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浣溪沙•只缘身在此山中(古韵六首)
浣溪沙·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一
几度寻春春又空,只缘身在此山中。
落花声里认行踪。
云外青禽衔梦远,杖头明月照人慵。
一生能醉几回红?
其二
暗把相思仔细封,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鹃声里数春踪。
眉月浅描深浅恨,篆烟轻绕去来风。
一生能得几回逢?
其三
砚底春潮带雨浓,只缘身在此山中。
毫端万壑起松风。
淡处犹含千嶂碧,浓时欲化一天红。
云烟满纸任西东。
其四
万事随缘一笑空,只缘身在此山中。
闲看云鹤两从容。
菊径霜前存晚节,梅窗月下守孤衷。
人生何处不相逢。
其五
万卷诗书一梦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浮生何必问穷通?
竹杖芒鞋云水外,茶烟琴韵月明东。
人间有味是疏慵。
其六
百岁光阴一梦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浮云来去古今同。
得失何须分大小,穷通不必问西东。
且看江月照孤篷。
【越调•小桃红】画瓢写诗
葫芦横卧案中央,蘸墨心飘荡。
欲写清词两相望,韵难镶,忽来灵感如春涨。
画题半瓤,墨洇千浪,惊落满庭芳。
【编者按】这组《浣溪沙》六首与《越调・小桃红》一曲,以 “化典为骨、以意塑魂” 见长,既见古典诗词的韵味传承,又含个人心境的细腻铺展,值得细加品读。《浣溪沙》六首以 “此山” 为境,写尽人生百味。以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枢纽,化用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却未囿于原诗的 “认知困境”,反将 “此山” 化为一个包容万象的精神空间 —— 既是具体的山水之境,也是人生处境的隐喻。六首层层递进,从春景怅惘到世事豁达,情感脉络清晰可寻。《越调・小桃红》画瓢写诗以 “俗物” 写 “雅事”,见创作真趣。这首小令专写 “写诗” 的过程,以 “葫芦” 为核心意象,将创作时的 “滞涩” 与 “灵感” 写得鲜活如在眼前。总体而言,作者的这一组作品展示了作者扎实的诗词功底。学习点赞,感谢赐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张宁仁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0200004】
1 楼 文友:张宁仁安 2025-07-18 10:44:37
品赏佳作美韵 感受意境情怀 学习欣赏诗笔 佳作推荐共赏
3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7-18 17:09:03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