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雨后南山行(散文)
上午九点,雨后初霁,天空湛蓝得好像被洗涤过一般,阳光温柔地洒向大地。我怀着悠闲自在的心情,坐上老公开的车,从成州大道一路西行,驶向高速路口,左转进入小湾地界,沿着南山公路缓缓东行,开启了一场与自然的亲密邂逅。
车轮在彩带般的柏油路上轻轻滚动,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为这宁静的清晨轻轻伴奏。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从车窗外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凉瞬间充盈心肺,燥热与烦闷一扫而空。此刻的雨后南山,恰似一幅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画卷,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夏收已经结束,田野间只剩下整齐的麦茬,像是大地精心修剪的发际线,有序地排列着。曾经忙碌的农人已各自回家,地里一片宁静。田埂上,偶尔有几只鸟儿欢快地跳跃、觅食,清脆的叫声为这片静谧的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的生机。不远处的秋田里,庄稼碧绿如茵,茁壮成长,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微风拂过,绿浪翻滚,沙沙作响,那是生命的顽强与希望在低语。
车子行至徐院,老公将车停稳在广场。我迫不及待地穿过公路,径直向玻璃观景台走去。脚下的鹅卵石被雨水冲刷得干净而湿润,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清脆。路边地里,玉米苗长势喜人,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如同大自然馈赠的珍珠。我轻轻蹲下身子,伸手触摸那些叶片,感受着它们在经历了春天的萌发、夏季的成长,准备向着秋天丰收迈进的力量。那是一种生命有规律的跳动,是大自然最质朴的节奏,让我心中涌起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意。
我缓步挪至玻璃观景台,双手轻柔地扶住栏杆,往昔岁月如潮水般涌来。时光倒回八年前,那时我初到赵山村,同事领我登上这个当时杂草丛生的小山包,为我介绍各个社的位置。自那日起,我便与他携手,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沃土上奔走,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赵山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乡村振兴工作。这玻璃观景台,便是那段奋斗岁月的见证者之一。
如今,再次站在这观景台上,我已成了一名退休人员,而那位同事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为赵山村的未来继续耕耘。此刻,我恰似一只闲云野鹤,心灵不再被繁琐事务所缚,自由自在地在山水间翱翔,以旁观者的姿态重新审视这片土地。眼前所见,全是赵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白色平房仿佛隐匿于绿海中的贝壳,在绿树掩映下宁静祥和;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似灵动的血脉,通至每一户农家干净整洁的门前,为村民们的生活输送着便利与希望;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向阳而生,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每一处变化,都在诉说着赵山村在时代的浪潮下,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而我,也在这一变迁中,收获了无尽的感慨与慰藉。
从玻璃观景台返回广场后,老公开着车继续沿南山公路爬坡前行。道路两边的坡上,野花和青草肆意生长,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像是在向我招手致意。远处山间的树木郁郁葱葱,绿得深沉透亮,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将绿色渲染到了极致。清脆悠扬的鸟鸣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为美丽的南山增添了几分灵动。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想起和我们一样闲游纳凉的人们,我忽然想起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车子出了赵山村白崖社地界,驶入成化公路后,我们决定返回城里。途中路过城关镇南山村观景台,老公提议前去观赏。这是一处360度俯瞰县城全景的绝佳之地,与凤凰山、仙人崖相连,以四季如画的自然风光著称,尤其以春季油菜花海和落日余晖为特色景观。
面朝北,站在南山观景台上,县城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个巨大的棋盘,被巧妙地摆放在大地上。那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壮观。通过观景台上的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见街道上车水马龙,人们忙碌的身影在高楼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却又充满活力。四通八达的公路仿佛蜿蜒的巨龙,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将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远处天际间,不时有飞机腾空而起,划过一道道白色的痕迹,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现代的气息,也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在跳动。
转过身来,面朝南远眺,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像是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山间的云雾已散去,露出一片片翠绿的山林,那些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仿佛是大自然的精灵,在这片土地上尽情舞蹈。
雨后的南山,宛如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绚丽的画,一曲动人的歌。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我相信,这片土地会在我们的呵护下,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而我们也会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带着这份深深的眷恋与自豪,我在太阳的金辉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观景台,沿着城化公路返回城里,心中却早已种下了下次再访南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