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拾麦往事(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拾麦往事(散文)


作者:淡淡的云彩 进士,1112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发表时间:2025-07-06 13:01:55


   随着芒种节气到来,天气愈发炎热。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麦浪翻滚,算黄算割鸟的啼鸣,一声紧似一声,似乎提醒人们:麦收时节迫在眉睫。
   生长在北方农村的我,对拾麦记忆犹新。小时候,还处在集体经济时期,物质匮乏,人们生活非常艰难,每一颗粮食都显得无比珍贵,不允许有半点浪费。每次收割完麦子,人们都要尽快捡拾散落的麦穗,力求颗粒归仓,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那个年代,三夏大忙,不管大人小孩都不会闲着,学校会放十天半个月的忙假,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实际上,小学生干活,家长根本不放心,只是让他们送送水或干点其它简单轻松的活。另外,生产队还专门派人组织学生捡拾麦穗,给他们计工分,就像老队长说的:大人收麦属于生产劳动,小孩拾麦也不容易,也算农业劳动。他的话让让各位家长乐开了花,孩子在家闲着也是一天,给生产队拾麦穗也是一天,拾麦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而且还能挣点工分。其实,在家长看来,孩子挣不挣工分不打紧,重在参与。
   孩子们一听说去地里拾麦,能像大人一样挣工分,无不欢呼雀跃,仿佛自己真的长大了。第二天,晨光熹微,各家孩子都已早早起床。我那时比较小,七八岁的样子,正在上学前班。看着村里一大群小学生提着担笼,有说有笑,朝街道西边走去,就很好奇,于是,跟着他们来到生产队场院。当看到领队的婉霞婶吹起哨子,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准备去地里拾麦,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羡慕。我迅速跑回家,揣上两块奶奶烙的锅盔馍,又将厨房里装满柴火的担笼腾空,提着它一阵风似的向大门外走去,对正在门口扫地的奶奶简单说了两句,便急急忙忙奔向场院。奶奶一边喊我快回来,一边跟在身后说我太小,提不动一担笼麦穗。等明年上学了,有力气了,再和其他孩子一起去拾麦。可我不想回头,反而越走越快,直到看到那条长长的拾麦队伍。
   婉霞婶看见我提着担笼,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小姑娘,可紧接着,她话题一转,也说我太小,希望我跟奶奶回家。我一听很着急,赶忙解释说我很能干,经常帮家里捡柴火,倒垃圾等。婉霞婶也没再说什么,只是看着奶奶。奶奶看我拾麦决心已定,就拜托婉霞婶多多关照我,我有点不耐烦,对奶奶说,放心吧,不会有事的,你赶快回去吧。
   婉霞婶能说会道,声音清脆悦耳,很有号召力,说话风趣幽默,几句话就逗得学生们开心不已。她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第一句,小伙伴们顿时来了精神,也不由自主跟着唱起来。歌声嘹亮,铿锵有力。微风吹拂,让人心旷神怡,我们的脚步也格外轻快,不知不觉来到麦地。
  
   二
   这时天光大亮,一望无际的麦地一片金黄,呈现出温暖动人的色调。早上干活凉快,大人们也已早早到达,正挥舞着镰刀热火朝天地割麦。婉霞婶领我们走近并北边一片已经收割完的麦地,将所有学生分成四组,让高年级学生当组长,并强调拾麦注意事项。随后组长领着学生,分别在指定的区域捡拾麦子,要求所到之处,必须将麦穗捡拾干净,而且要相互配合,团结一致。
   学生们刚开始拾麦热情高涨,速度也比较快,但太阳越升越高,就像一个大火球悬在空中。再加上小孩子的专注度和耐力有限,其中一部分已经有点心不在焉,无精打采。有的坐在田垄上闲聊或吃东西,有的说胳膊腿被麦芒扎疼了,哎吆哎吆地叫着。小军和二虎看见一只野兔,飞奔着去追赶,野兔很快不见踪影,大家笑成一团。这时,婉霞婶喊了一嗓子:同学们,来,在树下休息一会儿。我和隔壁小雅正在比赛看谁最先能拾满一担笼麦穗,听婉霞婶这么一喊,忽然意识到天气实在太热了,顿感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站到地头树荫底下,微风吹拂,顿感神清气爽。
   由于来时走得匆忙,忘记带水,小雅将她的军用水壶打开,自己抿了几口,然后递给我。我仰起头,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冒烟的嗓子瞬间变得清凉舒畅。后来,当我把这种感觉说给奶奶听时,她笑着说,这就是先苦后甜的滋味。小雅没有带吃的,我将兜里的锅盔馍分给她一块,我俩吃得津津有味,正如奶奶说的,人饿到一定程度,即使锅盔没有夹菜,吃起来也比肉香。
   你们快看,有人在偷西瓜!有个高个男生喊了一声。原来,二虎和小军没撵上兔子,却发现离麦地不远处有一片西瓜,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俩欣喜若狂,转身跑进瓜田。婉霞婶赶紧站起身,向瓜地走去,一边走,一边喊:谁在瓜地里?瓜还没长大,生瓜蛋子吃了拉肚子。赶快出来吆!婉霞扯着嗓门重复了两遍,没有回应。队长来了,赶紧拾麦了!组长王蒙急中生智,冲着瓜地呐喊了一句。这招真灵,还没等婉霞婶走到瓜地,那两个家伙已经“嗖”的一声,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回到桐树下。两人神情紧张,满头大汗,满脸通红,让人忍不住想笑。
   坐在桐树下,头顶传来阵阵“算黄算割”鸟的清亮叫声,婉霞婶给我们讲述了有关此鸟的传说故事。据说从前有一个书生,在麦子还未成熟时离开家,上京赶考。当他回来时,发现麦穗已经熟透并掉落在地里,颗粒无收。书生悔恨万分,死后化为一只鸟,在空中飞来飞去,叫着“算黄算割”,以提醒人们麦子熟了,应及时收割。同学们听了,唏嘘不已。婉霞婶话题一转,说那咱们是不是也要赶快拾麦子,腾出地,不耽误种玉米。同学们异口同声做了肯定回答,然后又投入紧张的劳动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干活积极性,婉霞婶又说,她来时给队长已建议,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白兔子甜瓜,队长欣然答应。小伙伴们听说有甜瓜奖励,精神倍增,一个个弯下腰蹲下身子,心无旁骛捡拾麦穗,似乎忘记了天气的炎热。
   小雅鞋底磨破了,脚底不小心被麦芒扎得呲牙咧嘴,拾麦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当我的担笼盛满金黄的麦穗时,我又帮她完成拾麦任务。别看小云年龄不大,干活速度挺快啊!婉霞婶对我伸出了大拇指。
   中午时分,学生们提着担笼,满载而归。由于我年龄最小,力气不足,婉霞婶一路帮我提着担笼,返回场院。当我们看到自己挣的工分被记录在家长名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虽然工分不高,但这是对学生们劳动的肯定,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快乐。
   队长也没有食言,最终给每个学生发了白兔子甜瓜,以示鼓励。甜瓜白白净净,让人爱不释手,清甜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有的小伙伴抵制不了诱惑,当场用拳头砸破,一口气消灭。我舍不得吃,将它带回家,交给奶奶。她切成小块,让一家人共同分享。奶奶中午做饭时,还给我煮了一个荷包蛋。
  
   三
   上初中时,学校提倡勤工俭学,让学生放忙假捡拾拾十斤麦子,这项任务光荣又艰巨。因为土地包产到户,学生勤工俭学搞创收,只能在人家捡拾过的麦地里搜寻遗落的麦穗,犹如寻宝探险,充满未知数,却苦中有乐。但我们顾不上天气炎热,每天早出晚归,就像鸟儿觅食一样,不知疲倦。大人戏谑道,老师的话就像“圣旨”,学生们没有不听的。一个个晒得像非洲黑人,就连走路都低着头,一心只想着捡拾麦子。有时一旦发现路上有麦车经过,顿时吸引了很多双眼睛,睁得溜圆,看有没有遗落的麦子,偶尔有点收获,心中掠过一丝惊喜。
   眼看两个礼拜的忙假只剩最后两天,拾麦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午匆匆忙忙吃完饭,我就叫上对门小莲,一起去拾麦。我俩刚走到街道口,一低头,一大把小麦突然映入眼帘,我心中窃喜。我刚想伸出手去,忽然,耳边传来一句:大家快来看呀,小云偷麦子了!我吓得赶紧将手缩了回去。循声望去,几步之外,狗蛋正声嘶力竭地叫喊。原来一辆满载麦子的架子车停在路边,狗蛋以为主人不在,就从车后拽了一大把麦子,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麦车主人忽然从车前面走了出来,于是他就麦子扔到我面前。麦车主人问谁拽麦了?狗蛋抢先回答他没有偷,我和小莲也说没有。麦车主人又问地上的麦子是怎么回事?我说不知道。狗蛋一口咬定是我偷的。麦车主人也不傻,说自己将麦子捆绑很结实,女孩子不可能一下子拽开呀?肯定是你狗蛋干的“好事”,还想诬陷别人!
   狗蛋还想狡辩,麦车主人拉着他的胳膊说你,小子不是第一次拽麦车了,走,咱们去见村长!狗蛋一听说见村长,吓得赶忙求饶,说下次再也不敢了。这次先饶了你,下次再让我看见,打断你的狗腿。麦车主人捡起地上麦子,转身离去。我和小莲相视一笑,也庆幸自己没有捡拾那些小麦。回到家里,我将事情的经过说给母亲听,她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不管干啥,得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我点点头。母亲又安慰我说,拾多少算多少吧,不够的话,家里贴点,但记住绝对不能偷。
   狗蛋自从那次拽麦事件之后,变得老实勤快多了。他和村里很多小孩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去地里拾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完成勤工俭学任务,还获得学校奖励的笔和本子。
   时光匆匆,往事渐行渐远,抚今追昔,回想从前拾麦那些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既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那些在麦田里和小伙伴们度过的童年时光,那些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成为生命中无比珍贵的回忆。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烁在记忆的天空。
  

共 35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拾麦的精彩散文。本文情感真挚且温暖,围绕童年拾麦穗经历展开,字里行间满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眷恋。在艰苦的农村生活背景下,作者以积极视角看待拾麦穗,传递出对劳动的尊重、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那段质朴时光里人与人之间纯真情谊的珍视,情感纯粹而动人。细节生动‌:对拾麦穗过程中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刻画入微,如“我迅速跑回家,揣上两块奶奶烙的锅盔馍,又将厨房里装满柴火的担笼腾空”,让场景鲜活呈现。语言质朴‌动人:采用平实自然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堆砌,却充满生活气息,符合农村生活背景,给人亲切之感。结构清晰‌:以时间顺序为脉络,从回忆起因到拾麦过程,再到结尾呼应开头,层次分明,使读者能清晰跟随作者思绪,感受其情感变化。感谢云彩社长带来的佳作。【编辑:陶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600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陶桃        2025-07-06 13:07:52
  通过婉霞婶这一角色,展现了乡村中热心、能干且风趣幽默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是孩子们的组织者,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同时,小作者自己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从最初的好奇、急切,到后来的坚持、努力,再到收获时的满足与自豪,人物性格发展脉络清晰,情感变化自然。
回复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6 18:28:19
  是的,陶桃老师说的没错。婉霞婶热情开朗,是拾麦队伍的领头羊,组织能力强,能很好地活跃气氛,让人心服口服,非常喜欢。感谢陶桃老师精彩编按,感谢老师给力支持和鼓励,给老师敬茶!
   祝老师清凉一夏,工作愉快,佳作不断。
2 楼        文友:陶桃        2025-07-06 13:09:27
  文章不仅记录了拾麦穗这一具体活动,还融入了关于“算黄算割”鸟的传说,以及当时农村集体经济、学校放忙假等社会背景信息,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深度和时代感,使读者在了解个人经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佳作,推荐共赏。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6 19:37:24
  感谢陶桃老师真挚动人的留言,感谢老师热情鼓励,留言很好诠释了文章主题,让人深深回味。
   祝老师文丰笔健,夏日好心情!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5-07-06 20:34:55
  有关拾麦的童年往事,对于早已实现机械化收割的今天,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它无疑是作者这代人宝贵的成长经历。作者结尾的文字说得好:“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无尽的乐趣。既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那些在麦田里和小伙伴们起度过的时光,那些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成为生命中无比珍贵的回忆。”为社长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10:03:23
  非常感谢千秋万里老师忙中偷闲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温暖感人的留墨,给云彩写作前行的动力,给老师敬茶!
   关于拾麦,曾经那个年代习以为常,现在年轻人生活幸福,可能无法想象。拾麦虽然辛苦,但其中的乐趣多多,也是生活赐予的另一种经历,丰富了人生。
   向老师学习致敬,再次感谢老师精彩留言,夏日炎炎,祝老师清凉一夏,生活开心,佳作不断。
5 楼        文友:华为        2025-07-06 22:09:49
  厚重的记忆,如串起乡愁的铃铛,让人的品续中,又重温了跨越时空的温馨。这表面上是劳动,其实就是爱的浓缩和升华!向社长了学习,恭贺!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回复5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09:51:59
  感谢华为老师百忙之中热情关注和鼓励,留评真挚动人,让人倍受鼓舞。给老师敬茶!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经历过拾麦,虽然又热又累,但苦中有乐,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回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再次感谢老师给力支持,祝老师夏日好心情,佳作不断。
6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25-07-07 15:02:10
  读云彩社长这篇充满画面感的文章,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光,感受着儿时的简单与快乐。文章的生活气息浓郁,将麦收后,大人小孩拾麦穗的情景与趣事展现的淋漓尽致,读来让人意犹未尽。感谢社长的分享,让我品读到美文,有了学习的机会。敬茶。祝快乐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19:00:33
  风萧萧老师的肯定和支持,让人深受感动和鼓舞,文章还有不少瑕疵,写作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感谢老师百忙之中的真挚留言,给老师敬茶!
   喜欢老师精彩动人的文笔,沉静内敛,优美感人,向老师学习。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祝老师夏日安好,开心每一天,佳作不断。
7 楼        文友:乡笛        2025-07-07 20:48:45
  拾麦是六七十年代农村小孩必干的农活,因那时农村生话艰苦。文章构思严瑾,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场景感人。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7 23:12:22
  乡笛老师说的没错,以前日子穷,拾麦是为了填饱肚子,力求颗粒归仓。感谢老师不变的支持和鼓励,给老师敬茶!
   拾麦也是一种经历和成长,教会人很多。再次感谢老师鼓励,祝夏日清凉,写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呈现。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