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诗韵】洞仙歌·鱼山音乐采风记(十阙古韵))

编辑推荐 【诗韵】洞仙歌·鱼山音乐采风记(十阙古韵))


作者:陈俊义 白丁,84.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发表时间:2025-07-14 15:44:19
摘要:【原创首发】主要写了;第一首说鱼山是泰山余脉,藏着古寺,传阿难曾在此译经,佛乐从这萌芽,岁月再久,智慧之光不灭。 第二首写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经,融合汉韵创梵呗,声音能渡人醒悟,残碑记着过往,晚钟催黄昏。 第三首讲山石古老,松树经劫火仍存禅心,冷月寒潭映万物,夜深古调在空谷流荡。 第四首说鱼山乐传千年,从隋唐到宋明,今仍有人学唱,盼有人续传火种,月光洒落。 第五首写山林空寂,流水松影含禅,梵呗接天籁,让人忘尘世兴衰,青山伴香火。 第六首讲残碑记繁华,曾惊动帝王,字迹虽模糊,梵音价值不灭,晚照里梵声停。 第七首说难画其空灵,琴僧唱梵呗引山禽,新老传承,盼遇知音共悟真理。 第八首写秋山红枫,钟声落,听梵呗如入净界,暂忘尘俗。 第九首说鱼山经战乱,靠师徒传火,古乐重辉,佛性如青山永恒。 第十首是采风归,懂梵呗源头,感传承不易,盼古调今声共传。 十首各有侧重,从历史到当下,融佛乐、禅意与传承,格律严,显鱼山韵味。

(依《词律》正格,双调八十三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七句三仄韵)
  
   其一 溯源
  
   岱宗余脉,孕鱼山灵秀。古刹深藏白云岫。
   记阿难、贝叶初译梵音,传法处,风送莲花漏。
   千年钟磬里,佛乐初萌,一点禅心破尘垢。
   看涧水鸣弦,松韵和歌,皆化作、天花垂覆。
   更谁解、幽蹊隐真如,任岁月消磨,慧灯长昼。
  
   其二 梵呗初成
  
   摩腾西至,与竺法兰遇。共译经文驻烟树。
   向空庭、试按宫商调,融汉韵、翻作鱼山金句。
   清声穿雾霭,绕殿萦梁,恰似慈航渡迷津。
   渐律吕分明,悲智双圆,惊四座、凡心顿悟。
   至今听、残碑记前踪,正落日熔金,晚钟催暮。
  
   其三 山骨含禅
  
   嶙峋石骨,自太古来卧。不惹尘埃不随波。
   有老松、盘屈如证菩提,经劫火,犹抱冰心一颗。
   禅房窥冷月,影落寒潭,万象澄明镜中过。
   任苔痕上阶,藓晕侵碑,终不改、梵音轮廓。
   待夜深、风定鸟栖枝,恰古调重弹,韵流空壑。
  
   其四 乐传千载
  
   鱼山一曲,竟播天涯路。法脉绵延未曾误。
   自隋唐、诗客遥和清吟,到宋明、画里犹存烟树。
   弦歌今未歇,古谱新翻,佛乐堂前聚鸥鹭。
   看稚子学腔,老衲扶筇,都入了、斜阳画谱。
   问谁续、薪火照昏衢,正玉磬敲残,月华如注。
  
   其五 禅意天成
  
   空林人寂,有流泉鸣佩。松影横窗印禅味。
   望孤峰、如卧弥勒慈容,云聚散,不着些儿俗累。
   忽闻钟鼓起,梵呗悠扬,直上青冥接天籁。
   渐心与空齐,意逐云飞,浑忘了、人间兴废。
   算唯有、青山识初心,伴香火年年,岁华同醉。
  
   其六 碑刻留痕
  
   残碑苔蚀,记昔时繁华。梵呗曾惊帝王驾。
   想萧梁帝、驻跸听经时,风满袖,吹动袈裟香帕。
   而今碑尚在,字迹模糊,犹辨“鱼山”旧题跋。
   任风雨消磨,岁月更迭,终不泯、法音余价。
   待凭栏、长忆六朝事,正晚照披襟,梵声初罢。
  
   其七 艺脉相承
  
   丹青难画,这空灵境界。诗客登临屡留墨。
   有琴僧、松下漫理冰弦,歌梵呗、引得山禽相和。
   传承凭慧力,古调新声,融尽东西意无那。
   看学子临池,匠石营庵,皆守着、初心一颗。
   问何年、真赏遇知音,对冷月疏星,共参真如。
  
   其八 秋山听梵
  
   秋深林薄,见丹枫燃岫。古寺疏钟落寒甃。
   趁西风、携得竹杖来游,听梵呗、恍入琉璃世界。
   一声清磬彻,万籁俱宁,唯有禅心映秋水。
   渐暮色沉山,灯火星明,僧舍里、重翻贝叶。
   算此境、人间几处逢,任世网牵缠,暂忘尘味。
  
   其九 慧灯不灭
  
   兵燹经惯,剩断垣残甃。犹有香烟接云窦。
   赖师徒、续火传灯不懈,终使得、古乐重辉宇宙。
   法音非外铄,本自心源,一点灵光透关楗。
   看稚语学吟,老叟随腔,都成了、莲台清供。
   更何惧、沧桑变须臾,信佛性恒常,与山同久。
  
   其十 归思
  
   采风将返,带一身清露。回首鱼山隔烟浦。
   念此行、识得梵呗真源,禅意里、万物皆含妙趣。
   传承非易事,薪火相延,须仗丹心继前步。
   待他日重来,再叩山门,应仍是、松风如故。
   且携取、灵韵入新篇,让古调今声,共传千古。

共 12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十首词以 “鱼山梵呗” 为核心,从溯源、成形到传承、感悟,层层铺展,如一幅立体的文化长卷,既见历史厚度,又含禅意温度。每首各有侧重,却又血脉相连,共同勾勒出鱼山梵呗的前世今生与精神内核。《其一 溯源》从 “灵秀” 到 “慧灯”,叩响源头。《其二 梵呗初成》汉梵相融,声渡迷津。《其三 山骨含禅》山即禅境,石载梵音。《其四 乐传千载》古今相续,弦歌不辍。《其五 禅意天成》天地同禅,梵音自现。《其六 碑刻留痕》残碑载史,法音不灭。《其七 艺脉相承》诗画与共,古今同参。《其八 秋山听梵》当下体验,尘外之境。《其九 慧灯不灭》劫后重生,佛性恒常。《其十 归思》别后余韵,传承之诺。这组词堪称 “鱼山梵呗文化史诗”,脉络清晰,意象统一,古今对话,以小见大。读罢这十首词,如亲历鱼山千年,见古刹藏云,闻梵音穿雾,感慧灯不灭。这不仅是对一种文化的记录,更是对 “传承” 二字最诗意的注解 —— 所谓永恒,不过是代代人以丹心,续一盏灯、传一首歌。学习点赞,感谢赐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张宁仁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宁仁安        2025-07-14 15:45:36
  品赏佳作美韵 感受意境情怀 学习欣赏诗笔 佳作推荐共赏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7-14 16:00:50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3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07-14 16:30:29
  欣赏一组佳作感佩才情!遥祝笔丰!
四季尽葱茏,浑身节气浓。人生当效竹,不做扁平庸!
4 楼        文友:墨海        2025-07-14 17:58:21
  欣赏佳作,感受情怀,祝好笔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