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见证】【心灵】梅子坝的硝烟(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心灵】梅子坝的硝烟(散文)


作者:山水耕夫 举人,332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发表时间:2025-07-15 10:08:43
摘要:(原创首发) 然而,当我进入武平县大禾镇坪坑村、大寮坊、麻地、溜头一带的梅子坝山区的时候。虽然被眼前重峦叠嶂、茂林修竹、万木葱茏、四季花开的美丽风光所陶醉。但是,却似乎从这里飘逸的空气中,闻嗅到一股肃杀的气息;从这里幽邃的林壑之间,感触到几许沉重的氛围,从内心深处蓦然产生无限悲壮的情怀。

梅子坝,本是一个恬静幽雅的诗意地名。在我的印象当中,起码有八、九个叫做“梅子坝”的地方,都是青山围拥、碧水环绕、鸟语花香、景色秀美的所在。这些地方的清灵山水、葳蕤草木、娇艳梅花、芬芳气息,组合成一轴空灵隽永的水墨山水画卷,让人印象深刻,内心缱怀,显得超凡脱俗,充满诗情画意。
   然而,当我进入武平县大禾镇坪坑村、大寮坊、麻地、溜头一带的梅子坝山区的时候。虽然被眼前重峦叠嶂、茂林修竹、万木葱茏、四季花开的美丽风光所陶醉。但是,却似乎从这里飘逸的空气中,闻嗅到一股肃杀的气息;从这里幽邃的林壑之间,感触到几许沉重的氛围,从内心深处蓦然产生无限悲壮的情怀。
   1934年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不断失利,中央苏区主力红军8.6万余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程。蒋介石随即纠集国民党军队20多万大军,采取“步步为营,节节推进,层层包围,步步进逼”的围困战术,四面出击,围剿中央苏区。敌人怀着对根据地军民的疯狂报复心理,实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烧杀政策,从江西会昌、福建武平、长汀、广东平远等多个方向开进,逐步缩小对红军部队的包围圈。当时留守苏区的这一部分红军,在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福建军区政治委员万永诚的领导下,坚决执行临时中央提出的“保卫苏区,等待主力回头”的方针,指挥部队同国民党军队面对面搏杀,死打硬拼,使部队遭受惨重损失。
   因此,毛泽覃、罗化成等人向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郑重提出建议,将部队编成几个游击支队,四处迂回袭击敌人,领导中心则隐蔽到闽粤赣边的深山中去。迫于当时的严峻形势,万永诚在腊口(今长汀红山)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将部队和省级机关实行战时编制,成立三支红军游击支队,分别由龙腾云、罗化成、毛泽覃任游击支队长,在闽赣边界的大山里隐蔽行动。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雪花飘舞,滴水成冰,是一年当中最为寒冷的季节。这三支红军游击队在军用物资严重短缺、环境极其恶劣、敌军重重包围的情况下,在闽赣边界的梅子坝山区、瑞金红林山区以及周边的大山深处隐蔽下来,辗转迂回二、三个月。他们试图凭借苍莽连绵的大山作掩护,保存现有实力,找到敌人的破绽突围出去,建立新的根据地,求得以后发展壮大的机会。梅子坝山区作为扼守福建武平、长汀、江西会昌、寻乌两省四县的咽喉要地,具有地域偏远,山高林密,便于隐蔽的地理特点。加上早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群众基础好的有利条件,成为留守中央苏区的福建省各级党政军机关的临时驻地。
   万永诚、龙腾云率领第一支队的红军,从梅子坝主峰乌山突围后,刚进入大禾乡上湖村进行休整,又陷入国民党军陶峙岳部的重重包围。敌我双方激战一日,红军部队伤亡惨重,只有部分人员突围。由于连日征战,弹尽粮绝,水米未进,红军战士身体严重透支,疲惫不堪,出现大量非战斗性减员,几乎丧失战斗力。万永诚也饿得全身浮肿,行动不便。敌人闻讯,急忙集合队伍追踪而来,对红军四面合围。红军游击支队在梅子坝附近与敌激战一天,突围希望十分渺茫。面对眼前濒临的绝境,万永诚沉着冷静,下令埋藏剩余枪支,将携带的银元钱币分给每一位战士,让他们寻找机会突围出去以后,将情况报告党组织。
   4月11日清晨,炮声轰鸣,枪声大作,敌人发出鬼哭狼嚎一般的叫声,发起新一轮进攻。万永诚沉着指挥,命令战士开枪还击。然而,战士们终因饥饿而精疲力尽,甚至没有气力举枪还击。部队浴血奋战,打退国民党军数次冲锋。与敌人激战过程中,福建军区司令员龙腾云、第二纵队司令员吴楚云相继中弹牺牲。万永诚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从容地掉转枪口,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的胸膛,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他名字蕴含的深刻涵义。
   梅子坝战斗是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罄、陷入绝境的情况下,福建军区红军部队与敌人开展的绝地反击。战争的惨烈结局可想而知,1000多名红军官兵除极少数突围外,其他人员全部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块山石,每一片丛林,都见证了那一场硝烟弥漫、子弹横飞,血流成河的惨烈战斗;这里的每一截墙垣,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红军指战员为保卫苏区、保卫苏维埃、保卫红色根据地浴血奋战,洒下最后一滴滚烫的热血。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将数百具红军无名烈士的遗体,集中到大禾乡上湖村后垅背和上禾地两个地方,建立掩埋革命烈士遗体的墓葬群,树立墓碑,进行春秋祭典,让烈士们的英灵安息。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句话辩证地说明了奋斗、牺牲、胜利之间的必然联系。奋斗的过程必然伴随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不但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健康的代价,还要承受失败的痛苦,甚至牺牲最宝贵的生命,所以胜利来之不易。这场发生在大禾乡梅子坝山区的最后一战,展现了全体红军指战员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他们英勇赴死、不怕牺牲的壮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忠勇可仰,精神可嘉,辉映日月,浩气永存。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分析这次战斗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一切革命活动的殷鉴,更好地警醒自己,警醒后人,防止重犯错误,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我满怀虔诚而崇敬的心情,站在梅子坝这一方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聆听英雄殉难、壮士喋血的悲壮故事,追思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缅怀红军指战员英勇牺牲的战斗精神。一时间思绪如潮,感慨万端,壮怀激烈,难以自抑。我透过山野间随风而起的滚滚松涛,似乎听到一阵阵红军战士们的呐喊声,冲过层叠的山峦,传到遥远的天际。我透过山岭上烂漫盛开的羊角花,似乎看到一面面猎猎飘扬的红旗,飘扬在广袤的祖国大地,飘扬在天安门城楼上……
   我在梅子坝的山道上默然而行,面对眼前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一片片葱茏茂密的丛林,表达最虔诚的感激,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2025年7月14日
  

共 23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怀旧的散文。作者满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意,将发生在这里的那段往事道来,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那个如火如荼的岁月,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梅子坝,一个看似诗意宁静的地名,却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悲壮激昂的革命历史。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留守苏区的红军在梅子坝山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万永诚、龙腾云等众多红军指战员在此浴血奋战,直至壮烈牺牲。作品文笔流畅,史料充分详实,描写生动细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5 10:09:56
  一篇充满了正能量的散文,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山水耕夫        2025-07-15 12:56:57
  感谢秋语社长!祝文丰笔健,万事如意1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5 10:10:33
  拜读耕夫老师佳作,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5-07-15 10:11:12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