑旱船,敲锣打鼓的欢迎他们。这他娘的日本人,杀人放火,来了还得欢迎他们。你记得核桃沟吧?日本人把核桃树都刨了,种啥花,满树的核桃呀,说刨就都刨了。”
   他的话还没说完,李文魁已经出了屋,在解马缰绳。老刘跟出来:“大少爷,出去帶上良民证。”
   李文魁赶到东岗土窑,发现他娘——郭大个子老婆在窑里哭。他急切地问:“他们呢?别哭,说话!”
   郭大个子老婆挤着眼哭:“日本人的飞机扔炸弹,玉兰在崔村沟会上失散了,你爹被他们抓去修炮楼了,小四也找不到了。老天爷,这可咋办呀!”
   等郭大个子老婆睁开眼,眼前只有两只劫后余生的母鸡在觅食。
   鹤壁镇上,不多的几个门店开了门,冷清的街上,锣鼓喧天,舞狮子跑旱船的在表演。镇政府大楼,上面挂着太阳旗。楼下。日军的刺刀亮晃晃。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被迫举着彩纸做的花环,来回摇动。一个日本军官站在台阶上,笑眯眯地:“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小朋友的,吃糖!”
   一位土兵端着盘子向学生们分发,学生们眼里含泪,没有一个人肯接。日本军官干笑着说:“好东西要学会与人分享。我们大日本和中国是一家人,我们愿意和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吃糖,不吃,不行的。”
   “啪”的一声,像什么东西击中了窗户,政府大楼的玻璃哗啦一声,从高处落下来。台上的人慌着躲避奔逃,日本军官被属下护着头仓皇往楼里面跑,老师带着学生们匆匆离开了镇政府大院。
   李文魁站在花满楼妓馆前,发现往日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姑娘们,今天都换上了黑色或白色的旗袍,脸上没有了卖笑的姿态,而显得庄重起来。一个手持琵琶的女子,在弹唱哀婉的曲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咋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虽然不懂诗词,那哀婉的曲子让李文魁的眼睛泛酸,他似乎又看到了那血染的河水,被水浸泡的尸体,还有那让人心悸的枪声。花满楼对面原来是浇铸镰刀锄头,做农具的大院,现在院里成了日军的军工厂,有些中国人在院里做枪托。李文魁突然看见里面有个熟悉的影子,是小四?
  

共 1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开篇通过庙会冷清、河水血红、尸体遍布的描写,迅速营造出战争阴云下的恐怖压抑氛围,车铃、马蹄等声音与死寂的街道形成对比,增强画面张力,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日军侵华带来的残酷灾难,奠定沉重基调。以李文魁为核心,通过其面对日军的愤怒反应(如跳脚骂日本人、想拔枪反抗)、对家人安危的急切关注,展现出底层民众的血性与亲情;李中举对日军的谄媚、帮日军组织欢迎活动,塑造出汉奸形象;妓女们换装弹唱哀婉诗词,以“商女也知亡国恨”的反差,凸显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人物群像丰富且具代表性。文中大量细节增强真实感,如李文魁看到日军车轮溅污水后的咒骂、平常爱吃肉却因想起尸体而没胃口,以及学生含泪拒绝日军糖果等情节,从生活细微处反映人物心理变化与战争对社会的冲击,使故事更具感染力。未直接宣扬爱国口号,而是通过不同人物在日军侵略下的遭遇和选择,如百姓流离失所、妓女以曲明志,含蓄传递家国破碎之痛与民众的反抗意识,引发读者对战争罪恶的反思。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7-01 09:03:09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