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见证】【晓荷】神树(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神树(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2322.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发表时间:2025-08-02 12:45:27

上个世纪60年代末,农村是集体经济体制,土地开发还没有形成一种意识,所以,荒山野岭非常多,人口稀少。从大兴公社到阿拉新大队有18里地的路程,其间一个村屯都没有,真是荒芜人烟。每当我们回县城,走过那条乡间土路,总是被村民讲的神鬼故事恐吓着,看着那树、那草都神叨叨的。当地的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说,人人都信奉神灵。对日月、对山河、甚至对于树木花草,都有着神灵的佑护。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便有了太阳神、月亮神、山神、河神、土地神等,对于常年生长在屯子旁边的大树也奉为神树。
   阿拉新大队,四周除了荒地,就是树木。有好多上百年、几百年的大树。这些树木在风吹雨打中成长,在严寒酷暑中繁衍,自然野生,千姿百态。尤其是那些大榆树,虬枝铁杆,随着风势长成了独特的形状,树干交错,枝叶繁茂。远远望去,这些树木都是驱向于偏南方或偏东方,这是常年刮西北风所致。一棵树一种姿态,有一种令人敬畏的魅力。
   在阿拉新屯的西南角就有一棵神树,这棵大树得两个人能合抱过来。枝繁叶茂。偌大的树冠像一把大伞,高高擎起,十分的威严,风儿吹来,树叶飒飒作响,给人一种神秘感。粗大的主干上树皮皴裂出一道道深深纹路,可见它经历了上百年的沧桑。上面绑着好多颜色有深有浅的红布条,那是人们祈求神树解除病痛或者平息琐碎疑难问题的许愿所系。神树的威严令人敬畏。知青们都非常好奇,问这问那地。村民们说,东边山包上也有一棵大神树,它长在山包的斜坡上,那树也是特别威严的。知青们听说后,怀着好奇心去那里看那棵神树,它斜着长在山坡上,形状特别独特,也有一种神秘的气场。因为离屯子有四五里地,没人来这里许愿,所以没有绑红布条。但是,当地的农民把这棵大树也奉为神树,似乎是伫立在屯子外围保护他们的神灵。
   青年点70多口人,四口大锅,连着四铺大炕,做饭、烧炕全得使用柴火。这些柴火一部分秋后到各村去要一些玉米秸秆,一部分靠青年自己去野外打柴火,即使这样也有供不上的时候。1969年夏天发大水,男知青们就到河边捞大水冲过来的麦子、苇子等,晒干了做烧柴。
   负责后勤的副点长,看到了那棵大树,他不是想这棵大树如何威严神气,却觉得这棵大树如果弄下来,可以出不少柴火,而且比玉米秸秆扛烧。他就惦记上了这棵大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那是神树啊,怎么没柴火烧也不能对神树动心思啊!他不信邪也不信神,一个心眼琢磨这件事儿,用什么办法能把这棵大树弄倒呢?
   当年,正逢大庆地震队在阿拉新附近搞勘测,也都是年轻人,青年点的青年经常去他们那里看热闹,逐渐地就熟悉了,也成为了朋友。闲聊中,副点长听说他们那里有施工用的炸药,一包炸药力量头老大了,用炸药把那棵大树崩一下肯定没有问题。于是,他就想方设法地和人家套近乎,取得了信任,并帮他计算了炸药的用量,而且再三嘱咐注意安全事项,终于把炸药弄倒手了,用供销社装糕点的纸壳箱子装了一箱子。
   经过反复琢磨,在有了把握之后,他就带着几个男生,用小毛驴车拉着炸药,来到了东山包上的神树面前。他们反复衡量后,决定在树根底下放炸药,借着那个斜坡,挖了个坑,把那箱子炸药放好,然后点燃导火索,几个人坐上毛驴车飞跑,到了安全地带,他们停了下来,回头看去,只见小山包动了一下,神树摇晃了一下,这时候听到轰的一声,一股烟尘直冲云天。那棵大树也应声倒下了。他们狂呼着,又跑了回去,用锯子把树枝截了下来,来回拉了好几车,最后剩下了那个粗壮的树干,实在弄不动了,就放在了那里。
   这个消息在屯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有村民找到大队支书,告状:知青凭什么把神树炸掉,大队管不管?支部书记说:“青年点缺柴火烧,他们去炸树,请示我了,我批准的。”支书一句话,村民们就不告了,虽然心里不服气。其实,炸神树的事儿根本就没请示大队领导啊,大队支书却能站出来为知青们作证,让我们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事后,副点长特别感激支部书记的理解和呵护。支部书记说:你们离家在外,在阿拉新落户,有了困难我得帮助你们解决啊!
   一棵大树并不能解决青年点的烧柴问题。后来,大队领导要求各生产小队出车,青年点出人,到几十里外的江叉子打柴火,割柳条、推苇子,攒够一年的烧柴。青年点的院子里堆起高高的柴火垛,各生产队也按时给送来秸秆,基本保证了青年点的烧柴问题。
   过后想一想,真是可惜了那棵神树了。还是年轻莽撞,不计后果,如果放在今天,这不是破坏国家森林吗?是违法行为。好在那个时候,国家对森林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未纳入国家管理范畴,也没有立法。但是终归这种做法是不妥的。虽然,我们经常把这件事儿作为趣事来说,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充满了愧疚和遗憾。
   这件事情过去57年了,阿拉新的荒原早已变成万亩良田,植树造林已经取得成效。如今的庆西公路从村子中间通过,路两侧的樟子松郁郁葱葱,这些树木起到阻挡风沙,平衡自然环境的作用,党的富民政策和最美乡村建设早已把阿拉新村变成了富庶美丽的乡村。村民们也过上了富足的日子,村里还盖了住宅楼,饭店就有十多个。党的好政策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神树啊!
   2025年8月2日

共 20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阿拉新大队的风貌以及知青们与神树之间的一段往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知青们为了青年点的柴火问题,做出了炸掉神树的举动。这一行为虽在当时看似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缺乏对生态环境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的表现。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逐渐完善,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阿拉新村也从过去的荒芜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富庶美丽乡村,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刻反思了当年的行为,并将党的富民政策比作真正可靠的“神树”,这一比喻寓意深刻,强调了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这段历史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让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2 12:47:18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知青岁月与神树相关往事,生动地展现了时代风貌与观念碰撞。从炸树的莽撞到如今对生态保护的反思,映照出人们思想的转变与成长。结尾将党的富民政策比作“神树”,升华主题,凸显党引领乡村发展的关键作用,令人深思。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8-02 13:19:06
  谢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辑!感谢您对拙文的深刻解析。敬茶!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2 12:47:53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周末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5-08-02 13:19:57
  再次感谢芹芹森老师的鼓励与支持!祝您夏日安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