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内卷式生活,究竟苦了谁?(随笔)
一哭二闹三上吊,曾经是很多留守妇人的“小把戏”,就这还被人称之为“作”。不作就不会死!这评价委实让绝大多数当事人感到憋屈。曾经的留守妇人,除了她自己,一无所有,她只能选择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抗争。就看没了她这个劳动力,这个家会怎样?
这个家会怎样?不怎么样。孩子没了母亲,嗷嗷大哭,孤独长大;父母少了女儿,念念不忘,常怀感伤;丈夫没了妻子,很快续娶,再找个新妇来照顾他自己和家庭,旧人转头就忘;邻里没了你这个熟人,也只会当做茶前饭后的谈资,偶尔聊一句,感慨一句某某想不开,又渐渐不再想起不再提。
而从前这样悲伤的“作”,如今,已变成了内卷式生活方式的一种,也让内耗和抑郁成为了很多无助之人的常见心理。不信,你看就有这样的人:
被店员小姑娘不小心泼了开水,怕人家受到老板为难,就摆手说没事,回家却不得不躺下了,伤口起泡几个月才好,自己看病买药,自己忍受疼痛,也只不过换来别人大松一口气,甚至笑称“遇到傻子了”。
被路人阻挡了视线,又被过路的车辆别车改道,导致自己意外和在路上大摇大摆慢悠悠骑车的老人撞车,吓坏了,赶紧去守着人家,体谅别人莫须有的难处,主动去缴费,全程陪护对方医院做顶格检查,一连几个星期都担惊受怕,被老人的家属斥责不长眼,被一再索赔,被一再要求认罪,都忘了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也因此病倒了数次。
该发工资的时候,财务让你先签字说明收到,过几天再补发工资,然后直到离职也没有收到工资。还有经常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无故拖欠工资。这时候,竟然还总是为别人考虑,为公司考虑,生怕给别人添麻烦,怕公司周转不开,张不开讨要工资的嘴,觉得自己可以等,还可以容忍下去,哪怕最后等到的结果是被不了了之,想找人却发现早已失去联系。
……
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真的太笨了,太怂了,太软弱了,又太无辜了。
那么,他们真的乐意内耗自己吗?他们真的习惯内卷式生活了吗?不是!
因为他们平时得不到公平,遇到问题也根本无处申诉和求助。
他们不够强大,他们的背后是悬崖,别人伤害他们的成本太低太低了。他们过惯了小心翼翼的日子,经济拮据,精神低迷,情绪悲观,没有主心骨。他们似乎只能如此,除了付出已有一切,没有任何被肯定,没有任何该得的待遇。
他们本身都是善良的,勤勉的,本分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们的善良不敢有锋芒,他们的勤勉是被廉价的,他们的本分是被压榨的。他们对外界无可奈何,对设局让他们陷入内卷困境的人无能为力,只能将矛头对准自己。
无偿加班,废寝忘食,主动担责,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奋不顾身……如此内卷式生活,让所有参与做局之人不劳而获,最终苦了的只有陷入内卷的他们自己。
如果这样,你还觉得他们这不好那不妥,就委实太过分了。难道最应该做的,不是严厉打击那些导致他们不得不内卷的恶性竞争者、不法分子、真正没有担当却还贪婪掠夺的人吗?不是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帮帮他们这些受害者吗?哪怕是一点宽慰,一句公道话,一个让他们挣脱泥泞的机会,都可以啊。
内卷,内耗,我们可以理解,可以帮扶,但不提倡。因为这是在公正缺失、自然失序的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因为正常的人,心境是平和的,有力的,坦荡的,有底气的。因为真正的强者会把矛头对准外面,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去闯,去拼,为自己不断争取自由和生机。
当然,就算不外卷,就想要不羁不定义,或者想懒一点,想先熬着、耗着,也没关系。俗话说:活到最后的才是赢家。保重身体,活过同时代大多数人,看到更多人生风景,也许会有好事发生。请看三国时代的司马懿,熬死了诸位英雄,笑到最后,还被儿孙追封为晋宣帝,主打的就是一个看谁耗得过谁。要知道,忍字头上一把刀,换个活法,一辈子低调隐忍,把岁月熬成药,把时光酿成酒,先苦后甜,也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