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可敬的沙奶奶(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可敬的沙奶奶(散文)


作者:乡笛 举人,308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发表时间:2025-07-09 09:27:17


   夏小根这辈子最为敬重的亲人是奶奶沙成先,在那慢长而又艰难的岁月里,奶奶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把他们三兄妹抚养长大,帮助他们成家立业,还用宽广的胸怀原谅他的过错。那些与奶奶共度的悠悠岁月,带着难以言说的酸涩,时常在他心底翻涌起伏。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盛夏的一天,夏小根出生在贵州息烽鹿窝镇一个边远山村,他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极大快乐,终于让爷爷奶奶心里那块沉甸甸的石头挪开了。因为那些年,夏明忠在贵州开阳磷矿当工人,夏开亮和沙成先两口子怕儿子离开他们,又想着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孙子早享福,就四处托人给儿子找了一个农村女孩。可儿子都结婚好几年了,儿媳妇王仙菊肚子老是“山河依旧”,难免心里着急。到第六个年头,媳妇最终生了一个男孩,怎不叫人高兴。
   孩子出生后,儿媳妇请公婆给他取个名字。触景生情,沙成先回想起这些年,儿媳怀不上孩子,被人们说东道西的场景。记得有一天,沙成先路过隔壁陈德能家门口时,无意中听到两口子正在叽咕,说她家花钱讨了一个媳妇,人还不错,可就是一只泥住腚眼子的老母鸡——光打鸣不下蛋。当时,她被气得鼻子吹灰。这下总算有了孙子,夏家的根又能往下传了。她不由得脱口而出,孩子就取名叫“小根”吧。后来,媳妇又生下了弟弟又根和妹妹云云,从而改写了夏家三代单传的历史。
   那年代,农村没啥经济收入,家家户户都过着穷困艰难的苦日子。而小根家有一个端着国家“铁饭碗”的父亲,加之爷爷奶奶和母亲身体好,勤劳肯干,勤俭持家,一家人和和气气,家里不愁吃不愁穷,是寨里数一数二的有钱人家。夏小根和弟妹们渐渐长大,相继上学读书后,学习认真,懂事听话。那日子过得是小明上学——开开心心。周边人家看到后,好生羡慕。
   难能可贵的是沙成先夫妇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是村里有名的“活菩萨”。有一次,隔壁陈德能家二儿子突患急病,想送孩子去医院救治,却家无分文,一家人急得团团转。陈德能家老婆看到孩子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难过得放声大哭。这时,沙成先知道后,不计前嫌,把平时省吃捡用的钱拿出来给了陈德能夫妇。两口子拿到钱后,马不停蹄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经医师及时抢救,孩子终于得救了,事后两口子对沙成先感恩不尽。
   最难忘的是那年夏天,寨里王明慧老大娘家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家里的老土墙房因年久失修,一场暴雨后,左面墙壁轰然倒塌。沙成先得知消息,二话不说,喊上丈夫和媳妇,约上几个邻居,来到老大娘家,搬砖的搬砖,和泥的和泥,顶着烈日忙活了整整三天,终于把老大娘房子修复好。事后,王大娘拉着沙成先的手,说要给钱酬谢。沙成先笑着说,气力是个怪,今天用了明天在,乡里乡亲的,为啥要收你的钱嘛。
  
   二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想到,沙成先年近花甲那几年,家里遭遇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一下子让一个个好端端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先是小根父亲在厂里上班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随即昏倒在地。工友们及时将他送到厂部医院救治,经医师诊断,结果是患严重脑溢血,经抢救无效离世。原本再过几天,是沙成先六十岁生日,儿子说要回家给母亲祝寿,可却突然传来了儿子死亡的噩耗。一家人得知消息后,犹如五雷轰顶,痛不欲生。
   儿子走后,性格火暴,脾气急躁的小根爷爷成天郁郁寡欢,沉默无语,时常坐在门口的木凳上抽闷烟,眼睛直直地望着门前那条儿子曾经无数次回家的路。亲人们都劝慰他,人死不能复生,要想开些。可他心里实在丢不下儿子,不到半年,小根爷爷积郁成疾,一下子病倒了。沙成先赶忙把老伴送县人民医院救治,经检查,患了直肠癌,已到晚期。短短三月,丈夫便撒手离开了人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隔两月,在一个夏初的早上,天气晴朗,沙成先幺女儿豆豆和嫂子一道去家背后的包谷地里除草。嫂子正弯腰除草时,听到豆豆对她说,嫂子,我头又痛又昏。嫂子心想,短短一年,家里出了这么多事,妹妹心里堆过,肯定是心情不好导致的。就对她说,你坐下休息一会,实在不行,就回家去找医师看看。没想到嫂子话音未落,妹妹倒在地上人事不醒,口吐自沫。嫂子急了,背着她跑回家里。后经医师检查,说她患了急性脑炎,没法医治。两个多小时后,年纪轻轻的豆豆永远闭上了双眼。
   说来也怪,那三年里,小根家不仅亲人一个接一个走了,且家里养了八年的那头黄牯牛,那日在草坡上吃着草,突然发狂般冲向崖边,跌进三十丈深的山谷而死。还有家里喂的猪、鸡、鸭等牲畜也会无缘无故死掉。不久,媳妇王仙菊母亲看到她婆家无望,就来到女儿家里劝其改嫁。沙成先明白,家中无酒,留不住人。儿子走了,媳妇还年轻,哪能叫她守一辈子活寡,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她改嫁。之后,媳妇丢下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给婆婆,离开了这个家。说实话,当时沙成先也想一死了之,可看到孙子们可怜巴巴的样子,她想自己要是不在,他们岂不成了孤儿。不,再苦再累,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拼上这条老命,把孙子们养大成人。
   从小懂事听话的小根看到奶奶年岁已高,家里又连续遭遇不幸,穷得一贫如洗,加之弟妹们又相继长大,自己读完小学四年级后就决定辍学回家,和奶奶一起下地干活。那期间,他时常要求弟弟妹妹要听奶奶的话,好好上学念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孙子们一个个都像哥哥一样懂事听话,放学后就帮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沙成先看到孙子们十分乖巧孝顺,感到自己的心血和辛苦没白费,对生活充满了期望。
  
   三
   好景不长,沙成先家里生活刚有好转,小根又闯下了弥天大祸。他二十二岁时,奶奶好不容易托人给他找了媳妇,让他成家立业。不久,二孙子又根也结婚了。为了让两兄弟都有发展空间,沙成先把又根分了出去。自己带着还在县城读高二的幺孙女云云和小根成为一家。小根媳妇言语不多,勤快孝顺,奶奶想到自己苦尽甘来,终于能享享清福了,好生高兴。可没想到小根因家穷,没念个几天书,缺少文化,不经意间走上了犯罪道路。
   有一天,一个小商贩挑着一担瓷碗到寨里出售,小根看到细瓷碗花纹漂亮,美观精致,想到自家用的土碗又丑又难看,想买几个瓷碗回家,可身无分文。于是,就动起了歪脑筋,约上村里两个儿时玩得好的伙伴,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两个糊涂蛋一想,拿几个碗和他们小时偷吃寨里人家树上的果实差不多,就点头同意了。因其中一位伙伴坐在离村子两公里远的地方,他们就商量把小商贩骗去小伙伴家的路上动手。随后,小根他们找到商贩,说要买他剩下的碗,叫他把碗挑到寨外小伙伴家。
   去的路上,小根走在商贩后面,一看左右无人,趁其不备,一棒把商贩打昏在地,然后挑着碗就跑了。不久,商贩苏醒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抢了,立马跑去息烽公安局小寨坝派出所报案。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后,认为这是一起性质较为严重的抢劫案,立马派干警深入案发点进行详细调查。经走访了解,有人反映是夏小根等人把卖碗商贩叫走的,嫌疑最大。后来又从夏小根家房子旁边的柴禾堆里发现部分被抢走的碗。随后,经调查核实,确实是夏小根等人所为,且夏小根是主谋,随后他们被公安机关带走。半年后,夏小根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这件事给家里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让亲人们痛苦不堪。当时,小根媳妇已怀孕八个多月,成天以泪洗面,不知所措。沙成先更是气得卧床不起,几天汤水未进。这时,她想到自己是家里的主心骨,不能倒下。随后从床上爬起来,强打起精神,决心把这家撑下去。一月后,奶奶去看望小根时,小根跪在地上,说自己糊涂一时,犯了大错,实在对不起奶奶。奶奶对她说,孙子,犯了事就认罪伏法,好好改造。还告诉他,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并表示要好好抚养孩子,不会起二心。还有幺妹成绩好,老师说有希望考上大学。奶奶叫他放心,自己一定会尽力管好这个家,等他出来。
   那些年,沙成先总是把孙媳妇当着亲孙女一样关爱,让孙媳妇感到无比温暖。每到农活忙时,二孙子又根就抽空来家里,帮嫂子家栽种庄稼,尽量减轻奶奶和嫂子的劳动负担。小根媳妇生下的小儿子,长得白白胖胖,逗人喜爱,成了家里的“活宝”。沙成先一边劳作,一边尽心尽力帮孙媳妇带孩子。有一天,她受凉感冒发烧,吃药后躺在床上睡着了。醒来后说她做了一个好梦,梦见小根回来了。孙媳妇听后笑着说,你刚才闭着眼,叫“小根,小根……”的,原来你在做梦啊。
   果然,几天后,孙媳妇去探望丈夫时,把奶奶生病做梦的情况告诉了小根。小根听后高兴地告诉妻子,由于自己表现好,已减刑半年,还有三个月,他刑期就满了,很快就能和家人团聚。当孙媳妇把这一好消息带回家后,奶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立马对家人们说,小根出狱那天,全家人都去接他回家。小根回家一年后,已八十三岁高龄的奶奶因患心梗,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如今,岁月虽带走了奶奶的身影,却留下了永不褪色的爱。她用自己的一生教会小根他们几兄妹在苦难里奋进,在平凡中坚守。小根他们也深深懂得,对奶奶最好的怀念,不是泪水,而是把她教给的善良与坚韧,作为家里的传家宝,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
  

共 36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励志的精彩散文。沙成先的一生,诠释了苦难中开花的生命哲学。她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不是没有绝望,而是在绝望中依然播种希望。她像一株倔强的野草,在命运的风暴中深深扎根。面对接踵而至的打击,她选择用双手开垦希望,用双肩扛起责任。那些深夜的针线、清晨的锄头、灶台边的叹息,都化作最动人的生命课——苦难可以摧毁肉体,但摧毁不了向上的灵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遭遇多少不幸,而在于如何将不幸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沙成先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永不言弃的生活智慧:只要心灯不灭,再长的夜也有天亮时分;只要脚步不停,再远的路也能走到终点。文章情感真挚,笔触生动,人物形象立体鲜明,富有感染力和正能量。佳作,推荐赏读。【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9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9 09:32:39
  现实与象征交融‌。将具体的劳动细节(缝补、锄地)升华为精神象征,既保持乡土叙事的真实感,又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隐喻意义。佳作,再次欣赏学习,祝乡笛老师清凉一夏,佳作连连。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7-09 09:36:47
  对比手法让文章具有张力‌。通过"眼泪与汗水""深渊与阶梯""黑暗与光明"等对立意象的并置,在矛盾中凸显人物精神的崇高感,强化文章的感染力。感谢乡笛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乡笛        2025-07-09 11:54:51
  诚谢云彩社长精心修改、编辑、留言。祝社长夏日安好,万事如意。敬茶!
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5-07-09 12:32:06
  屋漏偏逢夜雨。文中的小根一家是不幸的,但也有温暖,因为有了沙奶奶,老人家承担了支撑家的全部重量。老师的文章,叙述细腻、情感丰润,拜读学习了。
5 楼        文友:乡笛        2025-07-09 13:07:29
  诚谢江南小溪老师留言鼓励。向老师问好。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