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那些难以舍弃的“精品”(散文)

编辑推荐 【宁静】那些难以舍弃的“精品”(散文)


作者:蒋文斌 布衣,16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发表时间:2025-07-04 21:01:20
摘要:起初,面对这些积压品,看着可惜,丢了心痛,想着睡不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感觉逐渐淡化,慢慢地,变得若有若无,就像一段感情,由浓烈走向可有可无。

【宁静】那些难以舍弃的“精品”(散文) 无奈放弃灯具店的经营,已有三四年了,一些积压的货物急需处理却又不能完全处理掉。虽然经过多次处理,但至今还剩下一部分。按照剩下的都是精华的逻辑,这些“精品”于我而言真的是难以割舍,因为它们不单纯是一种物件,而是凝结着我一段生活经历的精神支柱。
   最初一部分积压品占用着仓库,仓库是租的,到期了就得搬。又都是些过时的货,卖不出,也没时间卖。扔了,可惜。送人,舍不得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怕遭嫌弃。留下,不仅占地方,还要付房租。搬走,既要花时间还得花钱。这就像一段恋情,忘记,不可能,放下,做不到……
   唉!真是愁煞人也!纠结来纠结去,最终还是选择搬。这样,反反复复又搬过数次,先由大仓库分搬到几个小仓库,后由几个小仓搬到套间,再由套间搬到更小的仓库……每搬一次纠结一次,每搬一次丢一部分,实在不行又送一部分给亲朋好友……这样不断“淘汰”,剩下的基本上是自认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了。
   剩下的这些“精品”,一时无法全部处理,加之平时又忙,只得让它们静静地长时间的躺在那里。散落一地的货物,像散落一地的回忆,零零碎碎、杂乱堆积。收拾这些货物,就像收抬一种莫名的愁绪,收拾一段段往事……
   干这一行不知不觉已经二十年了,不知道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这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虽然后来也有些厌烦,但那些日子,有欢笑有眼泪,有失去有收获,总之获得的更多。如今不开店了,总好像少了些什么,改变已有的习惯而重新习惯的确有些不习惯,同时还有太多的无奈与不舍——那有些辛苦却也快乐的时光不断在眼前闪现。
   刚开始,揣着一万元现金不敢轻易进货,生怕亏了。为了减少门面租金和其他开销,先将自己的套房作为临时的店铺,我平时争分夺秒去工地跑业务。那时只要与别人谈好买卖,就悄悄地踩着三两轮车从桥头市场临时进些波纹管、电线、开关、超薄日关灯支架等,然后急匆匆送到工地。尽管一路上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等一车货买完,能赚个百来元觉得是件多么愉快的事。试想,当年在长沙打工,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平均每天也不过三十元。
   后来积蓄越来越多,胆子也大了起来,直接在繁华地段租了个门面。记得正式开店,基本上每天销售额达到两三千元时,每到晚上关了店门偷偷数钱的情景,真是开心、幸福、偷着乐!再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终于将那一万元及后面所赚的资金全部进了货,此后越做越大,直到开了三个门面和一个分店……
   但事情总有变化的时候。十多年以后,慢慢地,我们感觉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从最初的白炽灯,到荧光灯、节能灯,再到LED灯……照明行业的飞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得确实太快。特别是当下的网络飞速发展,网店减少了中间环节,且不需要门店租金,价廉物美,品种齐全丰富,在网上采购省时省力省钱,很快网上购物成了现代人的时尚和必须。因此,线下实体店被它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我的灯具店也不能幸免。但造成货物大量积压还有另外原因,一方面是从不盘存,进货全凭感觉,该进的没进,不该进的进了一大堆。就像平时买辣椒,觉得没辣椒了就买,其实,自家种的辣椒多得红了都没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都是惰性和主观臆断惹的祸。若不懒不主观,花点时间去盘存一下就行了。另一方面是“大老板”心态在作祟,还有一方面是销售的思路、技巧出了问题。
   灯具不同别的产品,像时装走在流行趋势的前沿,流行风吹来又吹过,改朝换代实在太快。若没有敏感的知觉,敏锐的眼光,睿智的大脑,看不准趋势,抓不住机会,选不准产品,就注定卖不出,赚不了钱,在这行也干不长久,被业界淘汰。
   进货最能考验一个人的眼光,若不紧跟时代步伐,不贴近消费的喜好,哪怕再是新款,也并不一定好卖。好的灯具,不仅质量上乘,价格实惠,而且充满流行元素,散发最前沿的流行气息,与时代同呼吸,与流行共脉搏。太个性,太张扬不是时代的主流,受众少,并不好卖。所以进货时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服务对像进行选择。所进的货,简言之,要简单大方,耐看实用,要经得起顾客的仔细对比、反复挑选等极其挑剔的眼光。
   记得每次去广东,经常得到老板的亲自“接见”和热情款待,觉得受人尊敬的感觉就是爽,觉得自己很牛逼,因此几乎每次下单都是大手笔。开始不明白,后来才知道是因采购量大,被当做大批发商了。那时生意确实不错,不由自主把自己当作大老板,一款产品一次不进个三十五十套总觉得不好意思,认为那么大老远跑过去无论如何也要不虚此行。其实,以后才慢慢明白,别的采购商每次每款一般进三、五套。好卖,继续采购,不好卖就不进,这样不仅不多压资金,而且还可以杜绝货物积压。
   造成积压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有言道,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的人。卖货太随意,不注重技巧,越是新货或好卖的不需推销而大力推销,越不好卖的或过期的反而很少主动推销,这样做的结果是,产品没有及时卖出,以后就更难出售,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了大量积压。起初,面对这些积压品,看着可惜,丢了心痛,想着睡不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感觉逐渐淡化,慢慢地变得若有若无,就像一段感情,由浓烈走向可有可无。
   既然这些东西变得可有可无,那该送还得送。有些货物,确实积压得太久,短的有五年,长的有八、九年了,但它们绝大部分完好如初,有的甚至没开封,保持着出产时的模样。实在要送,就送给那些懂它们的人。这种懂,不是说在嘴上,而是懂在心里,是对设计者及劳动者的尊重。最讨厌那种送给他还觉得占地方或不屑一顾或露出鄙夷神色的人。如此,宁愿丢掉。这样做虽然不是为人之道,但总固执的认为,不喜欢可以,但不能误了别人的好意,坏了别人的兴致。可有些东西,你舍不得抛,那就只能存着。然而,一咬牙,抛了又如何?
   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剩下极少部分,这也是最舍不得丢和送人的部分,我决定好好收藏。不为别的,只为一看到它们,就想起那些年的坚持和付出,欢笑和泪水,想起铭刻于心的期盼与希望、留恋与不舍、感伤与无奈……

共 24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通过对灯具店经营失败后处理积压货物的纠结过程的叙述,回顾了二十年创业生涯的兴衰沉浮,表达了对过往奋斗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也反思了经营失败的原因,最终在无奈中沉淀出对过往经历的珍视与释然,展现了个体在时代变迁和行业浪潮中的挣扎、反思与成长。文章以小见大,情感真挚,细腻地传递出对事业的留恋、对失败的无奈及对过往的珍视,情感真实可感。谋篇布局合理,结构层层递进,从纠结处理积压品切入,追溯创业兴衰,分析失败原因,最终落脚于“收藏精品以铭记过往”,逻辑清晰,情感从“愁绪”到“释然”逐步升华。语言通俗接地气,贴近生活体验,增强共鸣。 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04 21:03:07
  叙事与反思交织,在回忆创业历程的同时,穿插对失败原因的理性分析,使文章兼具故事性与思想性。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1 楼        文友:蒋文斌        2025-07-06 18:35:12
  十分感谢老师的细心剖析、精心点评、真心鼓励!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7-04 21:03:5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