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空间(诗歌外三首)
空间
空山以外的寂静,以空制静
比如,飞离时间的鹰隼
从纬度不高的崖落了单
犹如断裂的生物链
不得不接受朽木上黑木耳的存在
鸟鸣不再饱满,神话里的堂吉诃德
从书的愉悦中消逝
我看见的绝壁,只落了恍惚的风影
偌大的虚位
再无经文能够穿透
鱼的尾巴
被晒成标本
我们已看不见它灵巧旋转
如今,它藏起犄角
不再让海水发出翻腾声
以前的狂蟒之态,扫阔的海路
才是它跟深蓝之蓝的契合
至于白浪上的盐分
亦失去了光顾人类烟火的权利
我不敢触摸尾部,怕不小心捏碎了
还能回忆的烟气
滴答滴答的水声
是一种可贯穿的声音
我们可以幻想
它与一只苹果相遇的场景
虽有些轻佻,却不敢造次
这是淌在春秋的行吟
透明的弧度,制造着另一种无形态的弧度
以守为攻的回吟
从时间缝隙
滴下万声蛙鸣、鸟鸣
过滤器,遣散了更多的潮汐
嘀嗒嘀嗒地诉求声
在寂静中形成升华
野外偶得
风打转,万物被弃之
辽阔俘虏视觉
打坐的蒿草和墓穴,沉默在虫鸣的虚位
人间匍伏
当我发现一只麋鹿出现
像时间留下的痕迹
阳光不再镜外
雨水和风,墨守低头行走的影子
站在苍穹下
可分解的草芥和浓烈的冷艳,一点点褪色
【编者按】这组诗歌充满对“空”与“寂”的细腻捕捉,意象冷峻而富有张力,在虚实交错中构建出独特的精神空间,很有嚼头。《空间》最终“经文无法穿透”的虚位,将空间的封闭感推向极致——这里的“空”不是开阔,而是被寂静填满的沉重。《鱼的尾巴》通过“标本”这一核心意象,写生命形态的固化与过往的白浪的盐分“失去光顾人间的权利”,暗喻自然与人类世界的割裂。结尾“怕捏碎回忆的烟气”,将对逝去生命力的珍视藏在克制的笔触里,余味带着易碎的怅惘。《滴答滴答的水声》把水声写成“可贯穿的声音”,赋予其时间性与穿透性。《野外偶得》最终“草芥褪色”“冷艳消散”,在消解中透出一种对存在本质的叩问,苍凉中藏着对世界的凝视。整体来看,四首诗都擅长用具体意象承载抽象的哲思,“空”“寂”“消逝”“存在”等主题贯穿其中,语言凝练而有留白,读时能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张力,仿佛在寂静中听万物低语。好诗共赏,倾情推荐!【编辑:乡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