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老牛湾五重奏(散文)
一
我站在老牛湾墩旁边,就是站在了老牛湾岛的最前端,俯瞰脚下,赫然铺展一幅天然“太极图”。这“太极图”,乃是造物主鬼斧神工所致。
此处本是蒙晋交界之处。黄河之水,浩浩汤汤,奔出河套,毫不犹豫,一头扎进山西。一进山西,就顺应深山峡谷地势,拐了一个非常接近三百六十度的大回旋。这大回旋,就回旋出一幅天然“太极图”。然后,又汹涌奔腾,一路南下。
故此,老牛湾,被称为“黄河入晋第一湾”。
二
远眺,黄河北岸,一座村寨,宛若匍匐在牛鼻子之上,那就是内蒙古清水河县的牛鼻子寨。黄河西侧,楼房,厂房,烟囱,清晰可见,也属于清水河县。不远处,就是老平鲁县——如今的山西朔州市的平鲁区。早晨,老牛湾岛上公鸡打鸣,三县皆可听得清清楚楚,故称“鸡鸣三县”之地。
更有人夸张,说是“鸡鸣三省”。也有根据。西侧对岸,下游不远处,就是陕西榆林市府谷县。据说,此处鸡鸣,府谷县人也能听见。山西,陕西,内蒙古,可不就是三省吗?
三
老牛湾墩,其实是一座敌楼,砖石结构,空心,高二十二米,巍然耸立于悬崖峭壁之上。周围无门,最高处,唯有瞭望口,据说,若有人要登上此楼,非得有人在瞭望口放下吊绳,才能攀援而上。其易守难攻,可见一斑。
此敌楼,又名望河楼。俯瞰九曲黄河,眺望对岸敌情,所以,有“天下长城第一墩”称号。
仰望敌楼,恍然之间,我穿越时光,返回大明朝。身穿铠甲,手持长矛,腰挎长剑,雄赳赳,气昂昂,守卫在楼顶。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对岸山势地貌,来往行人,一目了然。
忽然,我发现,黄河对岸山峦峡谷之间的山道上,有敌军马队,首尾相接。骑马之人,皆穿军服,持武器。对岸牛鼻子寨,也有军人在集结。
我马上点燃烽火,通报敌情。烽烟,越来越浓,越来越高。我听见,岛上首领,发出集合令,守卫士兵,迅速登上长城,分散开来,各就各位,持戈待敌。我胸中,慷慨热血,汹涌澎湃。
此楼,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它的两侧,亦连接着长城,顺应岛上地势,起伏连绵。据说,岛上的长城资源既有隋代长城、又有明代大边长城和二边长城。得以保留至今。也正因为此,老牛湾,又被称为“黄河与长城握手处”。
如今,西侧的长城进行了复建,石块砌筑,垛口,瞭望洞,等距离排列。在岛西侧,我漫步古长城石板路,又恍然穿越回明朝,看见许多士兵,手持长戈,眼睛大睁,极目瞭望,观察对岸敌情,只待一声令下,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奋勇杀敌。
四
走到老牛湾古堡城门,仰望去,高高的瓮城,敌楼,城墙,残垣断壁,巍然挺立,依然是内部黄土夯制,外部砌筑石块。因为残垣断壁,比经过修复的长城,更显沧桑古朴。
说它古朴,是有根据的。据《山西通志》记载,老牛湾堡建于崇祯九年(一五三五年),“兵备卢友竹建堡,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当时城墙就是夯土结构,外面包了一层长条石块。
浏览过几座庙宇,走过有四个券门的窑洞式建筑,看见一排窑洞式房屋。窑洞前,竖着一块字迹模糊的古碑, 记载古堡初建历史。石碑两旁,是插旗杆的基座。这里,就是明清时期城堡驻兵的兵营房舍。《据山西通志》记载,当时,城堡驻兵约一百五十人,配备有火炮,弓箭等武器。
看见房顶上有人影,好像还有炮筒斜伸,好奇心驱使,沿着房屋西山墙的梯子,攀登到屋顶。上了屋顶,才发现,屋顶上,果真摆着火炮。十二门火炮,分四组,每组两个,摆放在东南西北四个角落。十二尊火炮,均锈迹斑斑。每尊火炮,都架在铁架子上。铁架子两旁,各有一个铁车轮。很明显,这些火炮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站在火炮后面,可以看见,高昂的炮口,直指黄河对岸。炮筒上,烙刻着“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和“大清乾隆十三年造”的文字,字迹非常清晰。站在火炮旁边,让同行的旅友给我照了一张相。白发苍苍的我,与锈迹斑斑的火炮,定格进同一画面,整个画面,充满浓浓的沧桑感。
我倒情愿,我不是白发苍苍的老翁,而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穿戎装,做炮手。一旦来敌侵犯,填炮弹,拉炮闩。炮弹呼啸,直射敌人。炮弹轰炸,让敌人血肉横飞。一身凛然不可侵犯的豪壮气概,也足以震慑敌军。
转念一想,如今,黄河两岸,共为一国。民族融合,共为一家。国家和平,人民安居乐业。战火纷飞的时代,早就成为历史烟云。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好时代,是一代又一代前人赴汤蹈火奠定下来。我们更应该珍惜如今的好时光。和平年代,无缘做炮手,不是遗憾,是福报。
五
漫步老牛湾古堡,就是漫步石头村落。
脚踏石板街,行走在片石垒筑的幽巷,走过一扇又一扇条石券门,走进一栋又一栋形态各异的石头院落。触目所见,石板屋,石磨、石碾、石墙、石仓、石柜、石桌,石凳,比比皆是。
走进号称明清时期最大商号的魏家大院,触目所及,不管是大门,院墙,院子内的小戏台,还是主房,厢房,乃至榨油房,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作用不同,却都是一块块石板砌筑而成。再加上院子里的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磙,石碓,石井口,在皆石,令人叹为观止。
院墙有两口木栅窗户。一口在西墙,隔窗望去,清水河蜿蜒流淌,河对面的山峦,山峦上人家——水情,山情,人情——历历在目。一口在南墙,隔窗望去,东南方向的黄河第一码头,码头栈道,船坞,木船,清晰看见。据说,那就是当年魏家人建造的码头,他们靠行船摆渡客人,运送货物,发了家,成为古堡内第一大户。
第一大户,建造古堡内第一大院落,因地理条件所限,也只能就地取材,采石筑屋。
目睹一块块石头,不由不感叹,在此安居,实非易事。
面对块块石板,我心里发问:块块石板啊!当年,你们从山上被采下来,背到这里,又经过精雕细琢,才被严丝合缝砌筑一起,你们知道,这得耗费多少人力,得流下多少汗珠,甚至,得磨破多少手掌?
块块石板,默然无言。默然无言的石板,以历经四五百年的质朴和沧桑,以安然若素的姿态,昭示我,时光易老,人类亦有生生死死,不管生存条件再艰险,人类征服自然,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亘古至今,一代代,前后传承,发扬光大。
与块块石板对话,让我穿越时光,思绪万千。
六
老牛湾古村落里,已经很少有人居住,主要供游人游览。可是,古堡不远处,就有互相衔接的三个新村。一排排崭新的窑洞,鳞次栉比。一处处供游客住宿的民宿院落,窗明几净。穿越村庄的柏油路,宽阔而平整。夜幕降临,一派“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人间烟火气,袅袅升腾。
当晚,我人生第一次,住在老牛湾附近的新村窑洞里,人生第一次,睡在石炕上。睡在石炕上,还想,老牛湾,就像一首五重奏交响曲。曲调繁复,意蕴丰赡。或波澜壮阔,或清流蜿蜒;或峰峦叠嶂,或峡谷幽深;或云烟出岫,或流水人家。沧桑古朴,韵味悠长。余音绕梁,岂止三日?
跟随文字畅游老牛湾,想象文字带来的视觉盛宴,一样心潮澎湃!感谢大哥分享美文,祝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