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盛夏的底色(散文)
岁月是个名词,盛夏也是。
岁月一直在变,而唯有盛夏的底色不肯改变。
今年,春与夏的边界,似乎有一点不太分明。春与夏的相互交叉,加大了彼此间底色的相似度。春天曼妙与娇柔的模样尚未完全退去,夏天却以君临天下般的强势,迅速开辟了万物勃发的局面。
初夏,白昼依旧像春天一样的漫长。夏至忽至,昼夜平分,人们因白昼太过漫长而衍生的焦虑也悄然消散。黎明的曙光和晚霞姗姗来迟,阑珊的夜色渐渐变得悠长。一部长长的电视剧剧终了,夜色仍未深邃,剧中那些意犹未尽的情节,在独自的臆想中恣意的延伸,让你收获了一抹快乐或者忧伤,甚至融入某一个情节,去亲历古往或者当下的场景。
所有的结果,都有着抵达的艰辛,并非想象中的触手可得。比如,盛夏的露珠,不到夏至节气,也许会因为温度与湿度不够饱和,总是隐身于午夜深藏不露。夏至节气一过,一早沐浴着黎明的霞光,沿着开元湖健步,绿化带和一旁的绿地,已是绿草茵茵,一层晶莹剔透的露珠,平铺在稚嫩的草叶上。附身静听,仿佛听到了花草拔节生长的声音,那样的清脆,那样的铿锵,打破了盛夏黎明的安静。
也许盛夏太过强势,咄咄逼人,林林总总的春花,当自己成就了一场又一场的花事后,有的在一次风雨过后瞬间谢落,有的却忍受着孕育新生命的阵痛,变成一枚幼果,成为甜蜜世界的一份子。然而,在某一个盛夏的早市或夜市,当人们尝到甜蜜可口的瓜果梨枣后,谁又能想到曾经的春花?想到曾经的春花蜕变成果的阵痛?
与春天相比,盛夏的世界竟有些单调和庄重,百花争艳的场面早已藏匿在岁月的深处,灿烂的夏花也寥寥无几。置身盛夏的至高点俯瞰,笔直悠长的绿化带,葳蕤成荫的园林,也只有几树凌霄花和紫薇花盛开,铺垫着盛夏的底色。黎明,只身健步,走着走着,竟有些感慨油然而生:世间万物,很多东西不可兼得,比如,春暖花开,我们饱赏了姹紫嫣红的浪漫,在一个个明艳的日子,参与了一场场盛大的花事,让人赏心悦目。盛夏,虽然山川葳蕤,山河肥美,却只有少许盛开的夏花,陪我们感知当下的蓬勃与向上。
盛夏的底色,举目皆是,但需要慢慢的欣赏。数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曾到过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那里远离喧闹的都市,有着世外桃源般的安静与凉爽,可那时的暖湿气流正异常的活跃,一次次高温预警连续发布数日。而年逾古稀的制茶师傅,却不顾盛暑天气的炙烤,手握竹匾,让茶叶在七轮文火中慢焙后,曾经的苦涩化作淡淡的清香。那些被春风眷顾过的叶芽,反而撑不起时光的淬炼,唯有那些在高温中重生的茶叶,才能在滚烫的开水中,舒展成最完美的生命姿态。
盛夏的底色,越来越浓艳。纵然闹市区的袖珍园林,也是蝉声一片,分外激昂,让人难以安静下来。一片片垂柳和一株株参天白杨,挡不住白花花的阳光,阳光从树冠的缝隙折射在地面,留下了一片片天然的花影,随着风儿的摇曳而摇曳。开元湖公园距离我居住的小区近在咫尺,碧水、绿荫,可是,每当小暑节气过后,天气更加炎热,也只是在黎明时段才会有一丝丝凉意。小区的阴凉处,总是坐着一排老者,一边聊着陈年旧事,一边等一缕凉风儿。
每每闲坐在有冷气的居室,就会突然想起远去的盛夏,想起盛夏里的一些旧事。乡下的三伏天,阵阵热风卷着尘土,打在脸上,汗水便会即刻变成泥水。我与三两个伙伴一起,光着背,不顾烈日的炙烤,跑到附近的瓜地,看瓜的三叔,从冰凉的水缸里,捞出两个熟的已经裂开口的西瓜,一个瓜切成八块,鲜红的瓜瓤,咬一口下去,满嘴甘甜冰凉的瓜汁,像极了现在喝冷饮一样大口大口地喝下去后,暑热便瞬间散去。盛夏的底色虽然一直不曾改变,却因种瓜的成本高,卖瓜难,乡下种瓜的越来越少了。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梦回瓜园,在一个暑热难耐的夏日,以沙甜冰凉的西瓜降温祛暑。
盛夏,终究是一个身体先于灵魂感知的季节。入夏后,所有的感官都渐渐启动。袒露在外的肌肤慢慢地变黑,食欲期待着一次次冷饮,眼睛望着拔节生长的万物,耳朵聆听着窗外的雨声。五官各自捕捉着盛夏的碎片,在喧嚣热烈的时光里,汲取着岁月的精华。
我喜欢盛夏。因为只有夏天,一场万物重生的大幕才会徐徐开启,辽阔的空间才会实现又一次更新。比如:娇柔艳丽的花儿们,忍着重生的阵痛,蜕变为一枚枚幼果。那一朵朵乌金般的浓积云,把自己变成一场场夏雨,滋润干旱的大地。刚刚苏醒的蛹虫们,也匆忙插翅为蝶,为盛夏添彩。就连忙碌奔波的人们,也会在这个盛夏勇立潮头,让心智再一次得以重生。
雨后风凉暑气收,楼前老槐先知秋。晚霞随着黄昏去,一轮新月挂玉钩。八月七日,就要立秋了,盛夏的底色虽不再日益的浓艳,可它早已成了镌刻在心灵深处的一幅版画。(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