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黑娃打锤(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黑娃打锤(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1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发表时间:2025-08-04 07:43:32
摘要:农村人把打架叫打锤,把骂人叫骂仗。也常说,哪里在打锤骂仗呢?走咱凑热闹走。

农村人把打架叫打锤,把骂人叫骂仗。也常说,哪里在打锤骂仗呢?走咱凑热闹走。
   这个黑娃可不是个省油的灯。虽说他头上没长角,身上没长刺,却比那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人还厉害。要不是他说话结巴,绝不是一般人的对手。
   黑娃上学时就不是个善茬,顽劣得很。知根知底的人都说,这是他爷爷奶奶娇生惯养,也是他爸妈纵容的结果。说到底,还不是因为黑娃家三代单传。
   那年,几个小孩因为拔草打了起来,两个孩子合伙对付黑娃。黑娃情急之下,拿起一块砖头,把那两个孩子的头都打破了。最后结果,黑娃家给两个孩子各付了一百多元医药费,这事就不了了之,黑娃也没受家里的惩罚。背地里,人们都骂黑娃是个“瞎锤子”(坏蛋)。
   但黑娃心里清楚,这次闯的祸不小,从此再也不打锤了。
   黑娃的结巴,源于一次发烧。虽说全家人都疼他,树叶落下来都怕砸着他的头,天下雨怕淋湿他的衣服,可阴差阳错,因为发烧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最终落下了说话结巴的毛病。为此,黑娃的父母打了好几年架,吵的架更是数不清,但事实已经成了定局,谁也改变不了,就算天塌下来,也没办法。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一代人。黑娃就是黑娃。有时,他真是“能叫挣死牛,不要打住车”(宁可拼尽全力,也不半途而废)。
   并非黑娃爱打锤,有些事逼得他不得不动手。有一次打锤,他吃了亏,而且是大亏。两个孩子不知为了一本书大打出手,他流了血,那两个孩子也害怕了,告诉了家里人。最后是对方家长把黑娃送到医院包扎的。
   那个年代,不知为啥,孩子们就爱打锤,几天不打,手就痒痒。
   半大的孩子火气更旺,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三言两语不合就动拳头了。那时的孩子不爱念书,老师也不认真教,好多孩子成了“逛山”(游手好闲),只知道耍、逛、吃、喝、玩。
   这些半大的孩子不知咋迷上了武术,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拿上棍棍棒棒练武。这在学校是禁止的,但出了校门,学校就管不着了。听说县里有个学校,三个孩子偷了家里的钱,偷偷去少林寺学武术了。
   黑娃不知从哪儿听说有个从少林寺回来的人,就买了一条高档烟,请那人吃了一碗羊肉泡馍,拜他为师,学起了少林武功。用黑娃自己的话说:“是为了防身,绝不惹事生非。”那时到处掀起少林热,男女老少都学少林武功,还有人买碟片照着学。
   人一旦有了爱好,常会死心塌地,不顾一切去追求、去奋斗。黑娃是真迷上了,用他的话说:“那一条烟、一碗羊肉泡馍没白搭。”因为用功,他学得也算有模有样,拳脚棍棒都有两下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来三五个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田地里的庄稼收了一茬又一茬,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基本有了保障。黑娃也在风风雨雨中长大了,打锤的毛病改了不少。中学毕业后,他只上了一年高中就辍学回家了。如今他长大了,身高一米七五,吃饭用农村话说,“像狼叼猪娃一样”(狼吞虎咽)。前阵子,他妈做了四个人的饭,他在外面饿坏了,三下五除二,一个人就把四个人的饭全吃了。
   别看他叫黑娃,长得确实黑不溜秋,但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一天到晚闲不住,走路从来没好好走过,不是踢石子,就是踢料姜石、土块,还时不时捡起土块打树上的小鸟。别人一双鞋能穿三五个月,他穿不到两个月,鞋头就露出脚趾头,用农村土话说:“他舅出来了”(脚趾头)。
   “真是个淘气鬼,把家里搅得鸡犬不宁。”他奶奶常常心疼地数落他。
   黑娃家离县城不远,大步流星走,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他在县城和家之间跑前跑后,有时和同学做点小生意,够自己吃点零嘴。父母和奶奶见他一天不惹事生非,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谢天谢地。
   那是一个夏天,天气炎热。虽然太阳已经西下,但吹来的风还是热乎乎的。县城里车水马龙,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有的开车去乡下乘凉,有的找个地方吃点小吃、约朋友闲聊,还有的在县城的树下纳凉。
   黑娃和同学做完小生意,算完账,一人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就各自回家了。
   晚上快十一点了,夏天的这个时候还不算晚,大街上还有不少人,有的往回走,有的在散步,还有的在喝酒聊天。
   他路过一片小树林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救命,身上顿时起了鸡皮疙瘩。顺着喊声望去,只见两个小伙子正在拦截一个女人。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去,问他们干什么。
   其中一个人走过来对黑娃说:“她是我媳妇,闹矛盾了,不肯回去,我正劝她呢。”
   “不,不是……”那女人还没说完,另一个人就上前捂住了她的嘴。“你放过她,咱们好好说。”黑娃压住怒火,好言相劝。
   谁知那两人不买账,让他少管闲事,不然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更激起了黑娃胸中的怒火。他暗自念叨:学的少林功夫还没试过,今天不妨试试,就算被打倒,也值了。
   黑娃向前走了两步,双目怒睁,再次让他们放开那女人。借着隐隐约约的月光,他看到那女人穿一条黑色裙子,身高约一米六左右,一个男人正用胳膊勒着她的脖子,让她动弹不得;另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在月光下闪着寒光。这一切,黑娃根本没放在眼里,他自信对付这两个人绰绰有余,就算再来两个,也不在话下。
   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黑娃一个虎步上前,一个扫堂腿,再加上一记迅雷不及掩耳的拳头,拿刀子的那人就倒在了地上。另一个人上来帮忙,也被黑娃放倒。黑娃笑了,暗自念叨:原来是两个草包,还出来抢劫耍流氓。没等黑娃防备,那两人放开女人,各拿一把匕首,一左一右冲了上来。他们仗着人多,今天非要和黑娃拼个鱼死网破。黑娃偷偷笑了,他想逗逗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陪他们玩玩——自从学了这几手功夫,还从没展示过,今天正好派上用场。
   黒娃装出害怕的样子,那两人更得寸进尺,心想非要给黑娃点厉害尝尝。
   这里是个大转盘,来往车辆不少,乘凉的人也三三两两地往回走。不知何时,月亮躲了起来,转盘内的树林里一片漆黑,只有路灯透进微弱的光。那两人虎视眈眈,用手势互相示意。黑娃又偷偷笑了。
   “上,给他放血!”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黑娃再次使出学来的功夫,三拳两脚又把那两人打倒在地。那两人一看遇上了对手,爬起来就跑了。黒娃也没有追,他知道他今天给的二人的拳脚,他们回去非睡几天不可。
   真是无巧不成书,黑娃赶过去一看,那女人竟是他姨的女儿,他的表妹。怪不得刚才看着有点眼熟。
   那女人也认出了黑娃。她知道黑娃小时候调皮,爱打锤,没想到今天这锤打到点子上了救了自己。“黑娃哥,我改天请你,今天多亏你了,这锤可算打到正地方了,救了妹妹。”
   “不客气,应该的,巧不巧还是你,谁让咱是亲戚呢?。”黑娃说完笑着回家了。
   (原创首发)

共 26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社长用乡土语音,把打架说成打锤,把吵架说成骂仗。叙述了农村一个生龙活虎的黑娃,他被爷爷奶奶娇生惯养,被父母纵容,和小朋友三句话合不来就动手打架。因打架伤害了两个小朋友,也付出了经济代价,这样一来结生怨气,再次打架,黑娃受伤住医院,向来被宠上天的黑娃不干视弱,后来黑娃手持棍棒学习武术,并给会武术的朋友好吃好喝,练就了一套好功夫。两位不怀好意的歹徒,对一过往女子侵犯,途谋不归,被黑娃相救,不巧还是亲戚。“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黑娃一个虎步上前,一个扫堂腿,再加上一记迅雷不及掩耳的拳头,拿刀子的那人就倒在了地上。另一个人上来帮忙,也被黑娃放倒。黑娃笑了,暗自念叨:原来是两个草包,还出来抢劫耍流氓。没等黑娃防备,那两人放开女人,各拿一把匕首,一左一右冲了上来。他们仗着人多,今天非要和黑娃拼个鱼死网破。黑娃偷偷笑了,他想逗逗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陪他们玩玩——自从学了这几手功夫,还从没展示过,今天正好派上用场。”朴实的语言,实打实的写作手法,无不打动人心。故事离奇感人,他便成了一位见义有为的勇士,被街方邻居称赞,情节生动、离奇,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无不打动人心,更吸引读者。好文欣赏,推荐阅读。【丁香编辑 月影波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影波澜        2025-08-04 10:40:11
  闰士老师作品独特、曲折,生动感人!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4 15:20:57
  感谢月影老师倾情编辑,编按写的好,也挖掘的深,写出了真情实感,引导读者对文章的加深理解。
2 楼        文友:闰土        2025-08-04 15:26:17
  “别看他叫黑娃,长得确实黑不溜秋,但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一天到晚闲不住,走路从来没好好走过,不是踢石子,就是踢料姜石、土块,还时不时捡起土块打树上的小鸟。别人一双鞋能穿三五个月,他穿不到两个月,鞋头就露出脚趾头,用农村土话说:“他舅出来了”(脚趾头)。”语言朴实,底气十足,写出了真情实感。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8-04 19:57:40
  我们四川成都周边的一些乡村,也是把“打架”叫作“打锤”。本文结尾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好文欣赏!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8-05 20:18:32
  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性格鲜明,人物丰滿。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5-08-05 20:18:40
  语言朴实,情节生动,性格鲜明,人物丰滿。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6 楼        文友:段引丽        2025-08-05 21:54:54
  语言朴实,接地气,把一个顽劣,捣鬼黑娃刻画的惟妙惟肖,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读着朗朗上口,不亏是乡土散文家,拜读学习,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