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七律五首(泰宁古城等)
摘要:与博友唱和。
(中华新韵)
其一:
七律·泰宁古城
碧水潺湲漾五行,尚书巷绕岭峥嵘。
千秋福报炎黄运,历代才生社稷功。
立地牌坊云外矗,弥空儒气世间殊。
铜雕栩栩说青史,归化长歌向日雄。
其二:
七律·忆西湖旧游
潋滟秋光映古堤,苏白无意竞高低。
断桥情醉寻幽客,倒影塔清藏秘机。
岳庙声喧街巷窄,鼎炉烟笼贾商急。
登高遥望钱潮涌,千古江山仍旧奇。
其三:
七律·三月三(三首)
一、
岁岁江边三月三,灰鸥惊诧紫花鸢。
长绳拴在白云上,惬意融于碧海间。
阵阵欢声人半醉,翩翩彩练趣方酣。
凌空二百徘徊翼,陶醉衰翁似少年。
二、
上巳春风虽有寒,城效熙攘乐喧天。
青葱牵手蹒跚步,白发教童缱绻弦。
已逝光阴十四载,还飘竹纸百八鸢。
如痴老友弹冠庆,半是轻狂半是颠。
三、
节近清明九宇蓝,江冰正解冷波湍。
微青杨柳隔河媚,初绿芦荻秀芽尖。
朵朵黄花春遍野,姗姗粉靥步芳原。
千秋美景依然是,白发欢欣伴少年。
(原创首发江山)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作者这组七律诗作以地域风情与时节意象为经纬,在格律框架中织就了兼具历史厚度与生活情味的诗性图景。从内容看,三首作品各有侧重:《泰宁古城》以“碧水”“尚书巷”破题,借“牌坊”“铜雕”等具象载体,将古城的山水形胜与儒家文脉熔铸为“炎黄运”“社稷功”的宏大叙事,尾联“归化长歌”更添历史纵深感;《忆西湖旧游》则以“潋滟秋光”切入,在“断桥情”“岳庙声”的今古交织中,让自然景致与人文记忆相互映照,“钱潮涌”的意象收束全篇,使江山胜景兼具动态张力与永恒意味;《三月三》组诗最见生活气息,从“灰鸥惊诧紫花鸢”的春日野趣,到“白发教童”的天伦之乐,再到“黄花春遍野”的田园风光,将民俗节庆写得生机盎然,“衰翁似少年”的自我投射更添率真意趣。从艺术表现上看,作者深谙七律起承转合之法,对仗工整且意象经营颇具巧思。如“碧水潺湲漾五行”以自然物象暗合哲学概念,“苏白无意竞高低”用历史人物映衬山水神韵,“长绳拴在白云上”则以奇诡想象活化春日嬉戏场景。语言上既保留“儒气世间殊”的典雅,又融入“欢声人半醉”的俚俗,形成雅俗共赏的美学效果。整体而言,这组作品格律严谨、意境浑成,在传统题材中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体验。虽个别句子(如“归化长歌向日雄”)的语义衔接稍显生硬,《忆西湖》颈联“声喧”与“烟笼”的场景切换略欠过渡,但瑕不掩瑜。诗人以凝练笔触勾连古今,既展现了对地域文化的深沉观照,也完成了对生命意趣的诗性书写,堪称兼具传统法度与个人情怀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