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门口有棵李子树(散文)

精品 【星星】门口有棵李子树(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133.5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发表时间:2025-07-22 12:12:39

后门打开,就是一棵李子树。不大也不小,去年还结一树的李子。今年,一颗李子也没有。父亲走后,我说,割倒吧。母亲连连摇头,不不不,这棵李子树不能砍。我知道,我知道,李子树有父亲的影子,有父亲母亲一起磕磕绊绊走过来的日子。琐碎,细节。一枝一叶都是烟火味儿,母亲坐在小板凳上,守着那棵李子树,沉吟一会儿,叹息一声。房间很静,风进来的时候,蹑手蹑脚的,生怕打扰母亲。
   家里的瓶瓶罐罐,一针一线,母亲舍不得扔。父亲穿过的衣服,春天的,夏季的,晚秋的,寒冬的。薄的,厚的,纯棉的,母亲一一给分类,叠的整整齐齐,放在一只一只卫生袋子。搁在枣木箱子,以及那口褪了色的红柜内。母亲的手一遍一遍摸索着一件一件衣物,如数家珍。这件褂子,你爸活着时最喜欢穿,去镇上赶大集,穿着,谁家有个红白事儿穿着,洗得发白了,也保留着。那条橄榄色裤子,料子好,穿在身上不卡裆,舒服得体,父亲去医院复查,坐高铁,平时在屯子的商店坐一坐,都穿着。母亲说,打包好,烧七或者百天,一起烧了。母亲说着说着,流一把泪。曾经两个人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的不可开交,父亲的脾气属麦秸秆,一点就着。现在,母亲恨不起来了,我安慰母亲,父亲走得很平静,安详。像睡着了,母亲说,人没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母亲的泪,像决堤的河流,流个不停。我说,父亲也不希望你哭,你伤心。好好的,父亲在另一个世界看着也会高兴。
   老房子的犄角旮旯,一寸土地,一缕月光,一枚螺丝钉,一粒石子,均有父亲的气息,母亲放不下,怎么放得下?
   姨说,到她家住些日子。五舅妈说,白天她来陪伴。晚上,母亲去她家住。弟弟要接母亲住楼里,我们姐弟一致意见,准备让母亲两家轮流住,方便照顾母亲。母亲说什么也不答应,不走,不走。我一走,你爸回来多孤单。母亲哪里也不去,菜园子,三棵苹果树,一棵李子树,二十六棵沙果梨树,二垄山芋,十棵板栗树。镢头,锄板,犁铧,一口老井,一个粮仓。放不下,根本放不下。母亲想过,在老房子住了一辈子。习惯凌晨三四点钟醒了,窸窸窣窣穿好衣裳,下地,推开门,迎来一地的淡青色光晕。拿起立在墙边的铁铲,土篮筐。扒灰,扒完灰,拎到菜地倒在地垄间。站在黄瓜架旁,深呼吸,黄瓜的清香慢悠悠飘来。转身,来大门口柴草垛,抱一捆劈好的刺槐棒子,折一绺草引火。火苗哔哔啵啵响,烟囱掠出一团一团,棉花似的白烟。有时是青烟,黑烟。煲一锅玉米碴子粥,菜呢?小院子什么不缺。割一捧韭菜,上鸡窝掏三两土鸡蛋,磕碎,蛋黄金黄色,营养价值极高。玉米碴子粥出锅,锅巴不铲,舀一勺猪大油,在锅里融化,韭菜鸡蛋下锅,连同锅巴一并翻炒,韭菜的绿,鸡蛋的黄,锅巴的褐色,盛在一只大盘子里,色香味俱全。炕桌稳当当坐炕头,母亲端来玉米碴子粥,炒韭菜,觉得勺点风景。对,再摘几根顶花黄瓜。井水洗净黄瓜,排一段一段,抑或切成一丝一丝,石舀捣一瓣蒜。万事俱备,接下来拌一拌,即可食用。有的人家用筷子拌黄瓜,母亲则信奉用手拌。一是手拌有人的温度,烧菜必须细腻,耐心,也该有爱。二是,手拌的凉菜,均匀,渗透,入味。
   母亲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不肯挪窝。老了老了,落叶归根。最主要的是,母亲担心父亲回老房子转一转,没有人替他守着老宅,守着他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家。
   屋檐底的燕子巢,空着了。一年,两年,十年,不见燕子回来。母亲常常望着燕子的空巢,沉思着,我不清楚母亲在思考什么?有一点我敢说,母亲从一只鸟巢想到儿女,儿女们一个一个离开老巢,飞向广阔的天空,在那个叫城市的远方安家落户,母亲伫立在屯子唯一的土路,盼着孩子回家,盼着盼着,村子老了,父亲母亲也老了。没法预料谁先走,谁后走。父亲结实的大体格子,一场大病,把父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说,你爸心狠,先走了。招呼也不打,说走就走。母亲说,我不想他,不想他!他不管不顾走了,一句话没留。我开车飞奔回老家,父亲就剩一口气,那一口气是等着我回去才咽下。我抱着父亲渐渐冷下去的身体,那一刻,我明白,至此以后,我与父亲,一个地上,一个地下。父亲躺在灵堂,我没哭。我唯恐惊扰父亲,三年了,从直肠癌大手术到父亲病故,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日日夜夜,父亲和我们,家,医院。医院,家。不断地走来走去,每一次复查,面对各种检查,内心世界的狂风暴雨,只有我们自己懂。父亲累了,有一瞬间,我在想,如果这世间没有癌症,没有病痛,该多好,该多好。
   母亲想着想着,有些释然,母亲说,你爸享福去了。我自由了,他约束我一生。我自由了,以后,我想买什么就买,想吃什么就吃。母亲想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个大世界。转而又说,不走了,一旦走了,你爸回来扑了空,他能不伤心?母亲为父亲,为我们,为鸡猫鹅狗猪,一爿菜地,果树,老宅想了又想。就是没提自己想一想,下个月初母亲住院复查脑梗,母亲早就想有一块手表,金黄色的,表链精致的,小一点的。之前,买给母亲,父亲不让戴,看不惯。伺候父亲吃喝拉撒睡,母亲累得喘不上气儿,也有过让父亲解脱的想法,眼下,母亲不这么想了。母亲执意留下后门口的李子树,她想在这棵树上,找回从前的章节,与父亲有关的一偏一捺,一横一树,一草一木,一沙一石。
   我理解,我理解。人不是草木,草木也有情,何况是人。
   母亲不离开老家,我们尊重母亲的意思,弟休班回家陪母亲,我休班同样回去陪母亲。母亲遵从内心的召唤,没有错。有人说,将母亲接身边,也有人说,送母亲去养老院。一个人孝顺,不仅仅是给父母治病,护他们周全,更重要的是顺,善于倾听老人的需求,给她一个空间。
   上午,我在单位。弟回老家陪伴母亲,弟买了一部手机,教母亲使用,母亲很开心,学会的第一件事,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话筒那边,母亲很兴奋,有了手机,母亲走哪,姐弟俩都可以联系到。
   余下的时光,好好地陪伴母亲。无论多大的风雨,都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共 23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一棵不结果实的李子树为引子,通过饱含深情的笔触、丰富真实的细节和精妙的象征,刻画了一位在丧夫之痛中坚守爱与记忆的母亲形象,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亲情的深度以及面对生死离别的复杂情感。文章对“孝顺”的诠释也发人深省。文字质朴深沉,情感真挚饱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活哲思。虽有极细微处可斟酌,但瑕不掩瑜,是一篇感人至深、值得细细品味的好文。它成功地让读者触摸到了生活最真实、最温暖也最疼痛的肌理。作品的亮点对“孝顺”的深刻诠释:文章通过“我”和弟弟的做法,以及“我”的内心独白,清晰地表达了孝顺的真谛——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和安全的保障,更深层次的是“顺”,是倾听、理解和尊重老人的意愿(“给她一个空间”),哪怕这意愿是固执地守着充满回忆的老屋。这是一种更高级、更人性化的孝道观。【编辑:紫云朵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722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7-22 12:13:29
  贯穿全文的核心是对逝去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母亲那份难以割舍的依恋与孤独。这种情感不是口号式的呼喊,而是通过母亲守护李子树、整理衣物、不肯离开老屋、回忆生活细节等具体行为,以及“我”的理解与陪伴,极其真实、细腻、克制地流淌出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2 楼        文友:荧屏之旅        2025-07-22 13:09:57
  首先,红叶老师要节哀。用祭文的形式悼念父亲,这是最虔诚最真挚的追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