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家园】武夷西坑游(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家园】武夷西坑游(散文)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79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发表时间:2025-07-24 10:25:19

农历乙巳年四月初七初八,我参加了铅山县作协会赴西坑的采风活动。两天一晚的时间,内容丰富多彩:访赣闽关隘、走赣闽古道,采茶、制茶、品茶,感受生态文化,体验地方特色美食……
   这天正是5月4日。上午,我们先后驱车来到武夷山镇西坑村的住宿地——藏在徐家厂山坳里的民宿“桐木农家”,门前几株老茶树,春来便抽出嫩芽。多年前,老板肖南英率先推出避暑民宿,草坪、东坑陆续效仿也办起了民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肖南英父子联手,齐心协力,凭借出色烹饪手艺和两代“贤内助”的鼎力操持,诚信为本,明码标价,让桐木农家办出了特色,在一众民宿中屹立不倒。尤其那几道货真价实的招牌菜,令无数食客神往。
   铅山县作家协会在这里挂了牌——桐木农家创作基地,今次采风也是为了在此举行揭牌仪式。仪式在阳光清朗的中午,在这武夷山麓的农家小院里,县文联主席郑孝文、武夷山镇党委书记林积专、县作协主席姚增华、桐木农家经营者小肖郑重揭开红绸竖式匾额,山风掠过竹林沙沙作响。仪式还邀请了一些嘉宾,包括铅山春雷合唱团创始人余教授和广信区数位知名文友。
   当姚增华主席宣布创作基地成立。人们围站在青石台阶热烈鼓掌,以示祝贺!檐角几只斑鸠被掌声惊动,展翅飞去。暮春的阳光透出香樟树影,在白墙黛瓦间投下细碎光环。
   我们来到双泉山上的桐木关,此关海拔1100米。雄踞赣闽两省交界处,为著名的八大关之一,通关盘山而上可达海拔2160.8米的东南大陆最高峰黄冈山顶。铅山县志载:“闽省出入,咽喉属铅,七关扼险,八寨备边……”探访这赣闽咽喉的古关,石垣斑驳,苍苔古道,静诉千年沧桑。踏行于赣闽古道的青石板上,仿佛穿越明清商旅往来的喧嚣岁月。春风拂面而过,鸟鸣应和溪声,生态美景令人沉醉。
   关隘前竖立着中国武夷黄冈山立石、黄冈山公路建成纪念碑、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奠基石;关口有“万里茶道第一关”石刻;还有一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横幅,十分醒目。我们展开“铅山县作家协会采风小分队”旗帜,背靠大型立石“桐木关”三个大字,打卡留影。
   返回民宿,团团围坐,品尝丰盛午餐:荤素搭配,笋鲜菌嫩,熏鱼腊香。餐后,上一盏正山小种茶,暖胃更暖心。
   下午,肖南英带我们深入茶园,山路有点崎岖,石阶生有青苔,我缓步下行,倒也不甚费力。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启了一场浸润茶香与古韵的采茶之旅。
   春夏之交的山野,层峦叠翠。大家与茶树丛中的茶姑一道,亲手采摘碧嫩茶芽,于袅袅婷婷雾气间,体味茶农辛劳与自然馈赠的美好。不由有了诗兴,行吟一首:
   赣闽古道觅遗踪,桐木关前翠色浓。
   作协采风揭牌日,茶歌飘向白云峰。
   我与文友徐新强住在桐木农家二楼。客房收拾得齐整,被褥是晒过的,隐约能嗅到阳光的气味。推开窗棂,便见远山如黛,近处竹影青瞳,偶有山雀飞过,啁啾两声又隐入林间。此情此景,蓦然勾起六十多年前的回忆:在距此处不远的石垅,曾经首创一所独特的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生产自给自足是其办学特色。虽然时过境迁,但在老一辈人的心里,已成为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次日清晨,初夏山区天气多变,大雨连绵,雨天不便出门。我便步入后院,一幕热闹景象映入眼帘。只见大家围在石臼前,轮番上阵打麻糍。桐木农家老板亲自下场,为文友翻动着石臼中糯米饭。每槌一下,翻动一次,很快雪白如玉的麻糍粿就大功告成,营养丰富的早餐中又增一道美食。笑语飘香,我不禁吟道:
   立夏晨雨纷纷扬,石臼木杵响叮当。
   蒸米飘香引人至,笑语满院麻糍尝。
   早餐后,肖老板将新制的茶泡上一壶,让我们品茗。这是昨日下午大家采摘的茶青,经过昨夜的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程序手工制成。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可惜由于时间关系,不及细细品味,我只匆忙尝了一口,感觉不错!来不及细赏茶叶的形与色,就到了出发时间。
   上午的行程,赴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宣教馆参观学习。在保护区大门外,凝视着久违的文字,想起2004年8月,我有幸参加县文联组织的“保护区黄冈山”采风活动。那时就曾看过这门联:“乐居深山尽心尽责管好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斗转星移,再次映入眼帘,已是时隔二十一年,早已物是人非。
   保护区内的武夷山脉主峰黄冈山,为大陆东南部的最高点,是名符其实的“华东屋脊”,又是鸟兽的乐园,植物的王国。“黄冈三宝”黄腹角雉、黑麂、南方铁杉,是这里的代表性物种。入目所见,有许多池杉、枫香、油桐等乔木,宛如挺拔的卫士,长年坚守在桐木河畔。这是绿色时尚,更是绿色文明。置身于武夷深处,只觉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间雨天雾气颇重,缠绕在竹林间,竟将竹叶染作灰白色;却不知是何鸟,声音短促,像是被雨水打湿了翅膀,难以一飞冲天;山涧水声潺潺,自石缝中挤出,汇聚成溪流;溪水清浅,可见河床卵石,有鱼儿游弋其间,忽聚忽散;水面波纹荡开,映衬着天光云影。这就是我看到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大自然的天书!
   武夷西坑游,山行本无事,山水自相逢,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以文心邂逅山水相连的诗意和美妙,以笔墨记录人文景观,收获满囊创作灵感,亦收获满腔山水情怀。
  

共 21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场作协采风,为武夷西坑的山水人文作了生动注脚。郑孝文等人为创作基地揭牌的红绸,与桐木关斑驳的石垣相映,让文学与历史在此刻相遇。作者以脚步丈量赣闽古道,用笔墨记录双泉山的雄奇、黄冈山的灵秀。采茶时的诗兴、打麻糍的笑语、新制茶叶的醇香,在字间流淌成鲜活的生活肌理。六十多年前共大的红色记忆,二十一年间保护区的绿色坚守,更让此行超越了普通游记,多了层时空对话的厚重。雨雾中的竹林、溪涧里的游鱼、民宿里的阳光味,都成了文心与自然碰撞的火花。这不仅是一次采风,更是一场文学与山水的温柔相拥,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窥见武夷灵韵的窗。【编辑:田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80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7-24 10:25:58
  这篇游记以时序为线,将西坑采风的点滴串成韵味悠长的文字。桐木关的沧桑、采茶的诗意、打麻糍的欢腾,在细腻笔触下鲜活可感。作者巧妙融入共大记忆与保护区变迁,让山水游记多了历史纵深。两首即兴小诗点睛,茶禅、山韵、人文味交融。雨雾竹林、溪涧游鱼等意象,尽显自然灵秀;揭牌仪式、品新茶等场景,饱含生活温度。平淡叙述中藏着对山水的敬畏、对人文的珍视,读来如啜香茗,余味绵长。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