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夜行记(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夜行记(散文)


作者:至简至爱 举人,3035.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发表时间:2025-08-03 08:54:02

一直以来,害怕夜行。怕什么呢?不知道。或许怕人,也有怕鬼,甚至是一道黑影的倏忽而过,一点细微却又震撼的声响,总之是怕。夜空里有月亮要好一些,毕竟有个陪伴,有陪伴就不是那么孤单,不孤单是因为觉得有依靠。可依靠有时候也会变成害怕的因由。比如月光下的草影、树影、屋影、屋顶上的脊影、檐影,因为有了朦胧的晕染,突然一眼的陌生让你想不起它们本真的模样,全是心底刻画的样子,不禁就会赫然、悚然、骇然。
   胆小也许是天生的,也许是后天使然。因不愿意相信前者,就总想在后者里追根求源。埋怨过自己的好奇心,好奇害死猫是真的。因为好奇,总爱呆在大人堆里闹着吵着听鬼怪故事,听奇闻异事。耳朵在听,大脑便跟着描摹,试图去具象化,去场景重现,浮想联翩,于是苦了本该好好休息的夜。连绵不断的梦让恬淡安逸的夜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就算耳聪目明的夜也不得安宁。眼睛和耳朵一到夜晚就成了武林高手,能观六路听八方,能于无物里探出有形,于无声里品出有声。耳聪目明的夜里唯一不很配合的就是双腿,它们踉里踉跄,虚浮不堪。母亲说我有鸡盲眼,因而我一到夜里就糊里糊涂,慌里慌张。可有梦的夜是不需要眼睛的,卧在床上的夜也是不需要眼睛的——这也不一定。记得有一回从夜里突然醒来,心明眼亮。我看得床头竟然站着一位白衣老者,于是想欠身仔细去辨,却见老者已飘然而起,从窗齿边跃进月天里不见了。那夜半的月光好亮,窗齿与窗齿间仿佛嵌了玻璃——我们小学的窗户都是没有玻璃的,它们最多会蒙上一层较厚的白塑料,被北风鼓得“噗噗”地响。只有镇上的中学窗齿上才有玻璃,我家的窗齿就只有窗齿,齿缝间是风的通途。
   母亲说那并不是亲眼所见,只是梦中梦,过于真实罢了。但母亲是给我讲过许多鬼故事的,她的故事里鬼影鬼声真实可见,清晰可闻。可那是她的,仅属于她。所以,有时候夜行时,总有想一探究竟的心思,越怕越想真正找寻出点什么,所以,尽管夜行是不可避免,本心也还不愿避免。
   秋收时节的夜行不算夜行,因为它确实有些过于沸腾了。那个节口的夜行永远是以村子开头,以打谷场结束。那时候村子被明月绘出团团暗影,暗影间灯火闪烁,秋虫吟唱。偶有一条狗影窜出,狗吠与猫呼交织。这样的夜是不需要任何心思的,它们无隙可乘;那时候的足音是笃笃的,踏实又急促。月亮浮在中天,一厢情愿地尾着我们的身影,跟屁虫一般,有些怅惘。它看我们目不斜视地跨过那条连接村子和打谷场的土路,灰心地在路边小河里掬水洗脸,惊得鱼儿噗啦作响。我们满心满眼只有父母分派的任务,或是拖着沉甸甸的麻袋,或是扛着一柄大大的竹笤帚。鸡盲眼在此时也完全失去了威力——那是一条多么熟悉的路呀,闭眼都能畅通无阻,何况我们的心里还充满着母亲的需要呢,我们多么想快点加入那场汗水的喧腾啊!
   记忆里最早的夜行是跨坐在父亲脖颈的那次。那是正月的某一天,月光如水。那天父亲带着我去看望他的舅舅们,背着去,扛着回,踏着轻霜,戴着银辉。父亲的舅家和我们隔着一座镇子。我们走上好几里路才能到镇上,穿过镇子再走上好几里路才是舅爹们的家。那天饭吃得晚,返程中在父亲的肩头晃着晃着就已经月朗星稀。从我们村到镇上往返都必须经过那片杉树林,杉树林是一片坟场,里面安睡着我们村陈李两姓的祖祖辈辈。记得那晚的坟场特别安静,无风,没有虫鸣。我坐在父亲的肩头可以清晰地看到坟头的茅草,以及从茅草的间隙漏到坟头的月光。父亲的脚步很轻,和月光一样,无声而且温柔。我跟着月亮的眸光在父亲有节奏的步幅里扫视着目之所及的一切。突然,无端心头一紧,不再敢看荒草遍地的坟茔,只仰头看蒙着轻纱的树梢,看月亮,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地看月亮,一眨不眨,一直向前。后来我和父亲谈起那晚的印象,父亲很诧异。父亲说:“那时候你才多大点呀,就知道怕?”父亲说那天我到家的时候已经睡着了,头下搁着,口水濡湿了他的头发。难道我的所见又是一场梦中梦?但毋庸置疑的是,那片杉树林,一直是我的噩梦,不知缘起何时,一直延伸至今。如今我的父亲,已经长眠在那片杉树林许久许久,久到我从无法接受到可以在那特定的节日里,在他的墓前一边烧着钱纸一边絮絮叨叨。
   和堂妹的那次夜行可谓慑魄惊魂。堂妹的姨妈住在镇上,她们全家欲要远行,又担心家里的物件不能安守其位,于是幺妈让堂妹帮着去看家,堂妹自觉力单,并约我同行。待晚饭后我推着父亲的永久牌自行车和堂妹赶到镇上,却发现姨妈们并未出行,于是我在堂妹的坚持下决定折返。那时我才刚学会骑自行车,并不能很顺畅的载人骑行,可赖不过堂妹的一再央求,硬是在磕磕绊绊中一车两人蛇行到了镇上。这期间,堂妹无数次被我拙劣的车技从后座甩下,又无数次倔强地跳上车座。可回家的途中,眼见着日头越落越低,天光越来越暗,老永久的链条竟然还极其不识时务地罢了工。
   不知道杉树林留给堂妹的印象是什么,于我,只有恐怖。虽然曾经亲见那杉树上垂过蟒蛇,也看过胆大的男娃们在棺材裂缝里掏过刺猬,但那些都是在青天白日,有阳光朗照。那些时都是一队一队的结伙行动,而且那时候的心田被新奇装满,完全无暇其他。可此时的我正要在万物难辨的暗影里以姐姐的身份和小我四岁的堂妹走过那片坟场,我的心纠成一坨,而且随着那愈来愈近的所在被揪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填堵在嗓子眼,欲跳将出来。月亮还没有上班,风在幽暗里拂过,像一只颤抖的手,抚过颤栗的心,我推着抛锚的自行车,脚下生风,无论踉跄与否。堂妹伴在我的一侧,亦步亦趋。我胆怯的眼睛被无名驱使,无比忙乱。先是在所谓的树缝里(已经很难辨认树与树间的缝隙)逡巡,间或战战兢兢流连某处,继而试试探探地定格,誓要辨个分明一般,却不等捕捉到半星影迹,眼光已然一闪而收。于此一而三,三而四,于胆战心惊中终究收获一片空茫又一片空茫后,不敢再有探寻的念头,只盯着那被我用力驱赶的车轮的幻影,一路直行。“咳咳咳咳”,“突突突突”,老永久在凹凸不平的满是车辙印的土路上发出病态的呻唤,身后似乎也有什么发出“沙沙”“呼呼”的声响,似塑料袋在拖行。我开始和堂妹交谈,大声地,无话找话。我清晰地听见我的声音清脆又响亮地回响在那样的一片上空,遮盖住了一切,一切……终于,那片林子在我身后远去;终于,我看见了村头第一座房子里溢出的温暖的足以让人安心的灯火,如释重负,汗水早已透湿了衣衫。记得那天我们回家之后母亲埋怨过幺妈,说她的妹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再怎样也不该让两个女娃子摸黑走那么远的路。那晚父亲重新装好了老永久的链条,我看着老永久在父亲摇动踏板的手腕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切仿佛一场梦。
   仔细想来,在我的成人路上,不知多少次夜行过那片杉树林,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在一种下意识的恐惧里搜寻。我终是无缘见到那些故事里的鬼怪,就算是母亲讲述里常见的磷火也不得见,但害怕并不消减。在中医理论里,恐是伤肾之举,可见莫名其妙的害怕有多么要不得。成家后好像再也寻不出一个充满恐惧的夜行的日子,这得感谢另一半和我的儿子。他们知道我怕黑,于是在生活的黑暗里,努力做我的那盏灯,做我的那束光。
   2025.08.02

共 28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童年时对黑夜的恐惧,到成长过程中一次次在夜晚穿越那片令人害怕的杉树林,作者的内心都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她害怕黑夜中的未知,害怕那些由想象勾勒出的鬼怪与恐怖场景,但又在夜行的途中不断试图探寻真相,试图克服内心的恐惧。文章中对夜景的描写生动而富有画面感,月光下的影子、寂静的杉树林、坟头的茅草等细节,都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作者的害怕与紧张。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亲情与成长的力量,父亲的陪伴、堂妹的同行以及后来家人的支持,都在作者的夜行经历中留下了温暖的痕迹。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过去夜行经历的回忆,更是对内心恐惧的剖析与反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与自己的害怕相处,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与依靠。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3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3 08:55:19
  本文以夜行为线索,生动地勾勒出作者从童年到成年对黑暗的恐惧与成长。文字细腻,情感真挚,细节描写如月光下的影子、坟场的寂静,营造出强烈的氛围感。同时,亲情的温暖贯穿始终,成为战胜恐惧的力量源泉,展现了人性的柔软与坚韧。
回复1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8-03 09:07:14
  感谢老师一大早为我小文的辛苦付出,问好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8-03 08:56:21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8-03 09:07:58
  感谢老师老师的鼓励,献花!
3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5-08-04 12:12:44
  饶有兴趣地读,绕梁三日地品!欣赏老师佳作,献花
回复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8-04 12:58:25
  感谢老师的留评鼓励,问好老师,敬茶!
4 楼        文友:何叶        2025-08-04 15:46:57
  恭喜精品!喜欢默默写文的至简姐,祝创作愉快。
何叶
回复4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5-08-04 16:19:00
  谢谢社长,拥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