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让浮躁的情绪浪一会(随笔)
让浮躁的情绪浪一会
暮色漫进窗沿时,总看见楼下那对年轻情侣在梧桐树下争执。女孩的声音像被风吹皱的湖面,起起伏伏里裹着委屈;男孩背着手站在几步外,影子被路灯拉得又直又僵。有次忍不住想下楼劝和,却被身边的老人按住:"让他们再站会儿,风会把火气吹淡的。"
后来果然见他们并肩离开,女孩的肩膀还在轻轻耸动,男孩手里却多了支刚买的冰糖葫芦,红色的糖衣在夜色里闪着微光。原来情绪的浪涌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它更像涨潮时漫过脚踝的海水,你若急着后退,反而会被暗流绊住;不如站定了看它漫上来,再看它慢慢退去,脚下的沙粒早已被淘洗得干干净净。
想起杨先生说过的话,关于外甥小两口总在屋里叽叽歪歪。他说该让他们到门外去,打够三百六十五个回合,输的要甘心认栽,赢的也得赢得透亮。那时只当是玩笑,如今才懂,关起门来的争吵像闷在罐子里的火星,看似熄灭了,烟味却能呛得人隔夜难眠;倒不如敞开门让风进来,让情绪的火苗烧得明明白白,烧尽了虚浮的怨怼,剩下的才是能捧在手心的温度。
这世上最徒劳的事,莫过于强行按住起伏的浪头。就像有人见不得情侣拌嘴,急着搬来长辈当救兵,结果原本几句话能说清的纠葛,反倒成了两家人的拉锯战;有人怕孩子哭闹,立刻塞去糖果,却不知那眼泪里藏着未说出口的委屈,攒多了竟成了心里的硬结。情绪这东西,从来不是按下暂停键就能消失的,你越是想捂住它的嘴,它越要在喉咙里发出沉闷的低吼。
我的同事小娟和她爱人的故事。那个总把"我自己能行"挂在嘴边的女人,习惯了用挑剔当铠甲,把丈夫的沉默当成理所当然。直到2025年6月3日深夜,她捧着丈夫的体检报告坐在急诊室外,才发现那些被她斥为"懦弱"的退让,原是积年累月憋在肺腑里的叹息。
原来冷战从不是体面的留白,而是在彼此心里悄悄垒墙,等墙高到看不见对方的眼睛,再想推倒时,双手早已没了力气。丈夫的煎熬与劳累把身心累垮倒了,小娟终于懂得对怨恨的解药,是浪也要有张弛。
短视频里总在教"婚内单身",说夫妻该像朋友般客气,说财务自由比相拥而眠更重要。可那些把日子过成合租室友的人,午夜梦回时会不会想起,当初牵着手说要共赴江湖的勇气?西方的自由像把锋利的刀,能割开束缚的绳索,却也可能斩断人情的牵连。我们总在学着"不依赖",却忘了亲密关系本就是要在彼此的褶皱里,找到互相嵌合的弧度。
让情绪浪一会吧,像让子弹再飞一程。浪起来的时候,不必急着救生,也不用忙着筑堤。看它带着争吵的碎片冲撞过来,带着冷战的冰凌翻涌过去,带着未说出口的牵挂起起落落。人总要在情绪的浪尖上摔过几次,才知道哪些是该抓住的浮木,哪些是该放手的泡沫;总要尝过黄连在舌尖化开的苦,才懂得蜜糖含在嘴里时,连呼吸都是甜的。
想起故乡的河滩,涨水时浑浊的浪能漫过半人高的芦苇,村里人从不去堵,只说"让水自己走"。等潮退了再去看,被冲上岸的不仅有枯枝败叶,还有上游漂来的圆润卵石,被浪打磨得光溜溜的,握在手里能暖透整个寒冬。
这世上所有的关系,大抵都要经过这样的淘洗。那些吵到面红耳赤的夜晚,那些相对无言的餐桌,那些摔过门又悄悄修好的锁,都是情绪的浪在雕刻彼此的形状。就像齿轮总要咬合着转几圈,才能找到最顺滑的角度;就像潮水总要涨落几次,才能在沙滩上留下最清晰的足迹。
所以不必怕情绪的浪来得太猛,也不必忧它退得太慢。让浮躁的情绪浪一会,让该说的话说尽,该吵的架吵完,该冷的战冷透。浪到极致自会平息,就像雨下够了会出太阳,雪落满了会化春水。到那时再看,留在原地的,是经得住风浪的真心;走远的,原是本就该告别的风景。
窗外的梧桐树下,那对情侣又在说话了。这次没有争执,女孩正踮着脚给男孩整理衣领,男孩手里的冰糖葫芦少了一颗,红色的糖渣沾在嘴角,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晚风穿过树叶,把他们的笑声吹得很远,像浪退时留在沙滩上的贝壳,轻轻一碰,就发出清亮的回响。
2025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