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登雷峰塔记(散文)

精品 【东篱】登雷峰塔记(散文)


作者:继道后裔 白丁,9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0发表时间:2025-07-18 05:39:04


   退休之后,栖居于杭城已三年有余,虽多次去过西湖,但仍有一些景点未曾身临其境,有的只是走马观花,有的甚至仅是顺道而过,远远一瞥,鲜有沉浸式感受那些景点的独特魅力。人们有一种共性,往往身边的美景熟视无睹,却对远方未见的风景心生向往。今年端午节,全家吃过午饭后,兴致盎然地一同游览了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的雷峰塔。
   提起雷峰塔,许多人脑海中立即浮现出《白蛇传》的神话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电影的辉煌渐渐成为过去式,电视剧越来越被大众喜爱。1992年由台湾台视出品、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登陆大陆荧屏,一经播出便引发收视狂潮,轰动一时,剧中主题曲《千年等一回》以缠绵幽怨的旋律风靡大江南北,街头巷尾处处飘荡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的缠绵悱恻的歌声。许多从这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自认为早已熟知白蛇传的每一个细节,甚至觉得对雷峰塔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无非是传说中法海镇压白素贞之塔而已。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常识,背后有着生动的故事却知晓甚少。
   此前,我游西湖时,虽屡见雷峰塔,只是在远处眺望,却未曾特意登临过,直到这次专程到访,才彻底颠覆了以往的认知,令我为自己过去的肤浅感到羞愧。
   那天午后,我们驱车从市区出发,沿中河高架路前行,直奔雷峰塔所在的西湖南岸,未过多久,便驶经严官巷抵达西湖景区,穿越万松岭隧道后,右转沿美术馆后街行至美术馆西门,驶入美术馆地下停车场,恰逢儿媳与馆方有合作事宜,故把车暂停于此。从美术馆南大门出来,过红绿灯,径直沿南山路向南步行前往雷峰塔。
   南山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游客熙熙攘攘。街道两旁被郁郁葱葱的梧桐树覆盖,树叶在夏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午后的阳光透过树顶散落在人行道上,那斑驳的光影,宛若金色的蝴蝶在翩跹飞舞。街边的建筑及商业街区装点得十分古朴典雅,与西湖山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沿途的风景显得恬静而秀美。步行约六百米,便到了盼望已久的雷峰塔景区。
   前往景区的这段路也是风光旖旎,我倒是希望慢点走,真应了“风景在路上”的旅游经。
  
   二
   景区门口,广场游人如织,人声鼎沸,购票处排着一条盘旋的长龙,随着验票口三辊闸的快速旋转,滚烫的人流如车水般地涌入塔底山脚下。从山脚至塔前,既可沿两侧的台阶拾阶而上,也能乘坐中间的手扶电梯,轻松抵达塔底。
   据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国王钱俶为奉藏佛螺髻发以祈国泰民安,建雷峰塔(原名皇妃塔)于西湖南岸夕照山。双套筒砖砌塔身,八面木构檐廊,形制新创,前所未有。宣和二年(1120),塔遭兵燹,颓然榛莽间。南宋庆元间(1195—1200)重修,神采复现。“雷峰夕照”名列西湖十景。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夏,倭寇掠杭,纵火焚塔,檐廊尽毁,塔身幸存。劫火之余,塔似酡颜老衲,凄然独守残阳。至清末民初,塔身已年久失修,塔砖复屡遭盗挖,1924年9月25日,竟轰然坍塌。由是斜阳伤逝,胜景荒芜。雷峰塔重建工程于2000年冬奠基,保留原塔遗址,塔身五层,承古塔形制,于2002年秋告竣。
   雷峰塔的历史变迁,可谓是历经千年兴衰:北宋初建、多次损毁与重建、1924年倒塌及2002年现代重建。雷峰塔饱经沧桑,涅槃重生,向世人展现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这更激起了我登塔探访的强烈兴趣。
   乘自动扶梯上至塔前,便是雷峰塔的入口处正南门,举头仰望,一座雄伟壮观的宝塔耸立眼前,气势恢宏,巍峨峻拔,令人赞叹不已。
   雷峰塔外观整体为五层,然塔内台基下还藏着地下两层,即台基底层和台基二层,构成保护古塔遗址的台基层。走进台基底层,暑气顿消,清凉宜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塔遗址,被塔基包裹在正中间,设有玻璃防护罩加以保护,供游人观赏。塔基墙体砌石灰岩基石,墙面雕刻有须弥山海涛波纹等象征“九山八海”的图案,墙边展示着塔砖及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的复制品或照片,呈现出悠久厚重的历史感。据讲解,2001年3月遗址地宫挖掘整理出土了大量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一件特别珍贵的阿育王塔,该塔上面供奉了以前佛祖头发的舍利子(佛螺髻发),极其珍贵,现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台基二层是塔内最大空间,是观赏遗址古迹的最佳位置,四周悬挂十六罗汉画像。走近中央,透过玻璃俯瞰静谧而深邃的古塔遗址,坍塌的砖石与黄土相互交错,斑驳的残垣断壁,在灯光的映照下,宛如身披破旧袈裟打坐的老衲,依然在为天下众生诵经祈福。
  
   三
   游览完古塔遗址,沿楼梯上至地面一层,眼前是宽阔明亮的基台,环周装饰着汉白玉护栏,晶莹剔透、庄严大气。站在基台仰望,雷峰塔是主体呈平面八角形状、仿唐宋阁楼式建筑风格的彩色铜雕宝塔,每一层都覆盖着铜瓦,转角处设有铜斗拱,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塔刹贴金,显得格外金碧辉煌。整座塔采用钢包铜结构,那五层塔身逐级收分的优雅造型和灵动之美尽收眼底。塔身与塔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西湖山水相映成趣,映照出“雷峰夕照”的千古诗意。
   走近一层入口,正门悬挂着启功先生题写的“雷峰塔”金匾,笔法遒劲有力、清秀俊逸。塔身第一层内部实际分上下两层,即底层和暗层,只是外观上檐屋面较高,呈现为一层。底层地面为玻璃铺装,下方为遗址保护层顶部。底层为中空的结构,靠八根刻花铝合金包裹的巨型钢构斜柱支撑,内设垂直电梯,方便老人及儿童脚力不济的人群登塔,电梯两侧有步行楼梯,供游客上下。只见等候乘坐电梯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人头攒动,蜿蜒至远处,我们便拾阶而上,开启了攀登雷峰塔的之旅。
   当登上暗层,瞬间被一块块精美的木雕吸引,该层运用浙江东阳木雕技艺,以融合五种雕刻技法的“叠雕”形式,生动呈现了《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从盛会思凡到破塔团圆,八幅木雕将雨中借伞、昆仑盗草、断桥相会等经典情节刻画得栩栩如生。无论是白娘子的痴情与贪恋红尘,许仙的善良与优柔,还是法海的固执不近人情,小青的活泼忠心护主,每个细节都雕琢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精湛的木雕作品,展示了东阳木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堪称一幅幅文化艺术瑰宝,浙江东阳木雕技艺有千余年历史,北京故宫和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老木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雕刻艺术融历史、民俗、审美于一体的匠心之作,早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常值得欣赏和传承。
   上到二层,主要陈列《吴越造塔图》,以铜版线刻壁画形式,展示建塔历史背景,最为精美当属正中央的那幅,建成后的宝塔挺拔巍峨,金光璀璨,塔顶两侧的天空凤凰绕飞,仕女奏乐,勾勒出一道独特的佛光普照、禅音袅绕的意境。登上三层,设有十二首精选诗词刻板,配插图雕刻,内容为列代赞誉雷峰塔的作品,每一首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过往的历史,把列代的文人墨客钟情于雷峰夕照、倒映双塔的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踏上四层,以瓯塑工艺展示西湖十景画面,皆为壁画,按实际方位对应陈列,游人可在塔内一览西湖风景艺术品,让人们在留恋不舍中,体验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四
   夕阳西下时,我们终于登上雷峰塔之顶——塔身五层。该层采用八边形穹顶结构,内壁贴金工艺,显得金碧辉煌,穹顶中央是一朵盛开的巨型莲花,美丽极了。穹顶上方暗阁设天宫,存放重建大事记等纪念物品,墙壁设有2002座金涂塔佛龛,纪念重建年份。
   有游人说,雷峰塔最珍贵的宝藏在最底下,最美丽的风景在最顶层。站在五层西侧檐廊,俯瞰西湖,湖天一色,碧水无垠,落日熔金,波光潋滟,西湖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远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与西湖碧水青山的秀美景致两者水乳交融,钟灵毓秀之间孕育出无限的生机活力。把眸光收回湖畔,苏堤、白堤、断桥、长桥、三潭映月等美景一览无余。在波光粼粼与柳影摇曳之间,人们或泛舟湖中,或徜徉于堤岸,显得格外的怡然惬意。这恬静而迷人的西湖景色,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难免让我忆起苏东坡的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武汉有东湖,面积要比西湖大很多,但知名度和历史文化底蕴不及西湖。转身来到塔顶东侧,眺望远处,净慈寺红檐黄瓦,庄严雄伟,青烟缭绕,静谧肃穆。从净慈寺里传来悠然钟声,飘荡在南屏山上。“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催呀催醒我相思梦……”内心不禁吟唱起这首《南屏晚钟》歌曲,它让无数痴情女子从沉浸爱情到顿悟释怀。俯看着刚才登塔前的山脚下,云雾飘渺,弥漫开来,不禁惊觉雷峰塔竟是如此的高耸凌空,仿佛置身于天上宫阕,登临仙境琼阁,不知今夕何夕,令自己飘飘欲仙!西湖周边群山连绵,郁郁葱葱间可见整齐的茶园,远处山中盛产闻名天下的龙井茶,其清香似乎飘荡在世界各地。
   突然觉得,人真应该登高,不然,平视是不能发现更美妙的风景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道出的岂止是风景内涵,还有人生的理趣。
   站在雷峰塔顶,楼阁之间,游客络绎不绝,檐廊之间挤满了凭栏观景的游客,有的在鸟瞰风景,尽情领略着这片神奇的美景;有的在拍照留影,捕捉雷峰夕照的最佳角度。此时此刻,时间仿佛凝固,人们可以暂别尘世喧嚣,沉浸在宁静与宏伟之中。俯瞰湖中,夕阳余晖,波光粼粼,新塔罩古塔,塔身倒影水中,一湖映双塔,远处的湖面泛起涟漪,恍若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现眼前。宁静中,思绪顺着时间脉络,跨越千山万水,奔向历史与现实的深处。
   山风呼啸而过,如历史低语,国家兴衰轨迹波澜壮阔,甚似雷峰塔:兴盛时,塔身熠熠生辉,国强民富;衰败时,塔身风雨剥蚀,满目疮痍。人生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如塔中砖石,历经岁月洗礼。顺境时,春风得意;逆境时,风雨交加,陷入迷茫。夕阳为塔披上金色轻纱,穿透历史迷雾,照亮前行道路。我们带着对过去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憧憬走下塔阶,将感悟深埋心底,如雷峰塔镌刻历史神话于塔底。
   离开雷峰塔时,我回望着这座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工艺与智慧的塔楼,内心感慨万千。雷峰塔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为每一个到访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之旅。雷峰塔之行,不仅是一次登高望远的旅程,更是一场与历史、传说和自我内心对话的修行。
   身居杭城,心中必须刻下雷峰塔的身影。这是杭州人的话。我做到了。
  

共 40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年端午节,作者有幸游览了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的雷峰塔。作者曾屡见雷峰塔,但未曾登临,这次专访,颠覆了以往的认知。雷峰塔,北宋初建、多次损毁与重建、1924年倒塌及2002年现代重建,饱经沧桑。雷峰塔外观整体为五层,然塔内台基下还藏着地下两层,即台基底层和台基二层,构成保护古塔遗址的台基层。古遗址地宫掘整理出土了大量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一件特别珍贵的阿育王塔,该塔上面供奉了以前佛祖头发的舍利子(佛螺髻发),极其珍贵,现保存在浙江省博物馆。走近一层入口,正门悬挂着启功先生题写的“雷峰塔”金匾,笔法遒劲有力、清秀俊逸。塔身第一层内部实际分上下两层,即底层和暗层,只是外观上檐屋面较高,呈现为一层。暗层里,展示的浙江东阳木雕技艺,生动呈现了《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上到二层,主要陈列《吴越造塔图》,以铜版线刻壁画形式,展示建塔历史背景。夕阳西下时,作者终于登上雷峰塔之顶——塔身五层。有游人说,雷峰塔最珍贵的宝藏在最底下,最美丽的风景在最顶层。俯瞰西湖,西湖的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站在雷峰塔顶,思绪顺着时间脉络,跨越千山万水,奔向历史与现实的深处。山风呼啸而过,如历史低语,塔兴则国兴。这次雷峰塔之行,不仅是一次登高望远的旅程,更是一场与历史、传说和自我内心对话的修行。文章铺排有序,推进自然,赏景与感悟,揉合恰到好处。文笔老练,文采灼灼,不失为一篇游记佳作。好文,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18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7-18 05:41:44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经历,包括我,屡次让雷峰塔从眼前经过,却没有登临。那么,就以老师这篇生动的“导游词”为向导,了却自己的遗憾吧,在雷峰塔顶,可领略到不一样的风景。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祝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7-18 06:56:16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就像每个人都有其独有的特质与性格,只要深入去感受就能体会到美感。雷峰塔确实是一座历史传????及民族抗争的象征,潜藏着一种神奇而伟大力量。感谢老师的辛苦编辑与推荐,祝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7-18 08:02:51
  非常有名的塔,都来自于白娘子传奇经历!美丽的传说让人不免留恋!随老师的脚步而去,得偿所愿,算是补齐那个去游览的愿望!好文章,文字精彩极了!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7-18 08:47:54
  谢谢老师的宝贵留墨,祝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7-18 10:25:44
  只是在书本上知道雷峰塔,而且是“倒掉了”,是鲁迅的一篇文章,让我们恨死了那个该死的法海 ,仅限于这个故事的本身,雷峰塔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神秘的存在。继道老师的美文,勾起了我太想登临的欲望了。文章有风景的富丽描写,也有人生理趣和对风景人文的感悟,写得很好。怀才抱器拜读,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7-18 11:49:52
  谢谢老师的润色和留墨!于我而言,风景在没有经历沉浸式的体验之前,对它的认知往往是肤浅的,有空常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大千世界,每一趟都能增长不少见识。欢迎怀才老师来杭州旅游、体验生活,届时定当相陪。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7-18 11:44:03
  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历史典故在岁月长河中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拜读佳作,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7-18 11:51:49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点评及问候!祝老师生活愉快!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7-18 17:41:44
  一边登着雷峰塔,一边感悟人生。老师的文,一步一景,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给人美的感受。学习点赞,问候老师,祝老师夏日吉祥!
回复5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7-18 20:48:51
  感谢老师的留墨与问候!祝生活愉快!
6 楼        文友:吴亿言        2025-07-18 21:20:45
  雷锋夕照确实很美,只是雷锋塔建的太现代化了,给人一种穿越时空历史错位的感觉
回复6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7-18 21:51:56
  雷峰塔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与碰撞,古塔隐于新塔之中,相互映衬。感谢老师留墨!祝安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