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滋味是人间(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滋味是人间(散文)


作者:好星星 白丁,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发表时间:2025-07-15 11:05:10
摘要:农村少年突患眼疾,家财耗尽被迫辍学。辗转泉州制衣厂、嘉兴物流仓库,在机器的轰鸣、沉重的劳作、饥饿的煎熬和拾荒的羞耻中,饱尝生活的“苦”与“咸”。短暂复学后,因无力支付大学学费,梦想被锁进抽屉。赴上海打工后再开店,最后以失败告终,再陷厦门工厂的循环。身心俱疲时,海边一位老者迎着朝阳奔跑的身影,让他瞬间顿悟。他品咂出活着的复杂滋味:“苦”(绝望、伤痛)、“咸”(汗水、辛酸)、“辣”(不甘的倔强),亦在母亲温热的鸡蛋、工友的凉水、知识的光亮里尝到微“甜”的回甘。最终领悟:““人间值得”非因坦途,而是在深尝沟壑卑微后,依然能于挣扎中守护灵魂不屈的微光,咂摸出生命本真的韧性与温暖。”

八年级期末的成绩单,带着油墨未干的气息,张贴在教室门口。榜首的位置,赫然印着我的名字,后面跟着“642分”的数字。阳光斜斜地打在纸面上,有些晃眼,空气里浮动着粉笔灰和少年人蒸腾的汗意。老师的赞许,同学的艳羡,像细小的暖流,熨帖着少年单薄的胸膛。然而,夏末的燥热尚未褪尽,一场无声的飓风,已悄然降临。
   书本上的字迹,不知何时起,像蒙上了一层擦不净的毛玻璃,日渐模糊。窗外的景致,也失了棱角,化作一片混沌的光影。心,像陡然失重的石块,直直地往下沉。爹娘的眼窝深陷下去,布满蛛网般的红丝,声音里强撑的镇定,反而透出更深的惶急。求医的路,漫长而崎岖。家中积年累月省下的那点辛苦钱,如同指间的流沙,无声无息地流逝殆尽。最后,那头陪伴了全家多年、油亮的皮毛曾是家中一景的大黄牛,也被牵出了院门。它低沉的哞声和回望时那双湿漉漉的眼睛,长久地烙在记忆里。终于,眼前的世界不再是浓得化不开的墨黑,能窥见些许微弱的光影,而家,也彻底被这场风暴掏空,徒留四壁萧然。
   一个洗得泛白、边角磨损的帆布包,装下了我全部的行囊。几件旧衣,还有娘默默煮好的几个鸡蛋,外壳光滑,还带着灶膛的余温。她无言地塞进我怀里。南下的绿皮火车,喘息着在铁轨上爬行。车厢里塞满了拥挤的躯体,浑浊的空气里搅拌着汗酸、劣质烟草和隔夜食物的复杂气味,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粘滞的重量。终点是福建泉州,一家昼夜轰鸣的制衣厂。
   缝纫机密集的“哒哒”声,像永不停歇的骤雨,敲打着耳膜,也敲打着每一根紧绷的神经。惨白的灯光下,细小的纤维绒毛在光柱里无声飞舞,钻进鼻腔,勾起一阵阵细微的痒。手指在冰冷的金属和布料间穿梭,渐渐磨出一层硬茧。偶尔,尖锐的针尖无情地刺破皮肤,一点殷红迅速洇染开,在素色的布料上绽开一朵小小的、不合时宜的印记。最难熬的是胃里的空洞感,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腹腔深处反复抓挠、攥紧。下班的铃声是解脱的号角,也是新一轮煎熬的开始。我总是第一个低头匆匆离开,避开工友们走向烟火食肆的身影。城市的霓虹在夜色里招摇,巷口垃圾桶散发出的腐臭气息阵阵袭来。埋下头,屏住呼吸,在冰冷的易拉罐、油腻的餐盒和边缘锋利的硬纸板间搜寻。铝罐被踩扁时发出的那声脆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每一次俯身,脊背都仿佛承受着无形的重量,脸颊微微发烫。换得的零星钱币,带着汗湿的潮气,换来两个最廉价的白面馒头。就着车间饮水机带回的热水,才勉强填饱了肚子。
   半年光阴,在机器的轰鸣和胃部的痉挛中缓慢流逝。手中终于攒起一小卷带着体温的、皱巴巴的钱币。这点微薄的光,竟意外地照亮了心底某个早已尘封的角落——“书页的气息,油墨的味道,在记忆深处骤然鲜活起来。”没有犹豫,我几乎是逃离般离开了这座声音的牢笼,跳过了本该属于我的九年级,一头扎进了高一教室弥漫着粉笔灰和青春躁动的空气里。
   生活的重轭,却并未因此卸下。黎明前最深的黑暗里,就被爹从床上唤起。赤脚踏进田间,冰凉的露水瞬间包裹了脚踝。放学的铃声,是另一个劳作的信号。书包沉重地坠在肩头,柴刀冰冷的触感已握在手中。周末?那是工地的召唤,是沉重砖石压弯稚嫩脊梁的呻吟,是汗水滚落刺痛眼角、模糊视线的酸涩。更令人心悸的是,那熟悉的、如影随形的模糊感,像狡猾的阴影,又悄然爬上了视野的边缘。“每一次用力地眨眼,都像在与企图吞噬最后光明的黑暗进行一场无声的角力,恐惧在胸腔里无声蔓延。”昏黄的白炽灯下,割草累得直不起腰时的短暂喘息里,工地午休震耳欲聋的鼾声间隙中,我死死攥紧课本,每一个清晰的字迹都如同在深渊边缘抓住的藤蔓。知识,成了对抗沉沦的唯一灯塔。
   高二的尾声在沉重的喘息中到来。家境的窘迫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胸口。怀着一丝近乎悲壮的孤勇,我提前踏入了高考的竞技场。考场里静得只剩下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如蚕食桑叶。分数揭晓,“506”。外语一栏的分数,低得像一道刺目的伤疤。那张薄薄的二本录取通知书,轻飘飘的纸片,握在手中却重逾千钧。学费的数字冰冷而庞大,轻易碾碎了最后一点微弱的火星。我将它仔细折好,仿佛安放一个未及绽放便已枯萎的梦,锁进了抽屉最深的角落。刚满十八岁的门槛,我又一次背起那个旧帆布包,目的地:浙江嘉兴。
   单薄的身躯立在巨大空旷的物流仓库中央,渺小如沧海一粟。沉重的包裹带着风声砸落,膝盖一软,“咚”地一声跪倒在冰冷坚硬的水泥地上。汗水浸透的粗布工服紧贴在皮肤上,闷在蒸笼般的铁皮棚下,每一次吸气都像在吞咽滚烫的铁砂。最窘迫时,口袋空空,饥饿这头老兽再次凶猛地扑来。熟悉的街巷,熟悉的垃圾桶,我熟练地低下头,在污秽与废弃中搜寻价值。“路人匆匆一瞥的目光,像带着倒刺的钩子,瞬间刮过裸露的尊严,留下火辣辣的痛感。”深夜蜷缩在出租屋冰冷的水泥地上,听着老鼠在墙角窸窣作祟,感觉自己像一粒被狂风抛入石缝的草籽,在城市的钢筋森林里,咀嚼着刺骨的孤独与寒凉。
   心底那点不甘的火苗,终究未能熄灭。我挤上气味更为混杂的列车,一头撞进了上海这片光怪陆离的汪洋。外滩璀璨的灯火如同虚幻的星河,橱窗里精致的幻梦遥不可及。没有学识的通行证,没有强健的体魄做盾牌,只能在更幽暗的底层泥沼中挣扎浮沉。几年光阴,如同沙漏里的细沙,缓慢而艰难地积攒起一点带着汗渍与体温的血汗钱。与朋友合伙,在街角盘下了一家小小的男装铺面。每日拂晓,我们用抹布将玻璃橱窗擦得锃亮,把每一件衬衫摆放得笔挺服帖,挂得一丝不苟。“偶尔在橱窗的倒影里,瞥见自己穿着整洁衬衫的模样,心头会蓦地掠过一丝微光,仿佛命运的潮汐有了转向的可能。”然而,现实的礁石总是猝不及防。滞销的衣物在角落堆积如山,门庭冷落鞍马稀,账本上的赤字如同蔓延的藤蔓……那点辛苦攒下的希望,如同晨曦下的露珠,转眼消失无踪。最后一日,卷帘门“哗啦——”一声沉重坠落,那金属摩擦的刺耳噪音,像一把钝刀狠狠捅入胸腔,震得五脏六腑都在颤抖。店门口那棵沉默的老梧桐,叶绿叶黄,而我们的小店,再未透出过一丝暖光。
   再次孑然一身。我像一个溃退的士兵,默默收拾起残破的行装,退守至厦门这座海风咸涩的城市。工厂里机器单调而巨大的轰鸣,重新成为生活唯一的背景音,日子仿佛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
   时光如钝刀,缓慢切割着日渐麻木的神经。我如同田埂边最卑微的野草,被生活的车轮反复碾压,被命运的暴雨无情冲刷,被世间的烈日烘烤得几近焦枯,茎叶狼狈地匍匐在泥泞里。然而深扎在泥土中的根须,却始终带着一股死也不肯松口的执拗。每一次以为彻底枯死了,一场无声的夜雨过后,那焦黑的断茎旁,又挣扎着拱出一点怯生生的、却无比倔强的绿意。“被击倒,再颤抖着撑起;又一次被践踏,再喘息着、以更狼狈的姿态爬起……这近乎本能的挣扎,早已融入了骨血的纹理。”支撑残躯的,并非堂皇的信念,只是心底那点微弱却顽固的火种,在无边的暗夜里无声地诘问:“止步于此了吗?”
   在厦门海边一个晨雾氤氲的清晨,我漫无目的地游荡。咸涩的海风带着凉意,穿透单薄的衣衫。一位鬓发如雪的老人,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旧运动衫,迎着海平线上正奋力挣脱束缚、喷薄而出的朝阳,在我前方不疾不徐地慢跑着。他的步履有些蹒跚,甚至带着岁月的滞重,但每一步落下,都异常沉稳、坚定。金红色的光芒刺破薄雾,泼洒在他身上,也碎金般跳跃在我脚下湿润微凉的沙滩上。
   “就在那个瞬间,心底某块冻结了太久、坚硬如铁的冰层,毫无预兆地发出一声细微的“咔嚓”脆响。”
   我停下脚步,怔怔地望着那轮挣脱海天束缚、光芒万丈的朝阳。带着腥咸气息的海风扑在脸上,竟奇异地滤出了一丝清冽的、微不可察的甜意。长久以来死死压在胸口、令人窒息的那块巨石,仿佛被这无垠的光辉悄然消融了一角。
   “原来,活着的滋味,便是这人间烟火熬煮出的百味杂陈。”
   有“苦”。是眼前世界骤然崩塌的惊恐绝望;是爹娘为求医四处碰壁时弯下的背影;是机器轰鸣碾碎清梦的烦躁;是俯身尘埃拾捡废品时灼烧脸颊的羞耻;是重物压垮筋骨时钻心的钝痛;是梦想锁进抽屉深处的那口浊气;是希望之门关闭时砸在心口的巨大空洞。
   有“咸”。是汗水肆意流淌入口的涩味;是海风裹挟湿气扑面的腥咸;是那些哽在喉头、无法言说的委屈与心酸。
   有“辣”。是心底那簇“凭什么”、“不甘心”灼烧起来的呛人火焰;是无论被命运撂倒多少次,只要一息尚存,就挣扎着要再爬起来、再试一试的那股子呛辣倔强。
   “亦有那一点,深藏于谷底、不经意间悄然渗出的回甘。”
   是娘塞进行囊那几个带着温热余韵的煮鸡蛋;是累瘫在田埂,仰望天际被晚霞点燃的瑰丽云絮;是工地午休,身旁工友迷糊中推来的半瓢沁凉井水,入喉那一瞬的甘冽畅快;是灯光如豆,书页间豁然开朗时心头炸开的明亮火花;是海边老者迎着初升旭日,那沉默而坚韧的步伐传递出的无声暖流。
   “这百般滋味,苦的凝重,咸的涩口,辣的呛喉,甜的微渺,在时光的炉灶中反复熬煮,最终渗入肌理,融进骨血,化作了这独一无二、浓烈而真实的——人间滋味。”
   “‘人间值得’——并非一曲粉饰太平的颂歌,并非断言前路尽是坦途与蜜糖。”
   它昭示着,纵使这人世赠我以深壑重枷、苦涩胆汁,我也在每一次近乎粉身碎骨的挣扎中,品咂出生命本身那野草般倔强的韧劲;在每一次被绝望淹没的窒息时刻,窥见了灵魂深处那簇不肯熄灭的、对光明近乎本能的微弱渴望;在尝尽世间至酸至苦后,反而能从一碗滚烫白粥升腾的热气、一阵穿堂而过的清风、一个陌生人擦肩时无意的颔首里,咂摸出最纯粹、最本真、甚至令人眼眶发热的微甘。
   “热爱生活,非因它完美无瑕,恰恰是因我曾以血肉之躯,一寸寸丈量过它的沟壑与卑微,并在这至深的卑微里,亲手擦亮、守护住了属于自己灵魂深处的那盏——不屈的微光。”
   我抬起头,深深吸了一口这咸涩而鲜活、饱含着阳光温度的海风,迈开步伐,向着那片被金色朝阳铺就的前路走去。前方,依旧是这烟火缭绕的人间,依旧是这尘土飞扬的低处,然心底,已自生一盏灯火,足以洞穿晦暗,照亮脚下方寸之地,步步向前。

共 40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滋味是人间》是一篇以苦难的个人经历为背景的作品,文字饱含力量,充满美感,发人深省,是一曲献给平凡生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动人赞歌。在作者笔下,主人公是一位年少时患眼疾,耗尽家财被迫辍学的孩子。在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下,主人公的整个青春时光,在打工和复读之间交叠。在字里行间,感到到他对学业的渴望,同时也有着对家庭、对父母的体恤。终究上学的梦想覆灭,用打工、创业等难挨的经历,对自己一次次救赎。本文最大的亮点有:1.在于强烈的生命韧性与真实感,也是整篇文字最震撼人的内核。作者经历了从学业巅峰骤然跌落(视力问题)、家庭因病致贫、辍学打工、艰难复学、高考受挫、多次创业失败、辗转底层打工等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历程。但文字中从未出现绝望的沉沦,有的只是“野草般倔强的韧劲”、无数次“狼狈爬起”的挣扎,以及对生活中微小光亮的敏锐捕捉(煮鸡蛋、晚霞、井水、书页火花、海边老人)。这份在苦难中咀嚼出人生百味并依然“不屈地向阳”的生命力,令人动容且肃然起敬。在作品里,让读者感到一种坚强和韧劲,带给人一份鼓舞激励。2.本文中“滋味”的哲学值得咀嚼,有助于思想升华。四味人生: 作者将生命滋味精炼为“苦、咸、辣、甜”。这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熬煮融合的过程:苦(厚重): 崩塌、绝望、丧失、疼痛、空洞——生命的底色。咸(渗透): 汗水、泪水、海风、委屈心酸——生存的常态。辣(驱动): “呛人火焰”、“不甘心”、“倔强呛辣”——反抗的内驱力。甜(珍贵): 煮鸡蛋的余温、晚霞的瑰丽、井水的甘冽、书页的火花、老者步履的暖流——黑暗中不期而遇的微小救赎。本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学感染力,更具有深刻的生命启示价值——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光明,往往诞生于最深的黑暗;而最高贵的尊严,有时就在那俯身拾荒却依然灼烫的脸颊之上。文末“心底已自生一盏灯火,足以洞穿晦明,照亮脚下方寸之地,步步向前”,一段饱含力量的文字,为作品画上一个不放弃向阳而生的画。生命之作,力推分享。(编辑:荧屏之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25-07-15 11:12:37
  在这篇作品里,感受到一种永不放弃的力量。
2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25-07-15 11:13:12
  就是这份坚守,不服输,让人感到到文学存在的价值!
3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7-15 15:09:43
  值得肯定的细节:‌
   1.开头结尾呼应巧妙:‌ 从教室门口的“阳光晃眼”到海边的“金光铺路”,从最初的“暖流熨帖胸膛”到最终的“心底已自生一盏灯火”,结构圆融,象征着从懵懂少年到坚韧生命的蜕变。
   ‌2.情感表达的克制与深沉:‌ 在描述巨大苦难时,文字往往是克制的(如“爹娘的眼窝深陷下去,布满蛛网般的红丝”),反而更能传递深沉的痛楚。对尊严受损的描写(拾荒时的灼烫脸颊、路人的目光)尤为真切动人。
   ‌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 不仅刻画了“我”的坚韧,也通过几个细节(娘无言塞的鸡蛋、工友推来的半瓢井水、海边沉默奔跑的老人)勾勒出身边人物的温情,丰富了“人间滋味”。
   ‌3.语言富有文采而不浮夸:‌ 比喻新颖(“账本赤字如蔓延藤蔓”、“希望如露珠”)、动词精准(“滤出了一丝清冽”、“碾碎了火星”、“拱出一点绿意”)、句式多变,读来既有文学美感又有直击心灵的力量。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