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雨从故乡开始落下(散文)

精品 【东篱】雨从故乡开始落下(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201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5发表时间:2025-07-02 07:39:46


   故乡的四月,菜蔬姹紫嫣红,禾苗青绿照眼。人家的门前后院,叶绿了,花开了,清秀与艳丽,是故乡春天的样子,也是很多地方春天的共性。而春雨,则是故乡春天无可忽视的存在,一场场春雨,绵绵密密,美感婉约,袅娜之态旁逸斜出,以逼近烟雾的形态笼罩故乡,让故乡朦胧而幽深,鲜亮而澄澈。我总觉得,春雨在江南,在我的故乡,最喜欢抒情。
   雨落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瞬间成型,瞬间消失,比烟花短暂,比梦怅惘,有着晶莹的质感。雨落在青瓦上,扑簌簌地,清亮而低沉,有韵律,有节奏感,仿佛上古的乐音,让我的思绪飘入蓝天白云,让心奔赴辽阔之地。从屋檐落下的每一滴雨水,清越而悠扬,直抵心间,让精神坠入安徒生的童话,打进久远的传说。
   巷子里,卖豆腐的、卖栀子花的、换麦芽糖的人不见了,嬉闹的孩童不见了,聚在一起唠嗑的老人不见了,连猫狗都销声匿迹了,春雨变成一种遮蔽,遮蔽了故乡固有的生活轨迹。半日间,会见一个中年男子走过,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他不是孤舟蓑笠翁,自然不是去独钓寒江雪,那是小伙伴彩霞的父亲,连日下雨,他担心田里积水,日日都要去察看一回。还有一个打着油纸伞的老人从门里走出,那是我的外婆,她的心思一半被我们占着,一半被她的菜园占着,除非下冰雹,下大雪,下暴雨,她老人家每日都要去菜园看看的。秋梅的父亲脚步很重,大步向前,弄得水花飞溅,仿佛有一排人走过。外婆的脚步声轻轻的,细细碎碎的,瘦小的背影被雨烘托得越发地小。
   雨到黄昏,犹自不止,炊烟在雨雾中漂浮不定,黄昏被雨熏染得如影子般虚幻。放学的孩童各自归家,不久,饭菜香飘出,融入雨丝里,飘飘渺渺。暮色沉沉时,家家的门半掩或虚掩,人影在门里若有若无地晃,巷子里渗透出荒原般的寂静,唯有雨淅淅沥沥,仿佛欢快的童谣,萦绕于耳际,成为故乡春夜最分明的背景。
   少年时在抚州读书,春天逢到上学时,最怕下雨,打着一把黑色的大雨伞,穿着雨鞋,踢踢踏踏,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看那铺天盖地的细雨,如披在天际间的一件灰外套,与灰色的高楼彼此相融,仿佛整个城市就是一张照片的底片,底色是黯淡的,是黑乎乎的,一股莫名的压抑时不时地溜进脑海。街边的树并没有因春雨的滋养而鲜活起来,有点恹恹的乏味。街道有的地方凹凸不平,散布着深深浅浅的小坑,积着雨水,如果车子经过,经过水坑,不小心就会被溅上无数个污水点,不免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大人碰到,也不过是怒骂两句解解气罢了。在一个又一个春天里,从小学到高中,往返于家里通往学校的路上,遭遇了无数场雨,总感觉抚州的春天就是漂在雨水中的一座城,到处奔涌着潮乎乎的气息。
   高中时,我开始接纳了这个城市的雨,从排斥到接纳,是对城市的接纳,也是性情的一次蝶变,其中有着琼瑶爱情小说中浪漫元素的植入,也有武侠小说主人公精神的熏陶,接纳比排斥更能明亮心情。周末,有时会站在阳台上看雨。五楼的阳台,视野辽阔,无遮无挡,伫立其间,心随雨丝儿在轻盈地飞,万千雨丝儿呈浅灰,银灰,深灰,潇洒无羁,驰骋山河。朦朦远山、悠长河流被雨笼罩,显得更远了,更深了,它们好像掉入到另一个时空里,有着我无法企及的距离。正前方一中的操场绿地在雨中一派娇嫩。一楼人家的院子,菜蔬在雨中更显鲜绿,一股田园之美袭入心间,让我似回到浒湾的菜园,于是浒湾的雨与抚州的雨在心间交缠,重重叠叠,灵魂便恣肆地飘入到无边的田野,陶醉不已。只是在阳台上看雨的时间并不频繁,很多的时候我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题山书海里。看雨,只是生活的一份点缀,是读书疲倦后的一份精神疗养。
  
   二
   青年时在山里,那里的冬天很漫长,所以对春天格外厚爱些,自然对春雨也是喜欢的。山里的雨柔柔软软,轻轻盈盈,裹着松林的香,泥土的气息,真是好闻。
   那时骨子里的浪漫因子更为活跃,常喜欢在细雨霏霏时去湖边走走。一路上,行人寥寥,山里是一个旅游区,那时旅游旺季只在夏季,春天里很多人还在山下避寒,所以除了夏天,寂寥是山里其他三个季节的特点,而春雨往往加深了这份寂寥。春雨可不管深山的寂寥,只是殷勤地下,欢畅地下。
   沿着湖走,经过一座有着古风的小亭,经过朴拙的瑞庆宫,经过一棵棵杨柳和梧桐等树木,仿佛走在宋朝的烟雨里,走在江南的烟雨里。想到宋朝烟雨,就会想到李清照,那个惊才绝艳的女子震撼了一个时代,也震撼了千古。她对雨的体验是细腻而深切的。少女时,昨夜风疏雨骤,似问卷帘人,一门心思牵挂着屋外的海棠,那么可爱,那么娇憨。到了晚年,经历家愁国恨,一切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只有她独自守着一方小院,聆听那秋雨,看黄花堆积,看大雁飞过,以酒解愁,多少孤独,感慨万千,唯有秋雨成了她孤独世界里最盛大的热闹。想到江南烟雨,总是无法绕开杏花,杏花烟雨江南,构成了我对江南春天最经典的印象。杏花,让江南的烟雨如花似玉;烟雨,让杏花楚楚动人。从此,在我心中,杏花不仅开在乡村,开在杜牧的诗句里,更开在江南春天的烟雨里。山里桃花多,杏花罕见,桃花烟雨深山,定格为鄂南春天的样子。
   坐于亭中,聆听雨声声,风细细,我觉得每一滴雨的落下都是一种敲打,敲打在亭顶,分外嘹亮;敲打在湖面,空灵绵长;敲打着大地,饱含深邃。山空人静,春雨的莅临让空更空,让静更静,让雨更像古代的雨,汉朝的,唐朝的,宋元明清的,所以雨敲打的不是亭,不是湖面,不是眼前的大地,而是在敲打着历史,历史不就是在一场场风雨中前行的,衍变的。同时,也在敲打着春天,所以春天的感觉才如此浓郁,万物葳蕤,山河清秀,也有春雨的功劳。
   一场又一场烟雨,把山里的春天缓缓地推向初夏,那是山里最好的时光。
   山里的秋天总是比城市的秋天更像秋天,枯黄涂抹着山,涂抹着树,树上的叶日日变少,最后飘落,冷意日益凸显,湖水变得消瘦,所有的物象都向高远清寒的境界靠拢。而一场秋雨,会把秋味带向巅峰。山里的秋雨不如春雨下得恣意,而是小心翼翼的,宛若古时闺中少妇的心事,落在一片片黄叶上,如她悠长的叹息;落在一朵朵花间,似她指尖滑出的琴音;落在瑞庆宫的碧瓦上,似她轻柔的歌吟。
   山里的第一场秋雨来临,夏日的繁华和嘈杂便如水流走,次日走于街巷间,经过沿街的店铺和各家单位,逼人的冷清,大多数的人似乎在一夜之间从山里逃离,把一座空旷的山扔给值班的人,扔给长期居住在山里的居民。夏天,山里成为无数人快乐的奔赴,秋冬,他们却又忙不迭地离去。奔赴与离去,靠近一种出世与入世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抽象的语言,是诉说,也是表达,诉说着深山的繁华与萧条;表达着人们情感的两极分化。我淡然地守着这座山,感受着秋雨下的那份清闲与自在,在空旷中咀嚼一份出世的悠然,也是一种意趣,一种潇洒的姿态。此时,可以无限靠近自己,清醒着,从容着,天际间,只剩下秋雨,成为季节里最热情的声音。黄昏聆听阶前雨,深夜聆听窗前雨,内心的惶惑,生命的困顿似乎被雨声揉碎,瓦解。秋雨之下,我的目光是沉静的,心趋于深沉,我享受着秋雨下的山中情境。
  
   三
   春雨对落云村而言是一场美的加持,美的恩赐,田野,炊烟,黄土墙,青瓦,篱笆,小桥流水有了诗词的韵味,有了细腻的感觉。庄稼、菜蔬、草木接受着雨水的滋润,似一个女子在美美地做面膜。村民的劳作暂时按下暂停键,除了一大早去井边挑水,男人们心安理得地躺在老式的木床上,把呼噜打得荡气回肠,把疲乏的身子骨好好地放松一下。女人们在家里四平八稳地呼猫唤狗,雨水让她们看到了庄稼的收成,看到菜蔬的肥美,看到了日子的希望,于是行动间都是喜悦,把一日三餐整得声势浩大,早饭烙韭菜饼,中饭做干豆角炖小鱼干、韭菜炒鸡蛋,晚上煎糍粑。因为这些美食,孩子们也不抱怨下雨不能出去玩耍了。雨改变了村庄的生活方式和村民的情绪。
   村民喜欢雨,也担心雨下个不停,适量的雨对庄稼地是好事,太多了就是一种负担。好在雨三五日就停了,村庄又恢复昔日的劳动秩序,一切安然如初,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生活在厦门,一年四季感受到的是闽南的暖意,还有一股股黏糊糊的湿气,湿气与沿海气候有关,也有无数场雨的功劳。刻骨铭心的当属夏雨,一场台风能塑造一场奇异的夏雨,大雨、暴雨、豪雨不足以形容,我想叫“奇雨”最佳。
   记得那年“莫兰蒂”登陆,除了带来无与伦比的大风,还带来了惊世骇俗的奇雨。那晚,雨不是飘的,不是落的,而是无数的大力士在天上排排坐,高举着一缸缸水,“哗啦”“哗啦”倒下的;又或者是哪路神仙,使用法术,指使黄河之水汹涌灌入。万千雨丝儿如无数根利箭,“嗖嗖”地射向大地;又如无数把长剑,闪着寒光,横冲直撞,疯狂地切割城市。每一阵风有如万马踏过草原,如千百个巨石滚落山谷,如狼群呼啸在沙漠。那晚,是台风与奇雨演绎的一场奇妙而荒诞的大戏。一切都表现出掉落的状态,纸屑、瓶瓶罐罐、玻璃、广告牌、花盆、垃圾桶、衣服、汽车轮胎、砖石等等,它们在掉落之前首先被撕扯,被撕裂,然后飞翔,飘荡,漂浮,姿态是无畏的,也是悲情的。最惨烈的是树,它们以自身的高度彰显出命运的悲怆,一棵棵,无数棵,纷纷掉下。低洼的路与店面,无数的小车,无数的物品,都在雨水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呐喊,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城市沦陷了,城市被风雨整得千疮百孔,但是人永远是世间的强者,人最终战胜风雨,让城市重新挺立,焕然一新,美丽如昨。
   这个六月,雨水偏多了。在一场场雨中,我看到了城市的另一种表情——山、行道树在雨的荡涤下褪去积郁的尘垢,变得清爽。高楼被雨水浸润,闪现着或明或暗的光芒,一种坚硬的力量消隐,柔软的气息从墙缝间袅袅升腾,消减了城市的工业化气息,古城的格调若隐若现。行走的行人,骑自行车、电动车、开车的人,开店的商家,都变得躁动不安,脸上显出几分焦虑。是的,城市人对雨似乎不那么欢迎,因为雨影响了他们的出行,影响了他们的生意,雨,对城市变成一种干扰。但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雨都会如约而至。
   在这个城市居住多年,雨有时让我烦恼,有时让我欢喜,但是骨子里并不排斥,我最喜欢深夜的雨,虽不能获得雨打梧桐的诗意,但是听夜雨敲窗,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共 40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雨,是江南的灵魂,没有雨,江南不成江南。作者还有一个文学的谬论——江南的雨是从故乡开始落下的,带起了一片朦胧的江南。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雨是抒情的。在青石板上跳跃着,写上舞步。在巷子里穿梭,殷勤地唤着居民的脚步。时值黄昏,一切消停,雨还是弹着去掉,消弭着寂寞。读书的少年光景,是被雨装饰了背景,读高中,雨带上了浪漫的情思,雨好像特意飞来慰藉和疗养一身的疲劳。雨在青年的骨子里发酵成了浪漫,使作者喜欢沿湖而冒雨行走,将雨中的诗意,一遍一遍地揽在怀中。在亭中赏雨,将时光和朝代一起唤来,让亭外的雨剖分雨的今昔。想起秋雨,总觉得秋雨带着心事,妄想浇绿渐趋泛黄的叶子。尽管秋雨有些沉重,但意境更为深邃了,作者喜欢把目光投给秋雨,获得一份沉重的宁静。作者来自青山绿水的故乡,雨从故乡来,因为无论哪里的雨,都不善于抒情。故乡的雨,对着小桥抒情,抚慰着故乡的土地,雨一下子唤醒了故乡的风物,还有雨中行的乡亲。作者这些年,生活在厦门,厦门的雨很奇,需要一场飓风才唤来,有点恣肆。不敢说厦门的雨没有特色,只是不如故乡的雨那么温柔,那么善解人意,那么懂得土地。雨多了,并不为人欢迎,如果喜欢雨,总能找到喜欢的理由,没有一种诗意胜过身在朦胧的江南雨中。乡愁,必须寻找载体,一缕炊烟是,一丝艰难的雨也是,尽管飘零,却是缠绵。在作者笔下,故乡的雨会抒情,会尽知人意,多么乖巧!我们知道,江南的雨不乏淫雨,不乏恶水,但作者热爱家乡,每一滴雨水,都带着情意情思了。作者不断铺陈,写出不同时期的雨的特点,有作者读书时的雨,也有民生的雨,还有历史的雨,这些雨涌现在作者笔端,变得颜色不同,意蕴各异,在我们的面前,织染了一幕富有特色的雨幕。作者的散文,善于拈取生活里的细节,推出特写镜头,读者如临其境,如闻雨声。调动想象,长于使用修辞,化雨为神奇之物,写出了雨 的情调和精神。雨,在作者笔下,是故乡代言人,说着绵绵的情话。爱雨即爱故乡。很简单的逻辑,却被缠绵的情感连结起来,成为无可争辩的观点。力荐佳作,赏读为快!【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02 07:51:21
  雨到底起于何处?天边有的一片云挂着雨脚,这是天文和文学的描述。作者笔下,雨是从故乡来,不管走得远,雨滴的温情都在心中。伸手接住一滴雨,就闻到了故乡的味道,就感受到了故乡的温度。思念故乡,多是以土地为载体,作者公司奇妙,思乡之情寄托于一滴雨,别开生面,写得温婉动人。在作者笔下,故乡的雨是会考抒情的,会描摹最美的水墨画,会形成滂沱的情感之流。写得真好,点赞一个。感谢简柔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09:38:55
  非常感谢怀才老师精彩美妙的按语,读之欣喜,给我以莫大的鼓舞和前行的力量。六月份几乎是在雨水中度过,绵绵雨,烈雨,暴雨,雨带着一种柔情和豪情而来。故乡浒湾,在江西,从广义而言也可以说是江南。春天的雨温和缠绵,让我印象深刻。在抚州读书真不太喜欢下雨,凉凉,走路也不方便。到了高中,对雨有点喜欢了,感觉雨中很浪漫。这个城市台风多,所以大雨也频频,甚至是狂雨,对心灵是一种震撼。天下的雨本是一家,来自天空,天空是雨的故乡,雨从记忆里是从故乡开始下的。所以取了这个名字。老师辛苦了,敬茶,问安。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7-02 09:14:46
  这篇散文以雨为线,串起江南与故乡。作者写不同时期雨的特色,善于抓细节、巧用修辞。雨成故乡代言人,爱雨即爱故乡,其绵绵情思在字里行间蔓延,引人共鸣 。 问候简柔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0:42:33
  谢谢滴斋老师精彩留言。雨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说到雨,最喜欢烟雨,烟雨流淌在江南,杏花烟雨江南,把烟雨推到美的极致。对雨的深刻,就是故乡的春雨,那绵绵雨丝,藏着一个个纯真的童年。谢谢老师的鼓励。问候夏日安好。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7-02 09:35:02
  文章最重要的是写出了雨天感觉,细腻温婉,如诗如画。仿佛让我看到,一个妙龄女子,在雨中穿梭,时而童年,时而青年,时而故土,时而异乡,仿佛是在宋朝,仿佛是在今天。想象的力量,是好散文的发动机。文题很棒,带着乡愁,以游丝的形式,飘洒而来,令人仰望并怅惘着。诗意散文,精彩至极,拜读学习,顺祝夏日美好,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0:48:31
  谢谢韩格老师精彩的留言。虽然有时对雨会生出排斥的心理,但是骨子里还是喜欢雨酿造的一份氛围,雨会给情绪和心情带来一些变化。我觉得雨适合乡村,绵绵细雨滴落在寂静的村庄,有一种迷人的气息,静美的感觉。四季的雨,春雨最美。五湖四海的雨,故乡的雨最刻骨铭心。历史的雨,宋朝的雨最动人,因为它们住在宋词里。谢谢老师给以的鼓励。祝您夏日安好。
4 楼        文友:枫桦        2025-07-02 09:42:47
  喜欢老师如此细腻的文字!以雨为媒介,把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描绘出来!好美啊!我正在旅途的路上,简单两句!请老师见谅!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0:57:02
  谢谢枫桦老师精彩留言。今年城市的雨太多了,所以想起了故乡的雨,故乡的一切因为距离,因为时间和思念,好像都变得美好了,当然也有不好的,但是我选择遗忘。汲取曾经对雨的一些印象,当做一种倾诉。谢谢老师路上惦记,给以鼓励。旅途愉快。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02 09:59:50
  说起喜欢雨,我也是莫名地喜欢雨,胶东半岛雨量不大,雨的频率也不急,我总喜欢下雨,所以也喜欢起南国来,整日雨绵绵,多么美好的感觉。不管是滂沱,还是淅沥,都是抒情的尺度。简柔老师的散文给我很多美妙的体验。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1:07:44
  胶东的雨善解人意,知情识趣,那是雨最美好的状态。我喜欢乡村的雨,村庄,田野,青山绿水,如果有了一场雨的加入,更有婉约之美。最向往江南的烟雨,乌篷船,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巷子,被蒙蒙烟雨笼罩,诗意空灵。震撼当属厦门的狂雨,动人心魄,大开眼界。再谢怀才老师精彩留言。感谢您的精彩润色。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7-02 10:42:55
  总感觉老师就是小巷里走出的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颔首蹙眉,想着心事。开玩笑了。文中这各地的雨,也是各种心境,人生就靠这些不同的雨水点缀,清洗,重塑。拜读老师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1:13:49
  谢谢天方老师精彩留言。打着油纸伞的姑娘行走在戴望舒的诗句里,行走在江南的雨巷里,那是一幅唯美的画面。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无数场的雨,大大小小,根据年龄阶段,当时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也会生出不同的情绪。自然的雨,人生的雨都会荡涤我们,穿越风雨,便是阳光。谢谢老师的鼓励。祝您夏日安好。
7 楼        文友:佳华        2025-07-02 11:55:17
  一场雨落下,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总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老师的文,有悠远的意境,让人时而欣喜,时而忧伤,时而怀恋,时而惊惧。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7:25:29
  谢谢佳华老师精彩留言,童年听雨,少年听雨,青年听雨,到如今中年听雨,生活境遇不同,便有了不同的滋味。我的人生很平淡,没有波澜壮阔的生命经历,所以总体感觉雨还没有太多深沉的人生况味。谢谢老师鼓励。遥祝夏日安好。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7-02 14:28:54
  简柔的骨子里是浪漫的,所以眼里的世界是斑斓的,是诗意的。作者认为雨是从故乡开始落下的,这一观点裹挟着浓浓的乡愁,晕染着缤纷的思绪。作者的故乡在江南,于是我的眼前便摇曳着一位穿一袭旗袍的玲珑女子,从雨巷深处走来,从唐诗中走来,从宋词中走来,她的眼眸看向漫天细雨,情愫也被朦胧的雨丝浸润得多愁而善感。作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待在不同的地方,每一处的雨都不一样,但作者最爱的永远是家乡缠绵的雨,婉约了心境,唯美了时光!非常细腻动情的文字,丰沛的想象,韵味十足的读感。盛赞才情,问候简柔,夏安!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7:31:56
  浪漫与诗意是生活的一份点缀,也是文学赋予的一份恩赐,如此看雨,看水,看云,看山,看世间,就能看出一点细腻,看出一份美妙,生活也就不那么坚硬,不那么琐碎了。记忆里的第一场雨,是下在故乡的,所以雨就是从故乡开始落下的。多愁善感大概是偶然的一种情绪,其实大多数时候我是乐观的,是开朗的。雨天不总是完美,从雨中看出美,看出妙,如此就会喜欢雨天,也是对自己心情的一份呵护。谢谢莲香老师精彩留言,谢谢鼓励,辛苦了。遥祝夏日安好。
9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7-02 15:56:02
  今天有点小忙,拜读老师的文章有点迟。雨是江南的灵魂,我说,雨是水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从小看惯了家乡的雨水,雨便有了情思,即使城市的六月是多雨的,但那依然是家乡的雨长了翅膀飞来的,涤净城市的山、行道树积郁的尘垢,城市就有了情面。老师的雨极具画面感,立体着生活的过去与未来,浪漫成生活在城市的心事。好文章,点赞学习,问候老师夏安,祝笔丰笔健!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2 17:40:45
  杏花烟雨江南,是一种经典的标配,很唯美,令人向往,但是必须要有一个诗意的乡村背景,如此才会令人沉醉呢。年少故乡的春天,是多雨的,且都是细细的雨,和青瓦青砖,青石板搭配,在记忆里就变成了柔情的思,也变成了优美的诗。城市的雨,被高楼,车流映衬,显得慌慌张张的,少了一份淡烟疏雨的意境美。过去与未来,被一场场雨连接,所有的时光都温润起来。谢谢金刚老师精彩留言,谢谢鼓励。遥祝夏日安好。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7-02 21:01:20
  老师的文,一如既往的情深绵长,能触及人心的嘴柔软处,让人心动,让人舒服,就像文中说得绵绵春雨。雨,从故乡开始下,润物细声,淡淡的乡愁,缠绵的乡情尽在文中展现。喜欢老师的文,学习了,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10 楼        文友:简柔        2025-07-03 09:28:40
  谢谢红花老师精彩留言。春雨,给人的感觉总是缠缠绵绵的,而雨与春天连接在一起,春天万物生发,经过春雨滋润,就令人生出了美感。印象中故乡的春雨多是和风细雨,温温和和的,而夏天的雨总是那么烈,那么大,冬天的雨太冷,所以我最喜欢故乡春天的雨。谢谢红花老师鼓励。遥祝夏日安好。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