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汾河源头:为有源头活水来(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汾河源头:为有源头活水来(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22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发表时间:2025-07-06 17:52:11
摘要:太阳郎朗升起来,温暖阳光驱散了高山寒意,冷热空气在池塘水面交锋,形成一层虚无缥缈的云雾,轻如纱幔飘逸在源头水面,如梦似幻。一场体能运动,沐浴阳光雨露,似乎感觉不出寒冷。山中空气鲜美,漂浮在水面的晨露,像流淌的云雾,清风徐来,水气与草木芬芳吸入肺腑,竟有荡涤心灵之清净,雨露均沾,沁人心扉,丝丝入扣。这一汪碧绿山泉水,恍然在石罅间刚刚醒来,静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蓄势待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如少女明眸大眼,一尘不染,眉目传情达意,一眼看到灵魂深处。我定定眸光投影在水塘波光里,交相辉映,一见倾心。

【江山·见证】【晓荷】汾河源头:为有源头活水来(散文) 吕梁山位于山西省西部黄土高原,构成山西地形西部屏障,与东部的太行山共同塑造了山西省表里山河地貌。管涔山是吕梁山脉北段的重要支脉,横亘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岢岚县、五寨县交界处,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作为汾河发源地,它不仅是山西的水源命脉,更以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生态资源成为华北地区的自然宝库。管涔山之行,经历了一场身心与自然博弈的耐寒检验。
   旅游大巴盘行在重峦叠嶂盘山公路,车窗外重峦叠嶂,危崖峭壁,管涔山怪石嶙峋,巍峨挺拔,还是五月底的天气,海拔一两千多米高原,说不冷是假的。旅游大巴行驶在黑夜里坡陡弯急盘山公路,依窗而坐,目光不时飘向窗外,外面黑洞洞漆黑一团,夜幕像一张巨大网,笼罩在巍峨挺拔山峰,大巴车慢牛式七弯八拐,摇摇晃晃,犹如漂泊在茫茫大海惊涛骇浪之中。随着海拔升高,车内热度逐渐递减,游客都穿上厚厚外套和羽绒衫,只有我像一个怪物,身着短袖经历一场寒冷的煎熬。
   旅游大巴终于在晚上七八点抵达管涔山上的酒店,一下车,寒风扑来,还夹带绵绵细雨,一股透凉的风,全身只打颤,这才领教到寒冷袭来。我赶紧拿出行旅箱穿上长袖衣,再多套一件雨衣抗寒,这一招在五台山也用上。领了房卡到了客房才知山上酒店没有空调。每年五月份开始营业,十月份就关门休息,像九江庐山一样,夏天山上根本不需要开空调,是一处天然避暑胜地。晚上就在这家酒店用餐,吃完饭,急匆匆回到客房冲一个热水澡,立马钻进被窝里取暖,好在酒店客房被子比较厚实,一股暖流涌向全身。
   2025年5月26日,雨过天晴。夏日的太阳破雾而出,万丈光芒反射天空映红了山林,高原的阳光格外的温暖,天气尤为明亮清晰。赶早起床吃完早饭,便开启了管涔山观光之旅,整个行程包括汾河源头、万年冰洞、悬空村。旅游大巴车几分钟到达汾河源头景区。原来昨夜投宿汾河源头附近的酒店。
   清晨,雨露尚未消散,气温比较低。旅游大巴一停车,导游说给大家40分钟时间参观一下汾河源头。导游自己窝在车中保暖没有下车。我身穿一件单薄的衬衫,一下车还真有些寒风针刺般袭来。山中早晚风寒露水重,仅有少数游客下车,为了那一潭清泉活水源头,不畏风寒,索性拔起双腿跑起来提高热量来抗寒,很快跑到一座几十多米长水泥石桥,这是在源头修建水利设施,水泥石桥拦断一处水塘,也只有半亩的面积,波光涟漪的水面,静谧得像一面透明的水中镜。
   汾水之源,在管涔山麓,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西北约1公里处,海拔1480米,起源管涔山脉楼子山下水母洞‌,源头是一泓清澈的山泉,名为雷鸣寺泉。汾河流经山西全境,全长716公里,是黄河第二大支流。据《山海经》记载“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这一处池塘被公认孕育了山西五千年汾河源头。汾河从这里开始“薄一溪灌注千里”,孕育了三晋文明和祖祖辈辈的山西儿女,山西人称其母亲河。
   正值初夏,山色如黛,水色如烟,凝眸处,这一片翠绿清泉水,从石壁间渗出琼浆玉液,终年不绝汇入水塘,如同一块没有雕琢的璞玉镶嵌在山窝里,宛如大山的乳汁,透亮晶莹,活水源远流长,千年不断。我双手交换端起手机相机聚焦,缓缓拉近焦距镜头,不停按动快门摄入风景独好汾河源。
   太阳郎朗升起来,温暖阳光驱散了高山寒意,冷热空气在池塘水面交锋,形成一层虚无缥缈的云雾,轻如纱幔飘逸在源头水面,如梦似幻。一场体能运动,沐浴阳光雨露,似乎感觉不出寒冷。山中空气鲜美,漂浮在水面的晨露,像流淌的云雾,清风徐来,水气与草木芬芳吸入肺腑,竟有荡涤心灵之清净,雨露均沾,沁人心扉,丝丝入扣。这一汪碧绿山泉水,恍然在石罅间刚刚醒来,静如母亲襁褓中的婴儿,蓄势待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如少女明眸大眼,一尘不染,眉目传情达意,一眼看到灵魂深处。我定定眸光投影在水塘波光里,交相辉映,一见倾心。
   天空蓝天白云揉碎在水塘里,映衬出四周翠峰叠嶂水光山色。这一泓清冽如翡翠的水塘,蓄纳了从水母洞中流出来的汾源清泉水,一年四季,碧波涟漪,水塘不降不溢、冬暖夏凉,据说沼中之水清心肺、驱邪毒、治百病,当地人称为“汾源灵沼”。
   桥体龙头雕塑喷涌出晶莹透彻的清泉潺潺坠入河口,在阳光下闪烁跳跃着,悄悄然,默默无闻,不张扬,不喧嚣,尤为低调,没有巨浪滔天之炫耀,亦无渺小溪流之卑微,无数点滴流水融为贯通,手挽手,整齐划一,团结一致,义无反顾,跌跌撞撞,水落石出,九曲回肠,哪怕粉身碎骨浑不怕,涓涓细流出山之际,已见聚集成一条清悠悠的小河,从山中源源不断流出清泉水,日夜奔流不息,蜿蜒千里,滋润沃野,最终在山西省河津市汇入黄河。
   这一潭清幽澄净的活水源头,清幽幽淌入眼帘,一种崇尚自然神圣之情油然而生。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具备三个核心条件,液态水首当其中,其次适宜的阳光温度、可呼吸且有保护的大气层。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社会依水而栖,世界各大城市大多地处江河湖海之畔。保护水源不受破坏和污染,也是一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一项国策。
   十多年前,当地政府急功近利单方面发展所谓的经济,芦芽山森林资源的遭到大肆砍伐,无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汾源几乎断流。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总书记在汾河源头考察题写了“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如今汾河源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管涔山景区专门成立了护林执法队,自然生态得到有效的恢复。
   南宋大教育家朱熹写了《观书有感》一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尽管这位大教育家朱熹抒发了读书所感,既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禅机。显而易见,半亩方塘的水一定很深邃,永远“深”且“清”。“清”得足以映照出“天光云影共徘徊”。这位古代教育家看似读书有感,实为阐明一个大道理,人要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更深刻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明白更多的事理。朱熹看到了方塘的源头,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那永不枯竭的源头,在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方塘之水才永不枯竭干涸,也永不陈腐污浊。
   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绿水青山带笑颜,汾河源头清如许。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存,人类社会才能够“为有源头活水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共 2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管涔山之行,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更是对生命之源的探寻。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汾河源头的清冽与神圣,那从石罅间涌出的琼浆玉液,不仅滋养了三晋大地,更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记忆。文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如“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方塘,也有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从曾经的过度开发到如今的有效恢复,汾河源头的变迁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朱熹的诗句在此不仅是文学的引用,更成为哲理的升华,提醒人们唯有守护好源头活水,才能让自然与文明永续发展。这场旅程,让我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正如那源源不断的汾河水,唯有珍惜与守护,才能让生命之泉长流不息。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7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6 17:53:34
  五阙词道尽四季情韵,春愁夏韵、秋思冬怀皆入词章!问候作者,愿您灵感常伴,笔下生辉,岁岁欢愉!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7-09 09:46:30
  编辑美评是作者创作的动力,认真仔细品赏才写出精彩评析。遥祝编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7-06 17:54:07
  古韵流转,景中藏情,从落花别绪到梅影孤怀,字字动人!问作者好,盼您佳作频出,平安喜乐,笔耕不辍!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7-09 09:48:22
  佳作共享,相得益彰。隔屏问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