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家园】我正在改变自己(随笔)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家园】我正在改变自己(随笔) ——《老了挺好》系列之九


作者:松江泛舟 布衣,37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发表时间:2025-08-06 17:57:23
摘要:这是一篇详细描写和评论一个人退休以后各方面发生变化的随笔文章。文章从十个方面描述了作者在退休以后的生活与情感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江山·见证】【家园】我正在改变自己(随笔) 我正在改变自己
   ——《老了挺好》系列之九
  
   早在退休之前,我就明确地预感到,退休将是我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性转折。也就是说,此后的人生经历将与现在完全不同,至于具体会是何种样式,我当时虽然还不能说得很清楚,但自身的改变将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全面与深刻的,必定要开启一种与当下的状态迥异的全新生活。现在我已经退下来有七年多了,回望这段时间走过的道路,虽然谈不上崎岖坎坷,但其所引起我的自身变化却是非常明显的,甚至可以说是换了一个人。这种变化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完全是在我自己主动地调整下实现的,而不是随波逐流似的被动改变。因此,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正在改变自己!目前看,这种改变还没有做完,尚处在进行之中,属于“现在完成进行时”。简单地归纳一下,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我正在改变自己——天然去雕饰:换了一种形象,归还本真
   首先是在外观形象上着手。在头发上,正式退下来以后,染了近二十年的一头黑发,被停止了焗油,终于露出了岁月侵蚀的沧桑,变成了满头银丝,我看着镜子里露出本来面目的自己,竟然是那样的陌生;在发型上,由三七开的分头,变成了板儿寸,这样打理起来会更方便。这么做,虽然在容貌上显得老了一些,但也是实际年龄的反映,如此才更显本色与真实。同时,在着装上,以运动装、鸭舌帽、旅游鞋、T恤衫、牛仔裤、休闲裤等为日常的主要装束,因为退下来后就基本告别了那些庄重的场合,如果还是动辄就板板整整地装扮自己,不仅是多此一举,而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完全没有这么做的必要。因此,在职时的藏蓝色夹克衫(俗称干部服)和西裤就被束之高阁了,再没有被穿过;所谓的男士正装,也就是常说的西装革履,已经被我“囚禁”在衣柜和鞋柜里长达7年多时间了,至今甚至连出来“放风”的机会都没有。我对自身外观形象的这种刻意改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退下来后我很快就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混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甚至在偶尔的往返飞机上,这种逼仄的狭小空间里都没有遇到一个熟人。因此,不论外观形象如何变化,我的内心里都没有些许的不适应,走在街上不用担心遇到熟人而陷入尴尬。我可以坦坦荡荡地行走在行人如织的大街上,在地铁里也不需有任何的遮掩,更没有自欺欺人的所谓心理负担。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退休后的这种素面朝天,恰是自己与岁月和解的开始,对自我如此的放飞心态在退休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我正在改变自己——大音希声:安静的手机,滤出心之清明
   退休以后,电话忽然间安静了下来,我既不给别人打电话,也没有电话打进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里。在闲暇的时候,我总是喜欢翻看通讯录,像是翻看一本旧书,每看一次,都要随手删除若干,迄今已将绝大多数的联系人删除了。后来,为了避免诸如广告等骚扰电话,我干脆将电话设置了呼入限制,除了几个白名单电话外,其余的一概屏蔽。现在,我通讯费的明细里,基本就是上网产生的流量费,尽管通话费在规定的时长里是免费的,但我也基本没有使用过,偶尔遇到非说话不可的时候,也用的是微信通话功能。这种改变的最大好处就是耳根清净,杂音和杂事都被过滤了。当然,我也预留了一个生人找到我的渠道,那就是可以通过市局老干办转告我,这些年曾发生过几次这样的事。被删除的那些联系人,除了极少数感情距离很远的纯工作上的关系人外,我对多数人还是有着较深的个人感情的,他们像是夹在书里的落叶,虽干枯却仍带着当年的温度,其中的许多人我还是常常地想到他们,偶尔得知他们中的某个人有什么好事儿了,或是谁患病了,亦或是哪个不幸离世了,我的情感都会激起一些波澜,都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我们相处时的那些难忘的时光。其实,真正的联结从不在通讯录的长度,而在记忆的深度——删繁就简后,心里反而装下了更多的思念。他们是我情感的神经末梢,是我深植于社会的根系所在,不论我所在何时、身处何地,都不会忘记他们。
   我正在改变自己——言有物,行有格:直抒胸臆,做一个透明的人
   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成年人不说真话的情形是比较多的,我也有不说真话的时候。退下来后,我彻底放下了各种包袱,决定坦荡地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每一个人。此时的心,像是被擦拭过的玻璃窗,不再蒙着客套的雾——说出口的话,如檐角滴落的雨,干净,且带着温度。所以,我将变得更加率真,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透明的人。总的原则是如季羡林老先生所说:“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所谓“真话不全说”,是指可能给对方带来不悦的那些话要尽可能地不说,我觉得这是为老自重的一种基本品德,既是尊敬对方,也是一种自尊、智慧与修养的表现。所谓“假话全不说”,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不说假话。其实,一个人说假话的原因,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在试图讨好对方,而现在,我基本上失去了这么做的必要性,坦荡地直抒胸臆,更符合我目前的年龄、身份和处境。就我个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掩饰的了,更率真、更透明一些应该是与他人相处的一种明智之举。正如鲁迅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晚年的真,也是一种“横眉冷对”,敢于敞开自己的内心——不讨好,不遮掩,这恰是对生命最后的尊重,对社会一种终极的坦诚。
   我正在改变自己——老牛亦解韶光贵: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辜苍天,不负余生
   退下来后该做些什么,这是每个退休人员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人生课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晚年的生活方向就确定了,自己的未来也就豁然开朗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长项所在和基础所在。在这三个“所在”中最好都具备,起码也要具备两项,切忌不可邯郸学步或东施效颦,否则,注定会失败。我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先是想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因为在上海,使用英语的场景与机会是比较多的,我既有这方面的兴趣和基础,家里也有这种条件。于是,从2019年5月开始到2020年的6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潜下心来认真学习,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随着疫情的到来,网上的各种舆论众说纷纭,国际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暂时放缓了对英语的学习,转过身来,注册了几个自媒体账号,参与了这场舆论战。截止到2024年的6月,在四年的时间里,我先后撰写了300多篇时事评论类文章,制作了一百多篇此类视频,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鼓与呼,反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由于业绩突出,我被相关媒体吸收为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到2024年下半年以后,随着斗争高潮的渐缓,我慢慢地淡出了舆论场,转身从事散文和随笔的写作,将自己大半生以来的所思所感展现出来。这既是对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提炼与汇总,也是自身文化素养的淬炼与提高。迄今,我创作并发表了50多篇散文和随笔,其中有近一半的作品被专业媒体评为精品,在今年六月末的时候,我成为该文学网站的签约作者。今后,如果没有大的生活变故,我的余生精力就将主要放在文学创作上了,当然期间也不放弃对英语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总之,退休七年多的时间,我一直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每一事项都做得小有成绩。现在回头看,不论是做自媒体还是从事文学创作,在退休之前我连想都没想过,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对我来说完全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使得我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和新天地,更是养成了每天生活的一种新模式。这是我退休后的最大变化,如果说我改变了自己,这恰是最鲜明的表现。正如法国思想家、作家蒙田所说:“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惬意。”晚年的这种喜欢,无关功利,只为让灵魂在热爱里自由呼吸。
   我正在改变自己——死不必急于求成:做一个“无可救药”的通透人
   人到老年以后,萦绕在头脑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疾病和死亡,尤其是在患了某种疾病之后,对这些问题就想得更多了。而在以往,我则很少想到这类问题。由于在最近几年里,我屡遭意外受伤和突发疾病的折磨,同时也感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下降,这样的情形就促使我不得不思考如何应对疾病和死亡这样严肃的问题。先看看现实的情况吧: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在同年出生的人群中,能活到60岁的占比是83%,能活到70岁的占比是44%,能活到80岁的占比是18%。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死亡的首要原因是疾病。从这组数据看,绝大多数人都能活过60岁,有接近一半的人能活过70岁,只有少数人能活到80岁,这就是现实的情况。基于此,我对疾病的态度是,要相信科学,积极应对。一旦罹患就要力所能及地积极配合治疗,使其尽快好转或康复。总的原则是,用钱去买健康是合算的,而用钱去买苟延地活着则是不明智的。随着年纪的增大,越往后,生存的寄居感就会越强烈,自由与尊严就会逐渐远去,如果不幸遭遇了不治之症,那就要在减少痛苦的前提下,争取走得快一点,没必要既花着钱又遭着罪,尤其是那种失能、失智地苟延残喘没有意义,应该尽可能少地给家人和亲朋带来麻烦和负担。在死亡的问题上,我的态度是,死亡与我无关,那是上天的事。我并不追求寿命有多长,而只在乎健康生活的过程,失去了健康的前提,勉强的所谓长寿就是一种磨难。对于死亡,尽量不去想它,什么时候降临都行,用作家史铁生的话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洒脱一些,既来之,那就由它吧。因为只有死亡才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这是人世间最公平的事情,所谓区别仅仅是一个早一些或晚一点的事。想开了,也就一切都释然了,过好每一天才是最有意义、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做出决断。台湾作家琼瑶女士的做法就很令人称道,去年12月4日下午,她对自己做了最后的了断,选择了有尊严地离去,享年86岁。其实人生在世,除了生死就没有大事了,而勇敢地将死亡置之度外,就是一个无敌的人。带着这种“向死而生”的理念,晚年的洒脱,就不是简单地放弃生命,而是学会在有限的时光里活出极限的生命质量。这样的人简直就“无可救药”了,我就想努力做一个这样的人!
   我正在改变自己——知止而后有定:收敛锋芒,守护安宁
   可能是在工作中养成的脾气,总是看不得那些令人气愤的事,遇到了就想要出面管管。以往跟老伴儿外出逛街或是出门旅游时,她最担心的就是我去多管闲事一旦偶遇许多人围观的场景,我总是想走过去看看,老伴儿往往拉着我赶紧走开,怕我惹事。在家里吃饭时,女儿也时常叮嘱我,遇到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定要绕开走,千万不要管。在这里,你人生地不熟的,就凭你个人的力量能解决啥问题?搞不好还会给自己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近一个时期,在地铁上和图书馆里,时常遇到因为占座问题而发生纠纷的事情,当时随着一时冲动也想出面管管,但还是克制住了自己而没有介入。现在看,年轻时的热血是燎原的火,晚年的从容则是深潭的水。遇到纷争,我不再纵身跃入,而是站在岸边,闲看浪起浪落,守住内心的淡定。庄子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晚年的‘不管’,不是冷漠,而是懂得用自身的安宁,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一片无风的天空。按老伴儿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图个清净。回想起来,从疫情结束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日子过得的确很顺畅,既清净又惬意。看来,这种平安幸福的生活是要持续下去的。
   我正在改变自己——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人老了,安全是生活的基石
   回顾我的大半生,没经历过动荡的社会环境,也没遭遇过危险的境遇,所以,安全的意识在我的头脑中,长期以来并不很强,尤其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基本没有对于安全隐患的高度警惕。真正使我对于自身的安全问题重视起来是源于两件事:一是在照顾两个小孩时,我和老伴的共识是,我俩所关注的重点是确保孩子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否则,不好交待呀。在我和老伴儿的精心呵护下,两个小家伙现在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没有出过安全事故,我俩很好地履行了作为姥姥姥爷的照顾责任。连续八年多如一日地认真看护,也使得我养成了特殊注意安全的生活习惯。这种安全第一的高度警惕不仅对孩子是一种切实的保护,对我自身而言,也是一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再一件事是去年的1月7日,我在骑共享单车时,特意选了一辆新车,但由于对该车的特点不熟悉,因操作不当,突然摔倒,导致手脚多出擦伤,一个多月以后才恢复。这件事是对我的重要警示是,车把失控的瞬间,才懂得岁月的脆弱——身体不再如年轻时那样灵活,每一次磕碰,都是生命在提醒:要温柔地对待自己,如同呵护一件珍贵的旧物,出行时一定要对交通工具等做好检查和了解,否则很容易出现意外。这两件事深刻地教育了我,使得我在日常的生活中,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是安全问题,如果感觉不好就坚决不做,立即离开。我在内心里常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是:咱承受不起伤害。这样的理念,相信会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很好的影响。正如王阳明所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晚年的安全意识,不是怯懦,而是对生命的敬畏——懂得守护自己,才能更长久地陪伴所爱之人。

共 73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退休,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大门。在《我正在改变自己——<老了挺好>系列之九》中,作者以细腻笔触与深刻感悟,展现了退休后在十个方面的积极转变,读来令人深受触动与启发。文中,作者的形象转变自然而洒脱,放下焗油与正装,回归本真,与岁月温柔和解;手机的安静、社交关系的精简,滤去杂音,让内心更为澄澈。在言语表达上,放下包袱,追求率真透明,尽显晚年的坦诚。退休生活的规划独具匠心,从英语学习到自媒体发声,再到文学创作,每一步探索都彰显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面对疾病与死亡,秉持科学态度,坦然洒脱,展现出通透的生命观。人际交往中,作者收敛锋芒,守护安宁,深知安全为重,以大度共情替代计较,以圆润包容促进和谐。家庭生活里,回归家庭,尽享天伦,体悟到家才是幸福的终极港湾。这些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作者对退休生活深度思考与积极适应的成果。退休并非意味着停滞,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作者通过自身经历,为我们提供了适应退休生活的宝贵经验,鼓励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改变,在退休生活中重新定义自我,发现美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相信这篇文章会引发读者对退休生活的深刻思索,激励大家勇敢迈出改变的步伐,让晚年绽放别样光彩。推荐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8-06 17:58:52
  这篇文章以真诚笔触勾勒出退休后的自我重塑,十方面改变层层递进,既见生活智慧,亦含生命哲思。从形象回归本真到社交删繁就简,从言语坦荡到精神有所寄托,从生死观的通透到家庭重心的回归,每个转变都透着对晚年生活的清醒认知与主动掌控。
   作者引经据典却不晦涩,个人叙事中藏着普世共鸣——退休不是退场,而是以更本真的姿态重新入场。这种“向死而生”的从容、“和而不同”的包容,让“老了挺好”有了扎实注脚,读来既温暖又励志。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松江泛舟        2025-08-06 18:40:51
  感谢田冲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多谢!
蒋 朔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