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到涞水去读两个成语(散文)

精品 【东篱】到涞水去读两个成语(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864.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7发表时间:2025-08-06 07:30:31
摘要:燕赵之地,多壮士。历史久远,每一寸土地都有历史人物的脚步。我这次折道涞水,并未选择风景区,而是流连在涞水的滨河公园,只为读读祖逖留下的两个成语。

千年的涞水,流不走的岂止是成语。涞水,沉淀着历史人文,载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韵。当我反复吟诵着籍贯涞水的古人祖逖的两个成语,一下子感受到来自涞水的人文力量。心中感叹——此行收获颇丰!
  
   一
   从河北的高碑店驶进涞水,算是小憩吧,这座古城,我是不能错过的,但想直奔保定,我只能腾出一点时间,打个照面,于是就临时确定了一个方案——到涞水去读两个成语吧。
   当然,我首先是被涞水的地理形胜吸引了。八百里的太行山东麓,探头涞水,横亘80多公里,形成于“元古代”(地质年代,距今25亿年),自古就钟情于涞水,一饮“拒马河”水而再也不抬头。拒马河之水,冲积了涞水,山水在这里造就了一代代历史名流。
   涞水有名山,有丽水,更有名流,山水人文,造就了美丽的涞水。
   我还知道,涞水是一个雕塑之乡,这并非因为距离“石雕之乡”曲阳很近,关键是,这里的石头,不能不刻记那些涞水名人风流,不然就少了价值。
   如果以观赏历史人物雕塑为主题做一次旅游攻略,是一个极好的选择。说一组吧——三皇浮雕(轩辕、神农、伏羲)、张飞、祖冲之、祖暅(祖冲之儿子,南北朝时杰出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太行山雕塑、狼牙山五壮士……我这次是扑着祖逖去的,他的雕塑在市内滨河公园,很近,不用登山过河,省点体力。
   真羡慕!涞水人是和一干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永远站在一个时空的。那些人物,在涞水的土地上,起着“启后”的意义,我更相信,历史总是以人物对接的,雕塑会向涞水的后人传递着某种神秘的信号……
   我在教高中语文的时候,曾经有过特别的爱好,喜欢以成语说古人。略记,历史上,一个人留下两个成语的不多。“食指大动”、“染指于鼎”的春秋郑灵公,“胯下之辱”、“背水一战”的韩信,“走马观花”、“春风得意”的诗人孟郊……这次遇到的是祖逖,他是“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成语的创造者,而且,其励志色彩相当鲜明,任何时代都不落伍,闪着穿越时空的人文之光。
   成语是典故,更是一种精神的缩略语。成语就像一个索引,或是提示语,一下子就可以把人带入故事里。它是最为精致的文化记忆,最为鲜明的历史传承。那些以成语的形式创造的文化符号,已经干预着人们的生活和道德,是对古人的价值观和智慧的高度浓缩与抽象,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二
   滨河公园是被水陆架起的一个巨大的罗盘,占地五千亩,绿植层叠,绿荫筛影,映画斑驳,暑气逃离;水域涵养,梁桥交错,古城位移至此,老街缩写在这里。我只能导航寻找祖逖的身影,侧耳静听哪个方向鸡鸣,继而发笑,此时正午,有谁家的公鸡打鸣?
   头戴纶巾,素衣裹身,左臂上扬,右手持剑,左腿半抬,右腿独立,衣袍摆幅,扬起一阵凌厉之风。黑色碑座,书“闻鸡起舞”。这尊雕塑,还是留下了很多的故事空白让我们去填充的。
   那只伴随祖逖起舞的鸡呢?真的是只闻其声,未见其鸡呀!鸡鸣天白,正是男儿读书时。每一个站在雕塑前的人,都有自己的“鸡鸣”提醒时,直白地传达出“发愤”的精神。
   祖逖的好友呢?史书《晋书》记载,祖逖有幼年同伴叫“刘琨”,二人相约鸡鸣练剑。我不知他们为何为友,除了性情相投,更有共同的理想连结着他们的关系。从来苦学者不孤,孔子曾说“德不孤,必有邻”,作为发愤的人,就像寒梅傲雪,雪花总相随落于梅枝,古人咏梅道“君复还山善不孤”。
   其实,闻鸡起舞这个典故的蕴意远不止于此。据说,祖逖从小还是一个特别顽皮的淘气孩子,抓鱼捕鸟,遛园摘果,斗狗赶鸡,是人见人讨厌,狗见也要躲很远的人,可能应列入“纨绔子弟”一栏,这履历简直没法写。浑浑噩噩,从少年到青年之初,一事无成。只因见到涞水有名士家族子弟,读书习武成名,便在内心翻起波澜。这个变化是在他24岁时。如果论“大器晚成”,也应归于此中。而好友刘琨,据推测可能是河北无极人(一说是定州邢邑镇人),两地距离祖各庄(祖逖老家)在160—200公里。我们无法得知,他们是怎样联系上而成为好友,但知,四五年里,二人同床而卧,共被而眠。或许,刘琨是受到感召?或许是祖逖游历结交,情投意合?我觉得,志趣相投的人,无论远近,总会有时间相聚一起的,人以类聚嘛。
   道理浅显但清晰,读书,任何时候都不晚,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读书,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起跑线也不应该只划在某一个年龄段上。这让我想到自己的经历,21岁得遇恢复高考的机会,和几个素不相识的乡邻青年,一起走到公社的筛选考试考场,从此成为学友同窗,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却得一生缘分,那些高中同伴同学,大都没了印象,而几个邻乡的“同科”青年却成了日后时常谈起的对象。
   无意攀比古人名流祖逖,而是于懵懂中找到一点简单的相似,让我更靠近祖逖精神。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皆不同,突然开悟,或遇到的机会不同,便有了故事,但选择改变,却是一条可行的路线。祖逖出身西晋范阳(今涞水)祖氏,世代为郡守等高官,属于世家大族子弟。可能是家族背景,加上推举,认为他有“济世之才”,与好友一同做了“司州主薄”(类于今天的基层公务员)。据说,这样的推举,“闻鸡起舞”的传闻起了很大作用,似乎有点像“举孝廉”的选优制度。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乏励志的典型,祖逖,不仅在河北当地,就是在全国,也是一个不倒的典型。据说,在河北的学校,几乎每一所,都有祖逖“闻鸡起舞”的雕塑,一个形象,胜过太多的励志说教,榜样就在这片土地上,这块土地多么幸运。据说,雕塑的创作,无一类同,可以说,游历河北,应该去看各种版本的“闻鸡起舞”。我查到了,涞水一中,是做了一面浮雕,画面更为丰富。一个题材,被世代画家描摹,可能“闻鸡起舞”是众多画家最为留意的题材。即使是现代大数据,都无法统计,沈周、齐白石、徐悲鸿、范曾……不仅喜欢这个励志题材,更是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精神力量。
   盛夏,孩子们放假了,我在这尊雕塑前发现一群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拍照,在议论。走上前,我问,这是临摹?他们腼腆一笑,告诉我,老师布置写一篇自己的“闻鸡起舞”暑假作文。我说,我给你们一个提示——和一个远道而来的老者一起“闻鸡起舞”。他们七嘴八舌跟我讲祖逖的故事,竟然还有和祖逖同村(祖各庄)的一个孩子,他神采飞扬的,好像是家族的荣耀,未问是否祖姓,没有必要,他们来自涞水,享受着祖传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带着“闻鸡起舞”的发愤精神,他们的人生不会逊色,祖逖的灵魂会一直笑着……
   据说,在涞水,因祖氏家族的人物,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表现,如祖逖、祖冲之、祖暅、祖约(祖逖之弟,东晋北伐名将)……人们创造了一个说法——“数典念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生动形象,更是有着开枝散叶的恒久魅力。其实,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能找到文化的根基,也能感受到文化洇漶再生的支脉。
  
   三
   他是弄潮儿,不是为了游玩而驾舟长江;他是勇立潮头,不是做一个花架子,摆个留影的样子。几个随他北伐中原的军士,跟着这位将军,奋楫中流,他还不是一个中流砥柱,但足以伏波压浪。
   想想他一个基层公务员,却凭着闻鸡起舞的剑术,力陈大志,得到晋元帝司马睿的获准,却晋元帝只给了他一点粮草,几个部属,这几个部属还是他深入民间招募而来。东晋末年,天下纷乱,司马睿无心挽救局势,这是象征性地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之职,也就是一个空架子,据说,千人军队,还是手持农具,简直就是农民起义一样的草莽之群。横渡长江,船至江心,祖逖难掩雄心壮志,于是举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作歌,或许就是一个铿锵的节奏,并无歌词,他向部属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可惜的是,渡江之后,他闻悉好友刘琨在幽州被害,司马睿忙于宫廷争斗,怒火攻心,不久病死在行军的路上……
   既在行舟,就不可折返;既在行路,哪有半途而废。祖逖,没有一呼百应的军阵,没有点将台上挥剑的气势,没有出征前的歃血为盟,击鼓壮威的仪式,但他的这一击,却成为此后多少豪杰的爱国宣誓,收复国土,报效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一旦从军就坚守的信念。
   如今,无法找到祖逖击楫的江心在何处,滔滔江水,沧桑时光,早就抹掉了痕迹,那所战舰也已成了沉舟,但击楫之声,却传响1700余年,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的声音。“至今思‘祖逖’,‘还是’过江东”。李清照应该写下她的第二首“江东”绝句。
   没有战鼓,击楫;没有军刀,以楫为刀。以舟为马,以楫为鞭,不畏强敌,哪管什么“以弱胜强”的战法揣摩,韬略权衡,一往而前的气魄,就是雄兵劲旅。
   如今,中流击楫,已经渗透进了很多文化内涵,中流——存亡之间,亦波澜壮阔;北伐——一统中华,金瓯无缺;请缨——挺身担当,男儿气魄;一楫——大音铿锵,黄钟大吕失声……
   一个历史人物,他把青春的音符写在凌晨鸡鸣一刻,把誓言壮语,刻在东逝的长江水上。他无意为历史留下什么,但却是留下了民族精神的巨力。
   涞水留下的成语,在河北并不算多,我去过正定,那里盛产成语,据说,天下盛产成语最多的古城要属邯郸,我并不担心我的记忆力是否记得住,我喜欢实地读读那些成语,走进精致的中华文化的情境中。成语是文化瑰宝,是历史强音。翻阅一步《成语大词典》,不仅仅感觉其丰厚,能够踏着成语的足音,继续我们的人生脚步,才是成语给我们的历史意义。
   祖逖的成语,是响在时空中的铿锵历史跫音,是起伏于波涛上的平仄。
   祖逖永远都是走来的样子,从凌晨的混沌中走来,舞着利剑;从长江的浩瀚涌波中走来,举着舟楫。他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他身上背负了两个成语,一个是用来创造人生奇迹的,一个是以楫击水而得的人生豪情。两个成语,完全可以写真他的全部人生,也给我们一个人生榜样的力量。
   祖逖,在历史上,只留下两个音符——勤勉与豪迈。
   韩愈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除了燕赵山水的缔造,我还觉得,“慷慨悲歌之士”并非完全是性格使然,还有人文之光的打磨和历练之功。不然,直言敢谏的唐代宰相魏征,视死如归的颜真卿等的出现,就难以一说定论了。起于燕赵之地,归于人文涵养。
   退到“中流击楫”雕塑一侧,我选好角度,摄下一群涞水老年男女持剑曼舞的镜头。
   或许,他们还有持楫划船的舞蹈。他们生活在涞水的历史文化里,演绎着涞水特有的人文剧目。这个想法并非妄想,节日里我们就看到了摇橹划旱船的节目,我不知是否是为了纪念祖逖。
   为我的照片标注上主题词吧——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心中有一个想法,能把发生在燕赵之地的成语收集起来,做一个这样的专辑,那该多好!
  
   2025年8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燕赵多义士,慷慨赴悲歌。这片“中国精神”的风骨之乡,不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的荆轲,还有创造了“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的祖逖。成语是传统文化约定俗成的缩略语,是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传承,一下子就可以把人带入到故事里。八百里太行山东麓,自古就钟情于涞水,涞水在这里造就了一代代历史名流。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励志的仁人志士,怀才老师对祖逖情有独钟。站在头戴纶巾,素衣裹身,左臂上扬,右手持剑,左腿半抬,右腿独立,衣袍摆幅,扬起一阵凌厉之风的祖逖的塑像和“闻鸡起舞”的黑色碑座面前,怀才老师怀古论今,感慨万千,以博学多才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填补了我们精神的空白。那只闻其声,未见其身的鸡,引发了作者鸡鸣天白,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思考,抒发了每一个站在雕塑前的人,都有自己的“鸡鸣”提醒时和闻鸡起舞、励精图治的“发愤”精神。从来苦学者不孤,祖逖和他的好友刘琨立志“中流击楫”,相约“闻鸡起舞”,从纨绔子弟到大器晚成,离不开既是性情相投,更有共同理想的朋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河北的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祖逖“闻鸡起舞”的雕塑,一个形象,胜过太多的励志说教,榜样就在这片土地上。在这尊雕塑前,作者发现了一群四五年级的孩子在讲述着祖逖的故事,传承着“闻鸡起舞”的“发愤”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更是有着开枝散叶的恒久魅力。滔滔江水,沧桑时光,早就抹掉了痕迹,那所战舰也已成了沉舟,但击楫之声,却传响了1700余年,成为中华民族最响亮的时代最强音。 一个走在历史深处的英雄人物,他把青春的音符写在凌晨鸡鸣一刻的同时,也把誓言壮语,刻在了滚滚东逝的一江洪流上。并不想留下什么,却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力。祖逖永远都是走来的样子,他从凌晨的混沌中走来,舞着利剑;从长江的浩瀚涌波中走来,举着舟楫。他为历史贡献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一个创造大器晚成的人生奇迹,一个述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人生豪情。两个成语,写真了他 的勤勉与豪迈的全部人生,也让后来者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怀才老师摄下了“中流击楫”的雕塑,也用自己的华丽人生和绝妙文字,为照片注上了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主题词。怀才老师用脚步丈量历史,用文字传递精神,用行动塑造新的榜样!深度好文,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806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5-08-06 07:45:5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精神,万古长存。燕赵多义士,慷慨赴悲歌。这片“中国精神”的风骨之乡,不仅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人虽已没,干载有馀情”的荆轲,还有创造了“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的祖逖。怀才老师用脚步丈量历史,用文字传递精神,用华丽人生创造了新的榜样。深度好文,倾情推荐。学习、点赞、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1:00:16
  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这次去涞水,是稍息,是折道读两个成语,不是目的地。其实,在涞水,要玩两天也是值得的。我觉得,游览前确定一个主题,挺好的方式。的确,中华文化,寸地皆有。“数典忘祖”到“数典念祖”,如果不是我去这个地方,我无法得到这样的醍醐灌顶之妙。祖逖是人生极好的精神榜样,两个正能量的成语,在成语词典里,都要蹦出来了。感受燕赵之地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负此行。远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
2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8-06 08:37:29
  我这出生大漠之人,孤陋寡闻,只知闻鸡起舞,不识祖逖。向怀才老师学习,不仅是文思奇巧,还会学到很多历史典故,老师用通俗又不乏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让学生长知识,悟道理,今早又有新收获,看来我做学生的道路还很长。站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向老师们问安!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1:04:47
  人在旅途,闻鸡而留墨,辛苦了,谢谢寻梅老师的精彩留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多少人一生难得一见的景象,寻梅老师却是生活在其中,多么幸运的地方。旅游是看看风景,也是学习,我觉得学习吸纳,更重要,是旅游收获的重要内容,如果局限于买一样旅游纪念品,就太俗了,小文如随笔,记行而已。寻梅老师称学生,折煞我也!同为文友,以文相守,这是多么幸运的事。谨祝旅途快乐,期待你的美文!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8-06 08:58:38
  怀才老师赴涞水去读两个成语,这是多么诗意与浪漫之旅!该文文化气息浓郁,对成语“闻鸡起舞”和“中流击楫”的内涵和外延作了精彩的解读,还原了1700余年前的历史场景,极强代入感令人身临其境,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写作文的小插曲彰显作者的童心未泯,关爱下一代成长的大爱之心令人感动。通篇情韵贯通,画面感极强,对祖逖的敬仰之心溢于言表,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用行动去坚守和传承。非比寻常的旅行,沉甸甸的收获啊,集哲思、情味、意趣兼容并蓄的佳作,十分励志,文采斐然,盛赞才情飞扬,问候怀才老师,盛夏清凉!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5:40:16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留墨,辛苦了!我旅游,对风景的文化内涵特别在意,河北,总体给我的感觉是人文成分更深厚一些,所以,我以短时间去欣赏,走过不一定都是肤浅,以我的能力,带回两个成语,已经是任务繁重了啊。我觉得祖逖创造的两个成语,都属于正能的极端,尤其是他的身份并不具备力挽狂澜,但还是中流击楫,足以看出这个人物内心的雷霆气势。小学生和老年人的两个镜头,可能是现代城市这个季节最好的场景,我觉得人们都在做着平常而有快乐的事情就是幸福。涞水也是幸福的城市。最好的风景态度就是去理解,装进自己的问候行囊。生活可能在一定人那里,就是烦恼挺多的,一一排解不大可能,完全可以去试着装下更多的快乐,倒是一个办法。远握,继续期待罗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8-06 09:00:34
  老实说,我是半路出家,文史底子破陋。两个成语我略知,但不知道祖逖的故事。平时看书,还是老毛病,浅尝辄止。所以,读老师的文,不只是文学层面的欣赏,更是知识上的查缺补漏,收获满满。两个成语,彰显的是勤勉与豪迈。与自己的人生相联系,让文章加剧了深度和高度。这样的解读,看到了老师当年讲台上的奕奕风采。拜读学习老师佳作,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5:46:42
  我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审美的风景,审美,不必要求用什么资历,旅游就是审美,什么人都可以人在旅途,尤其是我们带着文学的眼光走进去,从风景中收获的东西就更多了。哪怕就是去读读两个成语,我都觉得收获颇丰了。韩老师的文学,一直我非常敬佩,且素养极高,我还觉得,我能够喜欢的,并非是奉承,而是实话。祖逖这个人物,是涞水的骄傲,我们中国的县城,可能不少的都有一个重要人物,这是个旅游思路,可以去拜访。好汉不提当年勇,也不敢再提那些三尺往事。我是没有教学风格的老师,不按套路上课,尤其是语文课,教学任务并不在一节课一篇课文,所以就随意得很。总之,毫无章法。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乡愁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继道后裔        2025-08-06 09:40:21
  闻鸡起舞,藏着不甘平庸的心跳;中流击楫,立着不肯折腰的脊梁。它让每个平凡的人渴望要做惊天动地的英雄,在现实中,人们应在自己的赛道上,活得热气腾腾、掷地有声,就是这两个成语的最好诠释。老师此文立意兴许就在于此,让人读之受益。祝老师夏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5:51:43
  驾驭不了大篇幅的,就取个小视觉切入了。涞水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只取其一吧。我觉得这样写起来顺手。我觉得,我们在历史中应该提取最有用的东西,祖逖留下的是品质和气质,我非常赞赏。谢谢继道老师的精彩留墨。继续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枫桦        2025-08-06 09:42:17
  闻鸡起舞为古代传颂至今的励志佳话,也因为这个故事激励无数人,发奋图强,力争上游!老师走到这里,也让人领略到燕赵名流的风采!随遇随记,很喜欢这种风格!拜读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6:11:40
  的确如枫桦老师三亚,燕赵多名流,古代的燕赵,历史深厚,名人辈出。走进河北,我也没想到一个小小县城就藏着这么多的人文。我还是时间不允,没有好好细致去看。只能期待下次。谢谢枫桦老师精彩留墨鼓励,期待你的 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8-06 10:42:09
  到涞水,读到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究其典故的背后,是一种风骨,是一种精神。闻鸡起舞是一种大器晚成的励精图治,中流击楫是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是勉励,是豪迈,是丈量历史的钥匙,是打开历史密码的背后妙笔生花。点赞学习,问候老师夏安,敬茶!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6:13:09
  是的,每一个城市,背后都会有一种精神,来自中国的历史文化。涞水也是,祖逖只是其一,还有很多历史人物,都是响当当的存在。只是时间不允,没有走遍。谢谢金刚狼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8-06 11:50:50
  怀才老师不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作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拜读美文学习了。点赞!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6 16:15:15
  这两个“家”,不敢当,也谬赞了。不过,我真的在风景历史面前就是小学生,我喜欢到处猎奇,看看风景,知晓点历史,去北京,一二环不能进入,我就在河北地域看风景,涞水一行时间短,没有看遍,只能读读两个成语,不能空手而归。谢谢枫叶老师的留墨鼓励。祝你创作快乐!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8-07 09:59:02
  一篇非常励志的美文,祖逖的两个成语激励了一千多年来的青年志士。老师的历史类文就是专门传递正能量,催人奋进。学习了,祝老师立秋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8-07 10:22:12
  喜欢历史和风景的结合,遇到风景,追寻历史,感觉阅读起来有意思,有内涵。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佳作,谨祝创丰!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