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那年春节,我曾练过摊(散文)
一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免不了天天要与小商小贩打交道。我和妻子在面对这些街头营生的人们时,很少和他们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并不是我们多么阔绰,而是因为我们也曾当过小商贩,有过一次“练摊”经历,切身体会过他们生活的不易。
那时,我和妻子新婚后,还憧憬在二人甜蜜的世界里,不经意间就有了爱的结晶,看着妻子一天天隆起的肚子,我又喜又忧。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只有三百元左右,结婚以后妻子成了家庭主妇,原来的一点积蓄,已经所剩无几。
我和妻子常琢磨,为迎接小生命的到来,能不能通过业余时间搞点“创收”,以改变目前生活的困境?后来经过朋友的指点,我们决定抓住春节这个大好商机,也当一回“老板”,我们决定卖对联。
春节前,妻子不顾怀孕在身,和大姨姐一起去外地进货。为了节省开支,两个人在进货的两天两夜里,忍饥挨饿,就吃一点面包,喝点矿泉水。不辞辛劳,总算顺利地将货物带了回来。
然而,第一次出摊就让我和妻子明白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我们选在星期六卖对联。第一次“练摊”,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担心熟人看见,就选在连我们自己都有点陌生的街道上。哦呵,这下惨了,摊点选择错误、偏僻,一直冷冷清清,几乎无人问津。那尴尬的场面至今我记忆犹新:我们在寒风中站了一个上午,妻子冻得脸通红,一个劲地搓手取暖,说话的音儿都打颤,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一天下来,也没有卖出去几副对联。又冷又饿的妻子一算,除了本钱、车费、交税,别说挣了,倒赔几十元钱!那个心疼啊,她咬着嘴唇儿直掉泪儿。
二
夜里,我和妻子商量,还得在热闹的街道上摆摊吧,熟人就熟人,咱们做的是正当生意,不违规,过年给大家增添点喜庆,有什么好怕的。 想到这下还真走对了路。
星期天起了个大早,就在我们熟悉的街道上摆好了摊子。不一会儿,太阳也升起来了,街上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可是,奇怪的是人家的摊子前热热闹闹地围满了人,我们摊前却冷冷清清。原来是人家那些同行都在扯着嗓子吆喝,我和妻子却碍于面子不敢吱声。妻子就鼓动我说:“你也吆喝几声呗?”我有些胆怯,妻又说:“你怕啥子嘛?这对联也不是偷来的!”
我终于鼓足勇气涨红脸吆喝起来,这一招还真管用,渐渐地,我们摊子前也围满了人。有讨价还价的、有品读对联的、还有看热闹的。我和妻子忙得不亦乐乎,觉得阳光也比昨天灿烂了很多。我吆喝得更有劲了,妻子有时候也小声地附和着吆喝几声。哈哈,一天下来,我们赚了一百来元钱,心里那个乐哟!
可是,难题又来了。因工作在身,我还要回到矿上工作。留下妻子一个人能行吗?妻子握着我的手坚定地说:“你放心吧,我自己能行!”看着我怀疑的样子,妻子用手指了指日渐隆起的肚子,诙谐地说道:“瞧,还有咱们的孩子,也支持我呢!”
星期一早晨五点多,我和妻子就起来了,还是在昨天的地方,摆好摊,我就急匆匆回到矿上工作。中午,下班连午饭也来不及吃,就赶回摊子帮助妻子忙活。随着春节的渐渐接近,我们的“营业额”一天比一天多,我和妻子就这样虽苦犹甜地忙活着,那心里快乐着呢。
三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大年三十,这天的生意简直火暴极了。每一个摊位前都密密麻麻地围满了人,每一个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我们这些“老板”既不用吆喝,也没有人和我们讨价还价,只需要把客人选好的对联包好收钱就行了,有些性子急的客人就自己动手。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左右,人才逐渐少起来,我和妻这才顾得上休息一会儿,直到此时才感到肚子在“咕咕”叫。原来呀,一忙活,竟然忘了吃早饭。
突然,一阵寒风把摊子吹得七零八落,等我和妻子手忙脚乱地把摊子收拾好,才发现周围的同行大多数已经收摊回家过年了。我强装笑脸对疲惫不堪的妻子说:“老婆,大家都回家过年了,下午应该不会有什么生意了,咱们也收摊吧?”妻子点点头,风趣地说:“是啊,货也卖得差不多了,咱也该鸣锣收兵、打道回府喽!”
我们正准备动手收摊,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跑来,随手丢下二十元钱抓了几副对联扭头就走,临走丢下一句话:“你们应该再摆一会儿,下午肯定还有人来买对联。”我和妻子收摊的手就慢了下来,我对妻子说:“要不,你先回家吧,这二十来天,你挺着个大肚子忙活,够辛苦的了,我在这里再守一会儿吧!”妻子说:“还是你先回家吧,最近你在矿上和市场之间来回跑,也不容易啊。”
最终,我和妻子谁也没有说服谁,我们一起在瑟瑟的寒风中坚持着,由于没有了同行的竞争,生意还不错,又额外收获了几百元。直到下午五点多,我和妻子才怀着喜悦的心情,疲惫不堪地向家走去……
从那以后,我经常会把这段短暂却难忘的“练摊”经历作为励志故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不仅是忆苦思甜,更是希望大家多给小商贩一些理解与宽容。他们不正像那“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小草,在城市的角落,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营造着生活的烟火气,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