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南瓜藤(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南瓜藤(散文)


作者:柳如清风 白丁,1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2发表时间:2025-08-02 08:43:32

南瓜是一种蔓生草本植物,早年在农村种植广泛,果实成熟后既能当粮又能当菜,连瓤里的籽炒熟也可作零食,因此深受农民喜爱。但它的藤却无所用处,作猪饲料嫌茎叶有毛刺,当柴火又不经烧,只能沦为弃物,任其烂在田沟和地垄边,无声无息地消亡。然而在我家,偏偏对南瓜藤格外重视。尤其我父亲每年会采收一些,晒干扎成一束,搁于石墙壁橱间,以备不时之需。
   我家对南瓜藤的这种特殊感情,源自三十多年前的一次凶险经历。那时我尚在读小学,家里正从事扫帚加工。加工扫帚有一道工序叫“焮梢丝”,即用烈火烘烤竹梢,使其快速脱叶,并提增丝料的柔韧度。焮前通常会在室内支一个简易棚架,棚上摊竹梢丝,棚下燃着火。焮时得眼疾手快,一刻不停地抖动梢丝,防止接触火苗燃烧。有一次母亲坐火棚边操作,刚腾出手扯毛巾抹汗,跳跃的火舌蹿上来,瞬间引燃十把梢丝,火焰呼呼地蔓延开来。母亲慌了神,手忙脚乱中一把掀掉火棚,火势借着风愈烧愈猛。一旁搓丝的父亲唯恐殃及房屋,便不顾一切扑上去,身子像轱辘一般滚了几个来回。火最终揿灭了,父亲却烧伤了,头发和眉毛烧焦,一条手臂烫烂了大片皮肤,露出可怕的创口。
   那时候的山里人,只有得大病或受重伤才肯去医院,平常都靠口耳相传的各种土方来应付。奶奶竟然取了七石缸底下的腌白菜来敷,一夜间创口滋起水疱,淌着透明液体,疼得父亲直冒汗。一家人忧心忡忡,感觉世界末日一样。那个时候,几乎年长一点的人,都是半个郎中。有了伤病,几乎没人往医院跑。
   父亲烧伤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附近他的娘舅家。舅婆闻讯匆匆赶来,手里拎了一包物品,用稻草捆着,仿佛一团蜷缩的蛇干。奶奶仔细一看,疑惑地说:“这不是南瓜藤吗?”
   舅婆把南瓜藤交给我母亲,指示说:“快煝成灰,调上菜油搽。”母亲犹豫了几秒,便拿了火柴蹲墙脚下将南瓜藤烧化,拢起灰装进蓝纹瓷碗,淋上菜油,拌成黑糊,篾片挑着小心翼翼涂满父亲溃烂的创口,然后包上毛巾。舅婆问我父亲感觉如何,父亲闭着眼似乎很认可地说:“阴阴凉凉的,痛差了一些。”第二天解开毛巾察看,创口乌黢黢的犹如煨番薯表皮,边沿干燥了些许,已不见液体外流,关键是灼痛感减轻了。母亲将剩余的油灰给父亲重抹一遍,过一天再看,创口微微结起粥衣似的一层薄痂,显然是逐渐向好的迹象。全家人悬着的心放下了。奶奶喜出望外地说:“真是‘百草百药’,原本毫无用场的南瓜藤也有大用场!”
   父亲伤愈后,舅婆又来探望。奶奶一个劲夸南瓜藤灵效,说“单方一味,气煞名医”,顺便向她的嫂子问起这道妙方的来历。舅婆坐在竹椅上,说出了埋藏心里的一段陈年往事。原来舅婆的娘家在陈天龙村,当年秘密设有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兵工厂”。工人们刚开始装配手榴弹,缺乏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发生过火药爆炸和烧烫伤的意外事故。当时日、伪、顽军频繁“扫荡”“清乡”,游击队(老百姓习惯称“三五支队”)缺医少药,仅靠村民挖草药施治。由于药不对症,伤员伤势不见好转。这时一位住在山舍烧炭的老农,得知游击队缺烧伤药物,便献上了这道“秘方”。村民们调制后替伤员敷上,伤口不日而愈。于是游击队给南瓜藤取了个新名字,叫“连心草”。意思说一切依靠群众,与群众心连心。
   舅婆的母亲曾给伤员抹过南瓜藤灰,亲眼见证了它的效用,于是把这“方子”传给了女儿,便于将来救急之用。舅婆感慨地说:“几十年过去了,谁晓得又派上了用场!”
   我长大后翻阅过一些古药书,未见有南瓜藤治火伤的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只有“南瓜”的描述,称其“甘、温、无毒,补中益气”。倒是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谓“南瓜瓤,治汤火伤”,并援引《慈航活人书》说“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凡遇汤火伤者,以此敷之,即定疼如神”。后来在网上查到,南瓜藤有“清肺、和胃、降血脂”等功效,还可治各种烫伤,只需用藤汁涂抹伤口即可。至于干藤焚灰调和菜油涂抹的方法,却未见只字,可见知晓此方者寥寥无几。
   同时我发现,南瓜藤有两个别名,一名“番瓜藤”,一名“盘肠草”。但我更喜欢“连心草”的名字,因为这会让我联想到当年军民团结、鱼水情深的一幅幅亲热如一家的生动画面。
  

共 16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南瓜,这种蔓生草本植物,早年在农村种植极为广泛。成熟的南瓜果实,是农民生活中的“宝藏”,既能充当粮食,又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菜肴,就连瓤里的籽炒熟后也是可口的零食,深受农民喜爱。然而,南瓜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无用之物。它茎叶带刺,不适合作猪饲料,作为柴火又不耐烧,只能在田沟和地垄边慢慢腐烂消亡,无人问津。但一次意外,让南瓜藤的价值得以重见天日。家中突发火情,而作者父亲不幸被烧伤,创口溃烂。在焦急之时,舅婆拿出了南瓜藤这一“法宝”,指示母亲将其煝成灰,调上菜油搽在父亲创口上。令人惊讶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南瓜藤灰糊,竟真的缓解了父亲的伤痛,创口也逐渐好转。这神奇的功效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原来,舅婆娘家所在的陈天龙村,曾设有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的“兵工厂”。当时,因工人缺乏经验,频繁发生火药爆炸和烧烫伤事故,而在日、伪、顽军的频繁“扫荡”“清乡”下,游击队缺医少药,伤员伤势难以好转。就在这时,一位烧炭老农献出了南瓜藤这道“秘方”,村民们用它调制药物为伤员敷上,伤口很快愈合。于是,南瓜藤有了新名字——“连心草”,象征着军民鱼水情深,一切依靠群众的深厚情谊。从古代医书来看,南瓜藤的药用价值也有迹可循。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南瓜有诸多描述,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则提及“南瓜瓤,治汤火伤”。如今,网上资料显示南瓜藤有“清肺、和胃、降血脂”等功效,还可用于治疗各种烫伤。南瓜藤,从被人忽视的弃物,到承载军民深情的“连心草”,它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军民团结一心,便能战胜重重困难。在今天,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更要珍惜这份军民鱼水情,让“连心草”所代表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进,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看完你的文章才知道南瓜藤还可以治疗伤口。非常好的散文,语言唯美,拜读学习了。【东篱编辑:滴善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8-02 08:45:14
  南瓜藤曾被视作无用之物,却因意外彰显神奇功效,成为承载军民深情的“连心草”。从弃物到“珍宝”的转变令人感怀,它见证军民团结 。 问候老师,祝你夏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2 10:45:34
  读后,感觉是在挖掘“非遗”,我觉得续写药学,应该把南瓜藤一味药的用途加上去。在我的老家,小面积的烧伤,一般使用草木灰和面酱治疗,民间也有土方。南瓜藤不起眼,有大用,且还有一段军民鱼水情在,这藤就是常青藤连心藤了。写得真好,有丰富的内蕴。点赞!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8-02 11:44:58
  文字感人!父亲的舍命相救,维系了一家人的生计,读文过程中,不觉被感动!真情感人!拜读好文!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02 14:20:18
  长知识了,南瓜藤居然还有此功效。农村里的南瓜藤都是糟蹋了的。给取名连心藤,意义更大,更好。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5-08-02 17:30:56
  南瓜藤有如此的药用效果,长见识了。语言活泼,情节生动,文采斐然,好文章,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夏祺!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