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南沙七月,来一场与荔枝的双向奔赴(散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的典故,让荔枝美名传扬。杜牧的诗句,是荔枝千古绝唱。
在南沙抖友东东的盛情邀请下,2025年7月5日,揣着激动心情,乘上飞驰火车,跨越万水千山,走进广州南沙,来一场与荔枝的双向奔赴。
“上山自己摘,免费吃,管饱啊!下山愿意买几斤就买几斤,价格还优惠。反正我带你去,你拎得动几斤就拎几斤,荣叔不要我钱,但是我会付给他!”我哈哈大笑,抵挡不住荔枝的诱惑,欣然前往。
东东是抖音上南沙房产直播的主播,不仅卖房,也大力宣传南沙的资源和文化。七月,正是荔枝的盛果期,东东在直播间,盛情邀请粉丝到南沙采摘荔枝,实在去不了的,觉得东东这个东道主,非常可爱实诚,也有点牛逼哄哄。我们约好早上七点出发,早餐就把荔枝当饭。
荔枝园主人钟耀荣,今年66岁,五官端正,身板壮实,言语不多,憨厚朴实,大家都尊称他荣叔。他家住在山下,每天早晨五点就到山上,守在果园路口。
现在正是荔枝的收获期,他的荔枝园,品种丰富,品质过硬,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进来采摘。当然,果园里不止有荔枝,还有许多龙眼,小小的果实,簇拥生长,要等八月成熟。
我们停好车,简单招呼一下,荣叔就麻利地背起竹篓,陪我们上山。
刚进园子,成群的鸡鸭倒很谦让。只是十几条狗,同时扑向钢丝网,对着我狂吠,吓得我不敢动弹。
“荣叔,它们不认识我!”我跟在荣叔后面,胆颤心惊。
“认识我就够了,它们都听我的!”荣叔一边爬山一边乐呵呵地笑。
山是黄泥山,山势却很陡,浇了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根本开不了车,但至少在雨天,步行上山下山,不会泥泞打滑。
“荣叔,这座山叫什么山?”我好奇地问。
“很早之前叫什么山,我们不知道,那时它应该也是有名称的。自从在这座山上,架设炮台,打日本鬼子开始,我们都叫它日本仔山,就是在这座山上打日本鬼子的意思。现在山顶上还留有炮台。另外还有一条壕沟,从山脚一直通往山顶,掩护人员上下,方便运送炮弹和粮食。不过年代久远,大部分壕沟都已经被泥土填塞了。爬到这座山顶可以看见虎门大桥,就是虎门销烟的地方。”荣叔轻描淡写的述说,在我的脑海中,却复活成硝烟四起战火弥漫。
历史书中的许多文字,在这里忽然被实景解读。记得路过金州南沙区政府门前时,也看见有一个炮台遗址。感慨南沙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反帝反封建反殖民反侵略的中国历史进程中,用他们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想吃更好吃的,就要往更高处爬。高处品种更好,品质更优,温差更大,更香甜可口,吃过一对比,你就知道好在哪里了!”路边就有荔枝,我随手摘了几颗开吃,满口生津,软糯香甜,我觉得已经很好吃了,可荣叔领着我,头也不回,毫不含糊地一路向上。
我只知道荔枝,是一种好吃的水果。所以,我看见荣叔的荔枝园里都是荔枝。可是,在荣叔的眼里,他们是荔枝,又不是荔枝,她们就像是龙生九子,各自独立,各有不同。在山上这大约35亩的荔枝园里,荔枝们都有着自己的乳名——桂味,妃子笑,糯米糍,金钟,仙进奉……不懂的人听了,根本不知道荣叔说的是荔枝,还以为说的是一个个神话和传说。十多个品种,我记不清名字,也不知道她们怎么区分。在我眼中,它们都长得那么圆润饱满,吃起来,都同样香甜可口。
荔枝品种很多,目前公认最好吃的是冰荔。虽然市场价有点高,卖到380元一斤,但畅销国内外,一般人根本买不到。荣叔前两年从东莞引进了两棵冰荔,种在山上,今年刚刚挂果,结了少量果实,摘下来和自己家人一起分享,品尝滋味,口感确实不错。荣叔准备慢慢繁殖,砍掉一些淘汰的老树,逐步用冰荔替代现有的品种。
荣叔从1991年开始,在这座山上种植果树。他的妻子黄琴英,今年62岁了,也一直陪着他,天天都在山上,除草,施肥,修剪,卖果,放养一大群鸡鸭鹅狗。大忙的时候,孩子们也会抽空回来帮帮忙。现在放暑假,读小学的孙子,跟着荣叔夫妻俩在山上玩,也跟在我们身边,不断说着山里的趣事。我建议荣叔可以搞个农家乐,他说就自己两个老的,吃不消,守着这个果园,赚点生活费过过日子,就可以了。
问一年能赚多少?荣叔说,其实只是赚点自己的劳务费,就当作给自己打工。产量低的时候,价钱好,虽然个头小小的,一斤也能卖四五十元。像今年产量高,荔枝个大味道又好,但好品种也只能卖十几元一斤。我们种植成本高。全部人工除草,不打除草剂。施的是花生饼等有机肥,从不施化肥。然后我们果树从不打农药,我们广州有专门的检测部门,对荔枝等水果进行检测,只要打了农药,就能检测出药物残留,就要封存不能出售。今年我们果园的荔枝,累计已经送检8次。
爬到半山腰,荣叔问我,还愿意爬吗?我说就到这吧,下次有机会再爬山顶去。荣叔说,也可以,到了这山腰的荔枝,就很不错了。然后他领着我走向几棵硕果累累的荔枝树,开始采摘。
我站在荔枝树下,拍照和尽情开吃荔枝管饱。荣叔把挂满荔枝的树枝一起折下,一串一串地放进竹筐。我担心会不会伤到果树,荣叔说,不要紧,果树每年都要修剪,荔枝连着点枝叶,更利于保鲜。
当然,在山上,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最怕的,大概就是蛇了。平时果树下的杂草,荣叔都要清理干净。采摘时,要走能看清路面状况的地面,不要踏进周边的杂草丛里。荣叔的孙子,热情地要领着我们去看蛇,并保证绝对安全。我将信将疑地跟过去,只见在这山腰的路边高处,有一个大约6米长3米宽好几米深的存水窖,可能是备用旱季浇水,里面飘满绿色的浮萍。小朋友说,里面一共有四条蛇,都是自己掉下去,现在爬不上来了。我小心探头,仔细找寻,水里游着两条,水泥块上趴着一条,还有一条没找到。我抖抖索索的退了回来,明知安全,也没有小朋友那样的勇气,并叮嘱他一定要离水窖远点,注意安全!
荔枝吃饱,竹篓装满,终于下山,开始包装。荣叔夫妻俩,把每颗新鲜饱满的荔枝,连着蒂摘下,装进纸箱。10斤一箱,包装精美,南沙荔枝,品质保障。
竹篓里还有多余的荔枝,荣叔继续摘好,装进塑料袋,然后把这满满一袋的荔枝,一起递给我,让我带在路上吃。
东东拎一箱,我拎一袋,临走时,荣叔又从旁边的树上,采下一串黄褐皮水滴状的果实,递给了我。
“这是什么?能吃吗?”在南沙,我像个小孩,因为我有太多的好奇。
“能吃,酸酸甜甜,清热降火,它叫黄皮!”
荣叔摘下一粒,剥去外皮,呵呵笑着,嗦的一口,就吸进了嘴里。
20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