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初探扶风博物馆(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初探扶风博物馆(散文)


作者:月影波澜 布衣,12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发表时间:2025-07-19 15:08:33
摘要:博物馆这里最高处的建筑是位于城隍庙内北部中央的正殿,亦称大殿、上殿,它是庙宇古建筑的主体,代表着城隍庙的创建历史。正殿在嘉靖三十年失火,万历四十二年重修。清代、民国均有修葺。民国二十四城关镇下原峪村木匠罗天章领人施工,在没有揭掉房顶的情况下,用八根杠杆,打房顶顶起,换了大立柱,这一智慧在当时传为佳话。

宝鸡市扶风县博物馆就在扶风老县城的东边,坐北朝南,南面正对戏楼。小时候时常听老人讲过城隍庙对戏楼,我对这概念十分模糊。认为庙就是人们烧香拜佛、祈福求子的地方,戏楼就是表演的场所。初见城隍庙和戏楼觉得眼前一亮。戏楼坐南朝北,街道从中间穿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其宽10.6米,深9.6米。戏楼安装有木牌面,中间雕刻楷书“钩天雅奏”,东西两侧雕刻楷书“清歌”、"妙舞”共八字。斗拱部雕成龙首、象鼻状,檩枋施以彩绘,柱头上有雕花,台口两金柱内框柱上饰有蓬莲、童子木雕。宛如一幅古建筑彩色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6月28号,我第一次踏进扶风博物馆。是随扶风县作协、扶风县读书协会及摄影协会的众多成员,来记录扶风博物馆即将搬迁这一珍贵时刻和历史印记。
   漫步在关中平原的古老县城,历史的厚重感无处不在。行至城东,赫然可见扶风城隍庙。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朱漆虽已斑驳,飞檐斗拱间的威严却不减当年。主殿庄严肃穆,雕梁画栋间依稀可见昔日的精巧;东西配殿拱卫两侧,诉说着岁月流转。青石铺就的院落里,古柏虬枝盘绕,仿佛在无声地守护着这片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净土,也默默见证着扶风城数百年的兴衰更迭。
   这座城隍庙,就是现在的县博物馆,我儿时就听奶奶讲过,那是一个星月撒满天空的夜晚,天气凉爽,一个个流星从天上滑过,留下一条长长带白色的尾巴,奶奶仰头望天,解释城隍庙的来龙去脉,并讲了城隍庙对戏楼风趣幽默的故事,讲了王伦不威权威、伸张正义的感人故事。
   我默默的想,奶奶咋知道这么多知识,她老人家是跟谁学的。我更佩服奶奶的记忆力。如果她在年轻个二三十岁,保证是一个历史学家。
   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扶风的农耕文明,也滋养了深厚的民间信仰。扶风城隍庙便是这信仰的重要载体。
   香烟缭绕中,当地百姓虔诚地祭拜着这位被尊为“鉴察司民显佑伯”的城隍爷,祈求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庙宇虽不算宏大,但那份源于敬畏的宁静与庄重却直抵人心。无论是年节时的盛大庙会,还是平日的默默祈福,这里都承载着扶风人最朴素的精神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仰望巍峨的建筑,我感叹于人类智慧的伟大,它像一首凝固的诗,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扶风县博物馆就隐匿在这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建筑群里。
   讲解员讲述着珍藏在博物馆的每个文物和历史背景。我洗耳恭听,得知我们天度有位“铁胆御史”王伦,一生清廉勤政,心系苍生。他面对权臣刘瑾的专权跋扈,刚正不阿,直言进谏,深受人民爱戴,被尊奉为城隍爷,列于历史博物馆,他的精神在人们心中代代传承。
   博物馆这里最高处的建筑是位于城隍庙内北部中央的正殿,亦称大殿、上殿,它是庙宇古建筑的主体,代表着城隍庙的创建历史。正殿在嘉靖三十年失火,万历四十二年重修。清代、民国均有修葺。民国二十四城关镇下原峪村木匠罗天章领人施工,在没有揭掉房顶的情况下,用八根杠杆,打房顶顶起,换了大立柱,这一智慧在当时传为佳话。
   香烟袅袅绕殿门,人来人往拜神仙。正殿供奉着城隍神以及阴间鬼卒,它是城隍神朝事而称尊的场所,是万姓瞻依,祈求福禄寿,积德行善之地。
   博物馆在这神圣的地方隐匿,让我更加感慨。展厅内的青铜器鼎是1975年在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西周墓葬中出土。冬簋与冬戈方鼎(甲)在灯光下泛着幽光,记录西周文化。冬簋腹底的百余字铭文,是周穆王时期与淮戎的战事,更镌刻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君子担当;其双耳的鸟风纹饰与盖子上的垂冠风鸟相映成趣,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化作流动的线条。而冬戈方鼎(甲)上“受王夫人赐”的记载,则诠释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工艺的顶峰,更是君子品格的化物。又是礼器、祭祀、宴飨及国家级典礼,并作为传家宝,也承载着古人对先辈的敬重与对国家民族传承的重视。
   展出唐三彩是唐代的低温釉陶器,是唐高宗随葬品至唐玄宗时期。它以黄、绿、白三色釉为主,兼有褐蓝、黑等多釉色,以摆件用于家居饰品,它有历史的韵味,给家室增添艺术气息。看到我一切,是我联想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对艺术的追求,也是他们的精神面貌。
   初探扶风的博物馆,使我对文化古迹有了更深的认知。文物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关系及人与自然互动的实证。文物凝结古代艺术智慧,反映不同时期的审美范式。文物是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睹扶风县博物馆,让我倍感自豪。中华文明,悠悠千载,如江河不息,璀璨夺目。我期待博物馆迁至新区,有更多的人来参观学习,传承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用民族的根、历史的魂,滋养华夏儿女的心田。
   回来的那晚,天气炎热,我怎么也睡不着,我参观的那点点滴滴不断在我眼前浮现,一座座古老的石碑,碑文上的文字,都记载着千百年的历史的,还有那展览室都沉惦着一代代历史文化,这都是民族的玫宝,也是民族的像征。
   我想我如果是一个历史学家,将吃透这些文化,挖掘出更多的历史典故。
   夜深了,一天的劳累袭击我的身子骨,我乏困了,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
   (原创首发)

共 20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娴熟的文笔,写出了博物馆的设施、建筑,写出了博物馆的历史。原来这是城隍庙,还幽默风趣的写了城隍庙对戏楼这一古典。作者文笔好,语言功夫非同一般,把博物馆描述的生动感人。写意深刻,层次分明,“博物馆在这神圣的地方隐匿,让我更加感慨。展厅内的青铜器鼎是1975年在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西周墓葬中出土。冬簋与冬戈方鼎(甲)在灯光下泛着幽光,记录西周文化。冬簋腹底的百余字铭文,是周穆王时期与淮戎的战事,更镌刻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君子担当;其双耳的鸟风纹饰与盖子上的垂冠风鸟相映成趣,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化作流动的线条。而冬戈方鼎(甲)上“受王夫人赐”的记载,则诠释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情怀,这些青铜器,不仅是工艺的顶峰,更是君子品格的化物。又是礼器、祭祀、宴飨及国家级典礼,并作为传家宝,也承载着古人对先辈的敬重与对国家民族传承的重视。”写的真好,感染力强,字字可句扣人心弦。还有“初探扶风的博物馆,使我对文化古迹有了更深的认知。文物记录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关系及人与自然互动的实证。文物凝结古代艺术智慧,反映不同时期的审美范式。文物是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者最后也写了她的感受,写了文物凝结了艺术、历史。全文结构严谨,叙述清晰。好文推荐精品。【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9 15:11:55
  作者把博物馆写活了,语言功底好,细腻、感人,写的实在,扣人心弦。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9 15:16:32
  博物馆记载着历史,记载着文化,流传着几千年的历史,作者知识渊博,想像力丰富,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7-19 15:18:06
  “ 目睹扶风县博物馆,让我倍感自豪。中华文明,悠悠千载,如江河不息,璀璨夺目。我期待博物馆迁至新区,有更多的人来参观学习,传承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用民族的根、历史的魂,滋养华夏儿女的心田。”真正写活了,打动人心。
4 楼        文友:月影波澜        2025-07-19 17:22:10
  谢谢丁香编辑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月影波澜        2025-07-19 17:25:09
  谢谢闰土老师点评!
6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7-19 20:59:29
  什么时候我也去扶风博物馆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历史文化。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