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七律●重读《石钟山记》感怀(古韵十首)

编辑推荐 【诗韵】七律●重读《石钟山记》感怀(古韵十首)


作者:北斗永春 布衣,150.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5发表时间:2025-07-15 09:12:23
摘要:重读《石钟山记》,感东坡探真之切。十首古韵,循其踪、辨其声、体其道,寄躬行之悟。原创首发

七律●重读《石钟山记》感怀(古韵十首)
  
   其一 初读
  
   少年曾解郦元言,未识声从石窍喧。
   纸上空谈终觉浅,山中亲探始知源。
   千年故典藏真意,一语新机破旧藩。
   今日翻篇重品咂,犹闻夜籁落清樽。
  
   其二 访山
  
   舟泊彭蠡暮烟横,独叩岩扉听石鸣。
   浪击空潭惊宿鹭,风穿幽穴起涛声。
   郦生误记凭书传,坡老亲行辨浊清。
   多少虚名遮慧眼,不如亲历踏歌行。
  
   其三 辨声
  
   谁将钟鼓匿幽岩,浪打风捶自击撞。
   清越时如仙乐奏,铿锵偶作怒雷降。
   古来论者多臆断,此日登临始细量。
   莫笑坡公寻故实,求真原是丈夫肠。
  
   其四 怀郦
  
   注水曾言石作声,流传千载几人明。
   虽非亲见存精义,未历亲闻有定评。
   毕竟先贤开慧眼,终留疑窦待先生。
   从来学术相承续,不必苛求古人情。
  
   其五 叹俗
  
   世间多少耳食徒,拾得牙慧便自殊。
   未见石钟谈巨响,未临彭蠡论江湖。
   人云亦云成痼疾,心定神凝是坦途。
   寄语芸芸名利客,求真还比逐名殊。
  
   其六 舟夜
  
   扁舟夜泊石钟山,月透疏星照水湾。
   浪啮矶头鸣戛玉,风穿洞壑韵环环。
   坡公此夕情何似,我辈今宵意自闲。
   千古涛声依旧在,只无人解辨真颜。
  
   其七 求实
  
   从来真理出尘埃,岂向残编觅剪裁。
   踏破苍苔寻故迹,拨开迷雾见真胎。
   不因众口移初志,只为良知决疑猜。
   莫道文章惊海内,一身风骨胜金钗。
  
   其八 寄怀
  
   宦海浮沉几往还,先生意气未曾删。
   纵然贬谪身如寄,犹向烟霞探故山。
   留得雄文传后世,敢教虚论立其间。
   今朝重读思前哲,一瓣心香对月攀。
  
   其九 今感
  
   千年往事已如烟,石上涛声尚宛然。
   学术犹存求实路,人心多逐佞谀篇。
   何时再续登临兴,亲向岩扉听管弦。
   莫使坡公空叹息,世间终有识真贤。
  
   其十 终悟
  
   翻罢残篇意自宁,石钟真谛在躬行。
   空谈误事古今训,实践求知日月明。
   浪里寻声非妄举,山中辨理见精诚。
   人生亦似寻钟者,不向虚声负此生。
  
   2025年7月14日星期一

共 8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七律●重读〈石钟山记〉感怀》围绕《石钟山记》的核心精神,从不同角度抒发感悟,兼具古韵之美与思辨之力。诗人以《石钟山记》的核心场景为骨,用 “浪”“风”“石”“夜” 等意象织就立体画面。《初读》中 “夜籁落清樽”,将听觉的 “夜籁” 与视觉的 “清樽” 相融,写尽重读时的悠然感悟;《访山》“浪击空潭惊宿鹭,风穿幽穴起涛声”,以 “惊宿鹭” 的动态与 “起涛声” 的听觉,复刻苏轼夜访石钟山的惊险与真切。“从来真理出尘埃,岂向残编觅剪裁”,直指 “真理不在书本,而在实践”;《终悟》“空谈误事古今训,实践求知日月明”,将苏轼的精神提炼为 “古今训”,赋予其当代意义。十首诗以《石钟山记》为引,却不止于 “记”,而是借一座山、一篇文,写透 “求真” 二字的分量。古韵中见锋芒,叙事中藏哲思,堪称与前贤对话、与时代共鸣的佳作。学习点赞,感谢赐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张宁仁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宁仁安        2025-07-15 09:15:50
  品赏佳作美韵 感受意境情怀 学习欣赏诗笔 佳作推荐共赏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7-15 11:58:49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