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梦想】爱如春梦(赏析) ——读白居易《花非花》
李商隐为情圣,白居易虽非情圣,但也是至情至性之人。他的爱情诗,同样凄婉动人,读来让人感伤不已。也许,正是白居易对爱情的近乎崇拜,他才把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从古代常见的狐媚惑主、荒淫误国,演绎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坦率说,两人真应该感谢白居易,感谢他写的《长恨歌》,否则杨玉环就是又一个妲己或者褒姒,成为大唐从盛世走向衰败的千古罪人。白居易写出了两人的真情,感动了千年以来的人们,还被后人不断地艺术加工,如洪升的《长生殿》。有了爱情,不管是真是假,两人离开了历史的耻辱柱,转而成为著名悲剧的主角名垂青史。白居易对自己本人的爱情,自然是更理解珍惜的,如他的《长相思》,就是他对自己爱情的怀念,感人至深。
这首《花非花》,颇有情圣李商隐《无题》诗的色彩。首先没有题目,“花非花”就是词的前三个字,引用为词牌,也可以说是题目,就像李商隐的《锦瑟》,实际上就是无题诗。其次是内容,内容肯定是写的爱情,但具体是什么,没说。而展示出来的意境,又是凄婉迷离催人泪下,完全就是李诗的风范。这首诗,有人认为是白居易年轻时候所写,纪念他的初恋。他二十岁时到徐州,住在父亲那寒窗苦读,前后共生活了七年,在那认识了隔壁的贫苦少女,并心心相映共同掉进了爱河。等到他离开徐州,进京赶考,天随人愿,于两年后以第四名的成绩高中进士,而且是同批进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春风得意。白居易是个至情至性之人,没有始乱终弃,高中后便回到徐州,准备迎娶那个姑娘。奈何身份地位的巨大差距,让白母坚决不同意这场婚姻。据说,白母当时还患有心疾,就是神经病,最终白居易不敢违拗母亲,抗争无效,不得不含泪离开了那位小姐。这段恋情对他影响很大,他直至八年以后,已经三十七岁高龄,才开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而且即便有了妻子,他内心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曾经带给他美好初恋的平民姑娘。这是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我们无法责怪白居易,只能说,这是命中注定的一场劫难。这首词,说是白居易纪念这段感情所作,完全有可能。只有亲身经历过感情的伤痛,才会描写的如此细腻而又欲言又止。
全词是:“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首句,花非花,雾非雾,似乎完全不知所云,就这样造成一种迷离的感觉。我看到的花不像是花,看到的雾不像是雾,为什么?那是我的心不在焉,是我的魂不守舍,所以我不知道看的东西是什么。苏轼显然受到这句词的启发,后来在写杨花时用了“是花还似非花”之句。其实,这句话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我知道了又能如何呢?我认为是花,就真的是花了吗?正如我的爱情,我认为这是天长地久的爱情,事实就真是如此吗?世间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所能掌握的,大概有过失恋经验的人,都能体会这种无助、无奈的感觉吧。进一步来说,爱情是美好的花朵,想来也就那么回事,无需那么认真,所以,花非花。这可以看成白居易无奈的自我解嘲,自我宽慰。总之,这句话既是无奈,又是宽解自己,还自有隐约的不满和抗争之意。
第二句,夜半来,天明去,简直让人想到了《聊斋》中的狐仙。当然,这是说笑,但也有点影子。白居易这里引用了宋玉《高唐赋》中的故事。传说楚怀王下榻巫山,夜里梦见有神女自荐枕席,一夜尽欢之后,神女告诉他,说自己居住在巫山之阳,朝为流云,暮为行雨。从此,中国文学史上有了巫山云雨这个著名的典故,很多文人都喜欢用此来表达短暂的爱情,男女间短暂的欢愉。金庸先生逍遥派中“巫行云”这个名字,显然就是引用了这个传说。本词中下面的春梦、朝云同样是在说这个典故。所以,夜里来早上离开的不是狐仙,而是神女。当然,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说爱情的短暂。其实说到底,聊斋中那些绝美的狐仙故事,留给人意难平的不是人妖鬼的畸恋,而是爱而不得的惆怅。人和妖或鬼的爱情,无法长久,正如妖鬼只能晚上到来,一到白天就要离开,岂不正如青年男女得不到父母支持的地下恋情?在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有着极度的权威和决定权,和现在不一样的,这种得不到父母支持的爱情,最终大概率都会无疾而终,白居易自己就是实例。地下恋情终非长久之事,夜来朝去自然也终究只是一场好梦。
最后两句,来如春梦,去似朝云,既是写巫山神女的故事,又抒发了极大的感慨。梦境,虽然美好,终究是虚空,尤其是春梦,“春梦了无痕”嘛,留下的只是永远的惆怅。对无可奈何的人来讲,只希望这场梦的时光再长一点,梦做得再久一点。然而,梦终究会醒,无论梦能做多长时间,终究还是一场虚妄。醒了以后呢?梦中的人没有了,化成了早上的云彩,再也找不到了。这就是这个故事为什么如此打动中国古人的原因。神女,原来是无法拥有的,她是云,是雨,是在我身边但又抓不住的美好。爱情不也是如此吗?那个我爱的人,她可能就在我身边,她是那样的美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偏偏抓不住,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折磨,是最难受的酷刑。越美好的爱情,往往越无法成功;反之亦然,越无法得到的爱情,越是美好。爱情就是这样的悖论,留下了多少的唏嘘和眼泪,但它的美好又让多少年轻人如飞蛾扑火般甘愿去寻找这样的美梦。说到底,为了爱情而痛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巫山神女的故事,和失败的爱情是有着共同点的。首先是美好。爱情当然是美好的,会给当事人以极大的快乐,神女也是美好的,也给了楚王以快乐。越是美好,越是欢乐,越让人舍不得,越让人流连忘返,越让人放不下。其次是短暂。我们当然希望爱情能够天长地久,可世界上不总是那样幸运的,总会有有情人走不到一起,正如神女的一夜。现实中的爱情当然不可能只是一夜风流,但对于人的漫长生命而言,一年和一夜又有什么区别?对于天长地久的爱情渴望,对一个人永不停止的思念而言,当时相聚的快乐时光无论是多久,都不过像一夜一样是转眼云烟。快乐总不能长久,痛苦的思念却极其漫长,人世间的悲哀总是如此。最后是记忆。如果所爱的人,真的已死,或者隔绝一切联系的可能,也许岁月会慢慢疗治伤痕。难的却是,我想忘却,但总能想到这个人,甚至总能见到这个人,或者听到这个人的消息,看到这个人的旧物。正如神女一般,我看到云彩,看到细雨,就会想到她。这是何等的难受!然而,事物是辩证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又愿意承受这种煎熬,毕竟这给了我回忆,给了我动力,让我想到了曾经的美好,让我感受到了曾经的爱情。
爱情,永远是说不清楚好坏的,所以只能自己感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无论如何,忠于爱情,感受爱情,哪怕只是个悲剧,都是有意义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一首五绝,致敬爱情:年少为相思,狂歌醉酒时。老来心欲动,无语任形只。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