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和尚往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和尚往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年那月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发表时间:2025-07-11 23:24:06
摘要:通过在山村村小的执教经历,回溯了一段特殊年代的青春记忆。

和尚往是大雷山脉龙泉山半山腰上的一个村。村庄坐北朝南,视野辽阔,见山见水。据说,这是因为此地风水绝佳,和尚们都喜欢去,故得名。
   高中毕业后,我未能如愿考入大学,当上了民办教师。而和尚往村,便是我任教的地方。
   当年,高考落榜的后不久,父亲在家中的广播中,得知了区教办正在招收民办教师的消息。他鼓励我去报考,说若能考上,至少能跳出“半个农门”。民办教师虽非正式教师编制,却也意味着一种人生身份的转变。
   在父亲的劝说下,我报名考试,幸运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父亲喜上眉梢,邻居们也纷纷前来祝贺。随后,父亲亲自前往区教办领取了“民办老师登记表”,并帮我填写了每一项内容。
   此前,我从未见过此表。去年八月,我的好朋友谢兄良牙特意托人,帮我在临海市教育局找到了它。他与我同期被招录为民办教师,后担任台州市招生办(考试院)领导多年。这张表,不仅记录了我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承载着那个时代一位农村青年的梦想与追求,更窥见父亲当年对于改变我命运的渴望。
   当时,看着良牙兄发给我的表格图片,仿佛看到了父亲当年填写表格时的情景,以及他当时的性情。
   在“家庭出身”一栏中,父亲毫不犹豫地填上了“贫农”;在“何时何地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一栏中,他自豪地写下了“一九七八年参加县教育局高二年级作文比赛二等奖”;在“家庭成员政治态度如何”一栏中,他则表达了对共产党、华主席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与拥护;而在“家庭主要社会关系”一栏中,他更是将亲戚中所有共产党员和乡村干部的名字一一列出。而在“家庭生活主要来源及收支情况”一栏中,父亲写道:“家庭生活主要靠父母亲参加集体劳动,由于人口多劳力少,每年缺支一百元左右。”字里行间,着意突出我又红又专的形象。最后,是“双港区革命领导小组”的大红印章赫然盖下。
   这一批招录的民办教师,有二十余人。区教办迅速将我们集结至琳山农校培训。该校位于店前,是杰出前辈乡贤,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朱洗创办的。学校坐落在琳山山坡上,环境幽雅,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历经近两个月的培训,我被分配分配至和尚往小学。
   那年,我十六岁。母亲细心为我打点行装,而父亲则肩挑被褥、大米,领我踏上行程。这是一九七八年国庆节之后,记忆中的一幕幕至今仍历历在目。因衣物匮乏,我特地将父亲在杭州工作时的一件旧工作服带上,以为穿上它便能增添几分体面。
   和尚往地处高山,距我家路途遥远且步行艰辛。父亲带着我,先是村前摆渡过永安溪,随后徒步五六公里至龙泉山脚。自山脚起,需翻山越岭,历经近一个多小时跋涉。我们是清晨出发的,抵达和尚往时,日已当午。父亲引我面见村干部,并亲手为我做好午餐,然后匆匆踏上归途。我独自伫立于山岗之上,目送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孤独与彷徨。那一刻,我几欲脱口而出:“爸,我想回家,不愿独留此地。”
   因为我看到,和尚往小学的校舍,孤零零立在山岗上。也知道学校是复式学堂,我一人需肩负起一、二、三年级的全部教学任务,既是校长也是教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图画、体育等课,还要承担炊事、卫生、保卫之责。十六岁稚嫩肩膀,怎挑得起这些重压?
   好在山村的孩子纯真无邪,短短数日便与我打成一片,认可了我这个“孩子王”,欢声笑语充满了校园。然而,夜幕降临之时,孤独与恐惧却悄然侵袭。学校坐落于村东角的小山坡上,仅有两间简陋的屋舍,一间用作教室,另一间用于集宿舍与厨房。煤油灯下,我备课、批改作业至深夜,随后蜷缩于被窝之中,耳边呼啸的山风与嚎叫的野兽,令人胆战心惊,难以成眠。夜晚如厕更是惊心动魄,仿佛灵魂出窍一般。
   为了排解这份孤独与恐惧,我在第二周将年仅六岁的小弟舜双带上山来作伴。然而,小弟年幼,仅陪伴我一周便不愿再留。幸而,一名名叫张鉴伟的学生主动请缨,成为了我的“伴夜人”,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个漫长而寂寥的夜晚。
   或许是由于我的年小、缺乏“师者风范”,村里几位干部似乎对我颇有微词,常闻背后议论,甚至传闻他们曾向乡中心校投诉过我。这是三四周之后,村里的鉴香、朝华、朝云几位向我透露的。他们与我年纪相仿,闲暇时常来学校串门,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了解到,尽管这个小山村仅有四五十户人家,却分为两族,彼此间关系紧张,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正因为我常与鉴香等人相聚,引起了另一族人的不满,这成为了我被“告状”的根源。
   鉴香年长我二三岁,时常来帮我打理生活,如同兄长一般;朝华、朝云则与我同岁,他们有情有义,给予我无尽的温暖。
   因为与这几位好友亲密过从,引发了一场更大的风波。学校后方的山坡上,有一片茂盛的毛竹园,春日里,竹笋破土而出,鲜嫩诱人。某晚,我们几人欢聚至深夜,便在我处煮面条作夜宵,有人悄悄去竹园摘了一棵春笋伴面。次日清晨,那笋壳遗落在门前,事情败露。一早便有人找上门来,指责我昨夜偷了村里的笋。尽管百般解释,连连道歉,对方却丝毫不予理会。此事惊动了朝华他们,还引来了村里一位与朝华家族不和的干部。干部与朝华等人争执几句后,怒气冲冲地离去。没过几天,我便被召至中心校,瘦高的校长朱金球,摘下厚重的近视眼镜,以极其严肃的态度批评了我,并要求我当场写下检讨书。
   此事虽已平息,但我深受打击,离开此地的念头愈发强烈。但与朝华等人的情谊却因此更加深厚。某个星光璀璨、明月高悬的夜晚,我们围坐在学校的小操场上,畅谈人生与理想。我言及要考大学,鉴香说要学一门手艺,朝云梦想闯荡江湖,而朝华则最向往军营生活。我们个个豪情满怀,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数日后,我们叫上鉴伟,一起前往镇上的照相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当时我穿着的,正是父亲那件旧工作服,这张照片成为了我们青春、理想与友情的见证。
   随着夏日的脚步悄然临近,高考的日子又要到来,我在工作之余,专心复习迎考。某个周末,我特意绕道前往昔日的高中母校——白水洋中学,拜访了我的语文老师潘小钗,向他倾诉了辞职参加高考的想法。潘老师毫不犹豫,表达支持、鼓励,并帮助联系上了学校,让我得以加入高二班级,复习备战高考。当我将这一决定报告至中心校时,遭遇了领导的反对。那是一个周末,中心校校长朱金球亲自到访我家,反复劝说我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后再行离职,但我心意已决,坚定地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离职抉择。
   一周之后,我与尚往进行了深情的告别。那一天,学校里的孩子们泪光闪闪,表达着对我的不舍;村里的一些乡亲得知我要离开的消息,也纷纷前来送行。鉴伟的母亲更是为我准备了一篮满满的鸡蛋,执意要我带上,她热泪盈眶地嘱咐我:“今后,一定要常回来看看。”
   鉴伟则踏上了经商之路,如今在义乌商城中,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小老板;朝华则真实现了军旅梦想,数载消防兵生涯后,转业成为一后来,我成为今天的我,鉴香他们也各自实现了自己的心愿。鉴香拜师学艺,成为技艺精湛的泥水匠,二十多年前,我爷爷陵墓迁址时,就是请他鼎力相助名公安干警;而朝云,也真与他当年的志向一样,先是在江西闯荡,成为农场主,在当地娶得一位教师为妻,育有一双儿女。经历离异后,他重返临海,涉足按摩院、卡拉OK厅等业。最近这些年,和尚往全村人下山,迁移到镇里安家,唯朝云留守在村里,养猪、养鸡、养鸭、种高山水果,日子到也逍遥自在。
   大学毕业工作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心中是常常牵挂、怀念着和尚往的,但让张大妈他们失望的是,我迟迟未能重返故地探望,只是偶尔从朝华等人的口中,得知和尚往当年学生及乡亲们的近况,也知道和尚往全村已经迁移下山。
   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我携同爱人、女儿,以及小弟舜双一家三口,终圆了重返尚往村的心愿。这个曾经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如今已通车,但山上的村落却已是一片荒芜,断垣残壁,废墟遍地,昔日的校舍也仅剩下隐约可见的遗址。全村不见熟人,唯有一群活泼的鸡狗鸭,在欢快地奔跑,仿佛在诉说着和尚往的过往与今朝。一位看鸡的老伯告诉我,这些鸡是朝云养的,只是朝云今天不在。

共 32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和尚往是一个村名,作者用娴熟的文笔,记录了去那里教书,那时只有十六岁的他,在父亲的护送下,踏上了和尚往小学,开试了教书生涯,写出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写出勤劳的双手。“和尚往地处高山,距我家路途遥远且步行艰辛。父亲带着我,先是村前摆渡过永安溪,随后徒步五六公里至龙泉山脚。自山脚起,需翻山越岭,历经近一个多小时跋涉。我们是清晨出发的,抵达和尚往时,日已当午。父亲引我面见村干部,并亲手为我做好午餐,然后匆匆踏上归途。我独自伫立于山岗之上,目送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孤独与彷徨。那一刻,我几欲脱口而出:“爸,我想回家,不愿独留此地。””写意深刻,字字句句打动人心,也显出了村干部的热情和厚爱。在那艰难的岁月,实属不易。还有“十多年前的一个春节,我携同爱人、女儿,以及小弟舜双一家三口,终圆了重返尚往村的心愿。这个曾经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如今已通车,但山上的村落却已是一片荒芜,断垣残壁,废墟遍地,昔日的校舍也仅剩下隐约可见的遗址。全村不见熟人,唯有一群活泼的鸡狗鸭,在欢快地奔跑,仿佛在诉说着和尚往的过往与今朝。一位看鸡的老伯告诉我,这些鸡是朝云养的,只是朝云今天不在。”文章结构完整,语言功夫好,有真情实感。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1 23:28:05
  作者文字功底好,语言朴实耐读,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过去的艰难。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1 23:32:40
  和尚往村干部的热情和厚爱以及作者一片火热的心,处处打动人心,好文欣赏,推荐阅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