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爬山记(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爬山记(散文) ——柴门笔记之那情那趣


作者:柴门石道 白丁,1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发表时间:2025-08-01 20:10:40
摘要:作者人生旅程中,对爬山这一爱好的忆述。

人与某一环境或事物长时间相处后,往往会滋生厌倦,甚至产生逆反情绪。比如,长期居住于大山之中,可能会对山产生厌恶;长期食用红薯、土豆等,也可能导致对这些食物的抵触。我所认识的人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其中有一位朋友,自幼在山中长大,当我们邀请他一同去爬山时,他总是坚拒,声称山上的路他已经走了半辈子。而对于那些曾陪伴他成长的红薯、土豆、南瓜等食物,他更是避之不及,直言一见即感恶心。
   相比之下,我或许显得有些特别。尽管我也生长在大山脚下,自幼历经翻山越岭、上山砍柴的艰辛,且因家境贫寒,吃红薯、土豆等杂粮长大,但我对大山及这些食物,却抱有深厚的偏爱,尤其是对大山,更是怀有近乎狂热的喜爱。
   对大山的这份情感,源于儿时对它的认知。我的故乡,坐落于浙东南第一高峰——括苍山脚下,而括苍山的主脉清凉安,则是我们村庄的守护之山。关于此山为何得名清凉安,从未听人提及,但我始终猜想,或许是因为其高耸入云,气候凉爽宜人,故而得此美名。儿时家境贫寒,父亲常常上山砍柴、挖药、卖树以维持生计,这座山便如同一座绿色宝库,给予了我们无尽的馈赠,让我对它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内心深处,我对清凉安充满了感情,小时甚至天真地幻想,若能长居山林,那该是多么自由、清新,生活无拘无束,至少不必担心饥饿。
   第一次上清凉安,是七八岁,跟着父亲去砍柴。中午时分,饿得两眼昏花,父亲采来一大捧我们叫毛楂的山果充饥。这果或红或黄,闪闪发亮,味道又酸又甜,很好吃。口干了,捧几捧清清山泉水解渴。尽管这是我第一次上山砍柴,带回的仅仅是两小捆干柴,但父亲却异常欣喜,称赞我已能分担家务。不久后,他还特意为我制作了一个柴刀架,上面刻着“舛文”二字,意味着这是我专属的工具。
   父亲习惯于将我名字中的“舜”字简化为“舛”。长大后,我查阅字典,发现“舜”字并无“舛”这样的简化写法,且二者读音相去甚远,“舛”字更蕴含着不顺之意。当我向父亲提及此事时,他笑着回应,人生本就没有一帆风顺的,正是不顺的磨砺,方能铸就后来的大顺、这番话充满了哲理,然而,自那以后,他再未用“舛”代替“舜”。
   这个柴刀架陪伴了我整个少年时期。无论春夏秋冬,我腰间挂着它,柴刀则悬挂在刀架上,随我在清凉安的山林间砍柴、挑柴。我熟悉了每一条通往山顶的陡峭山路,练就了攀爬峰岭的本事、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对大山的深厚感情。
   步入社会后,我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担任班主任不久,便组织学生前往县城边上的青尖山秋游,并要求他们撰写游记;与爱人相恋时,常利用节假日前往周边山上游玩。后来,我组织南峰文学社,与文友们骑行游山,吟诗作文,遍览仙居八景。在石龙淋雨这一胜景中,文友杨彬不慎从崖边跌落十余米,我们焦急万分,大声呼喊却无回应。凭借丰富的爬山本领,我率先冲下,发现杨彬虽面色苍白,手脚受伤,但幸无大碍,真是福大命大。
   在报道组工作期间,我频繁地深入山乡采访,深深爱上仙居的山水。一次与中医院卢姓中医师闲聊时,他向我介绍了淡竹乡俞坑一片秘境:森林茂密,风光旖旎,中药资源丰富,更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栖息。这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跟随他辗转公交、三轮车、自行车,最后,徒步进入这片神奇的秘境,前后五进俞坑。我被那里的原始森林、珍稀动物、清泉流水,以及步步皆景的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在原始森林作客》一文,并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那时我还曾设想,淡竹如此美景,应被开发为旅游景区。果不其然,几年后,神仙居景区应运而生,而俞坑也被打造为神仙居休闲谷,成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在民间,俞坑仍被普遍称为原始森林。我想,这或许与我的那篇文章有关。
   岁月悠悠,它能改变人的容颜与一切,但唯独对大山的崇敬与热爱,我非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愈发深厚。多年来,每逢节假日,我最喜欢亲近山林,欣赏那山水之美,呼吸那清新空气,享受那份山水间独有的自由与宁静。久而久之,跋山涉水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人有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虽不敢自诩为仁智者,但在山中所得的身心交融、物我两忘、放松愉悦之感,却是无比真切的。
   爱人陶灵芳,始终为山行的伴侣。我们因文学结缘,又因共同热爱大山而情感日笃。第二次带她回老家时,我便带她上了清凉安,向她讲述我童年的艰辛与山林的故事。她说,她自小也在乡下长大,跟随外公生活,对山中的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从此,她便成了我游历山水的忠实伴侣。
   后来,好友陈斌、姚小玲夫妇成为我们的山中同行。我家女儿希希与他们家儿子阿宇,也时常像“小尾巴”一样跟着我们游山玩水。有次在牛头山水库脚,两个孩子看到山脚下盛开的紫云英花,追逐嬉戏,欢笑连连。爱人抓拍下了这温馨的一幕,成为了他们童年珍贵的记忆。爱人的同事张慧君看着这照片,曾开玩笑说,这两个孩子是金童玉女,天造地设的一对。当时只是玩笑之言,未曾想日后竟成真——阿宇成了我的女婿,陈斌夫妇成为了我们的亲家。我常常想,希希与阿宇之间的情感纽带,或许就是在那些游山玩水的日子里悄然编织的。
   如今,亲近自然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驴行山野,户外用品店、驴友俱乐部也应运而生。几乎每一座大山都被开发出了越野、穿行线路。然而,对于我而言,攀越山野并非为了探险或寻求刺激,而是一种放松身心、回归自然,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息憩。我的身边,这样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在这过程中,潘通天、吕振兴以及陈斌的二弟陈林夫妇等,先后成为共同的驴友。我们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名为“小驴”的微信群,用以交流信息、分享心得。大家没有固定的行程规划,只要意见统一,便即刻启程。台州境内的诸多名山,几乎被我们踏遍。
   山行多了,自然就有了几次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们从东向西计划穿越神仙居。同学颜安乐夫妇携带着年仅十岁的小儿伟成加入了队伍。这次穿越因路途遥远、地形陌生且缺乏向导,中途多次迷失方向,甚至险些求助外界。颜安乐的夫人陶红梅因缺乏山中行走的经验,数次在山道上滑倒。幸运的是,小伟成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坚强,尽管稚嫩的双脚磨出了血泡,他依然坚持到了最后。当我们一行人抵达终点时,天色已近傍晚七点,全程耗时八个多小时。
   另一次,我们攀登三门隐龙山时,为了抄近路,先是徒手攀爬了十余米高的陡壁,到达山顶后,又沿着仅容一人通行的山脊攀行了百余米。山脊两侧皆是悬崖峭壁,每一步都充满了惊险与挑战。下山途中,陈斌不慎扭伤了脚,而我的旅游鞋脱了胶底。最终,我是用山上的野草将鞋底和鞋帮扎紧,才一步步艰难地走下山来。
   在“小驴”群中,爱人陶灵芳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著称。即便在确诊乳腺癌中晚期后,她依然坚持与我们一同爬山。在龙隐山的主峰上,她高举登山杖,脸上洋溢着征服大山的喜悦。这一幕被同行的朋友定格在镜头中。归来后,她创作了一首小诗,表达了人类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念。她的诗文自成一派,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陶体诗”。患病后,我们的驴行活动相对减少,但只要出行,她多会坚强地跟随。
   2015年初秋,单位安排去黄山疗休养。考虑到爱人当时的身体状况尚可,同意她一同前往。在黄山,她登上了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等高峰,表现甚至不输同行的年轻小伙子。同事们为她拍摄了许多珍贵的录像和照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黄山成了她陪我攀爬的最后一座山。次年八月,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爱人离世后,“小驴”群里的朋友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爬山活动也基本停止。时任台州旅游局长的吕振兴专门撰写了悼文,哀叹世间再无“陶体诗”。虽然我对大山的热爱依旧,但失去了她的陪伴,登山的动力与驴行的激情也似乎随之消散。这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许多爱好与追求,往往都是建立在深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
   (原创首发)

共 31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爬山记》散文,作者以娴熟的文笔,记录了去大山的点点滴滴,记录了跟父亲砍柴的过程,写意深刻,有真情实感。文章语言朴实,画面感强,读起来不但顺口,而且打动人心。“步入社会后,我的第一份职业是教师。担任班主任不久,便组织学生前往县城边上的青尖山秋游,并要求他们撰写游记;与爱人相恋时,常利用节假日前往周边山上游玩。后来,我组织南峰文学社,与文友们骑行游山,吟诗作文,遍览仙居八景。在石龙淋雨这一胜景中,文友杨彬不慎从崖边跌落十余米,我们焦急万分,大声呼喊却无回应。凭借丰富的爬山本领,我率先冲下,发现杨彬虽面色苍白,手脚受伤,但幸无大碍,真是福大命大。”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实话实说,实事实干,令人回味无穷。另外,文章收尾也好,画龙点睛。“爱人离世后,“小驴”群里的朋友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爬山活动也基本停止。时任台州旅游局长的吕振兴专门撰写了悼文,哀叹世间再无“陶体诗”。虽然我对大山的热爱依旧,但失去了她的陪伴,登山的动力与驴行的激情也似乎随之消散。这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许多爱好与追求,往往都是建立在深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作者说出了心里话,肺腑之言,很受启发。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闰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1 20:15:02
  《爬山记》写的有声有色,细节打动人心,作者语言功夫也好,文章有真情实感。
回复1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2 09:37:13
  谢谢鼓励!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1 20:18:34
  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清晰,实话实说,让读者感到亲切,耐人寻味。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02 19:33:49
  人就是要有一些爱好和追求,生活才更有意义!
回复3 楼        文友:柴门石道        2025-08-03 17:05:06
  谢谢老师赏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