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芳华】蹉跎六月(散文)

编辑推荐 【金文·芳华】蹉跎六月(散文)


作者:笑君 举人,504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7发表时间:2025-07-04 10:41:15
摘要:文章记录了作者2025年六月校对散文集《秋色不羁》的复杂心绪。面对500页书稿,他在家庭质疑中坚持完成校对,反思写作意义。文中穿插两篇代表作:雨中陪伴妻子的温情与两代人登山对比。通过与文友对话,作者直面"不出名仍热爱"的创作困境,最终在校完书稿时仍被自我怀疑缠绕,却难舍文学执着。全文展现作者在生活与理想间的真实挣扎。面对现实的矛盾,我们是用心缝合还是用行动化解?守正创新做文化传承,必定公益于社会和人民。

眼看着,六月没几天了,却没能写下半页的文字,就连一首诗词都没有涂抹出来,似乎是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
   岁月依旧,光阴继续,都干什么了?除了睡觉,除了跟两个宝贝孙子周旋,所有的时间都在《秋色不羁》中蹉跎。
   这是我的第二部散文集,2023年就编得差不多了,一直拖着没有真正地成书。还能再拖吗?无论怎么样,也得见“公婆”哟。
   六月三日,收到了书稿的清样。我的天呀,500多页,厚得如同一块砖头。拿在手里,若不使点劲,都难以拿得起来了。
   附言说:请在一个星期,最迟两个星期看完,立马寄回。
   瞬间,我的头皮有些发麻。暗自思忖,就是什么都不做,一页一页地翻一下,也得半天的工夫。一个星期,还要发现问题,修正错误。甚至……
   “你呀!”我家的那位说话了:“出书,又不能当饭吃吗,有必要再出书吗?”
   是呀!为什么要写文章?又为什么要出书?尤其是当下,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读书?
   关键在于这爱好文学的人,都不愿意放下梦想与追求,更不愿意丢掉可以形成的文字。有了一定量的文字组合成的篇章,就忍不住要结集出版成书。其实,心里跟明镜似的,书出版了,造就的只是一堆垃圾,却又没办法控制心中的奢望。一句话,就是想出书嘛,能怎么办呢?
   什么也不想了,一门心思校对书稿吧。
   清晨,依旧溜出家门,去翡翠湖公园走上一圈。回来后……按说,隔几天搞一次卫生不行吗?还真的不行,桌子上,台面上,窗户上,永远都有灰尘。这才明白了“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是多么的正确。
   坐在书案旁,一页一页的纸张翻动着,一行一行文字的检索着。这些篇章……最早的,也就是三四年前写下的。怎么了?似乎是在读别人作的作品,似曾相识,似有映像,似……总感觉一些篇章的结构、文字,都不是自己心中想象的那样。想要做些改动,甚至想重写。真的要动手改写吧,又觉着无从下手,根本就写不出来了。
   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似乎已想不起来写作的动机与背景了。自己劝自己,别想那么多了,就纯粹地做个校对吧。就是说,改掉错误的句子、文字,以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才是眼下的重要任务。
   《秋色不羁》,既是这部书的名字,也是一篇独立的散文,写于去年秋季。一个毛毛细雨的早晨,她在我还未准备好之际,提前出门了。她的身体不太好,膝关节有伤,尤其是记忆减退,成为影响生活的难题。一个人走斑马线过红绿灯,一个人穿越湖边栈道……我紧紧地追去,便尾随其后……上午,她去老年大学上课,我在车里等她。看着街巷里来来往的车流,感受着身边苍茫的景象,我的心里咯噔地动了一下。目极之际,翡翠湖风雨幻化的画面,漫道边枝叶横陈的景象,她那轻柔且又急切的步履……不由自主地打开手机,启动“印象笔记”,写了起来。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下课了,来到我的车窗外,我也差不多写完了最后一个字。
   这篇散文,首发于《江山·金文圣地》。编按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个秋雨中的清晨,令人心生温暖与感慨。睡梦中,淅淅沥沥的雨声,手表的报时声,不仅唤醒了作者,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慵懒的氛围。最令人感动的是,整篇文章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夫妻之间默默地陪伴与支持。这是一篇充满着生活气息,情感真挚的散文,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展现出了不平凡的人间真情,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着温暖与力量。
   《黄山,黄山》,是写儿子、儿媳妇携两个宝贝孙子登黄山的故事。原本,这事极其普通,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儿子的一家四口,上黄山,下黄山都是坐缆车行动的。在山上,只是横向地走了几个点,就算是“到此一游”了。我很感慨,也很无奈。他们走时,曾经约我的。偏偏,我的脚葳了,不能走远路,只能“望山兴叹”。我若是去了,一定不会以这种方式登山,一定……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几年前我登黄山时的情景。我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什么时候再次登黄山,还一定要徒步登上黄山。
   这篇散文,也是首发在《江山·金文圣地》的。编按说:今天晨读,巧遇一篇美文。作者循着孩子们的足迹,再次游历了黄山。作为编者,我也经历了登黄山的体验。黄山的俊朗帅气,引人不断攀登,磨炼意志,克服困难,像朝气蓬勃的青壮年。黄山又以其壮丽的山峰、清澈的溪流、丰富的植被,以及变幻莫测的云海,构成一幅令人心醉的自然画卷,更像一位风华绝代的美女,引人遐想。黄山的地理人文历史,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李白、王维、温庭筠等,都来黄山写诗作文。朱德元帅为迎客松的题词,成为黄山的又一个标志。作者的描述,流露出对黄山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其感染力、画面感颇强,使编者如临其境。
   这篇散文,还发表在河南省文联主办的《奔流·时代报告》2025年第3期上,是我文学创作路程的又一个见证。
   我又听到了我家那位的唠叨:“你写那么多,光翡翠湖就写了好几篇。不如就写一两篇,把精力与心思都用上,慢慢地改,细细地磨,打造出精品才有意义!”
   乍一听,还真是有道理。老写一个地方,没有新奇可言,出不了精品,不就是浪费精力与时间吗?还有,写出来的这些文章,非得结集出版了,才算是作家的所作所为?
   我无言以对,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忽然,想起莫言、刘震云两位著名作家,在一次论坛活动现场的一段对话。刘震云问莫言:“您的作品,总是离不开家乡的那个高密,有那么多的故事要写吗?”
   莫言笑了笑,说道:“我的高密,可是个有着几十万人口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您呢?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生你养你的那个小村子。据您说,小村子不过300多人,怎么也写了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莫言说完,看着刘震云。刘震云先是一愣,然后大笑了起来。紧接着,莫言也笑得前仰后合。笑后,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熟悉的故土,熟悉的乡亲,熟悉的语言,就有写不完的故事!”
   我不敢高攀莫言、刘震云。我只是亦步亦趋地,写着故土与熟悉的人和事。其他的也可以写,却不能得心应手。也就是说,我根本就不算是一位合格的作家。
   六月天,即便不是太热,也让人很是难受,尤其是坐下来静静地工作,真的很不舒服。我的书房不小,却堆放着书呀衣服呀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感觉人是待在窖子头里似的。我将一台秀珍的落地扇放在身边,开到最小档,让一丝风儿拂去空间的燥热,让心绪慢慢安宁,不影响这沉闷的工作。
   昨日早晨,在翡翠湖西侧的岸边散步时,遇到一位文友。七点多了,太阳有点晒人,便走在树荫底下。看到这位文友之时,他却说道:“怎么了?躲着干嘛,多晒晒太阳有好处呀!”
   我反问道:“是呀!你怎么也找有阴凉地方走?”
   他笑了。说:“真晒,真的不行!”
   我们在一片树荫下站住了。我问道:“最近都在干什么呢?”
   他说:“没干什么呀!不就是写写画画吗。除此,也没有什么可以干的了。”
   这位文友,能文、能诗,擅书法、懂绘画,可谓全才。
   他问我:“你在干吗?早上散步都很少看到了。”
   “别说了。”我说:“正在忙着一部书吗,散步都是着急忙慌的,怕耽误时间呢。”
   “噢!”文友笑道:“恭喜了。”
   我连忙说:“还恭喜呢,都被我家的那位责怪得一塌糊涂了。”
   于是……
   他说:“还真的是个问题。不过,得看怎么认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翻过去,反过来,看法是不一样的。”
   我回道:“严格地说,出版一本书,不是结集成书这么简单。从检索编辑开始,便进入了一个煎熬的阶段。哪些篇章可以结集,哪些片段应该调整,哪些文字需要修改等,一点都不比原创时省事,依然是在创作之中。”
   “对嘛!”文友叫道:“若是不出书,过去写过的那些文字就不会再去碰它,是好是坏,只能任其自然沉睡。那么,写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缕阳光照在我们的脸上,腮颊的颜色都有了些红润的光泽。眼睛似乎要眯起来了,因为聊到了开心处,都想着要睁得大些,却又只能眨上几眨,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基准上。
   我不自主地笑了,便说:“刚才,我一路走来,脑子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你这么一说,我的心里便觉着有了些底气。要不然……”
   文友不待我说完,接口道:“现在搞文艺的,大都如你我,出不了名,赚不了钱,还爱个死去活来的。怎么办呢?既然爱上了,就只能糊里糊涂地混下去了。”
   一日一日地滑过,一夜一夜地回顾……
   六月二十五日的下午,夕阳将一抹余晖洒落在窗边之时,我翻完了最后的一页。当然,在这翻检的过程中,除了改句子,改文字,改标点。甚至,还划去了曾经认为最美的段落。
   一番操作下来,感觉轻松了许多,想要伸个懒腰,想要跟谁报个……报个什么呢?稍一冷静,已然无以可报。
   忽然间,又被那些修改后怕别人看不懂,特意弄成折页露出的拐角给震撼了。这些地方有错,被我改过来了。其他没有改过的文字,就真的过关了?就没有问题,可以流入社会了?
   一种突然空降地不自信,一种无法抗拒的颓废,一种不由自主地担心……萦绕于心头,且久久地难以退却。
   文学,是缠绕于心灵上的一种魔咒。无论经历着什么样的忐忑与艰难,也无论遭遇了什么样的狂躁与颠覆,都难以改变文学人的心迹,更无法撼动文学人一直要写下去的绝诀。
  
   2025年6月28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原创首发)

共 37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1、这篇精美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文学创作者在现实与理想间的挣扎。文章通过校对书稿的日常,折射出对文学梦想的坚守与自我怀疑,既有对创作意义的追问,也有对生活琐碎的深刻体悟。2、文中穿插的《秋色不羁》《黄山,黄山》等作品片段,以平凡场景传递人间温情,彰显了散文“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莫言与刘震云的对话,点明“熟悉的故土孕育永恒故事”的创作真谛,呼应了文学扎根生活的本质。3、结尾的自我叩问与释然,既是对文学初心的回归,也是对时代浮躁的无声抵抗。全文语言质朴却饱含哲思,是当代中老年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4、本文适合文学爱好者、中老年创作者、散文读者,以及对生活美学、家庭情感、文化传承感兴趣的人群。尤其适合在快节奏中寻求精神共鸣的读者。敬请阅读欣赏!【金文编辑:江西学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7-04 10:41:59
  感谢老师的辛勤创作,期待更多精品!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2 楼        文友:江西学士        2025-07-04 10:47:16
  在作家的笔下,故乡是永不干涸的灵感源泉,老师落笔署名带着翡翠湖畔,翡翠湖静卧于合肥的土地上,宛如一颗被岁月精心雕琢的明珠。翡翠湖周边高校林立,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学府环绕。翡翠湖也许是作者灵魂深处的归依,承载着无尽的家乡情怀。愿老师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3 楼        文友:笑君        2025-07-04 13:51:55
  学士辛苦了,这么热的天,这么快的速度,这么美的语言,令人感动!
以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4 楼        文友:笑君        2025-07-04 13:52:31
  谢谢学士的鼓励,祝夏安!!!!!
以文字表达我的心声
5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04 14:48:33
  致敬江西学士老师,感谢敬业编辑!
6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04 14:49:18
  感谢笑君老师,佳作不断!祝福老师创作愉快!
7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7-04 18:00:57
  感谢笑君老师投稿。炎炎夏日,笔耕不辍,精神可嘉。文笔依然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文字幽默,引人入胜,期待更多精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7-04 18:04:49
  感谢江西学士老师敬业编辑,编按精准到位。精于读透了散文,读出了作者表达的涵义。向老师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7-04 18:13:42
  祝贺笑君老师新书面世。《秋色不羁》是第几本书?我读过老师的《摁住记忆便是美好》《闲处闲吟》,期待看到新书《秋色不羁》。向笑君师学习致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9 楼        文友:笑君        2025-07-05 08:01:47
  谢谢晚秋社长的关注。《秋色不羁》里的大多数篇章您都看过,甚至还是您编发的呢!祝夏安!!!!!!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