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那些忘不了的事(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那些忘不了的事(散文)


作者:杨忠文 布衣,37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2发表时间:2025-07-08 05:53:57


   我小时候的生活艰苦,单调。物质生活贫困,精神生活空虚寂寞。但还是苦中有乐,单调中有色的。生长在农村,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几乎时时刻刻都接触自然,亲近自然。自然很慷慨,没有薄待我,它给予我恩赐,带给我许多快乐,给我小时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趣味。
   暮春时节,鸟语花香,天蓝地黄,艳阳高照,一派诱人的景象。麦子熟透,香气扑鼻,收麦的田坝,一片繁忙。大人们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我们几个小孩背着篮子在后面拾麦穗。我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手脚被麦茬戳得生痛。这拾麦子的活儿,对我来说是一件苦差事,为了挣几厘工分,不得不咬着牙去干。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往往具有两面性。就拿拾麦穗这事来说,也是苦中有乐的。这乐就是去拾麦子可以烧麦穗吃。烧麦穗吃,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我们这些馋嘴娃娃烧麦子吃,只要心不黑,适当烧吃一点,生产队的负责人一般不干涉,他们不会对我们这些小孩子上纲上线,给我们戴上侵占集体利益的帽子,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的。烧麦子很简单:拿几穗刚熟壳还带青的麦穗,找来干草细棍,放成一小堆,用火柴把火点燃。用手握着麦穗杆,把麦穗放到正在燃烧的火焰上翻烤。等麦针烧掉麦壳烧焦后,用双手揉搓麦穗。麦粒搓出来后,把麦粒捧在手心上,用嘴把麦壳吹掉,剩下的一粒粒淡绿色的颗粒,散发着烟火味的香气。这就是烤熟了的麦粒。把麦粒一粒一粒放进口中,慢慢地咀嚼,那煳香搅得馋液满嘴,入腹,饥肚欢鸣,糯香沁脾。好一种享受,仿佛这是世间最有味道的食物。吃罢烤麦,用手背把嘴抹一抹,把袖子当做开脸巾,抬手在脸上擦几下。这般操作,把粘满汗的脸化妆成了一个染着黑灰的花脸。几个小伙伴,你看着我,我指着你,手舞足蹈,相互取笑。这种乐趣,只有在麦子成熟时才能够享受到。长大后,再去体验烧麦子吃,已经找不到了小时候那种趣味了。
   这个季节,黄泡也开始熟了。黄泡树生长在荒山、田边地角。这种树浑身都长着刺,枝杈发达,叶片有小杯口大,扇形,上面光滑,背面生着黄红色的绒毛。黄泡开白花,一朵朵小花你挤我,我不让你,好不热闹。花谢后,那一丛丛紧裹着绿衣的小果子慢慢地长大。到清明后,一簇簇比豌豆大一点的果子缀满枝头,这时的黄泡已经定型,正是去涩酿甜期,等待着把外衣掀开,展现出真容。过十天半月,谷雨天,黄泡露出一个青头,这黄泡还不熟,不能吃,如果你硬要尝,那也没有关系。把黄泡摘下来,剥去皮,放进嘴里,你会尝到酸涩的味道,不想把它咽下肚,最好立即把它吐出来。再等几天,黄泡变成黄色,包裹的皮绽开。这时黄泡熟了。一丛丛黄橙橙的果子缀满枝头,惹人垂涎。黄泡树的刺很厉害,摘黄泡要小心。若被刺戳,那是要见血的,疼痛自然是逃不掉的。用手轻轻地去摘黄泡,黄泡离开蒂皮,那黄泡像一个小金碗,甜汁欲滴。放入嘴里,酥软蜜甜。轻轻地咀嚼,咽下去。一股甘流入肚,甜到心肺,浑身毛孔舒畅。一棵棵黄泡树缀枝头缀满金色的黄泡,甜香随风飘散。鸟儿成双成对地飞到黄泡树头,欢唱着啄食黄泡。它们那点头摆尾,扇翅啄食,跳跃喜乐之形象,十分可爱。它们在黄泡树头吃得兴致正浓之时,如果看到人来,就十分惊慌,群起而飞,极不情愿的离开,落到不远处的树头,叽叽咕咕地叫着,仿佛在咒骂来人与它们抢食黄泡。调皮的小孩,会捡起一块石头冲向它们,未等石头飞到它们头上,鸟们就惊叫着朝更远处飞去。蛇也喜欢吃黄泡,它们爬上黄泡树,挂在树上吃黄泡。有一次我看到一棵正成熟的黄泡,我之前就去这里摘吃过黄泡。这棵黄泡树有3米来高,主干根部小碗般粗,枝杈繁多,占地五六平米。相距几十米看去,满树缀着密密麻麻的小黄星,逗得我嘴角流涎。我快步奔到树旁,迫不及待地伸手拉黄泡树杈。突然,一条1米多长的蛇从树头窜出来,飞过我的头顶,落到地上,钻入草丛。吓呆的我,看着摆动的草,浑身发抖,冷汗湿衣。看着那些喜笑颜开的黄泡,我那想吃黄泡的念想,早已不知道吓到了何方。我悻悻地离开黄泡树。这次后,我再不敢去这里摘黄泡了。黄泡熟时,去摘黄泡吃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乐趣。山间黄泡多,如若喜欢吃,不怕肚子闹意见,那你可以放开肚皮吃,不会有人干涉。如果专门去摘黄泡,我们会带口缸之类去(那时塑料袋还没有流行到农村)。到黄泡树多的地方,先尽情地摘吃,吃得差不多了,就把黄泡摘到缸里,缸摘满,缸口盖上树叶,用细绳或滕草把叶子扎紧。黄泡装不长,拿回家要赶紧吃。不然烂了就吃不成了。黄泡树生长在山野,吸取自然的精华,按自己的方式生长,奉献自己的果实。黄泡是一种天然的果子,不受任何污染,是纯天然果子。在众多的果子中,它默默无闻,除极少数人外,人们都不知道它,没有品尝过它的味道。它朴实纯真,它不奢望用小小的体态去博取同情的眼球,只按照自身条件,在山野中,春暖花开时,让喜欢的人一饱口福,为馋鸟过瘾。这正是黄泡的品性,它的自我写照。我喜欢吃黄泡,更欣赏它的这种性格。
   吃黄泡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可砍柴碾米磨面可不是那么好玩的。我7岁时,父亲到铁器加工厂特意为我打制了一把刀子,这把刀子比一般的大刀小一点。冬天的一个早上(星期天),天还没亮,父亲叫醒我,让我跟他去砍柴。我走在父亲后面,打着赤脚走在路上,冻僵了的脚被沙石硌得生痛。父亲健步如飞,他的脚板早已磨结着一层厚厚的硬茧,脚踏在石沙上,发出涮涮的声音。我跌跌撞撞地,气喘吁吁地跟着他一路小跑到山上。柴砍够,父亲砍了两棵树干,把树干枝叶砍去,树两端削成扁形,用来做挑柴杆子。父亲让我在旁边看着,他教我怎样捆绑柴。柴捆好后,我们回家。我第一次挑担子,不会换肩挑。我用左肩挑柴,左肩挑得受不了,应该换到右肩来挑。我不会换肩,恐怕换肩时柴担子掉了砸着脚。挑着柴走几十米,肩头受不了,就把担子放下来歇一下。父亲走在前面,发现我没有紧跟在后面,就等我。我赶上他后,他询问我怎么走走停停,我告诉他说我不会换肩,只能用左肩挑,肩头受不了就歇一下。父亲说,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家。他就教给我挑担要怎么换肩。我们来到大歇场,看到几个长我几岁的伙伴在柴担子旁休息。我对父亲说:“您先回去,我跟他们一起回来。”父亲就先回家了。我跟几个伙伴一起回家。尽管父亲教过我换肩的方法,他指导我时,我勉强会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可我跟在伙伴们后面,还是不会换肩挑。他们等不得,先走了。我只能左肩挑痛了,把担子放下,再用右肩来挑,右肩受不了,又把担子放下,用左肩挑起来。五六里山路,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把柴挑回家的。回到家,早已浑身透湿,疲惫不堪。一屁股坐到地上,不想起来。父亲看到我的狼狈形状,冷冷地瞪了我一眼,我只好挣扎着爬起来,迅速进屋,逃过一次责骂。那时煮饭做菜,要烧柴,养猪煮猪食要烧柴,冬天晚上烧火取暖也要烧柴。我家一年要烧大量的柴。第一次去砍柴后,每到冬天,星期六星期天,假期的早上,我都要去砍柴。为了砍柴,多少树惨死在我的手下。树是无辜的,我是无知的,不能全怪我呀!当时,农村人都要砍柴,山被砍得光秃秃的。生活所需,才让山遭殃。山被毁,树被灭,是谁的责任,该有谁来负责呢?!小小的我,不懂得这些。我只懂得,为了生活,必须去砍柴。
   碾米磨面也是我童年就开始做起的事。碾磨坊在离家两三公里的河边。路不好走,上坡下坎,路面窄,凹凸不平。挑担去碾米磨面,很是艰难。雨天去碾米磨面,更是艰险。路滑难走,尽管万分小心,还是会遭遇不测。一跤跌倒,粮食弄翻,撒到稀泥里,那损失可就大了。我9岁那年,父亲专门编制了两只小箩筐。有一天傍晚,他让我把稻谷装进箩筐,每只筐装满谷子,约十五六斤。父亲找来一根扁担,把扁担的两端穿入箩筐的系扣中。父亲挑起100多斤的谷子担,让我跟他一起去碾米。此后,我就经常跟父亲去碾米磨面。几年后,我家碾米磨面的任务多数就由我一个人去完成了。人小力薄,碾一次米,我要来回挑好几趟。从早到晚奔跑一天,搞得肩膀疼痛,精疲力尽。后来小箩筐完成了使命,换成了大箩筐。到我去读师范,假期回家去碾米磨面,就只需到村里搞加工米面的人家碾磨了。距离不远,几分钟就到了,十分的方便。这是后话。去河边碾米磨面不容易。下雨天去碾米磨面,路滑跌倒身体受伤,那是算是幸运的。遇到山倒土塌那就十分的危险了,运气好的会逃过一劫,安然无恙,没有生命之忧。倒霉的那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有一年的雨季,村里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背着一袋玉米去磨面。在回家的路上,天下着小雨,那是一个上坡的地段,她只顾低头吃力地往上走路,没有发现路上边的危险。路上边是一份田,栽种着稻谷,田里是满满的水。突然,田边一大堆土倒塌下来,十来方的土顿时压在这个人身上,把她埋没。有人看到人被埋没,立即去通知村里的人来抢救,等人们把土挖开,找到被埋的人,那个人早已没有了生命。现场让人目不惨睹!当然发生这种情况概率是极少极少的。碾米磨面艰难,守碾磨的人也不容易。那守碾磨人常年灰头土脸,衣服上裹着厚厚的糠面,分不清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他的衣服上可以抖下来几两糠面来。碾磨房建在河边,雨季很危险。下暴雨,山洪暴发,形成泥石流,会冲毁碾磨房。有一年七八月份,我听说关口河边的碾磨房被泥石流冲毁,守碾磨的人失踪。事后,人们沿河寻找,到澜沧江边,也看不到守碾磨人的一丝踪迹。我碾米磨面,遇到下暴雨,在碾磨房里逗留,看着那像脱缰的马的洪流,巨浪翻腾,呼啸着从碾子磨房边倾泄而去,我提心吊胆的,担心山崩地裂,殃及碾磨房,危及生命安全。那守碾磨的人,蹲在火塘边,眼睛半睁半闭,口里喃喃自语:“这雨下的很大啊!”我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神态,暗暗地佩服他的镇定。看到守碾磨人不急不惊,我的心也就稳多了。与碾米磨面有关的事很多,不可能说完道尽。
   放牛放猪是轻松的活,放羊比较累一点。那些10来岁不读书的孩子,无法承担生产劳动的重活,生产队长等领导就照顾他们去放牧。大人去放牧的很少,除非年龄较大或带病身体不好的人,才有机会被安排去放牧。我们读书的学生,放牛放猪一般是星期六星期天和寒暑假。夏天,我们去放牲口,把猪牛赶到河边,让它们自由的吃草喝水烤太阳。我们脱光衣服,在河里开心地玩水。一个个赤身裸体,在水中打闹。你溅给我水,我拽你的脚,你抓起沙子,散到我的身上,我把你的头往水里按。水潭深的地方,有几米深。我们到水较深处,钻入水里泅水,比赛那个泅水时间长。有时不小心,一口水吸进肺管,被呛得半天喘不过气来,折磨得嘴青脸绿。那不是好玩的事,搞不好是会呛起病的。水玩得差不多了,就爬到石头上晒太阳。或坐或卧,等身子晒得发烫,才穿上衣服。有时洗衣服,衣服还未干,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把湿衣服穿到身上,凉丝丝的,很舒服。气温高,不到赶牲口回家,衣服就干了。
   我们经常去畔香山放牧。山上长着松树等树木,有上下两条水沟从山腰穿过。这水是从箐中河放来,放到畔香江边坝子的。上条大沟的水很大,我们经常在沟里玩水。我们掰来树枝,在沟较宽水流平缓地段,把树枝拦在沟里,增加沟水的深度和宽度。这样可以在水中翻身打滚,尽情嬉戏。有时我们正玩得高兴,管沟的人突然而至,他看到我们用树枝阻拦水沟,立即拉下脸来,好不留情的教训我们,要求我们把拦在沟里的杂物清除掉。我们只敢遵命照办,一个个光着身子赶紧把沟里的树枝拿掉,然后抱起衣服逃之夭夭。身后丢下管沟人那恶狠狠的叫骂声:“今后你们再这样搞,我一定要好好地收拾你们!”当然,我们没有把他的话放心上,过后,我们照样去拦水游玩。有一段两三百米长的沟,沟深水流较快。在这里,我们不拦水,而是顺着流水,或仰或卧,漂玩取乐。漂到终点,又用力地逆流而上。这样反复地游玩,直到尽兴。这样玩水,即使守水人看到,他也不干涉,只是提醒说:“小心一点,当心被水呛病了。”
   放暑假时,正是鸡枞、菌子大出季节。山上出鸡枞、菌子。我们放牛放猪,还可以找鸡枞、菌子。找得鸡枞、菌子,装在斗笠里,或用蓑衣包起来带回家。不带蓑衣帽子,就用一根草把鸡枞菌子一串串穿起来提回家。晚饭就可以吃这山珍,让少食缺油的肚子能畅快畅快一下了。
   在贫困的年代,我小时候的生活是艰难的,苦难是生活的主旋律,在困苦中,也不乏有一些乐趣。苦难磨练了我的意志,造就了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奋发向上的性格,对我的人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些快乐让我感受到了乐趣和希望。我所经历的这些事,为我未来的生活道路打下了基础,是我这生中的宝贵的财富之一。那些困苦的磨难,让我体验到苦难犹如一杯药酒,它虽苦涩难喝,但可以治病,适当喝一点对人是有好处的。正是如此,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事让我终身难忘。

共 505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详实的叙述,真情实感的诉说,回忆小时候的难忘往事,再现了当年在农村的艰苦贫困的生活,也展现了那些苦中有乐的岁月。文中叙述自己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从拾麦穗到摘野果山珍,从碾米磨面到放牧牛猪,感悟这些生活充满乐趣,苦难磨练了自己的意志,造就了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奋发向上的性格,对自己的人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5-07-08 05:55:05
  生动详实的叙述,真情实感的诉说,回忆小时候的难忘往事,再现了当年在农村的艰苦贫困的生活,也展现了那些苦中有乐的岁月。
秋觅
2 楼        文友:杨忠文        2025-07-08 09:46:42
  感谢秋老师的精心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