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柳岸】都昌沈图欢(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柳岸】都昌沈图欢(散文) ——舌尖到田间的跨界匠心,一颗葡萄甜透百家心


作者:黄纪元 布衣,29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4发表时间:2025-08-03 10:26:05
摘要:通过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展现企业家沈图欢跨界转型(从餐饮老板到“葡萄大王”),以匠心和智慧带动乡村振兴的故事,歌颂实干精神、创新思维与共富情怀。

【江山·见证】【柳岸】都昌沈图欢(散文) 十年前,若有人说都昌县最火的餐饮老板会变“葡萄大王”,我定以为是笑话。但站在新光明农场葱郁的葡萄架下,看着沈图欢娴熟修剪枝叶,才明白企业家永远在跨界创新。
   7月26日,我随县作协采风车队前往大沙镇南垅村新光明农场。车行乡间,欢声笑语中,想象着葡萄园景象:藤蔓如绿江,紫玉般的果实压弯枝头,甜香诱人。
   下车,果香扑面。眼前一栋玻璃恒温室上,“人民江山美如画,乡村硕果惠万家”的红字令人心潮澎湃。会场庄重,文化墙与展品传递着农场理念,一只特别的绿陶瓶更添文化气息。
   会议中得知,这80亩葡萄园有夏黑等四个品种,年产超六万斤,是集观光、旅游、采摘于一体的风情园。省个私协胡秘书长期待“小葡萄”串起“大产业”,“采风笔会”催生“文化IP”,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他肯定农场在政策扶持下,从试验田发展为带动全村就业的“农业+文化+旅游”样板。县作协李主席动情发言:二十年前的新光明饭店是都昌记忆,如今的生态农场是写给大地的情书。沈总的创业启示我们,创新是农业灵魂,实干是梦想基石;文学亦需扎根生活沃土,才能创新。她号召大家书写家乡巨变,讴歌人民奋斗。掌声经久不息。
   会后,“夹葡萄”与“吃葡萄”比赛点燃气氛。我一时兴起参加吃葡萄赛,顾不得形象狼吞虎咽,汁水沾满下巴,竟意外夺冠,引得满堂欢笑。
   微雨中步入葡萄园,道路两旁条幅彩旗飘扬。雨丝凉丝丝地贴在脑门上,顺着头发丝滴到地上,点出一个个小水圈,别有一番趣味。作家们即兴而作,留下了一篇篇诗词佳作。在网红打卡点,众人齐喊“甜!”的瞬间被相机定格。采摘区人声鼎沸,果香醉人。我循声走进“夏黑”大棚,见农户们专注劳作。他们猫着腰的、踮着脚的、半蹲在藤架子底下的,似乎一个个都在与那葡萄藤较着劲。期间,一位白发老人如待珍宝般剪下葡萄,细致入微。藤架深处,一个身影:只见他手持剪刀,动作稳、准、轻快。一旦遇到不好操作的地方,就会微微向前俯身,一手托住一串沉甸甸的“夏黑”,另一手握着剪刀精准地落在老枝与新蔓的结节处,手腕轻转,枝条应声而落,切口平整光滑,动作利索又极其专业,尤为引人注目。
   老人看到我后,咧嘴一笑,递来一串葡萄:“后生,尝尝这个,更甜!”
   “谢谢。”我赶忙接过“夏黑”。看着他布满老茧的手,我说那是辛勤劳作的勋章。
   他连忙摇摇手,随即坐在大棚的土地上和我拉起了家常。
   “老伯,沈总真如网上传的那么神吗?”
   他先是呵呵一笑,随后反问我:“后生,你知道这个农场有多大吗?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吗?”
   我一时语塞,来之前确实没深入去了解过。
   老爷子很健谈,话匣子一打开,便跟我聊了许久。说起以前是何其艰难。当时村民零散种地难赚钱,是沈总返乡带头搞农场,政府又支持流转土地、给补贴技术支持。如今他们在此打工拿工资、有分红。“光葡萄园就带动60人就业,整个农场有132名农民打工贴补家用,这在外面工作难找的年头太珍贵了!”他回忆创业艰难:磨嘴皮流转土地,为引进新苗整宿不眠,暴风雨的夜晚抢修大棚……“亏得政府帮衬,沈总那股韧劲,硬是挺过来了。”朴实话语中,沈总对土地的热爱、对乡亲的情分无需多言。
   农场随处可见的告示牌大致可以了解到,沈总深耕“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非常注重AI智能营销——告示牌上印着醒目的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农场小程序,可以线上下单或者预约采摘等。这些举措贯通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产业,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他的这一系列举措,真正让葡萄等农特产品成为致富路上的“金钥匙”。
   午宴设在一楼大厅,由县城另一家酒店“楼中楼”承办。这细节体现沈总胸怀——作为拥有七家餐饮店的知名企业家、个私协会会长,他选择让利同行,恰似其从“独木成林”到“赋能共生”的智慧缩影。现场热闹非凡,杯盏交错间满溢着乡情。最后,曹女士一首《我只在乎你》的歌将宴会氛围推向高潮,那柔滑的音色获得满堂喝彩。
   席间,沈总来敬酒,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当他端着酒杯,带着那标志性的谦和笑容走到我们这桌时,我猛然认出他就是棚里那位动作利落的行家!此刻虽然脱掉了工服,但是这身影跟葡萄园里那位利索行家身影重合到一起。这位外表普通的高个子,掌控着全县餐饮龙头——新光明。他,哪是企业家在巡视产业?此刻,他更像深情梳理作品的葡萄园老匠人。李主席介绍:“2000年初,新光明还只是沿湖路一家小餐馆。”沈总连忙摆了摆手,谦和道:“大家喝好、吃好,快乐最重要。”
   杯盏交错间,我的思绪却回到葡萄园:藤架下弯着的腰背、闪烁的汗滴、淳朴的笑脸、递过葡萄时的沉甸喜悦……乘车离去,果农们满足的面容愈加清晰。
   沈图欢以匠人之心照料葡萄,在政策春风中将荒芜变成“绿色诗意”。七月的都昌,葡香满园。当葡萄甜香遇见作家墨香,新媒体记录笑脸,这场联合采风赋能乡村,串起从“一粒果”到“一片景”的振兴之路。回望葡园,深知乡村振兴不仅需政策技术,更需沈总这般实干家——以匠人之心耕耘,凭企业家智慧点亮乡村,带领乡亲致富。葡香满园,百姓的日子更甜。
  

共 20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文学采风视角,记录了都昌县企业家沈图欢从餐饮巨头转型为“葡萄大王”的创业历程。通过参观其创办的新光明农场,作者详述了农场如何以80亩葡萄园为核心,融合观光旅游与生态农业,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132名农民就业增收。采风活动中,省县协会代表强调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作家协会倡导扎根乡土创作;而作者亲历葡萄采摘、比赛,目睹老农匠心劳作,更在与农户对话中深悟沈图欢攻坚克难(土地流转、技术攻关、灾后重建)的实干精神。午宴上沈图欢将承办权让利同行的细节,凸显其“共生共赢”的企业家胸怀。这篇纪实散文以葡萄为线,串起乡村振兴的多维图景,既有政策与科技赋能的宏观叙事,也以细腻笔触捕捉微观人情——老农布满老茧的手、果农托举葡萄的珍重、比赛现场的欢腾,赋予产业故事温度与呼吸。文章巧妙隐喻“葡萄串起产业链”,而文学采风本身亦成文化IP,见证“一粒果”如何凝聚政策、资本、人文之力,酿出百姓日子的“甜”。朴实之作!推荐文友共同欣赏!【编辑:梦中楼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5-08-03 10:27:40
  从“让利午宴”彰显格局,到“藤架躬耕”诠释扎根,颠覆了传统企业家符号,揭示乡村振兴核心在于“人”的觉醒——以匠人之心深耕土地,以共生智慧激活乡民。欣赏!
2 楼        文友:梦中楼兰        2025-08-03 10:28:43
  期待分享更多精彩!柳岸有你更美好!
回复2 楼        文友:黄纪元        2025-08-05 08:18:12
  辛苦了,编辑老师。
3 楼        文友:老百        2025-08-04 11:56:02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黄纪元        2025-08-05 08:17:51
  感谢老师推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