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空灵的山谷(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空灵的山谷(散文)


作者:李旭 秀才,154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4发表时间:2025-08-01 18:57:50
摘要:河北康保县正山湾无奇但有奇的感悟。

这里的山谷不伟岸,不深邃,没有高耸入云,峭壁巉岩的气势,只有低矮的山丘,细细的溪流,萋萋的青草以及不同音色的鸟鸣。如果说还有一点特色,那就是有着上亿年寿命的满山坡雄浑、形态各异的巨石。这些巨石都被风雨打磨的毫无棱角,每一个石面,每一条弧线,都精致的圆润,积满了已经死去不知多少万年的黑的、白的、绿的苔尸。苔尸的上面附着了一层薄薄的新生命,干旱的时候似乎没有任何活力,但稍微得到湿润的施舍,就会立即青春勃发。
   大风顺着山谷吹向石头,不间断地从事着艰辛的风化工作,风的不同方向,不同力度,不同内涵,便将巨石一块块地生命化,远看一坡乱石,近看则是一个生命的世界,每一块石头都幻化出物形来,骆驼、牛马、猪狗甚或蘑菇……并且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来是阳光下一只栩栩如生的乌龟,转个方向就变成了阴暗处一条张牙舞爪的鳄鱼……
   记不得是那一天那一夜,依稀在梦中出现过一幅离奇而清晰的画面,一位留着山羊胡,穿着长衫,左肋夹着一部缺页少回的线装破书,右手提着一个空空的酒葫芦,脖领子上斜插着一管竹箫的落拓书生告诉我,这莽莽荒原上的一坡巨石,是女娲补天的时候跌落到人间的碎石,是圣石潦倒入世的无奈归宿,具有不同于泰山石、华山石、嵩山石,不为芸芸众生所悉知的灵性。让我作一篇不计较结构,不计较文法的散文将其记录下来,不怕这文章形式上散的俗不可耐,只要这堆石头可以感知被人提携了便好。好像他还送了我一首诗:“大材原可补苍天,弃在红尘若许年。此系天地人间事,何妨拙笔作奇传。”我一直没有敢动笔,一是这梦太离奇,二是我从小就和这一坡石头熟悉,没少在这堆石头的缝隙中避雨,也没少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撒尿,还喝过雨后残存在石头窝里的天降甘露,但从来没有感觉到这堆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什么灵性,也没有察觉到那一块和女娲补天有关。
   最高处的一块儿颇似一尊坐在莲花宝座上的如来,不知是谁,在这如来的头部雕刻出了一个大大的“佛”字,还刷了红油漆,让这本来含蓄、若有若无的佛祖形象一下直直白白地彰显在了世人面前,引得每一个来人不是磕头礼拜,而是品头论足,让佛祖很是尴尬。好在这里的游人极少,佛祖的尴尬只是偶或间事。
   山谷里的鸟很多,对于这堆石头来说,无异于天使的化身,种姓不同、色彩各异、大小不等的鸟翩翩飞翔在山谷之中,为空灵的山谷和沧桑圣洁的石头传递着福音,有的竟然在石缝里做了巢,将石头做了一种依赖。有一种鸟每见来人,就会立在岩石上,撅着尾巴冲着来人警醒几声。人之于鸟来说,永远都是不速之客。鸟的警醒不知是为了自己的胆怯,还是为了如来的委屈。不过在众多的鸟类中,具有警醒意识的鸟总是极少数,大多数还都是欢乐的赞歌。将鸟的赞歌汇聚起来,经过回音的共鸣组合,在溪流和风声的伴奏下,便谱就了大自然的交响曲,是为“天籁”,演奏给天道的“天籁”。人不能用耳朵,只有用心才能听出其中的些许微妙,即便是听到的这点“微妙”也只是“人籁”之微妙,尚且连“地籁”的微妙也达不到。
   有两种鸟的声音我很熟悉,一种是画眉,一种是百灵,其余的便叫不上名来。这里的画眉和他处的画眉可能不是一个种族,这里的画眉小家碧玉,温顺乖巧,之所以叫作画眉,大约是因为鸟的那两绺细而尖的黑色眉毛,确像画出来的一样,妩媚而富有魅力,看到这眉眼就会想起“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的诗句来。
   不知为什么人们把百灵叫作百灵,这“灵”字实在是用绝了,百灵的“灵”字,不论解释成为“灵气”“灵妙”,还是“灵籁”“灵慧”,都是恰如其分的,我倒是想把他解释为“空灵”,这样,就可使这极普通的山谷沾染一点百灵的“灵性”。
   百灵的叫声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她的委婉动情和善解人意。记不得是那一本书说过,百灵的叫声能够表达出天意来,我听不出来,我想这堆石头是一定能够听得出来的,百灵喙中空灵的音乐思想,只有这堆奇石才能够领略。可惜的是我难以听明白天意在何处,只能够听到其中给人带来的愉悦,就这一点,这山谷中的百灵便是善解人意。
   山谷中有两条雨水冲刷的人字形水沟,雨季时节,水沟就变成了小河,雨水哗啦啦地从高处流向低处,如果不是水流实在有点小的缘故,也有着滔滔江河的气势。不过在每年都会有的暴雨席卷山峦的时候,这水沟也会泥沙俱下,奔腾澎湃。站在石堆上俯瞰,几乎能看到黄河壶口的精神。到了旱季,就见不到流水了,但保持着湿润。两岸的灌木、杂草比坡梁上越发的存满绿意,越发的茁壮。特别是那一丛丛带刺的荨麻草、柠条墩、芨芨草,从水沟的沟壁上蔓延出来,蓬蓬勃勃,一点不输黄山古松脚下灌木的风采。从小水沟我会想开去,蓦地会杞人忧天,大江大河会不会也有枯竭的时候?记得有一年,黄河就断流了。
   水沟的下游不再是水沟,而是溪流了,这溪流不依赖雨水,而是依赖细若游丝的山泉彰显着生命和自身的价值。记得五十年前就这样,五十年了,没有变化,还是那样细若游丝。一只手掌,就可以成为大坝,阻挡这细若游丝的“汹涌澎湃”。不过细若游丝的水流也是水流,而且是不竭的水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细若游丝就是小流,自然就有了小流的风姿和意义。
   山谷的彩虹别具一格,不仅在天上,也在山峰之间,有时候就在自己的眼前,就在这堆奇石从中。不过这需要乌云、迷雾和阳光的无声无息的默契,有一次我站在山顶,就看到了在我脚下的彩虹,那一天,云雾正好也在我的脚下,在这堆巨石的腰畔。
   今年的山谷外头,种植了上万亩的油菜,七月下旬,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一眼望去,天玄地黄,把这山谷衬托得金碧辉煌。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也不可小觑了点缀大自然的力量,这山谷经过油菜花的点缀,真的让人感觉到了天人合一的空灵。
   这处山谷叫“正山湾”,我便在这里诞生……今天,在我的心里,这山谷不该叫“正山湾”,而应该恭称其为“正心谷”。

共 23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空灵的山谷,形态各异的巨石、顽强的苔藓、灵动的鸟鸣、细弱却不竭的溪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平凡自然景观中蕴含的生命韧性与灵性,表达了对低调、坚韧、顺应自然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生命状态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正心”感知天地之美的哲思。作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视角多维,层层递进,不断深化主题思想。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对景物的形态、植物的枯荣变化、鸟儿的鸣叫等细节刻画细腻,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使景物鲜活可感。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01 19:01:08
  展现了平凡自然景观中蕴含的生命韧性与灵性,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风格,语言质朴兼具诗意。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8-01 19:01:36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李旭        2025-08-02 21:58:45
  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敬邀您来坝上到正山湾看看,来享受几天草原的清凉。握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