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滴,你的中考成绩是626分(散文)
如临大敌的中考结束已经一周了,成绩像婚礼上的新娘,迟迟没有揭开面纱,这让我站立不安,心神不宁,做事无心,吃饭无味,睡觉无眠。
学校发布信息,说成绩公布时间是7月1日,有家长传言,6月30日晚就有人查到成绩了,这又让我辗转反侧了一个晚上,我时不时地打开手机登录,结果什么也没查到。次日天刚刚亮,我一早起床坐到电脑上,登录页面后频繁的刷新,再刷新,成绩查询页面始终如一,无任何变化,刷着刷着,连“成绩查询”条都被隐藏了,空气凝固了一般,我浑身烦躁。
滴,手机短信声率先响起,大早上的,这个信息来得突兀。铃声像一位时空信使,它穿过隔墙,透过门缝,无可阻挡地送到妻子和儿子的耳朵里。是成绩,我大声呼叫,心怦怦直跳。儿子和妻子从各自房间一先一后冲到我跟前。
短信预览中显示“温州市教育考试院”字样,这位“稀客”上一次找我还是六年前的事,那次是给我送来女儿高考成绩的。我很清晰地记得,那次的短信铃声响起时,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当“滴”声在出成绩的时间响起时,女儿扔下饭碗,躲到房间里去了,她以逃避的方式面对自己可能不理想的成绩,好在结果给了她惊喜。六年后的今天,同样是“考试院”这位贵客,是否也能为儿子送来惊喜?我心如鹿撞,尽管在中考过程以及中考结束时,我曾百般的告诫自己,无论是什么结果都要坦然接受,面对现实,但当成绩真实摆在我面前,而这个成绩又跟自己的期望有落差时,我的心免不了一阵失落,且这份失落曾长时间的伴随了我。
为了让中考成绩出得更具惊喜感,我叫儿子拿来一本书,将手机信息全部覆盖,然后像推牌九一样,将书一点一点地往下移。
首先出来的是语文成绩,104分。完了,我脱口而出。我们的目标是省级重点高中,也就是我女儿就读的高中--温州中学,按照往年成绩,想进这所省重点高中,在其他科目没有超常发挥的情况下,总分120分的语文至少要拿到110分,否则,其他科目都得超常发挥。如此才有可能被温州中学录取。这就像刮体育彩票,只有第一位数字对上,才有机会拿到超级大奖。我的心开始沉了下来。儿子见我变得不愉快了说,什么完了?后面还没看呢!事实上,在中考结束后,我曾经不下十五次地预估过他的成绩,每次估分都做了极限突破,有些科目平时没有考过的分数,预估时也都做了刻意地“拔高”,但无论如何高估其他科目的得分,语文估分始终没有低过108分,眼下的104分成绩,几乎让我看不到能上温州中学的希望。
很显然,语文成绩业已失利,数学是否惊天逆袭?我带着一分忐忑,慢慢地将书本继续往下移动。妻子和儿子着急地直跺脚,纷纷催我“快看下去”。
看到了,数学112分。这个分数虽然比我预估的少了一分,但是,根据儿子以往的数学成绩,满分120分能拿到112分已经是“真实水平”了,他除了在中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数学拿到了满分外,其他时候的测试成绩一般都在110-114分之间徘徊。何况,这次的中考数学试卷的压轴题。几乎每个同学都说自己是空白交卷,说太难了,有些孩子是哭着走出考场的,事实上,后来成绩出来时,据说,全市能做得出这道题的同学屈指可数,就连以数学见长的我儿子的班级,最高分也只拿到116分,说明这次的数学试卷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儿子的数学成绩能拿到112分,跟班级最好的同学也只有相差4分,这属于很难得了。
书本像灌了铅,沉重地再次下移,接着出现的是英语116分,英语总分120分,116分超出了我的预估分2分,算是惊喜了。英语至于我儿子,算是最稳定的一门功课,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三年,成绩从没有大起大落过,不会太难看,但也没有太好看。我一边心里做着分析,一边继续“看下去”。
《社会》95分,这个分数已经超过预估,当时考完这门科目后,儿子说挺难的,我给他估出的分数是92分,所以这个成绩已经算是意料之外了。最后一门科目是科学,满分160分的科学,一直是拉分科目,我在预估这门学科的时候,给出的分数是155分。我像揭宝一样揭开书本的时候,看到科学的成绩是159分。惊喜之余,我跟儿子说,这个一分扣掉或许就是你的字迹不工整的结果,儿子说也有可能,因为自己感觉科学没有不会做的,不应该有扣分。
成绩这个新娘的面纱已经全部揭开,红盖头完全掀起,加上儿子早一个月前就知道的满分体育成绩40分,整个中考的成绩是626分。儿子看看我,又看看他妈妈,说,你们还不满意吗?
“是的,我承认你努力了,但跟我们的期望值还有一些距离。”我回答儿子说。
儿子接着说,自己满意了,626分可以了,让我不要“心太贪”。我说,或许是因为我的期望值定得高了,此刻一点幸福感都没有了。儿子说,你们的幸福感来自于我的分数?我如实回答说,不只是我,很多家长的幸福感都来自于孩子之间的攀比,来自于自己的孩子成绩比别人的孩子多一分。儿子说我的分数已经比很多人多一分了,你应该有幸福感才是。我点点头,算是默认,可心里一直舒畅不起来。
我第一时间将分数发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说,又是一个被语文拖了后腿的同学,敢情在我之前已经有语文考不好的同学发给了她。
是的,儿子语文考104分,对于我这个挂着作家虚名的父亲而言,最是心有不甘的,因为语文120分中有50分是作文,虽然儿子的16分失分具体失在哪里不知道,但根据以往的作文水平,他大概率是作文没写好。班主任在后来录取完毕后发来一条信息,说,三年的初中学习,拿下了弱科数学和科学,结果竟然栽在语文上,她的话既是警示,也是鼓励。毕竟中考不是结束,而是人生的另一种开始,高中还有三年,让儿子重视起来,要想考出好成绩,所有科目都不能“缺胳膊少腿”。
分数已经出来,就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俊是丑那都是自己的孩子,既要接受也要重视。此刻其他同学的成绩纷纷传来,部分平时成绩相当的同学,个个眉飞色舞,志得意满的,我看着自己儿子的那个626分,一阵阵失落像温州的台风天,时而风起,时而云涌。事已至此,那就勇敢面对吧。我们开始对应以往各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做分析。参照“稳定压倒一切”这条放在全国任何一个领域都通行的规则,教育部门每年对考试的录取分数划定不会有很大的起伏。坊间有一种普遍说法,说高考也好,中考也罢,其成绩都是老师改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考出来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这一年的试卷比往年难度高,老师在改卷时就会“手下留情”,往松了改,能搭边的答案都会给分,反过来,如果这一年的试卷难度低,那么老师改卷时就会“从严”,掐分给,尽量达到一种跟往年录取分数不相上下这样一种结果。拿温州中学讲,去年该校的录取分数线是634.5分,那么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不会相差2分,也就是说,最低不会低于632.5分,最高不会超过636.5分。换言之,今年的温州中学录取分数线绝对不会录到626我儿子这个分数。坊间的这种说法,虽说不具任何权威性,但细品之下,还真像那么回事,这从每年全国各大高校,及各高中的录取分数可得到“验证”。比如北大,在浙江每年的录取分数基本上就是700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皆是。至于高中,也无一例外的,其录取分数相差从没超过三五分的。
温州中学是没可能上了,那就退而求其次,我们把希望落在了温州第二高级中学,这所去年录取分数线在628分的学校成了我们最渴望进的学校,鉴于该校有扩招的消息,结合今年的中考普遍反映难度比去年大,我们心里想到的是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降低,如果能降到626分,那我儿子岂不有戏了?带着这份希望,我于学校开放日前一天,跟随班级一位通过“关系”取得进校参观资格的同学家长来到这所在温州排名第二的重点高中。在参观校园过程中,我弱弱地问带队老师,说今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否会降低?老师的回答非常谨慎,他说学校是有扩招,但是,剔除分配给全市各大初中学校的“定向生”名额,实际落到其他统招生上的名额相当有限。老师口中说的“定向生”是近两年刚实施的一项政策,教育部门为了追求所谓的“均衡教育”,每年要求重点高中拿出不少于70%的招生名额分配给全市各所初中学校,定向生的录取分数最多可以下降70分。这个政策实施的结果就是一些成绩高的进不了重点高中,成绩低的反而可能进。事实就是如此,从后来的录取结果看,633分的进不了温州中学(分数线633.5分),而有学校学生考了617分的却被温州中学录取了。很多家长“忿忿不平”,说什么教育公平,这就叫公平吗?管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说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另一个问题产生的源泉。“均衡教育”政策解决了部分普通初中长期没有学生进重点高中就读的问题,但,因为该政策挤占了重点高中招生的名额,从而产生了另一种不公平。
第二高级中学的带队老师后来告诉我说,自己的学校也有70%的名额被要求分配给定向生,所以限于招生规模,今年的录取分数大概率不会降到626分,但是他让我先报,反正是“分数第一,遵从志愿”规则,志愿填报上把第二高级中学放在前,也不影响最终录取学校。
我带着儿子继续去参观其他两所重点高中,龙湾中学和瓯海中学。还分别跟招生老师面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两所学校各有所长,各有千秋,老师们一致的讲法就是,“只管填报”,“欢迎报读”。还分别给我承诺,说626分可以直接进实验班,把我儿子给听得一阵阳光灿烂。参观完所有重点高中后,我们在志愿填报那天,从温州中学开始、到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再从瓯海中学到龙湾中学这样的顺序填好志愿,心里想的是再不济,瓯海中学总能保底了吧,于是后续的志愿决定随便填,心想反正录不到那里去。但是为了万一,妻子建议之后的志愿也要好好填报,她说也不能掉以轻心,凡事总要考虑周全,事情结果没出来前,谁都不能断定谁就能百分百上哪所学校,后来我们慎重对比,并听取亲朋好友等“各方意见”,在志愿上接着填报了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实验班,再接着填了其他几所还不错的高中,直到填满15个志愿。录取结果出来后,我们庆幸没有轻视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完成后,我们“放宽心”地去旅游了,出发的那天恰好是录取结果公布日,我们在高铁上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像挂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的。一会刷新手机,一会退出重新登录,妻子说,真担心连瓯海中学也录不到。我说放心好了,即使二高录不到,瓯海中学肯定能保底的。紧张之下我去了一趟洗手间,行走在车厢里,我惶惶不安中接到妻子的电话,她语气沉沉,毫无兴奋地告诉我,说是二外。我起先以为是她说错了,我问她是二高还是二外,她坚定地说是二外。
连儿子自己都感意外,怎么是二外呢?瓯海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不就是626分吗?后来得知虽然瓯海中学是626分,但是因为同分人数很多,语数成绩总分排名太后,瓯海中学招走了一批626分的,也踢掉了一部分626分,儿子在被剔除之列,又是语文成绩拖了后腿。
这个结果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释怀,虽说二外实验班也不错,但是跟自己的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落差太大。
如今中考一事尘埃落定了,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懊恼的暑假也快要结束了,这段时间我也逐渐认识了二外这所起先根本没有考虑到的学校,还带着儿子去沿着学校周围走了一圈,在自己的心慢慢释怀的同时,我也跟儿子说,得喜欢上这所学校,喜欢上这里的老师,毕竟学习还是要靠自己,高中三年变数很多,一切都还存在变数。我儿子说,自己早已经喜欢上这所学校了,他还说,二外原来没来看过,如果自己在志愿填报前来参观过二外,或许,就把第一志愿给了二外了。我听儿子这样说,心也放下了很多。
我一心想把儿子送入温州中学,早在三年前就买了温州中学旁边的房子。暑假里,我住进了新房,每天上下班经过的一条路叫瓯越大道,温州中学和温州二外隔路相望。往北看,是温州中学,她美丽的校园,就像我的梦中情人,眼看着她嫁给了隔壁老王,每天看到,但却不是我的;往南看,则是温州二外,她在我毫无心理准备之下翩然而至。或许她才是最适合我的那个人,那所学校。
回头想想,总分660分,儿子考了626分,近95%的得分率,说不优秀,显然是苛刻了。
有时候跟儿子闲聊,说去了二外后要把自己的定位定高一些,不要有“低人一等”的想法,争取三年后,让考试院这个“稀客”给家长发来惊喜的短信。儿子说,什么温州中学、瓯海中学,考上这些学校,只不过是给你们家长相互闲谈时,多一个谈资,多一份炫的资本罢了,其实读书主要还不是靠自己吗?笑到最后才是英雄。
我默默理解着儿子这句话,紧锁的眉毛渐渐舒展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