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金文·芳华】最好的孝顺是无愧于心(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金文·芳华】最好的孝顺是无愧于心(杂文随笔)


作者:先明 布衣,23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1发表时间:2025-07-14 14:48:59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上了年纪,对于我们60后这代子女,各家有各家的不同情况,怎样才算给父母尽孝呢?
   我的邻居王姐,退休后在一家私企打工,父母快90岁了步履艰难需要有人陪护。在照顾年老父母这件事上,三个哥哥各有各的情况。大嫂卧床多年,需要大哥照顾,身边不能没有人。二哥成家在武汉回来照顾也很不现实。三哥在呼和浩特一所大学当老师,除了假期和周末能回来小住几天,平时工作忙也不能时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有王姐离父母最近,去年女儿也大学毕业工作了,照顾老人的事就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侍候老人是体力活,私企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加班也很频繁。王姐常说:"真的很累,但既然担负了,就努力不失衡。"忙不过来的时候老公就帮忙冲到前面,她在后面一路小跑。父亲因肺部感染病逝正赶上疫情的时候,二哥,三哥都没能赶回来,王姐和大哥商量着为父亲办了后事。如今92岁高龄的老妈生活已不能自理,两个哥哥商量,让王姐放弃工作回家照顾母亲。二哥,三哥每月每人分担贰仟元,加上老妈的退休金有柒仠多元,让小妹安排打理母亲的生活起居。王姐平时看大哥不易,总是在生活上给与大哥多一份的关照。经常开车去大哥家帮忙打理家务,自己卤的肉、现炸的油饼、各种水果还有换季为大哥大嫂添置的新衣。每一份爱都承载了血脉割不断,情意永相连的温暖亲情。
   王姐虽然辛苦,但很欣慰兄弟姐妹间没有相互的推诿,不信任,更没有攀比。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兄妹共同商量,达成一致。每个人虽然分工不同,但是都各自承担了一份责任。在多子女家庭中,齐心协力、各尽所能是最完美的尽孝方式。
   总有人调侃:"老一辈重男轻女,是改不了的传统。"但其实传统里也有"孟母三迁""缇萦救父"的故事,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用性别去划分爱与资源。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本应是一场爱的自然流淌,然而当下却有一种不合时宜且饱含伤感的观点:"父母对女儿成长漠不关心,却要要求女儿和女婿承担养老责任,还美其名曰儿女养老义务同等。"这种观念,是将亲情的天平,无情地扭曲。
   电视剧《欢乐颂》中樊胜美的父母对她的爱少的可怜,供她上大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她挣更多的钱,来养活樊胜美哥哥一家人。父母从小对两个亲生孩子未来的规划,截然不同。儿子是用来传承血脉的,即使他不学无术好逸恶劳,就因为他生理上是男性、符合传统文化中对传宗接代的性别要求。樊胜美的哥哥就靠性别优势这一项,从出生起就碾压、剥削着亲妹妹。樊胜美长大后,不仅承担了原本应该是哥哥承担起来的全部家庭责任和经济重担,还从小就被母亲PUA"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对母亲言听计从。
   人性本质上是需要在点滴关怀相互扶持中实现自我成长的。当为人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求女儿无条件付出,却不思自身曾冷落女儿在先。他们留给自己孩子的是不堪回首的成长经历和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亲情。这种经历带来的伤害,是终身无法治愈的。而如今却要将养老这般沉重的担子,强压给女儿。
    感情不是单向的索取,它需要双向奔赴的滋养。而当父母年老的天平开始倾斜,要求女儿承担起等同于儿子,甚至超越儿子的不近情理的期待。女儿不是不懂孝道,而是难以在冷漠的土壤里结出感恩的果实。况且赡养老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儿女都需承担责任。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都应尽的义务,跟经济条件好坏、工作忙闲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为父母尽孝,就成了一种没有温度的单纯责任。对一切不公平保持沉默,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不愿攀比更懒得计较,为报父母的养育恩,问心无愧只修自己心安就好!
   同事的大伯卧床两年,大儿子最有出息学有所成,远居国外。是父母托举最多,也是父母口中最骄傲的儿子。没本事的小儿子留守在老家,孝老的任务就留给了他。北梁改造拆迁后母亲病逝,小儿子特意和父亲买了同一小区的楼房,为方便照顾父亲自己在家门口开了家小超市。
   小儿子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还要负责父亲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父亲有个头疼脑热马上带着就医,悉心照顾,对父亲的事情尽心尽力。但是因为长时间在一起,父亲很容易把这些看作理所当然,视作习以为常。不仅看不到小儿子的用心和孝顺,反而会因为距离近,更容易有一些生活上的摩擦和矛盾,产生口角和冲突。人性就是如此,对方做了一百件好事,但只要做错了一件事,就会在记忆里对这件坏事记得特别清晰。有时候小儿子偶尔态度和情绪有些波动说话声音稍稍提高了点儿,父亲就说小儿子不孝。完全不顾及小儿子一方面有超市需要打理,小家也要照顾,还有父亲的日常生活要兼顾,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平日里张口闭口全是说远行的大儿子最好。过年过节寄来几件衣服,发一个红包,老人就津津乐道,把身边这个一年三百多天的端水送饭的小儿子当成了空气。
   也许距离产生美适用于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大儿子远居海外空间和距离都和老家的父亲远了,见面的次数也少了。可能几年才能回家一趟,来去匆匆。平时不在一起,这难得的相聚就显得弥足珍贵。也许是因为长时间不回去,在家的几天会格外体贴。是因大儿子离的远,父亲压根对他没啥指望,偶尔打电话问候一下,父亲就很高兴了。这样两代人相处和谐,没啥冲突,所以很多父母反而觉得远在天边的子女孝顺。
   弘一法师说在孝敬父母这件事上,永远别和兄弟姐妹计较谁付出的多。对于自己来说,有钱,那就多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没钱,那就多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对待父母,只要你能做到无愧于心,其实就是最好的孝敬!"
   (原创首发)

共 2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血有肉有观点有事实的论述性杂文随笔。作者运用身边的生动事例,诠释什么是孝顺,如何孝顺,孝顺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最终得出结论:最大的孝顺就是无愧于心。事实上,在我们这样一个长期被封建思想笼罩缺乏现代文明思维的十分复杂的社会里,家庭矛盾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华丽外表掩盖着,孝顺这一传统美德因为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真正在老人跟前的未必能够得到父母的理解,而只凭一张好嘴或者一年见不着几回的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疼爱。关爱与呵护本应当互相回流,但事实上,大部分在父母跟前尽孝的人却甘苦自知,无法向人诉说。这篇作品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思想有内涵,理解了孝顺的真谛和精髓,指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推荐阅读欣赏,并申报精品。 【金文编辑 王金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14 14:58:18
  写得有感情有真知灼见!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14 14:58:45
  精美文笔,值得品读并学习!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07-14 14:59:44
  孝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作品写得有声有色有理有据!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7-14 18:32:35
  感谢老师投稿,文意深厚,文笔老道,有理有据地阐述了孝顺的内涵与表现。好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5-07-14 18:34:20
  感谢王社长倾情编辑,编按有内涵,概括了文章梗概,突出重点。辛苦了!敬茶夏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