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从“灌溉初心”到“多能珠玉”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从“灌溉初心”到“多能珠玉”


作者:德年黄土地 布衣,39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发表时间:2025-07-09 15:42:55
摘要: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记忆,半个世纪来,对冯家山工程的第一印象难以磨灭,时时在耳边回响。

我小时候就知道冯家山水库,民间常说“三岁记老”,那时候,我已八九岁了,经常听见、也看见队上精壮劳力轮岗。有时候,也坐在大人扎堆的地方,听听他们谈论冯家山水库以及在工地战天斗地的故事。彼时,没有交通工具,轮到谁时,就三五人拉上架子车,装上被褥、碗筷及路上的干粮,步行到工地。
   从议论中知道,他们在路上走两天,第一天走到现凤翔横水左右,在农村打麦场边或村子周边有麦草垛子的地方,放好随身东西,背靠麦草垛子睡一个晚上,第二天天黑前到达水库工地。场边露天睡觉,冬天冷,寒气袭人,尤其是夜半三更,冻得几人挤身取暖;夏天热,蚊蝇叮人,肤痒难耐睡不好。睡觉前办好两件事,一是吃些自带干粮,到村子里讨些水喝,凑活填饱肚子歇息;二是抽烟者连续抽上两烟锅烟,然后将烟灰磕在人前面,防止害虫出入。
   到达工地后,换下前轮社员,同样在灶上领上两天的干粮回家,继续着他们拉土、打夯、筑坝等工作。
   再次听说冯家山是在县上帮助工作时,机关干部在饭堂用餐中闲聊,县城街道原来是石条铺的,坑坑洼洼很不平,走起来不方便。县上扣留了冯家山工地民工,每人每天半斤粮、二角钱,修了水泥街道,彻底改变了县城晴天尘土扬、雨天水窝多的窘状。市上调查时,县领导在办公桌上作解释,办公室外询感想,究竟街道宽阔、平坦路好走,这是全体民工无私奉献的结果。
   这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记忆,半个世纪来,对冯家山工程的第一印象难以磨灭,时时在耳边回响。
   6月19日,我有幸随县作家、文化名人一行,参加由扶风县文联主办、县读书协会承办的“庆祝建党节、走进冯家山”为主题的采风暨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冯家山,亲眼见证了父辈们战天斗地的历史成果,领略了他们在艰难条件下的实干精神、战斗故事。
   听讲解,看实物,忆当年,我心潮澎湃,对这一宏大工程有了初步了解,为父辈们苦干、实干的精神所折服。
   冯家山水利工程是一个集坝区、隧洞、干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我们村对冯家山工程的贡献,在这个宏大的工程体系中只是冰山一角,但它是整个工程的缩影。上世纪70年代初,数十万胸怀壮志的建设者,一路汇聚在冯家山脚下,有的筑坝,有的分布在万米隧洞中,有的遍布于百里干渠上,从展览馆图片上能看到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他们中以农民为主体,兼有工人、解放军战士、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或居住在潮湿的窑洞里,或居住在破旧的民房里,在生活极其困难、工作环境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日上劳最多达10万之众。盛夏挥汗如雨,寒冬迎风冒雪。他们甩开双臂挥镐舞锤,凿开右岸压力泄洪洞、非常溢洪道和左岸明流溢洪洞等“三洞”;迈开健步移山运土,铸就巍巍大坝;一路布阵灌区四县原区,凭人力修成总干和南北西干渠,靠土法贯通“万米隧洞”,靠人力修成百里干渠。人工修筑73米高、坝长282米、顶宽7米的土坝,截断千河水上原。全部工程用工5500余万个工日,移动土石3066万方,浇筑混凝土42万立方米,于1974年3月水库成功下闸蓄水。从此,一个库容4.13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巍然屹立在关中西部大地。1974年8月开始向陈仓、金台、凤翔、岐山、扶风、眉县、永寿、乾县八个县的旱原大灌区供水,灌溉面积达136万亩,不但结束了渭北旱原靠天吃饭的历史,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条件。
   1988年4月,冯家山水库灌溉管理局改为冯家山水库管理局,标志着水库由灌溉到利用资源禀赋向多元化发展迈进。在发挥农业灌溉、防洪保安、水力发电、水产养殖等作用的同时,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在发展中坚持冯家山精神,在坚持中又给冯家山精神注入新的内涵:难而不惧,富而不惑,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推动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区更新改造,精心维护工程设施,不断提升综合实力,继续为宝鸡乃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扬冯家山精神,人人争做新时代建设的楷模。建成“冯家山水库展览馆”,从“西府明珠,关中之最”“激情岁月,艰苦奋斗”“群英荟萃,创新弘提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四个方面弘扬冯家山精神;利用图片写真、实物展示、文字介绍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当年水库建设的实况。特别是管理局搜集的当年工地建设中的实况照片,真实再现当年水利工程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使当年的建设者、知情者、了解者看到照片、实物后,联想自己和家人在那个缺衣少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的壮举;让继任者以先辈为榜样,牢记冯家山精神。
   经过图文了解后再走到纪念碑、大坝现场参观,全面了解水利工程的宏大创举,也释解了创办者的初衷。让人人都知晓,冯家山水库是千千万万工程建设者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拼出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出来的,脚踏实地、科学求实干出来的。
   把广大建设者当年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艰苦奋斗的创业风貌,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尊重科学的工作态度,归结为一种精神,就是“冯家山精神”,它的基本内涵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让冯家山精神历久弥新,代代赓续。
   水旅融合发展创新篇。冯家山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铸就宏伟工程的强大动力。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而富含时代特色的冯家山精神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永远植根于西秦大地。
   如今,这块昔日的穷山僻壤,经过几代人的辛勤付出,现已成为宝鸡地区风景优美的旅游打卡地。这里山清水秀,柳暗花明。坝的南坡上“冯家山水库”五字,字体兼容,刚劲有力,如白色印章镶嵌在草丛之中,宣誓着曾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责任与担当;站在坝面上放眼望去,山体层峦叠嶂,犹如巨人伸开双臂,将一库碧水揽入怀中,向北蜿蜒抵千阳县城;两面绵延起伏的高山峻岭上绿树成荫,犹如一席绿毯,与水库上下呼应,展示着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山上绿枝舞动,库中碧流粼粼,甚是壮观;遥看西北方向的山体上,当年民工居住过的13层1400多孔窑洞,似当年的灯光照亮了窑洞,窑洞点亮了山坡一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树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给人以沧桑厚重感;大坝下水库的水清澈见底,库中鱼儿相互追逐嬉戏,惹得鸟儿时不时掠过水面向远处飞翔,留下阵阵涟漪;微风拂过,碧波荡漾,掀起层层波澜;风静时,蓝天白云倒映水中,和周围苍翠欲滴的树木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将库区装点得格外秀丽。
   以水养水,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2006年,宝鸡市政府为解决市区饮水问题,建设冯家山引水二期工程,水库成为宝鸡市市区百万人口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20多年来,为宝鸡市区民众提供了甘甜爽口的饮用水;同时,还为长青工业园、宝鸡二电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提供了供水保障。据管理局党政办杨主任介绍,与冀东水泥厂的供水项目正在谈判之中,项目启动后,将为水资源综合利用发挥重大作用。
   现在的冯家山水库青山环绕、碧波荡漾,已实现了由最初的以农业灌溉为主,到现在的水资源多元发展的转型,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提质推进,是名副其实的“西府明珠”。
   (原创首发)

共 28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记录了去冯家山采风的点点滴滴,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写出了四县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文章写意深刻,有真情实感,也发挥的好。“发扬冯家山精神,人人争做新时代建设的楷模。建成“冯家山水库展览馆”,从“西府明珠,关中之最”“激情岁月,艰苦奋斗”“群英荟萃,创新弘提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四个方面弘扬冯家山精神;利用图片写真、实物展示、文字介绍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当年水库建设的实况。特别是管理局搜集的当年工地建设中的实况照片,真实再现当年水利工程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使当年的建设者、知情者、了解者看到照片、实物后,联想自己和家人在那个缺衣少食、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完成的壮举;让继任者以先辈为榜样,牢记冯家山精神。”写的多么实在,多么好呀?真正写活了冯家山,让读者回味无穷。还有:“以水养水,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2006年,宝鸡市政府为解决市区饮水问题,建设冯家山引水二期工程,水库成为宝鸡市市区百万人口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20多年来,为宝鸡市区民众提供了甘甜爽口的饮用水;同时,还为长青工业园、宝鸡二电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提供了供水保障。据管理局党政办杨主任介绍,与冀东水泥厂的供水项目正在谈判之中,项目启动后,将为水资源综合利用发挥重大作用。”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层次分明。最后收尾也好,画龙点睛。好文推荐,分享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7-09 15:49:00
  作者用娴熟的文笔,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更写了民工住窑洞、吃五谷杂粮可贵精神。
回复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7-09 16:46:46
  感谢老师的倾情编辑,冯家山工程是一个时代的辉煌。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7-09 15:51:53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有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好文推荐精品。
回复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7-09 16:48:23
  冯家山精神是我们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财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