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浪花·梦想】天上人间(赏析)

精品 【浪花·梦想】天上人间(赏析) ——读李煜《浪淘沙令》


作者:吴需荣 举人,4013.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5发表时间:2025-07-27 07:38:35

李煜是南唐后主,是亡国之君,灭亡他的是北宋王朝。他在北宋受尽屈辱,用血泪铸成流传千古的诗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灭掉他的北宋,走上了他的老路:北宋最后的君王宋徽宗,同样是艺术修养非常高的皇帝,同样被敌对势力俘虏,同样受尽了屈辱。有人说这是因果报应,是宋太宗百般凌辱李煜造的孽报应在后人身上;也有人说徽宗是后主转世,因为两人实在太像了。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个人转世之后还如此悲催,简直倒霉透顶。这些当然是笑谈,但历史就是这样有趣。
   亡国之君的日子当然不好过。对比蜀汉刘禅,李煜的政治智慧几乎为零。刘禅说出乐不思蜀,真是白痴吗?这是他的政治智慧,是他自保的手段,他宁可被别人看成傻瓜,也不敢让当权者敌对。而李煜呢?成天叹息当前的悲哀,幻象故国的美好,这样的人,又怎能不让当权者整治?他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最终也吞下了自己政治幼稚的苦果。不过,历史总是公平的,上天给了他弱智的政治才能,同时给了他非凡的文学才能,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千秋永传,而那些政敌们,那些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自然也都成了屠杀天才的刽子手。不管如何,李煜选择了自己的道路,选择了无尽的哀叹和悲伤,更在这种悲伤中展示出了文字之美,哀怨之美,展示出了情感之动人。
   李煜晚年的词,都是精品,是他艺术的最高峰。
   他的这首《浪淘沙令》,也是作于他的生命晚期,甚至有人说这是他的绝笔词,其哀怨悱恻更加感人至深。词的全文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词开篇平淡如语,但境界全出。作者坐在屋内,帘外下着雨,春天就这样过去了。暮春时节的雨,就是摧毁美好的刽子手,李煜表面是旁观者,但他肯定感到自己就是经历者。他生命的美好,正是被无情的岁月、战争的硝烟给摧毁。同样,当我们读到这句时,会对李煜感同身受,也会不自禁的想到,我们自己曾经的快乐,曾经的春风得意,恐怕也随着岁月流逝雨打风吹去了。第二句中的“五更”,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指五更天,还有一种解释是说从一更到五更,就是整晚。不管哪种解释,作者表面说身体冷,实际上说的是心寒。五更天了,天快亮了,作者被冻醒了,想到了刚做的梦,在梦里,他又回到了南唐,回到了自己还是一国之主的快乐时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哪是梦,这分明就是他的期盼,是他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那段时间是多快乐啊,是笙歌不绝,美人罗列,是香粉四撒,美酒当前,是珍馐满桌,弦管彻天。李煜是个文艺修养很高的人,所以歌舞音乐既是他的享乐,又是他的事业,更是他的生命。他不是个称职的君王,但肯定是个称职的艺术家。你可以说他玩物丧志,但他确实是将自己的全部心力投入到了歌舞音乐中,并得到了最纯粹的快乐。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他的父亲可以安然度过此生,他却偏偏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宋太祖,他不想侵略别人,但躲不过别人的侵略。如今,他已是客,是寄人篱下的失败者。他不想梦到自己现在的处境,永远不相信,不愿意接受这个已经成为臣虏的事实。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越是不相信,越是反衬出事实的悲惨。这,就是他感到心寒的原因,再华美的被子,再精美的房舍,都温暖不了他的内心。
   李煜的词中充满了今昔对比,与其说是艺术手法或者写作技巧,倒不如说这是他的心路历程,是他真实感受的展现。唯有真实才动人,他的落寞,他的凄凉,他的不幸,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是他作品最具感染力的存在,也是其艺术价值所在。当然,这种真实感受也导致了他的杀身之祸,他是真的用生命在铸就自己不朽的诗词。
   下片首句,李煜说,一个人不要凭栏远眺。越是不要,越说明经常这样做,就像我喜欢一个自己得不到的人,我告诉自己不要想她,其实更说明我在想她。原因很简单,如果我没有想她,那根本无需告诫自己。李煜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我经常凭栏远眺。眺望什么?当然是南唐的无边江山,那是自己的故国,是自己的欢乐,是自己的生命过往。别时容易见时难,当然了,丢掉一个国家很容易,可再得到就难了。其实世事都是如此,丢掉一段感情,失去一个爱你的人很容易,可再想恢复就很难了。这句词应该脱胎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虽然表达了不同的情绪,但词句中隐藏的真情是一致的。
   最后一句呼应开头,下雨了,春色走了,天地间只有落花流水了。这样衰败的场景,怎能不让我想起曾经的春色满园。作者的情绪始终如一,始终放不下曾经的辉煌和快乐,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故国。天上人间,更是直白,其实更应该说是天上地狱,曾经快乐如神仙的日子,那当然是天上,如今凄凉受辱的日子,那是人间,更像地狱一样。
   李煜是用天上和人间做对比,感慨自己的命运不济命途多舛,可偏偏这一句词,后来居然演变成为形容快乐幸福的日子,就是说人间的日子如天上一样快乐,足以让李煜无语了。更令他无语的是,这还成了一个高端的淫秽享乐的魔窟名字,因扫黄而全国闻名。不知道千年之前的李后主,看到后人如此运用他的诗句,会生出怎样的感想,是欣慰,是羞愧,还是愤怒?
   李煜的词,没有晚唐五代以来花间词人的辞藻堆积,他堆积的是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哀愁,甚至自己的生命。华美的辞藻和写作的技法永远不如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这也正是李后主能够超越同时期词人的地方。
   人生际遇的不幸,造成文学史的大幸,又岂止李煜一人而已。
   次韵一首《浪淘沙令》,记一次野外登不知名小山:绝壁水潺潺,游客阑珊。杂花野草更增寒。孤寂小池添趣味,独自寻欢。亭上可凭栏,远眺江山。峰峦无路欲登难。仙境有闲说乐土,还在人间。(原创首发)
  

共 22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吴老师的赏析,文笔细腻,凝练。整段段文字如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层层剥开李煜的悲与美。它先以李煜与宋徽宗的命运镜像破题,借 “因果报应”“转世”的趣谈,点出亡国君主艺术灵魂与政治宿命的悖论。再以刘禅的 “乐不思蜀”作参照,反衬李煜 “政治幼稚”背后的赤诚,正是这份不肯屈就的真,让他在屈辱中淬炼出词的锋芒。对《浪淘沙令》的解读,尤见深致。从 “帘外雨潺潺”的暮春寒意,到 “梦里不知身是客” 的今昔撕裂,从“别时容易见时难” 的怅惘,到 “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幻灭,字字皆被注入生命体验:雨是命运的鞭挞,梦是记忆的执念,江山是心口的痂,天上人间是无法弥合的裂痕。更妙在点出词句后世的 “误读”与 “挪用”,让千年词心与当下语境碰撞,生出别样的历史唏嘘。文末次韵很棒,《浪淘沙令》,以 “绝壁水潺潺”“独自寻欢”“还在人间”的野趣,与李煜的家国之痛形成对照,同是登览,一者悲江山易主,一者乐孤寂寻趣,却在 “凭栏望”的动作里,完成了对 “人间”不同境遇的呼应。好文力荐,浪花有你精彩。【浪花诗语编辑:一季阑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8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27 07:40:13
  浪花名言:帘外下着雨,春天就这样过去了。暮春时节的雨,是摧毁美好的刽子手!
   -----吴需荣
2 楼        文友:一季阑珊        2025-07-27 07:41:08
  很棒的赏析,期待吴老师更多精彩,助力浪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