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遥远的霍林河(散文)
我出生的地方,是同建乡(现两家子镇)快乐屯,就在霍林河流域。霍林河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流域形成了大片盐碱地。春天一到,满眼黑白世界。黑的是枯落的碱蓬子,白的是碱巴拉(盐碱地)。
记得小时候跟父亲到旱河放羊,走了十几里,来到旱河河底,也看不到水面。路上还看到一个院落遗址凸起在碱巴拉上,好像叫什么老尚房框子,查阅资料也没有查到那处遗址。一路上远远看到是隐隐的地气,除了黑色就是白色,根本看不到韩愈笔下那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觉得一丝淡淡的凄凉。
忽然眼前一亮,看见一个浅浅的土坑里出现三四枚带花点的鸟蛋。父亲告诉我这是土燕子的窝。土燕子外观和燕子差不多,只是体型比燕子大了许多,跟鸽子差不多。空中时而传来百灵鸟悦耳的叫声,百灵鸟在空中盘旋、仰冲、俯冲,百灵鸟漂亮的窝倒是随处可见。我暗暗想,土燕子那么简单的窝,也没有明显标志,怎么能找到家呢。
隐约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发高烧,当地没有大夫,父亲赶着牛车拉着我去三业大队褚家窝铺屯,慕名找一位老中医看病。走了十多里,出现一条断断续续的小河,木桥腐朽断裂,不能通过。父亲脱下鞋子,背着我先过河,回头再牵着牛车过河。告诉我这条河是旱河,也叫霍林河。那时在我的心里,对什么是父爱,什么是大爱无疆,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对霍林河才有有一点粗浅的印象。
有一次回故乡,跟我大伯聊起旱河,听我大伯讲:“98那场大水,没边没沿,我活了90多岁,从来没有见过,霍林河水从来没有到过老田大泡子,那次眼看要进屯子啦。”现在屯南那条男女老少社员一锹锹、一挑挑挖运成的十几里长的护屯大坝依然耸立。
去年冬天去大伯家吃猪肉,出屯随便走走,发现不知谁家地里,冰上除了不多的玉米杆,居然还长出了一片茂密的芦苇和蒲草,在我的记忆中,这也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屯南有一个盆地,素称老田大泡子,其实是一片草原,全是清塘羊草,雨水充沛的好年景,羊草葳蕤茂密,齐腰深,可以打几万斤羊草,拉回来可以码成几节车皮般的草垛,作为马牛羊越冬的“口粮”。
小时候,屯子没有什么水面,只是中线公路南侧有一个雨水聚成的碱泡子,我们在泡子里扎猛子、打狗刨,回家大人挠一下手臂,发现白花花的印子,就知道孩子去碱泡子野浴了,自然少不了一顿胖揍。远处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到处都是碱面子。小时候,生产队安排妇女社员,利用农闲季节把碱面子扫回来,用大铁锅熬碱熬盐,废渣堆积几个高高丘陵,成了孩子们打游击、捉迷藏的好去处。茫茫旱河,无边无际。
小时候一个冬天,屯里两个比我们大几岁的年轻人,带领十来个小孩去旱河罩(照)毛腿鸡,就是用改装的5节1号电池的大手电筒,扫描到毛腿鸡群,那毛腿鸡一动不动,罩毛腿鸡的人也静悄悄地一声不吭,然后用钐刀杆杆头固定好的大网兜轻轻一扣,就可捉到几只抑或十几只,既惊心动魄又充满趣味。那天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走一片又一片,毛腿鸡没见到,却迷了路。直到月亮出来了,才分辨了方向,已经走到离家二十多里的边家围子。上高中时去前榆火车站上车,看到铁路桥洞下潺潺流淌的水面,才知道那就是霍林河水。
随着大安灌区、龙海灌区建设,引来嫩江、松花江之水,综合治理盐碱地步伐加快,霍林河流域大片盐碱地变成米粮川,盐碱地变成人工湿地。“大风起处,沙尘滚滚”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实现了天蓝、水绿、田肥,促进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霍林河边,碱盐荒地,起雾生烟。幸开渠引水,入畴泽润,且肥田改土,禾绿方圆。智慧新科,一屏操纵,机械耕耘畅陌阡。稻花舞,催粮仓又筑,黎庶心安。
畦头荻蓼交缠。那湿地、蒲红鹭正欢。复和谐生态,鱼翔鸟语,恰螽鸣蛙鼓,草茂花鲜。画笔如椽,墨香笺素,激起诗情颂九天。而今后,更青山郁郁,泉水潺潺。”
一阙《沁园春》,道出霍林河今昔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