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星月】沪上打工记(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星月】沪上打工记(散文)


作者:柏丫 举人,306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2发表时间:2025-07-26 19:27:24


   那年,我做了一个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决定——申请提前退休。手续办妥,思考该何去何从。毕竟未满知天命年纪,在家养老未免太早。那就出门打工,管它挣不挣钱,起码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换个环境和活法,也是两全其美之事。
   去哪儿呢?
   犹豫再三,选择了沪上。理由是它在我心中充满神秘色彩和诱惑,何况有亲戚在那里,必要时起码能有个照应。
   我向亲戚打听得知,赶集网和58同城都能找工作。于是,我在两个平台先做了注册认证,填写简历,考虑到自己除了教书再无所长,就把选择范围锁定在教育培训和家教方面。
   沪上之所以是沪上,信息快捷超乎想象。我这个准“打工大妈”,简历刚发出去,就有人打电话来联系,铃声让我兴奋,甚至有点慌乱。活了大半生,我第一次大胆和陌生人电话交谈,似乎思维也不再迟钝了。经筛选,我答应闸北区的一家辅导机构和浦东新区的一家教育杂志社,等考虑成熟再做答复。闸北的老板很执着,几次交流我就心有所动,便答应去她那儿当辅导老师。
   二
   计划终于变成了行动。
   拉上行李箱出门,心像长了翅膀,追着天空的云朵飞翔。家乡的山峦在眼前不断后退,心有一丝眷恋,更多的却是喜悦,随机在朋友圈记录下此刻的心情:《九月九日小别故乡》
   秋雨丝丝缕缕
   空气裹着一丝寒凉
   九月九的天空
   太阳和云捉着迷藏
   我背起希望的行囊
   怀揣对南国的向往
   去远方追随梦的绽放
   一道道青山
   与我握手作别
   山岚默默嘱托
   道不尽对游子的眷恋
   我本是一只追随季节的雁
   秋日迁徙南飞
   待迎春花奏响金色唢呐
   我会再次回归北方家园……
   到天水坐上火车,穿越八百里秦川、广袤中原和华东大地,眼前疾驰而过的每一寸风景都令人着迷。也许只有远行,才能真正体会华夏大地幅员辽阔,祖国美景如画。
   火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时,看碧天下浩浩长江船来船往,感慨油然而生。这座我最早从小学课文知晓的《南京长江大桥》,在数十年风风雨雨中依然刚劲挺立。大桥还是那座大桥,它迎送的却是新世纪的过往与变迁,目睹的是长江两岸日新月异与崛起。
   经过近20个小时车程,火车终于停在了终点站。
   九月的沪上,暑气还没完全退去,地铁站中冷风机用力吐着冷风,却驱赶不尽人潮带来的燥热。这里乘地铁的几乎都是刚下火车的外来人员,风尘仆仆的众生,用不同的相貌、衣着、口音,向这座城市介绍自己的年龄、身份,来此地的目的。购票排队,安检排队,进闸机口排队,等地铁排队——这是一个干什么都得讲究规则的城市,尽管人多得如一锅滚水,但行动却井然有序,不像我们小地方,超市买个菜都有人插队。
   我以为火车站的地铁人流已经到了极限,哪知到换乘站人民广场,人更是多,如大锅煮满饺子。行人接踵磨肩,踩着地标步履匆匆,几台电梯上上下下忙碌仍剪不断一波又波人流。我夹在人群中,就像一片树叶随波逐流,一时无所适从。沪上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缺什么都不缺人,尤其如我一般的人。
   三
   电话联系后,闸北的老板已经在公交站口等我。一到陌生的城市就有人接应,实属幸运。
   辅导机构设在闸北区灵石路的一座高层内,和我之前的想象大不相同。七八个老师,几十个学生挤在一套复式单元楼里,再怎么安静也安静不到哪里去。若是响动大了点,就会惹来邻里的投诉。住宿在附近另一小区,几个老师同住单元房里,热闹也和谐。大家最多的话题便是议论老板。她们都是初涉社会的年轻女孩,唯我年长,多数时候少言多听,对年轻人接纳尊重。如此环境于我来说,有点难以适应。尽管老板让我只参与管理工作,但我还是想要离开。
   离国庆小长假不远了,我向老板提了出想法。她诚心挽留,但我去意已决。
   “也好,如果后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欢迎再来!”
   颇感意外的是,老板给我发了劳动报酬。同事说老板黑心,给我钱少发了,可我不以为然,这段时间食宿免费,感谢都来不及呢;哪怕一分钱不发,我既不会讨要也不会生气的。亲戚告诉我,在上海打工,哪怕只干一天,报酬是要付的;如果工资被克扣,你只要打个投诉电话,立马就会有人过问此事。看来文明城市之所以文明,必然有它的文明之处。
   我去了闵行侄子那里,开始第二轮寻找工作大战。
   和之前那家杂志社再次取得联系,一大早就从吴泾出发了。赶公交,乘地铁,换乘几次才到浦东新区,然后再坐几站公交,到达目的地时太阳已爬上头顶。
   杂志社也在一个新小区的高楼上,小区大得看不到头,转来转去才找见楼牌号。开门的是个女孩,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在大办公室办公。老板(我称他周老师)六十岁左右,高大结实,走路腿脚有点不够利落,普通话跟播音员似的,一看就不是当地人。他倒了一杯茶水,招呼我坐下。从谈话得知,他办的杂志属国家正规刊物,主要面向全国各地教师征收论文,同时还办学生刊物,他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如今想放下心有不舍,而身体原因使他行动不便,急需一位年长如我有工作经验的人帮忙打理,因没得到我的及时回复,就又重新找了人。我并没因此而失望。在长时间的交谈中,从他出版的多部书籍,我了解到周老师是个有学识且非常敬业的人。
   谈到找工作,我无不抱怨地说,为什么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年龄那样苛求?四十五岁是女人各方面都成熟的时候,但许多用人方却以此作为界点把女人挡在门外,这样极不公平。周老师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这是社会现象,但这种偏见我们无力改变。”我说,可能是因为女人年岁大了就婆婆妈妈多事,单位不好管理才限定了年龄。我这样说的时候,默想自己千万别成那种讨人厌的大妈。周老师认同我的看法。他建议我还是在教育机构做老本行好一点……
   四
   一连好几天为找工作奔忙。对方选择我,我也选择对方。觉着条件不适合自己的就忽略不计,对感兴趣的就前去碰碰运气。每天早起顾不得吃早餐,包里备点牛奶面包等裹腹之物就赶紧出发。早上七八点是地铁人流高峰期,车厢内人贴着人,能感觉到对方呼出的气息,尴尬得人不由自主屏息静气。下车时,包卡在人群缝隙中拔不出来,真是“人满为患”。
   几天时间,我去了嘉靖、宝山、黄浦、静安等区,有的地方单趟就要坐二十几站地铁,一天跑下来身心俱惫。晚上躺在床上舒展筋骨,不禁叹息打工人的不易。通知面试的信息很多,但对于我这类人,不过是保险、社区文化、文员等,学校宿舍管理员的一个岗位,就有好几百人抢,这哪是我等竞争得了的。有的工作你完全胜任得了,可年龄硬是把你拒之千里;有的可放宽年龄,自己却不喜欢或者没有揽瓷器活儿的金刚钻。
   重新又把目标转向教育培训。教育机构非常欢迎有经验的老教师。甲方总有电话打来:包吃包住、房子精装、有全勤奖、发十三月工资等等,以良好的待遇吸引你来加入。
   第五家面试后,我选择了松江区浦南小镇的一家辅导班。这里虽隶属于沪,却离外滩陆家嘴四十多公里。现代化建设与田园风光给小镇赋予别样风情。我租住的居民小区以低层楼群为主,松散舒适的环境我很喜欢。小区门口就是上班的地方,来去十分方便。
   大概上班一月后,我又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想让我到她家做家教。电话中感觉投缘,我想不妨前去看一究竟再做定夺。
   趁休息日,我去了一趟闵行雇主家。她家有智能门窗厂、园子,还带我看了她家的别墅。女主人看起来和我差不了几岁,大连人,高挑个子,干脆利落中透着精明与世故。男主人是温州人,英俊儒雅,温和内敛,都称他李总。主人一心留我吃饭,说专门买了大闸蟹招待客人,见其诚恳,我就应了。
   餐厅布置如会客室一样的豪华,欧式桌椅、精致餐具、一桌高品质菜肴,尽显主人奢华生活与品位。女主人告诉我,她家有专职厨师,日常生活多以海鲜为主。
   饭后,我跟女主人坐她朋友的车,去参加某塑身产品的展示会,酒店大礼堂座无虚席,到场的几乎都是女人,个个打扮入时、花枝招展,有的珠光宝气,有的高冷傲慢、目不斜视。眼前景象,让我想起电视剧中老上海的名流社会。对于我这长期待在小地方的人,真是眼界大开。看她们养尊处优的样子,似乎她们才是真正的女人。我自认为自己穿得并不差,但还是明显与场合不搭。当然我不会自渐形秽,因为眼前的繁华世界与我着实无关。
   五
   回松江后,我想此事该到此为止。可是经不住女雇主一说再说,心又热乎起来。约好时间,我找理由向老板请了三天假,先去来个“实地考察”。
   这次是去她家黄浦区住宅,出地铁口即到。接我的是她家阿姨,看起来比我老气,胖乎乎的,衣着朴素,对人温和。雇主不在家,她什么话都对我说,包括雇主家庭结构及婚史,唯独不提她每月的报酬。不一会儿,她就用语言给我描画出她和主人清晰的大致轮廓——她是东北人,雇主生小儿子时来此,算起来已满10年,孩子从小她来喂养、晚上睡觉也在一起,因为关系密切,家里人都称她大姨。女主人和李总半路结合,婚后又生了一儿一女,把李总管得很紧,工厂要职都安排了她的娘家人;李总的大女儿在某国留学,前妻把生意做到了海外;女方带来的儿子在学习做生意等等。复杂的家庭关系,让我担心这家人恐怕不好相处。
   要我教的是小儿子,读四年级,看起来很乖,一说写作业就流眼泪。问也不吭声,和他不太容易交流。
   大姨天不亮就起床,默不作声地擦地板,做早餐,说李总每天早餐都要吃一条海参。她打开厨房冰柜给我看,里面全是高档营养食材。一家人吃完早餐,主人两口子去工厂,大姨送小儿子上学。我探头看一眼主卧室,床上被子堆了一团;卫生间更是凌乱,地上扔着几双脏袜子,洗衣盆扔着先夜换下来的衣服,洁白的洗浴池上落满了头发,黑乎乎的一看令人作呕。这要是放在咱家,我非发怒不可。大姨说每天都是这样,这些是她的份内工作。
   快放学时,大姨带我乘地铁去学校接孩子。冷风刮得人睁不开眼,我俩站在人群中翘首以望。没人知道我俩的身份,根本就没人在意我俩是谁,但大姨知道自己的责任。接到孩子,他要吃汉堡包,大姨二话没说就爬楼梯去买。她那样任劳任怨,谨小慎微,也许是长期搞家政,使她多劳而隐忍。
   傍晚,一家大小都回来了,晚饭吃罢一桌狼藉,残汤剩饭要大姨忙乎大半天。快睡觉时,小儿子要吃苹果,大姨又去楼下买了最好的苹果来,清洗、削皮、切块,再给孩子吃。夜里,我和大姨还有小儿子同睡一张大床,孩子要枕在她的臂弯,对她甚是依赖。
   和他们接触,我才明白女雇主的心思。她是要辞掉大姨,让我既给孩子辅导功课又做家务。怪不得大姨事事叮嘱我,态度对我不错,但多少流露出点抵触情绪。大姨说雇主对她不是太好,逢年过节把她叫到别墅那边,所有活儿都是她一人承担,没有休息的时候,累得直不起腰来。说孩子也是没良心,听她要走竟然没有一句挽留的话……
   我问她出了这家,还去找活吗?她说不找啦,现在的活儿不好找,她没有丈夫,女儿在上海开网店,生意还过得去,她就猫在女儿跟前算啦!我意识到,我的到来,给大姨生存造成了危机。何况,让我像大姨那样侍候人我是无法做到的。
   第二天中午,家里瓶装水没有了,小儿子从来不喝桶装水,大姨要在接他之前去超市把水买回来。大姨走后,我坐在阳台望着不远处的中国馆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哀伤莫名其妙地爬上心头。我麻溜收拾好自己的物品,趁大姨没有回来,赶紧逃之夭夭。
   坐在地铁上,给大姨和女雇主发了一条消息表示歉意。
   从此,我便安心在松江这边工作,不再折腾。每天上午不上班的时候,画画、习字、看书,去田园散步;休息天,背上包去动物园、博物馆、城隍庙、陆家嘴……想去哪里去哪里,好不潇洒,随性感受魔都的魅力。安然享受人生最悠闲,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
   ——后记
   至今,还有人说我当年的选择太不划算,失去了优厚的待遇,可说话的人哪里知道,有的东西无法用金钱衡量。回望沪上打工经历,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哪来的一份勇气。大上海,我没能读懂它的厚重历史文化和内涵,但我体会到了它的包容、文明、繁华与领先,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夹缝中怎样生活。这次难得的人生体验,促使我开悟,不再那么幼稚而无知。
  
  
  

共 48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提前退休后在上海的打工经历,字里行间满是对生活的热忱与勇气。从初到沪上的兴奋慌乱,到在求职路上的奔波探索,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得仿佛就在眼前 —— 地铁里的人潮、辅导机构的烟火气、雇主家的复杂人情,都被描绘得鲜活生动。​最动人的是作者的心态,年过四十仍有 “追着云朵飞翔” 的闯劲,面对年龄偏见不卑不亢,在光鲜与平凡间始终保持清醒。文中穿插的小诗更是点睛之笔,让闯荡的艰辛里多了份诗意的浪漫。这不仅是一段打工记,更是一堂关于勇气、选择与自我成长的人生课,告诉我们生活的精彩从不受年龄与环境的束缚。一篇非常励志的散文,读了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佩服作者的胆识和勇气!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5-07-26 19:28:57
  这是一篇非常励志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提前退休后在上海的打工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精彩从不受年龄与环境的束缚。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柏丫        2025-07-26 20:42:22
  那段经历很值得珍藏,虽然损失了物质待遇,但得到的无法用钱衡量,不然,现在大脑都僵化了,老朽一个。
2 楼        文友:柏丫        2025-07-26 20:37:33
  谢谢碧柳老师精心编辑,小文很长,辛苦了。遥送夏日清凉。
3 楼        文友:童怀钰        2025-07-27 06:37:50
  佩服柏丫老师的勇气!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