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我背着妈妈去手术室(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我背着妈妈去手术室(散文)


作者:赵声仁 举人,3284.1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1发表时间:2025-07-20 08:36:38
摘要:妈妈一生劳累,落下一身疾病。晚年,玩小麻将,一时缓解忘掉病痛,但又患白内障看不见万饼条了。不能上楼,不能用转运床,我就背着她去了手术室。安全地给妈妈恢复了光明。

妈妈做白内障手术,是我背着她去的手术室。
   妈妈到了晚年,浑身是病。心脏病,血压高,房颤,哮喘,胃病、风湿等,每天,都吃一大把药。她的个子明显比以前矮了,超不过一米五,身子弯成几道弯。背是驼的,脖子下,腰部上,拱出一个三角形。这让她走路时,总没有办法直视前方。右肩低,左肩高,无论走或站或坐,脑袋总要偏向右方,整个身子是斜的,像被重物多年压迫的样子。她是解放脚,脚掌没大变化,但脚指被挤成一团,虽然被“解放”了,但还是畸形,骨拐突出,一双布鞋的两个内侧,总要提前磨坏。走路,自然不是很稳。加上身体肥胖,两只脚,好像支撑不住身子似的。手指也变形了,拇指、中指、食指,都有些弯曲,并拢不上,有些鸡爪形状,拿东西攥不结实。
   每次回家,看到妈妈这个样子,我就要心酸一阵。她的这一身病,她的不像一个正常人的体型,是她一生劳累落下的,积劳成疾,不可逆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俗话说,来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看着妈妈的样子,我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来病,其实更是个抽丝的过程,没有一生的恶劣状态下的操劳、折磨,她是不会落下一身疾病的。妈妈一生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她的后背,好像长期背着凉冰。即使在酷暑,后背也是凉嗖嗖的。寒气,已经在她孱弱的躯体里扎下了根,扎下了让她痛苦的根。妈妈还总哼哼,拉着长声,喘着粗气哼哼。她说,哼哼着,身体的痛苦就似乎减轻了些。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次从学校或田里回来(先当教师,后做农民),听到妈妈在炕上哼哼,就紧蹙眉头,嘬着牙,发出“吱吱”的声音,心疼,烦燥,又无可奈何的表情。妈妈听到父亲的“吱吱”声,往往以为父亲是烦她嫌她,也就生气地说:“你总嘬牙花子。要是不难受,我愿意哼哼?你一嘬,我更不好受了!”
   “那你就使劲哼哼吧!”父亲给妈妈倒了一杯水,不再言语。
   在1966年以前,我家草房东屋的红色板柜上,摆有一个单人的小镜框,里边镶着一张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她的散发,黑亮而浓厚,留海下边,衬托着一双大而有亮的眼睛;身着一件浅蓝色的旗袍,脚穿一双方口布鞋;个头看着修长,身材匀称,挺拔顺溜。可以称是一个漂亮的女性。晚年,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呢?妈妈是十六岁过门嫁给父亲的,估计那是她当姑娘时的照片。她一生共生了八个儿子,一个女儿,我排行老八,上边夭折了四个。她1921年出生,生我时,三十五岁了。从我三四岁记事时起,她在我眼中现的形象,和那张照片比较起来,就完全不是一个样子了,除去头发还那样浓密,以后逐渐花白、全白,身子早就变形了。也就是说,我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妈妈身子最好时候的样子。我是她的老儿子。我为她曾经那么端庄大方而自豪,我更为她过早地改变容颜、失去青春而难受。岁月的风霜,真是无情!
   同是在那个板柜上边,和她照片放在一起的,是一堆有着老虎头像的玻璃瓶虎骨酒,有空瓶的,有半瓶的,有整瓶的。那是大哥从北京给她买来的。她十七岁就生下了大哥,大哥参加工作也早,开始在济南,一年后就到了北京。我认识几个字后,知道那是追风祛寒的。打开瓶盖闻闻,一股浓烈的苦辣刺鼻的中药味。虎骨酒瓶子旁边,还放有一个父亲喝酒的一个三钱小酒盅。妈妈就用这个酒杯喝药。她的病,早在年轻时就落下了。
   1966年冬季,妈妈那张年轻漂亮的照片,被突然闯进我家的几个小学生拿走,摔破烧毁在门口大坑边上了。其中一个说,照片是“四旧”,要破。妈妈说:“那就拿走摔了吧!”这几个小学生,是本村的,都是我们学校的。那年我读二年级,他们是四五年级的。我没有资格参加他们的活动,当时特别羡慕他们。后来,妈妈又自己或和亲人们拍了些照片,但都是弯着胖胖的身子,顶着雪白的头发,眼角处的皮肤,也耷拉下来很多。最大的特点是多了慈祥、善良。
   父亲,1978年就去世了,68岁刚过。这年,妈妈58岁。这时,我已经考上师范,在外读书,不能每天和妈妈在一起了。村里分给家里的几亩责任田,都是二哥二嫂去种了。她实在没有力气再干那些粗重的农活了,但她干惯了,待不下去,就给二哥他们打下手。她从十六岁来到我家,就没中断过在土地上干活。父亲在村里小学教书,每天起早贪黑,扎在学校,忙得不可开交。大哥二哥上学,三哥和我很小,由奶奶看护着。土改后家里分到的十多亩土地,大都由母亲一个人收拾。从互助级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妈妈整天泡在地里,种玉米、种小麦、栽白薯、种大豆,还有好多其它杂粮。没有拖拉机,没有骡马,只有一条驴,是四家共有的,我家拥有一条驴腿。我有个光棍老爷,正值年富力强,但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轻易不下地,偶尔兴起来到地里,也是对妈妈横挑鼻子竖挑脸,惹妈妈生顿气,他就回家了。妈妈柔弱的双肩,杠着一家六七口人的口粮;到了夜间,妈妈粗糙的双手,还要为一家人缝补被褥衣袜。很难想象,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人民公社、生产队了,她基本不下地了,但一家五六口人的一天三顿饭,全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还要浇浇院子里的菜蔬,喂鸡、喂猪、喂羊。也是累得直不起腰。
   70岁以后,妈妈终于闲下来了,但病魔却伺机变本加厉地作起怪来,几路病魔无时不刻不在啃噬她。好像妈妈来到世上,不是遭受苦累,就是遭受病痛。我们作儿女的,还好像很无助。带她去医院,买来好多药,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但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件事情,取得了神奇的效果,那就是打麻将,这让妈妈缓解甚至一时忘掉了病痛。妈妈早在1940年就和父亲学会了玩纸牌和麻将,但几十年没有摸了。改革开放了,村里一时麻将盛行。妈妈和几个老太太自由结组,也就“麻”了起来,或者在我家,或者去别人家。她们玩得特别小,二四八分的,四大圈下来,最大输赢也不过五六块钱。
   我早已从矿山调回唐山,回家看望妈妈的次数多了。每次我回来,都是在麻将桌上看见她。她很投入,每一次伸手摸牌出牌,都特别谨慎,给别人点一炮,输几毛钱,她后悔得念叨两圈牌时间。起初,我和二哥担心她腿脚不好,腰背都痛,久坐会更加不利或增添新的病症,过于紧张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就劝她别玩,或少玩。但她使劲摇头,她说:“只有打上麻将,我的身子才少了疼痛,连吃饭都香甜了。”和她的牌友打听,果然如此。我们也就没有再劝她。凭她高兴去吧。
   但这样的好时光,不过二三年。很快,她的眼睛模糊了,视物不清,万、饼、条,东南西北,中发白,在她的眼里,都是朦胧一片。这有多少钱都要输掉。妈妈上火了。带她到医院,当即确诊,白内障已经成熟,非手术不能缓解。
   但她的基础病大多,风险太大。大夫让我们家人商量,最好放弃手术。
   妈妈听后,掷地有声地说:“宁可死了,也要做。眼睛看不见,麻将玩不了,浑身疼,活着还有什么劲头?”她又专门和我说,哥哥们不同意,就不和他们说了,让我把字签上。
   她这是在风烛残年的生命时光里,对光明的追求,对生活质量的向往。我没有动力和理由违背妈妈的意志,我只能把妈妈的事情做得更好。我通过朋友,确定由这个三甲医院里最好的大夫为妈妈手术。
   眼科手术室在三层。妈妈不能上楼梯,腿脚和心脏都受不了;躺在转运床上,又担心她身子不直,吃力后血压升高,意外发生。
   大夫说,背着她上楼最好,随弯就弯,风险最小。
   我背上了妈妈,开始了由一层往三层的攀爬。这是我成年之后,和妈妈最亲近的时刻。妈妈的脑袋贴在我的肩头,白发撩拨着我的脖颈,我感觉如同小时候妈妈给我洗脸。她的双手紧紧勾住我的脖子,我的双手使劲兜住她的双腿,就如同我小的时候,妈妈抱我一样,不会因为各种情况摔下或甩出。妻子从侧面扶着妈妈。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上三楼。妈妈的不太均匀的呼吸,就在我的耳边,我感受到了妈妈的所有气息。这是独属于妈妈的让我最亲切最熟悉的气息。妈妈在双颊,就在我的耳边。她不住地小声劝我,别累着,休息下再走。我说不用,我很有力气,我的力气是小时候妈妈给我的。妈妈是在日子极端困难的年代里生下的我,她生怕影响我发育,就一起给我哺乳,一直到五岁。1957至1961,这正是共和国最艰难的几年。家的院子里,堂屋地下,每天都堆着不少用石灰水煮过的玉米骨头、玉米皮子和白薯拐子,还有各种煮过的树皮、树叶子、橡子壳。那是父母把其中仅有的一点营养榨出之后的垃圾。后来我知道,那些东西有的是根本不能吃的。妈妈吃的是最糟糕的东西,却在繁重的劳累之余,把身体的精华持续给了我。给了我健康,给了我力量。我就不记得妈妈的奶水是多么的稀薄了。
   这时,我的后背,有湿润的热乎乎的感觉,妈妈落泪了。快八十了,我就背过她这么一次,她感动了?不落忍了?我还未曾为你们做过什么呀!这年,我四十岁。
   果真是一位德技双馨的好大夫,他姓刘,留德的博士。他用枕头、床单、被子等物小心翼翼地给妈妈从后背垫好,不让她因为身子不直而分心用力,同时,温柔地对母亲进行心里疏导,说是小手术,很快,没有任何风险。
   手术非常成功。一周后,妈妈的眼睛亮了。
   又可以打麻将了,妈妈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79岁那年,她还是动弹不了了,瘫在了炕上。也不会说话了。但脑袋清醒,眼睛灵活。每次我回家,她躺在炕上,身子动弹不得,眼睛却随我在地下走动而来回转动,自豪而高兴的眼神。妈妈是始终能够用明亮的眼睛看着我们离开的人间。
   那是2000年,妈妈80岁。
  

共 37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讲述了母亲在岁月磨砺下的一生,以及自己对她的孝敬。文章从母亲晚年病重的场景切入,通过背母亲上手术室这一细节,引出了母亲一生的辛劳与付出。从年轻时的美丽端庄到晚年的疾病缠身,母亲的形象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苍老,但她勤劳而坚韧的品质始终如一。文章中,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子女的无私奉献,以及子女对母亲的感恩与回报,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亲情画卷。母亲晚年通过打麻将缓解病痛的情节,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也体现了子女对母亲意愿的尊重与支持。文章语言流畅,情感真挚,细节描写生动,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温暖跃然纸上,读来真实而感人至深。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0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20 08:43:10
  母亲一生的辛劳与坚韧,以及母爱的伟大,在文章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全文细节丰富,情感细腻,从母亲的外貌变化到生活点滴,从年轻时的美丽到晚年的病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7-20 08:43:41
  为老师点赞,感谢精彩分享!祝老师周末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