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乡村蝉趣(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乡村蝉趣(散文) ——儿时游戏


作者:永丰人 童生,74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5发表时间:2025-08-04 07:13:00


   傍晚是谁将一桶水泼浇到暑热的天井里,凉水迅速钻进干涸的土层“丝丝”作响,这透地的水扰乱了蛰伏蝉眠。于是,倚墙而栽的槐树根部有泥土蠕动,一只又一只土褐色的蝉从泥土里钻出,顺着槐树往上爬。槐树叶卷了,风儿也打着瞌睡,只有昨夜钻出土层的蝉不知疲倦在向大地宣告自己的蜕变,那声响,时而高亢,时而嘶哑,那声响,将整个村庄罩住,令人更加烦躁。
   “知了知了你别吵,
   妈妈正在睡午觉。
   妈妈午觉睡不好,
   下午田里活儿干不了。
   如果热得很难受,
   快快下河洗个澡。”
   不知不觉中就想起了知了。它是由知了卵埋入泥土中蜕育而成的,靠吸食树根之汁而生活,经过蜕皮而渐次成熟。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来。
   一进农历六月里,知了就开始放声歌唱。在夏天的日子里,蝉从不缺席,从不因为什么而息声。
  
   二
   自小生在农村,也许是一种缘,我对知了有一种说不出的留恋,在“知了、知了”的叫声中,我们终于对学校一挥手,放假了,暑假里纵情的快乐在心底油然而生。孩提时候,在村庄里逮知了的那份快乐可谓其乐融融。
   粘知了。用面粉捏成团,往芦竹顶头上一包,朝永东河边树丛里一钻,仰着头寻声而去。“知了、知了”,一棵老槐树上有两只知了在竞相嘶鸣,当“粘”棒快靠近它们时,只要稍犹豫,知了立即惊觉,“噗嗤”一声,就“吱哇吱哇”旋转着高飞,仰着头的你会受到它洒脱的凉凉尿点戏弄。
   班上成绩最好的晓存,他裤腿永远沾着泥点,口袋里却总揣着《十万个为什么》。知了他粘得就多,但知了的尿也同样沾最多。那天火辣辣的下午,地上直冒着烟,他又在全神贯注地粘屋后树上的知了,忽然一滴汗珠在眼边打着转,他的手抖了一下,狡猾的知了马上触觉,突然撒下一串尿滴逃脱了。而此刻的他愣在那儿好久,过了一会儿,才高兴地笑了起来,让小伙伴们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原来,他发现知了察觉要被粘时,总是先向上飞。于是,他连夜到仓库保管员老王叔找来尺把宽的塑料布,缝成一个长长锥形小口袋,袋口用铁丝撑成直径25cm的圆环,这铁丝是从村会计家讨来的广播线,往芦竹顶头上一绑缚。
   第二天,我们的身后不知跟了多少好奇的小伙伴,只见他用小口袋往“知了”趴的上方一罩,先听到“嘀嗒”声音,然后是知了的挣扎声,“扑通、扑通”的声音,望着知了淋着它尿,困兽般在口袋里挣扎,绝望地看着开心的孩子们。很快,这种办法传遍了整个村庄。这个发明让全村孩子暑假多挣了三十七元八角——足够买二十三本《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
   农谚说:小暑头七天阴,知了出土不歇音。一到这天,地上突然冒出一两个洞,从洞里爬出一只土褐色的知了,胆小的姑娘家见到这突然冒失的张牙舞爪之物,吓得失声惊叫,那时我们看到它可高兴了。只要将它捡拾回家,随便往一只注射用水盒子里一扔,明天就有一只脱了壳的知了,完成蜕皮后舒展稚嫩的身体,扇动着薄如纸的蝉翼,宛如一位刚刚出浴的妙龄少女,煞是可爱!当时的我们根本无暇欣赏这美丽的景致,最高兴的是我们又得到一只壳,因为十只知了壳可以换一分钱,在当时一个十成劳力干一天活才八分钱,可想而知……
   那时候,我们趁着早凉风去拾知了壳,来到永东河的树林里、学校的操场上,一路上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草地上的好拾,而树干上则要小心取拿。遇到隐藏在树枝上的,则要攀爬上去。一个清晨能拾个几十个壳,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一个暑假能拾到下学期的书本费和心仪的一本连环画钱,那劲比过年开心,我却忘记了为摘取树梢的蜕壳,爬永东河边那棵老槐摔下的痛,扭伤了左脚踝,接骨的赤脚医生用蝉蜕粉配黄酒敷药,苦香里混着晒焦的麦秸气息浸入我的骨髓;忘记了比晓存迟一眼发现的懊恼,操场上他在我拾到的那只不远处,发现另一只蜕壳,那壳比我拾到的足足大一倍,他举着那只大壳,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成绩,那情形,至今难忘。
   昨天,在村里当村主任的晓存拎着一只小纸盒,来到小城的家,大呼小叫地喊着我那还赌着气的孩子:“考不上就考不上!只要用心,随便到什么学校都可以成材。快出来看看,存叔给你带来了什么?明天还会给你一个惊喜。”闷在家里小子早就按捺不住,垂涎欲滴地打开它。
   “明天我才回家,你玩过了,得写一篇观察日记呀!这可是个生命蜕变过程,到了高中会有一门新课程,那就是生物。”晓存说。
   小子感到上当的时候又晚了。
   此刻在我心里,蝉鸣是刻在乡村骨血里的密码。当水泥森林淹没了永东河的槐影,这土褐色的密码本,正在一页页褪成透明的翼。
  

共 18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风格特别的蝉趣故事。在炎夏里,蝉耐不住热情,从泥土爬上了树,开始了一夏的讴歌。那首蝉的儿歌,唤醒了作者沉睡的记忆。放暑假,等同于捕蝉。方法特别乡村化,小麦嚼碎嚼粘,放在杠子的顶头,趁其不备,粘住蝉,但警觉的蝉也会一股尿飞走。还是伙伴有办法,懂得蝉的性子,做了一个小口袋,一逮一个准。蝉蜕好卖钱,买连环画看。捉幼蝉当玩具,也是很有意思。永河东的树上,还可以捡到蝉蜕,小伙伴之间还比较谁大谁小。就是已经年老的人,也还是喜欢玩蝉的游戏,村主任就是个顽童,还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的是让孩子先从蝉开始学好生物学。这篇散文,充满童趣,写捕蝉的方法,来自生活。文笔活泼,夹杂心理,蝉的游戏,依然鲜活。怀念童趣的快乐,给生活加注能量,越是年老,童趣越不能少。【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4 08:20:58
  这篇散文,写了风格鲜明,运笔特别的蝉趣。轻盈的儿歌,逮蝉的技术,蝉壳在曾经的生活中的价值,“蝉事”的传承教育,都在作者笔下生动展现。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5-08-04 11:03:35
  粘知了这种事,大概每个农村孩子都会有这种趣事,只是我们小时候沾的知了没有可以卖钱的地方,要 不整个夏天可以粘很多。我们沾知了的方法是用一要细铁丝或者荆条做一个框,绞上蜘蛛网上,然后绑在竹杆上去沾,成功率很高。老师的文章又勾起了儿时夏天
   美好回忆
3 楼        文友:佳华        2025-08-04 16:24:59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蝉不陌生。老师写到了粘知了,大概那时候的孩子都干过。还有一种套知了,把牛尾巴上的毛拴在竹竿上,弄一个活扣,套知了的头部,这是个技术活,需要好的眼力,还需要握杆的沉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