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黄花菜(散文)

精品 【星星】黄花菜(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178.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6发表时间:2025-08-02 14:20:52

萱草,又名忘忧草,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川草花、鹿葱、忘郁、丹棘、宜男草、疗愁等,是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在中国有悠久栽培历史,辽南地区的人家,房前屋后大凡有溪水,河流的岸畔,沟壑,都有黄花菜的出现,大面积的,随便到一个村庄,你会看到街头巷尾,田间堤坝,黄花菜不卑不亢的生长着。黄花菜不同于普通的花儿草儿,据本草纲目上记载,黄花菜是一种很上等的草药。黄花菜,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具有散瘀消肿,祛风止痛,生肌疗疮之功效。用于跌打肿痛,劳伤腰痛,疝气疼痛,头痛,痢疾,及疮疡溃烂,耳尖流脓,眼红痒痛,白带淋浊。人们在采摘黄花菜时,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单纯将黄花菜当成一种蔬菜,烧菜吃。
   母亲携手拈来,在屯子哪一个河段,挖一棵黄花菜,回来栽在门口,或者院外的小溪流边,第二年,就是蓬蓬勃勃的一丛丛,绿意盎然,富有很强的生命力。黄花菜一拨一拨,繁衍生息。你根本不用修剪,不必施肥,任其自生自灭,接受大自然的风雨调和,也不造虫子。不像茄子,辣椒,黄瓜,有时还被病虫害侵袭。
   年少时,我们这一带村子,家家户户不忘摘一些黄花菜,六七月份,正是黄花菜开得热烈时,采摘黄花菜,选择在似开未开,抑或花蕊刚舒展,别等快凋谢了,这时候的黄花菜,有点老了。花苞摘了可惜,嫩得出水儿。就是半开不开,朦朦胧胧,情窦初开,仿佛一位花季少女,清纯,一尘不染,气味芬芳,花心含着精晶莹的露珠,香味淡淡的,不浓。摘下来经过一个毒日头暴晒,几乎干透。此刻采摘的黄花菜,营养价值也高,炒菜也好吃。
   每年采摘,种植黄花菜,田园小菜,均是母亲的事儿。母亲不是爱管家事,父亲给她一个空间,让母亲自由发挥。院落的甬道,墙角,门前的一丢丢土地,母亲有主权,栽几株芍药,竹子,盆栽几棵荷花,夹竹桃,格桑花等等。黄花菜也不例外,母亲只要有一捧土,栽黄花菜,一棵变成一片,开花的季节,满眼尽是灿烂的黄花菜。花在丛中笑,风来自摇曳。有一年,应该是南河屯在德兴垓中心小学教书的张大智,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读过高中,上过大连大学,不折不扣的大学生。知识渊博,比我们一群土坷垃强多了。他吃了晚饭,手里捏着一把桃花扇,凑到人群里,讲学校的所见所闻,大伙爱听,也高看他一眼。张大智说,德兴垓的药铺收晾干的黄花菜,一斤十多元呢。十元?什么概念,对一毛钱买十块水果糖的年月,十元简直是大手笔。张大智说,人家药铺收黄花菜,要求很多,干不透,不中。湿度大不成,花老了,不要。光是骨朵也减分。一定得是含苞待放的那样,另外,黄花菜晾晒后的色泽,鲜艳,虽不是盛开时的青翠欲滴,至少颜色正常,不暗。一斤十元,无疑是巨大的磁场与诱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段时间,南河屯的人恨不得将整个屯子翻几遍,能摘的,不能摘的。只要是黄花菜,没有一朵竖着出屯的,大朵的,小朵的,胖的,瘦的,长的,短的。黄瓜菜被地毯式收割,你再瞅瞅各家各户,墙头,厦子顶、窗台、鸡棚、猪圈、粮仓里、屋檐下,瓦楞间,有阳光的地带,全被黄花菜占领,人像着了魔似的,一条沟一条沟摘,一道河一道河找。南河屯摘得差不多了,扩展到周边屯子,没有不透风的墙,德兴垓药铺收黄花菜的消息,长了翅膀,一夜间传了十几里,二十几里地。黄花菜被晾晒好,大包小裹坐在车把上,车斗里,被带到德兴垓药铺,收黄花菜的负责人,黄花菜倒在柜台的一只簸箕内,对方的一双眼睛,跟一只放大镜没区别,她要一朵一朵验收,待她扒拉完后,晾干的黄花菜所剩无几,十元一斤倒是兑现了,代价太大。如此也行,卖了,手里攥着钱,去肉摊,割二斤五花肉,包酸菜猪肉馅饺子,一家人吃不香吗?
   父亲比鸡起得早,他腰间别着一把镰刀,踩着朦胧的曙光,上别的屯子犄角旮旯摘黄花菜,我随母亲上山摘,田园地头已经采光了,山坡尚有一线希望。我记得,为摘黄花菜,我被大长腿蜂子,追了很远,吓得尿裤子,左眼被蛰了,肿得像发酵馒头,不过,劳动有收获,卖了黄花菜,母亲赏我一元,我一高兴,在屯子的小卖店,买了一大把小白兔糖,分给弟弟吃,一把小白兔糖,让我们姐弟在玩伴们那里,着实炫耀了一场,骄傲了一场。前院的三爷,他家不摘黄花菜,三爷在德兴垓木器厂工作,铁饭碗,他们家在南河屯也是首屈一指的富人,用不着为黄花菜得的三瓜两枣费心劳力,三爷家门前就是一个荷花池,荷花池周围也是密密匝匝的黄花菜,三爷三奶不摘,从不摘。母亲叮嘱我,不许动他家黄花菜,我哪里肯听,最后果然去了,摘了一大堆,拿回来,向母亲邀功请赏,谁料,我前脚刚回来,三爷后脚进了院子,见到金黄金黄的黄花菜,三爷说,你这么小就学着偷人东西,长大后谁敢娶你,三只手?母亲一听,知道我偷三爷家的黄花菜,把我拎的帆布包夺过去,连连向三爷道歉,一张脸红的像丝绸,红彤彤的。我不给不好使,眼巴巴看着辛苦摘来的黄花菜,被三爷拿走。三爷牙根咬着,说,你家的闺女,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该好好修理修理,否则,无法无天。
   黄花菜没卖到钱,三爷走后,我还被母亲的鸡毛掸子,好一通抽,打的我屁股肿成大馒头,好几天没消。你说三爷三奶多坏,第二天,我们去上学,看到三爷家门前的黄花菜,被挖空了,仅剩下支离破碎的叶片,在原地堆着。
   那年,我家也没少卖,收了几百元,贴补了家用。黄花菜遭了殃,经此一劫,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黄花菜不说被全军覆没,也是形影孤单的几株。第二年,黄花菜的需求,供大于求,没人再摘黄花菜了,除了摘点晒干,杀年猪时,炒猪肉吃,再就是冬天荒园子,把黄花菜干放水盆浸一下,会长出一大盆,炒肉吃。
   小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司空见惯的黄花菜,失宠了。也无人问津,母亲即便收藏了,家人也不喜欢吃。
   今年五月中旬,我回老家陪父母,母亲眼泪汪汪说晒了两袋黄花菜,想着你爸病好了,黄花菜炒肉吃事与愿违,唉!嘱咐我将黄花菜带回城,不曾想,同事喜欢,也就坡下驴,送同事两袋。同事很欣喜,当晚就回家炒黄花菜猪肉吃。还发来图片,供我欣赏。
  

共 23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关于黄花菜的散文,成功地将‌古典散文的“托物言志”精髓‌与‌现代乡土叙事的写实笔法‌相结合。它以质朴鲜活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人物与事件、真挚深沉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泥土芬芳与时代印记的辽南乡村世界。通过对一朵黄花菜命运的书写,不仅描绘了母亲的形象与亲情,更巧妙地折射出特定年代的经济浪潮、乡村生态与人际关系的变迁,具备了“以小见大”的思想深度。虽有极小处口语可稍作斟酌,但整体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结构自然、思想含蕴的艺术效果,是一篇饱含生活温度与历史质感的优秀乡土散文。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黄花菜,更在于记录了一段正在消逝的乡土记忆和人情冷暖。【编辑:紫云朵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2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8-02 14:22:10
  描写的是寻常的黄花菜与平凡的乡村生活,但挖掘出了“德馨”内核——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与持守、劳动者(父亲)的辛劳、孩童的天真与成长代价、以及即使在狂热与失落中,那份关于土地与人情的记忆所蕴含的永恒价值(结尾的情感传递)。文末没有直白的“何陋之有”,但那份对故土与母亲的深沉眷恋,对记忆的珍视,正是升华。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