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梦想】悲哀的闺怨(欣赏)

编辑推荐 【浪花·梦想】悲哀的闺怨(欣赏) ————读冯延巳《鹊踏枝》


作者:吴需荣 举人,3968.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发表时间:2025-07-07 08:28:55

闺怨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这首先是因为词的特点。词从产生之日起,因为是歌女演唱,所以内容就多以描摹女子情状为主题,反映女子的喜怒哀乐,其中当然少不了描写女子哀怨、愁思的作品。文人填词后,中国文人又有以女子自比的传统,以女子被抛弃比喻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明主垂青,以女子的美丽比喻自己的美德和才华,所以也热衷于创作女子幽怨类诗词。当然,文人创作的闺怨词,无论是语言还是境界都上了一个层次,就像这首词,深得后人激赏。
   全词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的作者是有争议的,很多选本认为是欧阳修,主要原因是李清照认定为欧阳修所作,她与欧阳修时间相去不远,又家学渊源,应该不会搞错。当然,也有专家认为是冯延巳,因为欧阳修非常欣赏冯延巳,所以经常会记录下冯延巳的词,然后自己仿作,这本是他的学习方式。等到后来,他也成了大家,人们把他的词收集出版时,误以为他抄录的冯延巳的示范词也是他自己创作的,从而产生误传,这是可能的。认定作者是冯延巳的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是欧阳修的一个学生,说看过冯延巳记载本词的手稿。如果这话属实,作者是冯延巳无疑了。当然,那是专家考证的事,不管作者是谁,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词。
   首句即惊人。庭院深深,不知深有几重。古代女子不像现代,是不可以出来抛头露面的,是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是对女子的保护,也是对女子的桎梏。所以,中国古代女子的青春,芳心,爱情,都是被压抑的,封锁的。这句词不仅是写的实景,更是虚写了女子受到的种种桎梏,虚写了她们无从诉说的满腔愁绪。其实,怀才不遇的男子又何尝不是如此,满腹的才华无人赏识的话,心中的苦闷同样无人可诉。首句连用三个叠词,这种写法也经常有后人模仿。首句影响之大,甚至琼瑶有部小说,名字就叫《庭院深深》。由于女子处在深闺,所以看到的只有密密的杨柳和帘幕,杨柳再多,再美,也留不住心上的人,重重帘幕更是阻挡了她寻找心上人的所有希望。第二句接着说,女子只有想象,只有担心,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那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公子哥又到哪儿鬼混去了,只可惜自己住的楼再高也看不到他。章台,原是秦朝的馆阁,章台下面的一条路在秦时就是歌姬酒馆聚集之处,所以后来章台路就借指烟花柳巷之所。从情理上来讲,一个放荡公子,何至于一个痴情女子如此惦念,但这正是作者有意这样写,用这样的对比写出了女子的悲哀与无奈。如果能想到作者自比怀才不遇的话,那君王不用德才兼备的自己而去用那些不学无术的小人,自己却还始终想着报效国家,不正和那想念着浪荡公子的痴心女子一样吗?
   下片首句,雨横风狂,简直就是老天都在和我做对。三月的风雨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在心有千千结的闺中女子看来,风雨简直太残暴了,所以说狂横。这样的风雨下,娇弱的花朵哪受得了,自然是被摧残得一干二净。花朵没了,意味着春天也结束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能怎么办呢?最后一句也是名句,我带着眼泪问鲜花,可鲜花并不搭话,因为它自身难保,被风雨刮得到处都是,甚至飞到了秋千之外。娇弱的女子本身就是鲜花,看到鲜花被摧残自然同病相怜,所以才会含着眼泪问鲜花,问的当然是如何保留住春天,我的情郎何时能来欣赏我的美丽,要不然我的美丽也就和鲜花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可鲜花给不了答案,这个答案只有情郎能给,这个情郎却不知道身在何方,甚至心头有没有我都不知道。鲜花不但不说话,还被风雨刮到秋千那去了,秋千是什么所在?是女子平素欢笑嬉戏的场所,是快乐幸福的象征,当幸福的秋千上满是被摧残的落红,岂不是说自己的幸福只剩了回忆和惆怅?风雨摧残落花是自然现象,无法阻拦,男子无情无义造成的风雨是人为因素,可同样无法阻挡,留下的只是满地落红、风雨飘摇的秋千和孤苦伶仃泪流不止的美丽女子。多情女子无情郎的故事,受伤害的总是多情的人,矢志报国的贤才和昏庸无能的君王的故事,受伤害的也总是贤明的人才。这是个人的悲哀,更是世事的悲哀无奈,谁也改变不了。
   人的悲哀,都是源于在意。因为我在意明媚的春光,在意娇艳的鲜花,当这些东西不在了,我才会感到刻骨的痛。在意的本质就是爱,是对生命的热爱,只有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每一朵花每一根草,才会对春天的美好格外珍惜在意。同样,女子如果不是格外在意自己的情郎,才不会关心他到哪游冶放荡。爱,相伴的往往是痛苦,所以佛家总喜欢教导世人,求不得是苦,要放下一切执念,对什么都要漠不关心,那就达到了解脱,得到了人生的智慧。佛家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爱终究意味着美好,我在意生命中的每一天,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心中有爱,才会遇到那个我爱而且爱我的人,得到温暖而浪漫的爱情生活。一个十分热爱鲜花的人,看到鲜花盛开,会欣喜若狂,这种快乐的体验是一个佛教中人永远无法体会的。即便是痛苦,因爱而生的痛苦,事实上会让痴男怨女们甘之如饴,所以中国历史上才会留下那么多美丽而又痛苦的诗篇。没有爱的能力,不能感受到爱的快乐与痛苦,是无法和古人同情,也无法深刻理解古典诗词的。
   一首《蝶恋花》,记春日村景:一夜春风裁细柳,水面轻拂,映日腰身瘦。并鸟双双逐水走,涟漪荡漾春光秀。古庙石桥安似旧,荷杖归来,共饮家中酒。粟米仔鸡兼夜韭,秦皇汉武都随口。

共 21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的这篇赏析着眼中国闺怨词传统,精辟剖析其源流与寄托,从歌筵演唱的情态描摹,到文人借“香草美人”以喻才志不遇的深沉寄托。聚焦传世名篇《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爬梳作者归属(欧阳修或冯延巳)之学术公案,尤见视野开阔,更明言“作者何人不碍词作光华”的鉴赏真义。吴老师的赏析总是很精彩。洞悉“庭院深深”三叠字,既是闺阁实景之幽闭枷锁,更是愁绪无形之桎梏象征,自然勾连起失意文人与深闺女子同病之悲。“玉勒雕鞍”章台路之悬想,道尽痴守与浪荡的悬殊对照,更隐喻君臣遇合之慨。下片“雨横风狂”“泪眼问花”之句,更抉发落花与秋千意象蕴含的盛衰之叹、幸福追忆与现实凄凉的双重悲感。篇末由词境升华至人生哲思。全文析词精细,论理通透,情思深挚,是一篇融学术考辨、艺术鉴赏与生命感悟于一体的精品佳作。【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07 08:30:08
  浪花名言荟萃:
   人的悲哀,都是源于在意。因为我在意明媚的春光,在意娇艳的鲜花,当这些东西不在了,我才会感到刻骨的痛。
   -----吴需荣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07 08:31:21
  浪花名言荟萃:
   只有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热爱每一朵花每一根草,才会对春天的美好格外珍惜在意
   -----吴需荣
3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07 08:31:54
  浪花有你很精彩,期待吴老师更多佳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