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古镇寻踪(江山散文)

  【丁香】古镇寻踪(江山散文)


作者:白云山人 布衣,18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发表时间:2025-07-08 22:49:56
摘要:长台镇是江山市十九个乡镇之一,在经济和建设上虽然不是名列前茅,却是历史文物保护最好,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古镇。

长台镇,位于城东二十余公里处,论名气,远不及十三种方言、一脚踏三省的廿八都(镇)。也不如素有东南锁钥、千年古道的保安(乡)。去年夏天,随同好友柴小明一道前往,从此开始对长台有了新的认知,才发觉它的“真面目。”别具一番风味,其遗存的文物之多,年代之久远。更符合古镇的特色和风格。
   静芝大姐是合力印刷公司的经理,从小到大,一直在长台生活和工作,对长台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她说:她的祖籍来自河南嵩山,其始祖于东晋时期搬到此地。当初取名叫:松溪里,后因人口繁衍,移向长台溪南,改称:桥头宅,黄荆溪,吴越宝正六年,又改称:嵩高里,南宋时期,改称:二十二都,清雍正八年,都改为庄,因村南依赤台山,有上赤台下赤台之分,定名为上台一庄、二庄。宣统二年,庄改为乡,民国二十年,因江山方言的缘故,上与长谐音,读成长台,一直沿用至今,长台有两大家族,一支姓柴,一支姓朱,在静芝大姐的引导下,我们走到村里,村里有条溪,叫“嵩溪”,溪的上面有座石桥,我们站在石桥上往下看,溪水很是清澈,可以见到水里的石斑鱼,游来游去。跨过石桥,来到一块宽阔的空地上,空地之间有座牌坊,上刻着柴氏家族先贤的名字和功绩。数百年的风雨历程,尘埃与青苔依附在石柱上,牌坊变得越发古老了,其中有两块青石颇为清新,这是数年前村支书柴建祥令人修复的,静芝大姐如实说。
   牌坊前面有座古屋,这是柴氏宗祠,统计员柴振根掏出钥匙,打开了门,祠堂并不大,一字三间,中间一口天井,原来年久失修,前堂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所见到的属于后堂,抬头而望,四周角落都有雕刻图案,我想:这是前人工匠的灵魂所在吧?屋里空无一物,唯有墙上的图形,栩栩如生,增添了许多乐趣,左边是一幅猛虎下山图,右边一幅是神鹿口衍灵芝图。寓意不言自明,猛虎代表神勇,神鹿代表福禄。门前的天井,有三级台阶,左边一个出水孔,柴建祥说:无论下多猛、多久的雨,其雨水也从未淹过第三级台阶。我想:是的,如果淹到第三级台阶,岂不满屋都是水?房子也倒塌了。但是,这水能流到哪里去呢?假如流到河里去,离河也很远啊,河岸边上也不见有出水通道。欲知其原因,除非挖开泥土,顺着这出水口方向一直延伸下去,才能洞察明了,当然这是浑话。可见一斑,能化平凡为神奇,前人做事挺有学问的。不像今人某些设计师那样,做事不考虑后果,不少城市一遇上暴雨降临,大街小巷都是积水。可见前人的工匠精神,排水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走出祠堂,我们来到了大纪故居。这是清朝乾隆时期的青砖瓦房,距今有两百多年了,屋里很是干净,没有蜘蛛丝网,也没有灰尘,清爽舒适极了,大纪的后裔宗亲也很多,可是谁也没居住进来,而现今已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挂上了牌子。大纪的死,着实令人痛心不已,他是江山三大人物之一,被人陷害至死的。一个是明朝时期的尚书毛恺,另外一个是民国时期的军统局长戴笠。
   走出大纪故居,我们又来到一处,柴振根指着一座青砖白墙房屋对我说:“这是宋代的‘百客堂’,是柴望公接待客人及官僚用的。可容得下百余人衣食住宿,故此叫‘百客堂’。”当时听了,惊讶不已,不禁“哦”了一声。自宋至今近八百年了,年代之久远,建筑之牢固,与当今水泥钢筋的建筑无法比拟的。如今的建筑虽然好看却不中用,不及百年,皆成危房。我们进门而望,想看一看里面的陈设,却见一大堆木料堆放在屋里。这些木料是准备修建祠堂所用,是柴建祥东拼西凑收集起来的。屋里也没什么可观了,我们退了出来,我说:“那‘奇气楼’在哪儿?”旁边不知是谁插了句,“这就是‘奇气楼’吧?”柴振根纠正说:“不,这就是‘百客堂’。”柴建祥说:“‘奇气楼’就在柴望墓地处。”原来,宋亡,柴望兄弟归隐,胡元入居,物色旧臣,元世祖忽必烈征召柴望为官,柴望坚辞不就,元世祖忽必烈大怒,对柴望说:“不为官,眼不可见天,脚不可踏地。于是柴望遂居于楼上,足不出户,凡饮食皆由家人送上楼。相当于画地为牢,囚禁了柴望。后来便有了柴望《奇气楼》之诗,诗云:
   此斋全占崧高胜,更尽楼前第一奇。
   芳草碧连天水处,数峰青断暮烟时。
   山川不逐阴晴换,宇宙闲看岁月移。
   琴已懒弹书懒读,一帘花影咏春迟。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柴望病故,享年六十九岁,整整被囚禁了十六、七年。可见柴望之心坚,不忘亡国之痛!后来,我查了资料《康熙江山志》卷九:奇气楼,在长台,高斋山下,国史柴望建、卒、墓其地。证实了柴建祥所言不差。我们来到了奇气楼遗址,果然见到了墓碑。上刻着“国史公柴望之墓”,墓碑底下有一只大乌龟——那是龙的儿子赑屃(bixi)。非德高望重者,莫能拥有此殊荣。墓旁左右各一口井,井里尚有清水,清澈照人,不知此水是否八百年前的水?不得而知。墓前苍松翠柏,也有些许年了。我们默静良久,各有各的想法,对这位先贤难以表达心中的感慨……
   静芝大姐又引领我们一个去处——赤台山,赤台山下一片果园,种着各式各样的猕猴桃,绿郁郁一片,望不见边。遥望赤台山,极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仰躺在大自然中,那丰满的乳房,哺育着古镇的儿女,一代又一代,茁壮成长。近闻营盘山下一股温泉,正在开发中。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是一个古老的小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有的是来赶集的,隔三差五便是集日,有的象我一样前来一饱眼福的。于是,心中不禁感叹:长台古镇美,春光总不如。

共 21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游记兼历史考据的视角,生动还原了浙江江山长台镇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风貌。作者通过实地探访与人物访谈,串联起地名变迁、家族兴衰、古建筑细节等多元信息,既有考据的严谨性,又不失散文的抒情性。文中对柴氏宗祠、牌坊、溪流等场景的描写细腻鲜活,展现了古镇“藏在深闺”的独特魅力,是一篇兼具历史厚度与文学温度的佳作,既展现了古镇“低调而厚重”的文化特质,也传递了作者对传统智慧的敬畏。若能在结构上更紧凑、细节上更丰盈、语言上更具张力,或将成就一篇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感染力的“新乡土散文”。期待作者未来能继续挖掘更多类似长台镇的“隐秘角落”,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丁香编辑:仇育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7-08 22:51:50
  游记的顺序把握不错,视角也有独特之处,是一篇不错的游记。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7-09 16:50:52
  欲往旅游,请先读《古镇寻踪》,那是很好的导游。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